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东风解冻
初候 2月4~8日
春天到底是来了。
从立春的“立”字来看,好像立春只是一个立意,本质还冷。天虽尚寒,心已向暖。
立春,在古代叫春节。你若对峨冠博带的古人说“春节”,他会认为你说的是“立春”。
古籍中早有“春节”,本是因立春而衍生出的节日,全名叫立春节。自周代起,官方就会在立春日举办迎春活动。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以农历正月为岁首,春节的日期才固定下来。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将“元旦”之名由阴历正月初一“转让”给了阳历1月1日,将春节改到了阴历正月初一,立春被“降级”,虽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但不再是节日。
立春日,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杜甫在《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日春盘细生菜”这句诗,说尽了春天细细的菜叶、碧青的颜色和鲜活的生机,可见早在唐代人们已经开始吃春盘、春饼了。
时至今日,我家仍保留着立春喝椒柏酒的习俗。我家椒柏酒的做法一直沿用母亲留给我的方子,操作很简单:将川花椒35粒和侧柏叶7克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一周后,过滤去渣,即可。
所谓椒柏酒,说白了就是用花椒和侧柏叶泡制的药酒。此酒在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正月》中已经出现:“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热播剧《芈月传》中也出现了椒柏酒:王后在元日(正月初一)设宴,给后宫各位妃嫔赐椒柏酒。饮椒柏酒可杀菌驱寒,带有健康长寿的祝愿。
|避“太岁”|
立春要“躲春”,你的所有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躲春”,是不是听起来感觉好迷信?有人认为是无稽之谈,有人却奉若神明。
古人觉得立春日是一年伊始,年运交接,也是一年中气场最混乱动荡的时候。新的气场容易对一些体弱、敏感、心神不宁的人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立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太岁源于道教信仰,属于星辰崇拜。古圣先贤,仰观天文,发现了宇宙的磁场规律,配以十天干、十二地支,创造了中医学和各种命理学。而避太岁的说法,来自民间,相传太岁是大名鼎鼎的凶神,古代的一些著作也有太岁主凶的记载。
至今,很多地方仍流行“躲春”。每到立春之时,人体内的血清素持续升高,导致人情绪焦躁,所以,这一天应该不犯愁,不上火,不做口舌之争,静静地度过两位太岁的交接时刻,因此要躲一躲才好,把难缠的事情留在日后处理,以免影响新一年的气运。
我认为,按传统民俗,立春“躲春”这一习俗其实深得中医养生的精髓,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生气、犯愁、上火,以及气候变化影响免疫力,都是立春时节人容易生病的原因。所以“躲”过开春病,给身体开个好头,此说法有其道理。
|泄“风毒”|
咱们老祖宗留下的《黄帝内经》的《灵枢·岁露论》里有这么一段话:“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
按中医理论,春天是以“风”为主气,乍暖还寒,而又荣生万物。风邪也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风者,百病之长也”。“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
初春祛风术:
方子一:早晨梳头一二百下。立春时干梳头,可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方子二:晚上睡前泡脚的热水里加一撮盐,可以化解瘀堵,让风邪绕道而行。
水果春卷
春卷是传统节日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江南等地尤盛。宋代名臣蔡襄曾留下“春盘食菜思三九”的诗句,盛赞春卷的美味。水果春卷,以水果为馅料,皮薄酥脆、馅心果香清新,别具风味。
【食材】
猕猴桃---------------------------1个
苹果---------------------------1个
草莓---------------------------8个
春卷皮---------------------------10张
【调料】
白糖---------------------------30克
【做法】
1.准备好春卷皮。
2.猕猴桃、苹果去皮,切丁;草莓洗净,切丁,一起放入碗中。放入白糖腌制15分钟,沥出汁水。
3.取一张春卷皮,放上水果丁。
4.上下两边对折包住水果丁,再折进去压紧。
5.锅中放油,七成热油,下春卷炸至微金黄色即可。
厨房小语
1.水果可依自己的喜好搭配,切记要沥干腌出的水分。2.春卷皮超市冷冻专柜有售,也可去网上购买。
黄莺睨睆
次候 2月9~13日
2018年的春节来得比较晚。
立春的次候,正好是腊月的最后几天,过年到底是个大节日,家家都做东西吃,到处都是油炸的香气,仿佛能听到藕盒在油里吱吱地响。
母亲已过世多年,但我依然记得立春日母亲会插个春盘,说一句:“插个春盘来过年。”
母亲插的春盘,是要与家谱摆在一起的。我小时候不是很理解,随着成长渐渐地发现,再小的事情,只要带着仪式感去做,总能保持一分敬畏感。
《礼记》中有:“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借仪式感,让生活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也让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取蔬菜、瓜果、饼糖等放盘中为春盘,也可将多盘拼在一起,拼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饵,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
|五辛盘|
生吃葱和蒜的美妙,南方人永远不懂。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五辛菜的记载:“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初春,是葱、蒜、韭最为嫩香、好吃之时。
葱有大小之分,北方以大葱为主,以山东葱为代表,粗壮,葱白辛香浓郁,有近1米高;南方以小葱为主,又叫香葱。南方香葱与北方大葱相比,简直就是“蒜苗”,最多只能用来炝锅,与大葱相比,实在不是一个段位。
说起来,葱、酱、饼简直就是天生绝配,有葱丝打底的北京烤鸭自不必说,葱丝配京酱肉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遇到对的葱并不比遇到对的人更容易,只要对了,几乎没有不好吃的可能,卷上合菜和酱肘子的春饼,也是北方人的乡愁寄托。
与葱一样,蒜也有大小之分。小蒜,是中国原生蒜,根茎小而瓣少,苗如葱针,根白。汉时张骞得胡蒜于西域,辛而带甘,即为今日之大蒜。
立春时节新韭鲜嫩尤佳,韭菜生食辛辣,烹熟后滋味柔和。《随园食单》里有“韭”适与鲜味搭的说法,“专取韭白,加虾米炒之便佳。或用鲜虾亦可,蚬亦可,肉亦可”。
香菜、韭菜、绿豆芽、豌豆苗、山药、菠菜、蜂蜜等,立春正当时,特别是韭菜最是鲜嫩可口,有“春季第一菜”的美誉。葱可升阳散寒,杀菌防病。中医认为香菜能健胃消食,对春季因肝气旺而影响到脾胃消化的人有帮助。
食五辛不只是为驱寒,更应看到它背后蕴藏的是什么。“辛”同音“新”,吃五辛盘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更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立春之后,阴消阳长,食用辛味食物,有助于运行气血、发散邪气,调和身体里的阴阳之气,以保健康无虞。
春饼
哎哟喂,饺子皮还有这副面孔呢?
