功成身退任自如
天上月圆月缺,地上花开花谢,海中潮涨潮落,四季暑往寒来。社会也与这变化中的万物一样,难以永恒,就像登上山顶看完壮丽的日出就要下山一样,当壮志已酬之时,也就是含蓄收敛、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庄子曾讲过一种“真人”,他恬淡无为,行事适可而止,功成名就时态度依然平静如常。南先生说“真人”的人生既是乐观的又是高明的。他们虽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也有很高的成就,但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源自欲望驱使,而是为了天下而为之。所以贡献的一切从来不需要别人的感恩戴德,且会在合适的时机全身而退。
历来能够“功遂,身退,天道”的风流人物,是大多数人一直深感佩服的。南怀瑾先生就曾在《功成身退数风流》一文中说,“功遂,身退,天道”的几字真言,在一般人眼中总觉得消极意味太浓。然而,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天之道”的原因。仔细看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没,暑往寒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悄然消逝;动物世界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有,那是人类的心不死,不肯罢休,妄图占有,然而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功成身退乃天之道,入世时心怀天下,出世时不留一念,这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许多人一面身在世外,却心不肯走,往往自惹烦恼和祸患。
例如东晋的抱朴子葛洪和南朝齐梁之际的陶弘景。葛洪早早抽身,自求出任“勾漏令”,以宦途当作隐遁的门面,暗暗地修炼着自己的仙道,得以善终;而陶弘景更是及早地名冠“神武门”,每天优哉乐哉地山中玩乐,做了个地道的“山中宰相”,满足自己精神领域上的追求。
韦睿是汉丞相韦贤的后裔,后来跟随了梁武帝,屡次升迁至侯爵的地位。梁武帝北伐时期,韦睿奉命统部北伐,屡建奇功,他虽身体奇弱,却用兵如神,敌人对他畏惧万分。一次,前方军情告急,梁武帝派遣亲信曹景宗与他会师。韦睿对曹景宗执礼甚谨,每每有军事上的胜利,均让景宗去领功,自己则从不争功。在与曹景宗赌博的时候,韦睿也故意输给他,好不引起景宗对他的嫉恨。
梁武帝知道韦睿厉害,所以一般不委以重任,对他始终心存顾忌。好在韦睿自知苟活乱世需要圆融的手段,退隐山林不是上策,争名逐利也不是上策,所以即便成功之时仍深自谦退,以免猜忌。所以,韦睿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九岁得以善终,遗嘱上要求穿薄服葬了,也不要陪葬品。在他身死之后,梁武帝总算被他的诚信感动了,来到他坟前痛哭流涕,为他完成了最后的挽歌。
也许生活中有许多华丽的舞台在等待你走上去,但这些舞台未必总是尽如人意,也许它就是暴露你弱点的契机,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掉入陷阱。就比如秦代的名相李斯,当初他贵为秦相时,“持而盈”“揣而锐”,最后却以悲剧告终。临刑之时,他才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临死才幡然醒悟,渴望带着孩子过着牵狗逐兔的返璞归真生活,在平淡中找寻幸福,但却悔之晚矣。
进一步,容易;退一步,难。成功有时易得,安然退却成难事。少数人看透功名实质,重视过程,淡看结果,终能悠然返航,而大多数人还沉迷于名利的旋涡,越陷越深,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