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江南若破,百雁来过”的童谣,在危机四伏的南宋王朝境内悄然流传。终日为生计辛劳的寻常百姓,没有工夫去深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饱读诗书的士人却深为忧虑。这倒不完全是神秘的流言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恐惧,而是宋元间的战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公元13世纪初叶,持续了近百年的宋、金、西夏三国并立的局面,被新兴的大蒙古国所打破。蒙古军队摧垮西夏王国(1227年)之后,集中兵力向退保中原地区的金国发起最后攻击,并向南宋朝廷伸出橄榄枝,邀请南宋出兵夹攻金军,许以灭金后南宋收复黄河以南之地的优厚条件。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原来试图利用北方战乱的机会,麾军北上收复失地,洗去旧日北宋王朝留下的耻辱记录,没想到被金军打得大败而回,于是抱定隔岸观火的态度,谨慎守卫边城,坐视中原大战。但是,蒙古人的邀请毕竟是诱人的,错过这一良机,收复北方失地的目标将成为泡影。几经踌躇之后,南宋君臣改变初衷,决意和蒙古人合作。他们不仅应约派出军队北上参战,还向蒙古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其他军用物资。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朝在宋、蒙军队的夹击下灭亡了。以胜利者自居的宋人,马上发兵收复开封、洛阳、归德(今河南商丘市南)三个旧日的都城,准备兑现宋蒙协议中自己应得的一份。未曾料到,北上的军队没能享受收复失地的喜悦,蒙古军队发起的突然袭击,使宋军首尾不能相顾,不得不仓皇南撤。蒙古人肘腋之患已除,马上把兵锋指向江南,宋蒙战端由此大开,北骑南猎,险情迭起。
一个世纪以前,北宋曾经联金灭辽,结果是金人在荡平辽朝后,大举南侵,北宋灭亡。现在历史似乎在重演,只是宋室过了长江后,已经无路可退了。依仗淮水、汉水一线的军事重镇和四川中部有利的地形,宋人勉强挡住了蒙古军队的攻势,在以后近四十年间拒敌于大江之北。北人不习水性,不善使船,难以逾越长江天险,暂时给了宋人心理上的平衡与保障。
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江北重镇襄、樊失守,形势突变。次年,二十万元军席卷而下,横渡长江,不熟悉水战的北人,居然屡次大败南宋水军。两年之中,宋军主力损失殆尽,元军兵锋直指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指挥这次大战役的元军统帅,是自誓下江南不妄杀一人的丞相伯颜。宋人终于省悟,童谣中所说的“百雁”,原来就是“伯颜”的谐音,宋朝的灭亡看来是要应在这个人身上了。
那些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北方人,真能够在江南取代南宋王朝,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吗?几百年来,多少人梦寐以求实现中国的重新统一,但谁会想到,领导实现这一目标的,竟然是来自朔漠的游牧民族领袖?困惑的江南人士不得不面对现实,尽快对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命运做出选择,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正是在这种北喜南忧的气氛中,神州大地迎来了新的一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即宋恭宗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