春饼,是由五辛盘演变而来的,“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二十四番风信过,纵教能画也非时。”
用春天的新鲜芽菜,如韭菜、蒜苗、豆芽等,包裹在薄如蝉翼的春饼皮里,且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吃完春饼,过了立春,新的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就正式开始了。
【食材】
胡萝卜---------------------------1个
青椒---------------------------1个
绿豆芽---------------------------200克
饺子皮---------------------------20个
【调料】
食用油---------------------------适量
盐---------------------------2克
【做法】
1.用小刷子在每个饺子皮上刷薄薄的一层油。每一张都要刷一层油,一张张摞在一起,摞好后侧面周边一圈也刷一层薄油(第一次做可以少放几个)。
2.用擀面杖在中间先压几下固定住。由中间向四周擀开,擀至直径20厘米左右即可。
3.水开上锅,蒸10分钟左右。甜面酱、白砂糖、蚝油放入碗中搅拌均匀,一起放入锅里蒸10分钟,出锅后调入香油。
4.出锅后稍晾一下,一张张地揭开,瞧,是不是非常薄。
5.绿豆芽洗净,青椒、胡萝卜洗净后切丝。
6.锅中放油,下绿豆芽、青椒、胡萝卜炒熟,调味出锅,用春饼卷好食用。
厨房小语
用超市里卖的饺子皮即可,一次可多做些,吃不完的冻在冰箱里,下次吃的时候重新加热。
鱼陟负冰
末候 2月14~18日
路过花市,买了两盆水培水仙,球茎处压了几块漂亮的卵石,花根被埋在石头下,碧绿的叶子,花茎颜色要稍微深一点。
2月16日,恰好是农历正月初一,这天真的是与众不同。古人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岁朝”,一岁之朝,是日案头必定要有花果,称作“岁朝清供”,意在祈福,愿吉祥,愿如意。
岁寒清供,江南人家最常见的就是摆一盆水仙花,或者插上一枝遒劲的蜡梅,放在案头。水仙花期恰逢春节,一丛绿叶,三两枝鲜花,可算是清供的古风遗存了。
汪曾祺的《岁朝清供》中,有一番令人悠然神往的对“岁朝清供”的“定义”:“这样鲜艳的繁花,很难说是‘清供’了。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正月正,三阳开泰。泰,小往大来,吉亨,是一年一度的吉祥亨通之日。
《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
让你的身心“三阳开泰”的三个小方法:
动则升阳:华佗曾对弟子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暖能升阳:《太上感应篇》提倡“慈心于物”,前贤说性情清冷的人,受福必薄,由此乃知慈心正是胸头暖气。
喜则升阳: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
|避“桃花”|
立春易走“桃花”运?是你想多了。
很多人每逢气候转换,尤其是忽冷忽热的初春,就会发生皮肤过敏,脸上冒出一些淡红色圆形小斑,痒痒的,还有点脱皮。由于这种过敏常发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故常被称为“桃花癣”,让你在社交场合丢“面子”。
染上桃花癣别怪桃花。人们常以为桃花癣一定与花粉过敏有关,其实不然,而是与春季风大,户外活动增加,风吹日晒过多有关。
一旦惹上桃花癣,三餐要适当补充维生素。此时要忌口,忌食发物,如虾、蟹等海鲜,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外敷法:黄芩、黄柏煮水,放冰箱里冷藏30分钟,然后用纱布蘸药液敷脸15分钟左右,注意敷完4小时内面部不要接触热水。黄芩、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消炎之功效,冷敷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但此法过敏体质者慎用。日常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等泡茶喝,也能起到清除湿热的作用。
丨宜增甘丨
中医所说的“增甘”,其中的“甘”不等于“甜”。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阳气初生、肝气旺盛之时,要清除郁热,应多食用新鲜的黄绿色蔬菜;忌辣,少吃麻辣火锅,也应少吃羊肉、烧烤、油炸食品等。
此时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所以饮食宜减酸益甘,可用甘味食物养脾气。
很多人把甘味误认为是甜,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医将食物大致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和咸。甘味,是指食物具有滋补、和中的功效,可以益气生津、健脾和胃。
甘味食物有淮山、糯米、小米、扁豆、百合、莲藕、黄豆、菠菜、胡萝卜、芋头、南瓜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饮食习惯,选择食疗食补方案,但不宜过量进补。
立春汤
一碗五指毛桃立春汤,拉你进入春天气象,立春养肝,轻身通神汤。饮用五指毛桃汤,可清肝降火,健脾开胃,补肝益肾。
五指毛桃煲鸡汤是传统、经典的广东老火汤之一。自古以来,客家人集草木之粹,顺应自然,有煲保健汤饮用的习惯。五指毛桃被称为广东人参,是民间流传甚广的老火汤料。
立春汤,带着淡淡的椰子清香味,且加了有化气祛滞功效的陈皮,使汤味更香醇、清润,是一家老少皆宜的立春养生保健汤。
【食材】
螺片---------------------------50克
五指毛桃---------------------------30克
淮山---------------------------20克
桂圆肉---------------------------20克
乌鸡---------------------------1只
【调料】
黄芪---------------------------18克
陈皮---------------------------3克
蜜枣---------------------------3枚
盐---------------------------适量
【做法】
1.螺片用清水浸软。
2.其他药材洗净。
3.乌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焯水。
4.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乌鸡、螺片和其他药材。
5.武火煮开,转文火煲三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厨房小语
水一次放足,切忌中途加水。汤如果一次喝不完,可放入冰箱保存。
雨水
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土脉润起
初候 2月19~23日
夜深了,隔窗听雨,断断续续,犹如断简残编。
听了一夜雨,无眠。
翻开日历,恰是雨水节气,这两个字真够形象的。这两个字,《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雨曰水,从云下也。从字形中,似乎让人看到雨从天而降的景象,感受到湿漉漉的雨丝迎面而来,浑身上下挂满了水珠。
不知不觉,二月已经过多半,而雨水一到,江南二月春多在蒙蒙细雨中,终未能越过古人的门槛,譬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譬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看简·奥斯丁小说,描写女主人公走在草地上,长裙曳地沾着泥草,却不觉得不洁净,却给人土地松化、生机勃发时脉动的印象。
每年的第一波雨水都格外珍贵,那是因为“天道起于北极,故天一生水”。离真正的春天,又近了那么一小步,心里枯了萎了的事物渐渐醒来。
此时,便想起《红楼梦》里宝钗所服的冷香丸,这个药方的刁钻之处,在于药引子选用特别严格,必须是“雨水”这一天的雨水十二钱,和其他三季之物一并制成。
“雨水”这日的雨水,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薛宝钗竟然“一二年间可巧就有了”,看似虽然玄妙,但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药集解项中所说:“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取节气水入药的做法由来已久,实则是传统中医的重要观点。
丨雨水“发陈”丨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于哪儿呢?“发于陈”。
春天,气是往上走的,退除冬蓄之故旧。它让新芽从枯黄的旧枝上长出来,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再次焕发生机,所以叫发陈。
中医有个方子叫“二陈汤”,用到的两味药均是“以陈为良”,一是半夏,一是陈皮。
陈皮就是将橘子皮去除杂质,喷水润透,切丝、干燥而成,长久放置储藏,故称陈皮,有一种薄凉的香味儿,能够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而且越陈药效越好。
雨水养生重在生,我们平时吃的粮食都是种子,春天食用种子发芽而成的食物最佳,因种子中蕴含生机,有助于机体生发。从中医上讲,五谷主生发,“雨水”食用五谷之芽能得春季的天地之精气,与季节合拍。比如:麦子本不疏利,麦芽却透达疏泄水谷,利肝气;谷子本不能行滞,谷芽却能疏土,消米食。黄豆发芽,能升达脾胃之气,用之可补脾。赤小豆发芽,能透达脓血,故张仲景以赤豆当归散排脓。
雨水时节多吃芽菜,顺着春天这个升劲,让肝气升起来。
腌笃鲜
回到厨房里,恭喜春笋荣登早春时令蔬菜的C位。
腌笃鲜本为江浙地方菜,腌指咸肉,笃是小火炖的方言,鲜则是指春笋。腌笃鲜被称为春鲜第一味,是春日恩物,既有冬的况味,又有春的生发。
清代画家金农的《春笋图》题曰:“衣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这说的就是腌笃鲜吧?各位若要煮一碗,不必问老僧,照我的方法做做,看看行不行!
【食材】
鲜虾---------------------------8只
家乡咸肉---------------------------200克
春笋---------------------------200克
猪五花肉---------------------------300克
【调料】
鸡精---------------------------适量
盐---------------------------2克
黄酒---------------------------20克
姜---------------------------3片
葱---------------------------10克
【做法】
1.春笋去皮,切块;猪五花肉洗净,切块;咸肉洗净,切片。
2.锅中放入清水,焯笋块。
3.锅中另加入清水,焯猪肉、咸肉。
4.砂锅内加清水、猪肉块、咸肉块,大火烧开,再加黄酒、葱、姜。改用中火慢慢焖到肉半熟,再加入竹笋块、虾,煮至熟透,调味即可出锅。
厨房小语
1.鲜笋中含有草酸,所以做之前应先用沸水焯过,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涩味。2.咸肉有咸味,盐要酌量放。
鸿雁归来
次候 2月24~28日
雨水,恐怕是中国味最浓的节气了。
相传每年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民间常常有热闹的庙会。旧时北京过年,逛庙会为主要的习俗。如今的庙会,娱乐、购物、品尝小吃,以及民间传统节目样样俱全。逛了一圈,买了艾窝窝。经典的庙会小吃,将味道延续,故事和记忆就会一直存在。
2018年2月的最后一天,眼前飘着细细密密的春雪。外婆说过,三月还有桃花雪,四月还有李子霜,那是桃花雪。
桃花雪,真好听。
早晨,一个平凡得无话可说的春日清晨。
天气濡湿,我照例将燕麦片倒入奶锅中,放到灶火上加热,再放两片全麦吐司进烤箱,趁这空当,想着是不是要做罐罐肉。
古人在雨水时节,会让出嫁的女儿回家看望父母,送母亲一段红绸,炖一罐红烧肉,是女儿们尽孝的节日,没想到罐罐肉渐渐流传开来,一不小心肉香就飘满巷子,成为一道流行的时节美味。
罐罐肉,是猪髈肉加上甘蔗、红枣、桂圆、枸杞等配料,用瓦罐细火慢煨,炖得烂烂的,香甜滋补,饱含了对老人的一片孝心。
丨避湿寒丨
为什么?为什么?你吃它们,有想过为什么吗?
雨水节气,地湿之气渐升,湿气里夹杂着春寒,北方的阴气未尽,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冰冷刺骨,但阴冷的寒凉还在。此时,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生病,要慎重减衣,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
之前,祛湿的方子试了又试,可总是觉得不够,一直没找到一个简单、不伤元气的方子。后来,我有幸拜会一位知名老中医,他说,喝薏米水吧。我心想,就这么简单,尽人皆知的啊。
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喝薏米水,而是需要把薏米炒至表皮略焦黄,每晚睡前取15克,加入200~300毫升的沸水,浸泡一晚,第二天起来空腹喝下,很适合现在的时节,最长可以喝到立冬之日。
中药药材的炮制方法是非常讲究的。薏米未炒之前,性偏凉,经常煮喝容易伤身体元气,炒后性平甚至偏微温,有利于肠胃的吸收,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强,还可以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即使只是简单地泡水喝,也能释放出所有的能量。
以上是薏米水的单方,下面介绍一个雨水节气祛湿排寒的终极方:炒薏米姜茶。
食材如下:红薏米、芡实、麦子、蜜枣、生姜。
炒薏米方法:红薏米用清水快速漂洗干净,摊开晾干后倒入无油的炒锅,小火,慢慢翻炒至表皮微微焦黄,有明显的焦香味出来。
芡实在明代《景岳全书》中有炒法记载,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麸炒等。在家清炒,将芡实洗净放入锅中,翻炒至微黄即可,炒后性偏温,补脾和固涩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虚之证和虚多实少者。
炒薏米姜茶:取适量红薏米、芡实、麦子、蜜枣、生姜,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即可。
芦蒿炒北极虾
正月芦,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
雨水时节正是芦蒿最美味的季节。芦蒿又名蒌蒿、香艾、水艾,古人称芦蒿为春蔬之上品。芦蒿生长于长江中下游的湖泽江畔,是江浙地区百姓春季餐桌上的“常客”。宋代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里的蒌蒿就是芦蒿。诗人将芦蒿与河豚相媲美,将芦蒿推上了春蔬上品的宝座。
【食材】
芦蒿--------------------------- 300克
北极虾---------------------------100克
【调料】
盐---------------------------2克
蒜末---------------------------8克
【做法】
1.芦蒿洗净,掐头去叶,根部较老部分去除,切成段;北极虾去皮。
2.锅内热油,下蒜末炒香,放入芦蒿快速翻炒至色泽成翠绿。
3.放入北极虾、盐。
4.炒匀出锅即可。
草木萌动
末候 3月1~4日
我喜欢民间的东西,民间的节日,有烟火味,往往都接着地气儿。
转眼间就到了元宵节。雨水正月中,上灯圆子落灯面。
正月十三是“上灯日”,这天吃圆子,也就是汤圆,圆子代表团圆;正月十八是“落灯日”,这天吃面,取面条“长”之意。
“上灯圆子落灯面”的习俗,《仪徽岁时记》有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有健康长寿之意。
流行于北方地区有一种元宵节面食:面灯,也叫面盏、棉花灯,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用食用油做燃料,多用谷物秸秆缠上棉花做灯芯,故称棉花灯。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
记得以前家里都是外婆来做面灯,在这一天要捏12个碗状的面灯,对应着一年的12个月,如果是闰年,还要多加一盏灯。
天渐渐地黑了,面灯悠悠地燃起来,孩儿们人手一只,端着出去闹元宵,油尽而食。
丨八虚排毒丨
雨水期间,借大自然“发陈”之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拍打“八虚”,拍出人体毒素,拍出邪气病气,通过打通经筋来调养人的气血,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八虚”其实就是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黄帝内经》曰:“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拍两肘窝:拍散心肺的邪气病气。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拍两腋:能防治肝病、心脏病。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拍两髀: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拍打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健脾胃,对防治妇科病也非常有效。
拍两腘:就是拍膝盖窝处,可以防治腰背疼,排毒清血管。
拍打的方法,以一手半扣状拍打,由轻至重,每处每次拍81下。选择体位的原则是人处于舒适的状态下拍打,一般均采用站位。拍打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如果有出痧且没有消散,暂不拍打,不要带痧拍打。
拍打前后饮温水一杯,可适当补充消耗的水分,加快代谢物的排出。拍打时应避风,拍打后洗浴要在3小时后,要用热水,以免风寒之邪通过开泄的汗孔进入体内。
香菜鹅蛋羹
雨水来临,潮气上升,湿气重,心脾胃容易受伤害。早春吃香菜,可醒脾,这个“醒”字,古人用得很妙。香菜可以说是一个开关,可激活脾的功能,以升心胸的阳气。
香菜蒸蛋羹,鹅蛋偏油性,香菜能解油腻、助消化。鹅蛋补气,香菜通气,这样就补而不滞了,消化功能不强的人也可以吃。
【食材】
鹅蛋---------------------------2个
【调料】
盐---------------------------2克
香菜---------------------------2棵
白兰地酒---------------------------6克
生抽---------------------------适量
香油---------------------------适量
【做法】
1.香菜洗净切末。
2.将鹅蛋打入碗中,加盐,再按1:1的比例加入凉开水。
3.打成蛋液,加白兰地酒,搅拌均匀。
4.过滤蛋液到蒸碗中。
5.旺火烧水,水开后放入蒸碗,蒸熟大约需要10分钟。
6.然后改用小火,加上香菜末蒸几分钟。出锅后,淋点生抽、香油就可以吃了。
厨房小语
1.没有白兰地酒,可用料酒代替,因鹅蛋腥味较重。
2.加凉开水,蒸出鹅蛋会更嫩滑。
惊蛰
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桃始华
初候 3月5~10日
二十四节气中,最喜欢惊蛰。
这个“惊”字,用得真好,万物湿润,蛰虫惊而出走,有惊天动地的大美。
惊蛰原为“启蛰”。中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并将惊蛰挪至雨水节气后,才形成了今天的顺序。
日本的二十四节气,也采用了唐代的《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一词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沿用至今。
惊蛰春醒,桃始华。本来那个周六跟朋友约好去万亩桃园,结果被一场春雨阻了行脚。到底不甘心,于是另抽空去了桃园。
2018年开年,“四海八荒”之内最火的桃花,非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莫属。自古以来,“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林桃花总是带着那么点神仙气息。
若说到桃花可食,《神农本草经》载,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中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桃花具有活血悦肤、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史传杨贵妃就曾泡饮桃花茶,不但能减肥,而且能使脸色白里透红。但桃花性寒,经期不能喝,也不宜久服,否则会耗人阴血,损元气。
|顺肝润燥|
世间水果千千万,为何要挑这一个?
梨,唯一在二十四节气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
惊蛰之时,民间有吃梨的习俗。吃梨,有顺肝润燥之效,“梨”还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古人吃梨,其实并不是单纯图它汁多味美,而更注重梨润肺降火的效果。《本草纲目》中说梨可“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在唐朝,梨是要蒸着吃的。贯休的《田家作》写道:“田家老翁无可作,昼甑蒸梨香漠漠。”说的就是唐朝老翁白天闲着没事,会在家蒸个梨吃。
惊蛰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干燥,这时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效果,所以特别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印象里冰糖和雪梨更相配,配以其他辅料还对治疗咳嗽有奇效。
1.风寒咳嗽:花椒蒸梨
若是患了风寒感冒,进行食疗应该以辛温解表为主。
做法: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成两半,挖去梨核,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根据个人食量,一次吃不完可分两次吃完。
2.风热咳嗽:川贝蒸梨
若为风热感冒,则应用辛凉解表之法。
做法: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成两半,挖去梨核,取5~6粒川贝敲碎成末放入梨中,再放入2~3粒冰糖,把梨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
折耳根雪梨汤
折耳根,今天请它出来,是为你在冬天的放肆还债的。
你是否在冬天寒凉浸体时没有来得及调理,是否吃多了辛辣、肥厚、油腻的食物,是否冬天经常熬夜、疲劳伤神,那些郁积在身体里的“小火”,在春天生发的时候,相火不藏,就会容易上火、发热、感冒。
折耳根清热降火,雪梨亦有不错的凉润之效,有着汤水淡淡的甘甜,而自然奇妙的一点在于,此季生此物,此物又恰是此季人体调理的良品。
【食材】
折耳根---------------------------50克
雪梨---------------------------1个
【做法】
1.雪梨去皮、去核,切块;折耳根洗净,切段。
2.放入锅中,煮15分钟即可。
仓庚鸣
次候 3月11~15日
有时幸福也是可以不要钱的。
惊蛰次候仓庚鸣。何为仓庚?黄鹂也。《诗经·七月》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
小野菜带着浑身鲜嫩扑鼻的野气,铺陈出最清新的自然之味。人间的野花不要钱,地里长出的野菜不要钱,这种小确幸也是可以不要钱的。
如果春天可以去野地里薅野菜,最先想到的是荠菜,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荠菜的味道很特别,那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野味。
南方的朋友说,好想吃荠菜,广州没有荠菜。对我来说,没有荠菜就像是没有春天。
荠菜,在初春它才是菜,等到暮春山花烂漫时,它就是野草而不是野菜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荠菜:“明目。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去风毒邪气,久服视物鲜明。”
荠菜就像甘草,是菜中的甘草,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它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热,能祛火但不伤身,能祛寒但不会上火。
无论你是寒热不均引起的春日不适,还是冬天的寒气郁结变成了“火”,都好好吃一顿荠菜羹吧。
东坡先生的《菜羹赋》:“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这种灶台之趣,古时东坡居士也很受用。
惊蛰时节,繁花似锦,很多春天花粉过敏、易上火的朋友让我推荐吃什么好,考虑再三,能让我安心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荠菜了。
|避风如避剑|
避风如避剑,这是一句老话。
惊蛰时节,风为这一节气的主气,此时风邪最猖狂,应注意保暖,避风邪。
《黄帝内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春季多风,伤人会从表皮、肌肤、经脉、骨骼渗透到五脏六腑,故而古人提出了“避风如避剑”的养生观点。
而古人所讲的“避风如避剑”之“风”,是指超离自然现象中正常之风的“虚邪贼虐”之风,因此,要当心风的入侵部位,从后脑到背,大致就是围巾搭在后背遮住的几个穴位,所以一定不要将这些部位暴露在外。女性在春天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可顺便吹吹后脖颈,不让水带着湿气从这几个地方进入。春季早晨还是有一些寒凉,出门前可喝一杯红糖姜茶,以预防感冒。
椒油拌韭芽
“正月葱,二月韭”,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味”的美称,每年农历二月是吃韭菜最佳的时节。
韭菜看似平常,但在民间被称为“洗肠草”。韭菜有散瘀、活血、解毒的功效,还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初春的韭菜茎叶最为肥嫩多汁,其味辛香微甜,搭配绿豆芽,白绿相间,清爽可口,是一种旧时最喜欢的味道,可以恬淡中品味悠长的意蕴,真切感受人间烟火的气息。
【食材】
韭菜---------------------------150克
豆芽---------------------------200克
【调料】
小米椒---------------------------2个
花椒---------------------------10粒
盐---------------------------3克
糖---------------------------6克
生抽---------------------------10克
香油---------------------------适量
【做法】
1.豆芽洗净。
2.韭菜洗净切段。
3.小米椒切片。
4.韭菜放入锅中热水里,烫一下捞出,时间不能过长。
5.豆芽焯熟,捞出。
6.将韭菜、豆芽菜、辣椒片放入熟食碗中,加入盐、糖、生抽、香油。
7.锅中放油,下花椒炸香,倒入菜中,拌匀即可。
厨房小语
韭菜烫一下捞出,时间不能过长。
菜虫化蝶
末候 3月16~20日
虫虫消消乐的民间大联欢。
在中国,惊蛰末候叫“鹰化为鸠”,意思是鹰变化成鸠,但鹰和鸠是截然不同的鸟,怎么可能随意变化呢?这是古代人对事物观察的错误造成的。
而日本的惊蛰节气,依然沿用了中国古代的叫法“启蛰”。它的第三候,也就是末候时会有“菜虫化蝶”,倒是我们司空见惯的。
小时候洗菜,遇到的菜虫不少,现在多施农药,很少见菜虫。菜虫可化蝶的,最常见的是爱吃白菜和甘蓝的菜青虫,变成蝴蝶后也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日食饼谓之吃龙鳞饼,食面谓之吃龙须面。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民间各地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在古人看来,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各种昆虫(包括毒虫)苏醒,开始频繁活动。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在山东,二月二,家家户户炒燎豆,黄豆在铁锅里爆炒,噼里啪啦地响,寓意虫子在锅里饱受煎熬蹦蹦跳跳。
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炒,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最朴素的愿望:灭虫除害,企盼家人健康和庄稼丰收。
|回南天|
北方妹子听到回南天:啥,什么回南天?谁回南天?
回南天,是对南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是指每年春天3~4月间,气温开始回暖、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有关回南天,恐怕每个南方小伙伴都能写出本《一千零一夜》来。一到回南天,无所不在的湿气弥漫在周围,几乎抓一把空气就能拧出水来。甚至有网友调侃道:在广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湿”和远方。
回南天,除了衣服晾不干让人难受之外,重要的是人体容易受到湿气这个“小妖精”的侵害,抵抗力再好的“小仙女”,皮肤也容易过敏、长痘痘,甚至生湿疹,等等。老人还容易产生骨蒸潮热、乏力倦懒、腹胀便溏等,这都是北方人不能领略的痛。
中医上讲,湿为阴邪,故而回南天祛湿是重中之重。真正的祛湿,必须要健脾益气,温中理气,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扁豆陈皮山药粥,是一种性味平和的健脾化湿粥。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健脾化湿;山药味甘,性平,滋养脾胃,不热不燥,滋而不腻;陈皮有健脾开胃、理气和中的功效。
白扁豆20克,山药15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同放入锅中,文火熬煮,至食材煮烂即可。
切记:白扁豆要煮熟后才能食用,而且一次的进食量不可过多,寒热病患者(症状如腹胀、腹痛、面色发青、手脚冰凉、畏寒等),不可食用白扁豆。
香芹花生芽
黄豆芽、绿豆芽这些芽菜大家都不陌生吧,花生芽呢?
花生发芽能激活花生中的各种养分,让营养翻倍,尤其发了芽的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比普通花生高出100多倍。
春季要想舒肝散热,芹菜是首选食材。
画重点:一定要人工发芽的花生才营养健康,而受潮发芽或霉变的花生芽有毒,不能食用!
【食材】
花生芽---------------------------300克
香芹---------------------------2棵
青尖椒---------------------------1个
红尖椒---------------------------2个
【调料】
盐---------------------------2克
生抽---------------------------10克
香葱末---------------------------适量
花椒---------------------------几粒
【做法】
1.新鲜花生芽去除根须、外皮,用清水漂洗干净。
2.用手把花生芽掐成寸段。
3.青尖椒、红尖椒和香芹分别切丝。
4.锅内水烧开后放一小勺盐,把花生芽焯半分钟左右捞出沥干。
5.锅烧热倒入葵花籽油,放几粒花椒,炸香后捞出丢掉,随后放入香葱末炒香。再下香芹,青、红尖椒丝翻炒。
6.放入花生芽大火快炒。
7.调入盐、生抽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厨房小语
花生芽炒的时间不宜过长。
春分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间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玄鸟至
初候 3月21~25日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严寒初遇温暖,残枝萌生嫩芽,雪和雨,都在这时开始,此消彼长,就是这样一个中和温厚的节气。
春分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古代皇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非常有趣的习俗——竖鸡蛋,不仅国人爱玩,而且还“感染”了世界各国民众。
春分时节,除了竖鸡蛋,祖先们还开发出尝春菜、喝春汤、饮春酒的民间传统习俗。
浙江、山西一带自古以来就有饮春酒的习惯,春分日,簪花喝酒田间走,“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说说这男人簪花,男人俏起来,女人简直比不了。
簪花之风始于唐朝,当时的唐朝贵族效仿胡人的簪花习俗,将鲜花作为饰物插在头上。簪花习俗真正兴盛,是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男子皆以簪花为时尚,尤其是俊俏的少年郎,更是热衷于买来鲜花插在发梢。
《水浒传》里也有对好汉们簪花的描述,病关索杨雄行刑后头戴芙蓉花,小旋风柴进鬓插鲜花入禁院,浪子燕青爱戴四季花,短命二郎阮小五插石榴花,刽子手蔡庆的绰号就是一枝花。
“春分雨脚落声微”,“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正是簪花饮酒时。
|春行秋令|
熬过了冬天,却要冻死在春天。
昨夜,寒潮来袭。是春风,却犹如冬风,卷起漫天沙尘。
今年春分,有秋杀之气,就是在播种之时即见肃杀之气,春天里发生了本该在秋天里才有的事,乍暖还寒,出现了好多次倒春寒。
时节那么难熬,来一碗阴阳调和汤吧,别让邪气近身。
今天的这个阴阳调和汤,是暖胃祛寒湿的“四神猪肚汤”,专门护佑中焦脾胃,喝下去感觉腹中暖暖的。“四神”是指薏仁、莲子、芡实和山药这四位“大神”。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互相补遗,再加上猪肚可健脾胃,益心肾,补虚损,食疗效果非常好,而且这个汤料都很常见,非常好买。
冷风冷雨的倒春寒日子里,平补的“四神汤”,能滋补调和五脏,健脾利湿,养心益气,餐桌上有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鲜汤,总是能温暖你的心肺,这个汤,大人、小孩、老人都可以喝,没有禁忌。
四神猪肚汤食方:猪肚1个,薏仁2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山药15克,米酒3汤勺,盐适量。
首先猪肚要清洗干净。买回猪肚,用剪刀将猪肚上面的肥油去除,先在冷水中浸泡约20分钟。翻过猪肚,加一大勺盐,一大勺醋,反复将猪肚揉搓,内外都要搓到,这时会有很多黏液被搓出来,此过程反复三次。然后将猪肚放入清水锅中,加入十几粒花椒,煮沸,捞出,即可用以烹饪菜肴了。
做法:猪肚、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后,加米酒3汤勺,煲至莲子软烂,调味即可。
猪肚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会有异味,影响口感。洗猪肚时不宜用碱,因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香椿拌素鸡
你再不吃,我就老了。
香椿,春分时节当令的树上蔬菜,微甜沁心。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一旦过了谷雨,香椿便不复鲜嫩,因此吃香椿一定要趁早。
香椿虽然好吃,但它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高于一般蔬菜,所以,香椿的健康吃法是:吃早、吃鲜、焯烫、慢腌。越嫩的香椿,硝酸盐含量越低,因此要挑选质地鲜嫩的,要即买即吃,或者焯水之后冻藏或腌制保存。而要尝香椿的鲜,简单的料理方法最能保住其味。
【食材】
香椿---------------------------150克
素鸡---------------------------200克
【调料】
生抽---------------------------10克
糖---------------------------5克
醋---------------------------20克
香油---------------------------5克
红油---------------------------5克
【做法】
1.素鸡切丁。
2.将素鸡放入锅中焯水,捞出沥干。
3.香椿焯水,变绿后立即捞出,沥干。
4.素鸡放入大碗中。
5.香椿切碎,放入大碗中。
6.调味料放入碗中,拌匀(若是喜欢原汁原味,可只调入盐、香油,倒入素鸡和香椿拌碗中,拌好后腌制1个小时左右即可。
厨房小语
1.调料可依自己的喜好搭配。
2.若是喜欢原汁原味的,只调入盐、香油即可。
雷乃发声
次候 3月26~30日
在盎然的春意里,手捧一卷《诗经》,穿梭在清雅、飘逸、超脱世俗的古风中,邂逅窈窕的青衣女子,寻觅野菜春蔬的意趣,品味春日的美好时光。
在江南,枸杞芽儿、艾蒿和马兰头被称为“春野三鲜”。还记得《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柳家的抱怨那些恃宠生娇的小丫鬟不时来大观园小厨房要这要那,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其中赞到宝钗与探春:“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枸杞芽儿被称为“天精草”,由宝姑娘春日里吃枸杞芽儿来看,她确实深谙中医养生之理。
常吃面条的你,吃过面条菜吗?春天的面条菜是养阴润肺、清热解毒的好野味。
记得母亲做的炒杂粮野菜,就是用一种叫面条菜的野菜做的,面条菜是和荠菜一样的野菜,多生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河南、山东地区的人特别爱吃的一种野菜。初春的麦田和田埂地头,都有着面条菜的身姿。它因叶片细长,形似面条而得名。
陌生的野菜不建议吃。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以吃,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最好不要采,更不要吃,如野胡萝卜、野芹菜、鲜地黄等,这些野菜误采误食,容易中毒,有时后果还很严重。
|补虚泻实|
春分、秋分为阴阳二气的中和之日,这两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阴气和阳气在上升与下降运动中的交会点,古人称之为日出、日入,也就是“二气之交”的卯时和酉时。佛道修行人的早课和晚课,恰恰正是这两段时间。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补虚泻实即补充人体正气和排除有余邪气之意。
春分时节,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气充足,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在此节气要寻找身心平衡、阴阳和合,饮食上应保持膳食均衡,避免走进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以达到阴阳平衡之目的。
小呼吸蕴藏大学问。呼吸的奥秘:补虚泄实的停闭呼吸法。
吸气、呼气之间,或一次呼吸之后停顿片刻再继续的呼吸方式,被称为停闭呼吸。
做法:吸——停——呼,呼——停——吸,吸——停——吸——呼,其中的“停”起到了保持当前状态的作用。一般而言,吸气具有补虚的作用,呼气具有泄实的作用,故吸气之后的“停”则突出了吸气,能增强补虚的作用,适合虚症患者;呼气之后的“停”加强了泄实的作用,适合实症患者。
芦笋萨拉米肠沙拉
没有芦笋的春天,是令人绝望的。
三月间的芦笋,清香青翠,许多西餐的前菜都会用到芦笋,并经常和红肉作搭配,如这道芦笋萨拉米肠沙拉。萨拉米香肠是欧洲人喜爱食用的一种腌制肉肠,与芦笋一起食用,不仅有了爽脆的口感,而且清新不油腻。
【食材】
芦笋---------------------------200克
萨拉米香肠--------------------------- 8片
小番茄---------------------------2个
熟鸡蛋---------------------------2个
玉米笋---------------------------50克
红酸模叶---------------------------2片
【调料】
法式黄芥末酱---------------------------10克
意大利黑醋--------------------------- 15克
橄榄油---------------------------3克
蜂蜜---------------------------5克
盐---------------------------2克
【做法】
1.沸水加少许油和盐,焯烫芦笋、玉米笋2分钟,沥水冷却。
2.芦笋、玉米笋、小番茄、萨拉米香肠、熟鸡蛋、红酸模叶放入沙拉碗中。
3.盐、蜂蜜、法式黄芥末酱、意大利黑醋、橄榄油放入调料碗中搅拌。
4.倒入小瓶中,摇晃至乳化成酱汁。
5.将酱汁倒入沙拉碗中拌匀。
始见闪电
末候 3月31日~4月4日
仙草吃多了,你会“飞升上仙”。
婆婆家屋后有一片桑树,春天的桑葚,那味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甜,相信小伙伴们都喜欢吧。
桑叶你一定见过,也知道它是蚕宝宝的食物。桑叶的味道,或许你一定认为是又苦又涩的,你可知识它是奇妙的蔬菜,是可以吃的?
桑芽菜就是桑叶,但又不是普通的桑叶,是桑枝上最嫩的两片嫩芽,观之就感到清爽。
用以入馔的桑叶,是桑树中的大叶品种。吃桑叶也有季节,每年从春天可以一直吃到秋天,通常以三四月份的味道和口感最妙,正是不时不食的时令食材。此时的桑叶既可凉拌,也可清炒,还可做调料烹饪桑叶蒸鸡、桑叶蒸肉饼、桑叶卷等菜肴,隐隐透着桑叶的清新气息。
桑叶入口甘香,没有苦涩味,细细品味,有恰到好处的纤维质地感,有清气浸润人的肺腑之内,似乎连眼神里也会生出别样的淡远与清亮来。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
霜降后的桑叶药效最强,秋后经霜打的桑叶民间称为“神仙叶”,《神农本草经》中称桑叶为“神仙草”。
|以“和”为本|
吃对了,才养生,才不辜负春光。
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说,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故春分养生定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之时,人体内阴阳随着节气开始争斗,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所以容易发生五更泻;另一种是餐后泻,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泻,平时常喝干姜炖鸡汤,可得以缓解。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说过:不时,不食。不是这个时节的食物不吃。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
春分饮食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时令菜有养阳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菠菜、豆苗、蒜苗、芦笋,滋养肝肺的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等。
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损脾胃引起腹部不适;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等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芝麻菜青酱意面
春风十里,不如春菜陪你。
芝麻菜又叫火箭生菜,因咀嚼后会散发浓烈的芝麻香味而得名,其实它和芝麻没有一点关系,可人们还是会被这家伙浓郁的芝麻香引诱。
芝麻菜用法相当随意,可以抓几片放沙拉里一起拌;烤好的比萨饼上也可以撒十几片;还可以在早餐三明治里夹几片,堪称绿叶蔬菜里的战斗机。
芝麻菜还可以用来做芝麻青菜酱,一般搭配核桃仁制作,放进密封罐内,吃意面的时候用来拌面,别有一番风味呢!可以吃出清新爽口的春日气息。
【食材】
意粉---------------------------200克
瑞士大孔奶酪---------------------------60克
生核桃仁---------------------------60克
芝麻菜---------------------------130克
【调料】
黑胡椒---------------------------适量
海盐---------------------------适量
蒜瓣---------------------------6个
橄榄油---------------------------70克
【做法】
1.取蒜瓣6个和生核桃仁,平铺在烤盘内,放入烤箱160℃烤10分钟。
2.芝麻菜洗净沥干备用。
3.瑞士大孔奶酪切成小块。
4.将芝麻菜、蒜瓣和其他所有食材放入破壁机杯中,搅拌均匀。
5.搅拌成细腻的芝麻菜青酱,然后倒出,撒上适量海盐和黑胡椒碎。
6.汤锅内加水,撒一勺盐,放入意粉,大火煮沸之后转中火,继续煮7~8分钟。煮好的意粉捞出沥干,然后拌入芝麻菜青酱。
清明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桐始华
初候 4月5~9日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里,是个跨界的异数,悲喜共生的存在,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历书》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因此时气候清爽、景物明朗,万物都洁净而清明,而得名。
开在清明的桐花,被视为清明节气之花。桐花的盛开,是春色的顶点,却也预示着春天将逝。
几多悲伤,几多欢乐,都是同一个清明。悲是缅怀先祖,乐是踏青郊游,有时候想,古人何以如此“分裂”?
其实,古人追求的是乐天知命的人生最高境界,于是乎“天人合一、随遇而安”就成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只要读懂了农耕文明时期先人们的人生态度,疑问自然消失。
寒食已随云影杳,祭祖无妨踏青游。该祭奠时祭奠,祭祖尽孝不必悲戚;该游乐时游乐,郊野踏青不必拘束,由记挂先人的追思转为开阔畅然的心境,情感的寄托和自然的赐予并存。
|草木成精|
说说野菜的从良史。
1.艾叶
一到清明,糯米团子这东西就绿了——青团。
过了上千年,青团还在,而青团的“青”,是从草汁里挤出来的。遍览祖国大地,在清明,能做青团的青草有:艾叶、鼠鞠草、鸡屎藤、泥胡菜、小麦草等。它们带着各自独有的能量,生长在春天里。
艾叶,最能代表青团的气质,清明时节的艾叶有最顶尖的嫩阳之气,是植物界的“阳中之阳”,正好用来养肝气,《本草纲目》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艾叶温补,还能祛寒湿,春天的南方湿气重,容易肝脾不和,可以吃一点嫩艾叶。
2.荠荠菜
荠荠菜被古人称为“天然之珍的灵丹草”,《千金食治》中有:“味甘涩,温,无毒,凉肝明目。”荠荠菜可降血压、健胃消食、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荠荠菜的吃法多种多样,每一种吃法都能完美地演绎出纯天然的春天味。
3.荞头
荞头,又称藠头,古人谓之薤。
荞头打眼一看,有点像我们平时常见的小葱,细看就会发现,还是非常不一样的,荞头比葱白,更加肥美,更为白嫩。
荞头,仅在清明节前后才能吃到,也叫清明菜。它赏味期很短,却是专通寒滞的通阳妙品呢,能通上中下三焦的寒滞。《本草求真》中记载:“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4.夏枯草
《济世仁术》曰:“三月三日,采夏枯草,煎汁熬膏,每日热酒调吃三服。治远年损伤、手足淤血,遇天阴作痛,七日可痊,更治产妇诸血病症。”
夏枯草散结消肿的能力比较强,一些身体的旧伤,淤血、生孩子留下来的月子病,都是很难治愈的,三月三所采的夏枯草,却被赋予了这种神力。
5.乌稔叶
乌稔树又叫南烛树,在古代,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染菽。
《岁时广记》中有:“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为道家所创,道家谓之青精饭。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食乌稔饭是南方多地的清明食俗,尤以江南为最。名里带了个“乌”字,是因为稔树叶里的花青素使粒粒米饭乌黑发亮、透着清香。
6.盘龙参
这种只在清明时现身的药草,又叫清明参,学名叫作“绶草”,是清明养生的神奇之物。绶草是一种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它性味甘平,滋阴益气,对病后气血两虚的调理作用非常好。煮水当茶饮,具有益阴清热、润肺止咳、消炎解毒之功效。
每种植物,在某个时节,都有自己的巅峰时刻,有自己最好的状态。此时的春草即使没有成精,也是一年中最通天地之气的。
青团
青团是江浙一带的特色食物,北方是没有的。随手可得的一抹绿意做成的青团,既兼顾外观与滋味,清新软糯,实在想不出第二种食物能与之媲美。
不如亲自动手来做一次青团吧!不甜不腻,闻着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追忆那些过往的人和事。
【食材】
糯米粉---------------------------130克
澄粉---------------------------25克
细砂糖---------------------------10克
猪油---------------------------10克
艾草粉---------------------------4克
沸水---------------------------130~140毫升
【馅料】
豆沙馅---------------------------适量
【做法】
1.艾草粉加90毫升沸水搅拌均匀。
2.澄粉加40毫升水煮至黏稠,沸煮过程中需不停搅拌。
3.艾草汁、澄粉糊、细砂糖、猪油一起放入糯米粉中。
4.揉成面团。
5.取一面团,包入一团馅。
6.搓成汤圆一样。
7.垫玉米皮或油纸码入笼屉,水烧开后大火蒸15分钟。
厨房小语
1.糯米粉的吸水量不同,水可酌情加减。
2.弄不到艾草的北方朋友,可在网上买艾草粉或艾草汁。
田鼠化为鴽
次候 4月10~14日
野餐你去过,可你见过这样野的吗?
在古代,清明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尤其适合踏青郊游,文人墨客带上酒食,寻一山清水秀之处,临水而坐,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唐朝的长安,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春光懒困倚微风”“嫩叶商量细细开”。长安的仕女趁着明媚的春光,锦衣长袖,骑着温良性情的马,或者坐着华丽的马车,带着随从和极其丰盛的美酒佳肴,来到曲江池边,选一处风景上好的地方驻马设宴,以竹竿挂起罩裙遮蔽初起的阳光,便是临时的饮宴幕帐。女子在此斗花、宴饮,这红的、紫的、蓝的“裙幄”,三三两两散于堤岸上,就是闻名天下的“裙幄宴”。
唐朝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唐朝的冷食有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
|子时睡眠|
春天犯了什么错?抑或是你在春天犯了什么错?
古人认为晚上9点以后睡就算晚了。可是你呢,只会嚷嚷“臣妾做不到啊”,所以你肆意到11点前也就差不多了。
清明是排毒减脂最易有成效的时节,让身体恢复“清净”状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睡好“子时觉”。
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的子时,是“清净之官”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也是身体“一阳来复”的时间。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作“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胆为少阳之气,主升清降浊,是身体的“清净之府”,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此时睡眠,可让胆经修复一天中的浊气,达到体内环境的天清地净。
清明时节,身体一点点的不洁净、毒素淤积,都会被“清明气”感知到,这段时间特别有偏头痛、眼睛发胀、易怒的症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容易出现头疼、晕眩,所以要格外注意要平肝木、清胆湿、定胆气。
和合汤,让身体恢复清明之气。汤料有用干百合25克、黑豆10克、莲子10克、大枣6枚、核桃仁15克。将百合、黑豆、莲子提前浸泡1小时,大枣去核,将所有材料放一起煮汤喝。
百合入肺经、胆经,黑豆入胆经、肾经,皆为清明之物。它们润肺气、定胆气,宁心安神,令神明清爽,可帮助身体恢复天清地明、阴阳和合的格局。
草头水煎饺
苜蓿,又名草头、金花菜、三叶草,是我国古老的野菜品种之一,直到清代后期才从野菜渐渐地成为园蔬。
草头煎饺,是上海高桥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当地的“名片”之一,被许多老上海熟知,其原料极其平常,即为每年春末夏初田头的老草头,经过晒干就成草头干,然后将草头干斩细,再用旺火重油重糖煸炒,以文火收干,加以配料和手工精制,现在居然成了高档酒宴的点心。
我做的这款苜蓿水煎饺,用的是鲜苜蓿而不是干苜蓿,若是你不嫌麻烦的话,也可把鲜苜蓿晒干,再做苜蓿水煎饺。
【食材】
面粉---------------------------300克
酵母---------------------------5克
猪肉馅---------------------------150克
苜蓿---------------------------200克
【调料】
葱末---------------------------10克
姜末---------------------------10克
生抽---------------------------15克
盐---------------------------4克
蚝油---------------------------10克
香油---------------------------适量
【做法】
1.面粉与酵母兑好,加入温水和成面团,醒15分钟。
2.肉馅放入姜、葱、生抽、盐、蚝油、香油腌制20分钟。
3.苜蓿洗净,焯水,捞出。
4.将苜蓿切碎,放入肉馅中拌匀。
5.面团下剂,擀皮,包上馅捏成饺子。
6.平底锅中刷匀油,放入包好的饺子,淋入食油20克。
7.盖上盖煎5分钟。
8.倒入200克白面汤,即清水内兑入少许面粉搅成面汤,再盖住煎焖,使水变成蒸汽传热焖熟;淋入20克食油,再盖住焖煎5分钟。饺子底部呈焦黄色时,离火即成。
厨房小语
1.做水煎饺馅料不能太湿,面皮也不要太软太薄,否则受热后会出汤,滋味也就随着汤汁跑掉了。
2.制作白面汤的比例是:水和面粉10:1。
虹始见
末候 4月15~19日
诗意而浪漫的上巳节,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在古代,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如今已经存在感极低了。
农历三月三,也就是古时候的上巳节,它曾与春节、中秋节齐名,大约起源于春秋,兴起于魏晋,盛行于唐朝,至宋代以后,理学兴盛,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这个美好诗意的节日,很可惜地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
《诗经·郑风·溱洧》写:“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段文字描写了郑国三月三上巳节的场景。在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男女踏青幽会,互定终身。上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比西方情人节早了上千年。
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朋友,对日本女儿节肯定是熟悉的。日本女儿节又叫“上巳”“桃花节”或“雏祭”,是日本民间五大节日之一。
其实,日本的女儿节源自中国的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是融合了中国传统与日本本土文化之后形成的节日。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富有诗意而浪漫的上巳节,在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洗濯祓除|
三月三上巳节洗白白,灾祸与你说拜拜。
“三月三,生轩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因此上巳节也是纪念黄帝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上巳节祓禊,人们结伴到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蘸花瓣水点头身。祓,是祛除病气,使身体清洁;禊,是修洁净身。
《周礼·春官·女巫》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的记载,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清明药浴方:艾草、菖蒲、野菊花、茵陈、麻柳树叶、柳树枝、野薄荷、桑叶各15克煎水,放至适宜温度,不加其他生水,沐浴、擦身、泡脚,或给孩儿泡澡。该药浴小方,能调养血脉,清肝胆湿热,祛风除湿,功效明显,令身体的湿浊之气通过发汗来祛除。
枸杞叶方,古书载:“初三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光泽不老。”枸杞沐浴一般用的是枸杞叶、枝、根,枸杞根就是中药地骨皮,有清热凉血、清降肺火的功效;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用枸杞全株煮水泡澡,此时节再合适不过。在这里多插一句:鲜枸杞叶是春天的恩物,用来炖好喝的猪肝汤,补肝肾明目又降肺火。
法式贻贝
贻贝也叫海虹或青口贝,《本草纲目》称它为东海夫人,晒干后称为淡菜。吃贻贝讲究季节,每年3~5月都可以吃,尤其是清明前后的贻贝最为肥美,过了五一就不行了,喜欢吃贻贝的朋友千万要抓住时机会哟!
【食材】
贻贝---------------------------1000克
【调料】
盐---------------------------3克
淡奶油---------------------------10克
大蒜---------------------------4瓣
胡椒粉---------------------------5克
白葡萄酒---------------------------150克
欧芹---------------------------1棵
红葱头---------------------------3个
黄油---------------------------20克
【做法】
1.洗干净贻贝,但是注意不要刮贻贝的外壳,不然煮贻贝的汤汁会变黑。当然,外壳有破损的也要拿出来。
2.蒜、欧芹、红葱头切末。
3.将黄油放入锅里融化后改中火。加入切好的蒜、红葱头碎,翻炒至红葱头碎开始焦糖化。加入白葡萄酒。
4.拌匀后加入洗干净的贻贝,焖3分钟左右,在这期间搅拌几次。
5.贻贝壳都展开后,表明已熟了。按自己口味加盐、胡椒粉、淡奶油,给汤汁调味。
6.汤汁稍微黏稠后,撒欧芹碎出锅。
厨房小语
没有红葱头可用洋葱代替,没有欧芹可用香菜代替。
谷雨
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萍始生
初候 4月20~24日
暮春了,清明携着一场凉雨远去,浮萍初生,随水漂浮。此时北方才刚磨磨蹭蹭进了春,而南方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一年的雨季。
这是一年中最丰盈的节气,说春归夏至,说寒尽暑来,说雨生百谷,说万物生长,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一个节气。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小时候,家门前有一块田地,在农村,几乎家家门前都有这么一块地,母亲、外婆总是会种豆种菜。
她们最喜欢种的是丝瓜。丝瓜大多种在菜园的边边角角,足下有一抔土,丝瓜十分谦虚地扎下根,一条条细细的茎蔓藤,似三跪九叩般沿着篱笆向树爬去,它一身挂着手掌似的叶子向前匍匐,窸窸窣窣,全是心声。
每年还得留几条老的丝瓜做种,还取丝瓜络——老的丝瓜摘下来,晒干,敲掉外面的皮和里面的丝瓜子。丝瓜子不好吃,有腥气。
丝瓜络大多是白的,也有的略黄,可用来刷锅洗碗、擦灶台,也可用它洗澡。用丝瓜络洗澡时,新丝瓜络太扎人,身上一擦,皮肤就红了,像软质的锉刀,须在上面涂一些肥皂才润滑一些。我一般选小丝瓜络,感觉柔和一点。
|脾王之时|
再也不曾发现还有其他时节会像仲春这般蕴含这么多的秘密。
谷雨正是春夏交接的节气,也是“脾王”之时。《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有,“脾不主时何也?”“脾不独主于时,而寄旺于四季之末。”也就是说,“脾”只在每季末旺盛,气血应四季而流布、调整,其实就是人要适应季节的变化。
张仲景补脾温阳的方子中,最喜欢用的药是甘草、大枣、生姜,都是入脾胃经的。甘草、大枣味甘,是入脾的;生姜既能健脾,还有和胃的功效。
春到谷雨,很快就是立夏,此时麦穗灌浆、小孩长个,人体容易在清与浊之间徘徊,应得时气滋养,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野蛮生长的春菜,怎么吃才好吃?
1.苦菜:升心之清气
苦味入心,可降心头之火,除烦躁。《本草纲目》云:“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捣汁饮,除面目及舌下黄。”
2.马齿苋:降五脏浊热
马齿苋虽不起眼,却汇聚了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精气,它还有个神奇的名字:五行草。它的清热作用是全方位的,心、肝、脾、肺、肾,不管何处有热,马齿苋都能清之。用马齿苋清热,当菜来吃就很好。但要注意,肠胃虚寒的人,吃马齿苋容易拉肚子,要慎食。另外,孕妇也不能吃。
3.蒲公英:降胃浊不伤身
古医书《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胃火盛,一般症状为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等。用蒲公英的嫩叶焯水后凉拌来吃,或者煮水喝,下胃火又不损伤脾胃。
4.车前草:降膀胱湿热
车前草,清膀胱湿热火气,能明目,而且还能去脾之积湿。感觉湿气重时可以煮一壶当茶饮,春夏之季的湿热感冒、腹痛腹泻,一碗车前草煲猪肚就可以治好。
车前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随处可见的野草,广州很多老菜场有卖,也可以去路边挖一些回来。
白葡萄酒醋拌海螺
春风里已经有夏天凉菜的味道了。
又到了吃海螺的时节,超市里可以买到鲜活的海螺,拌海螺是最爽口的吃法,海螺富含维生素A,对保护眼睛的健康十分有益。
这道菜,用的是白葡萄酒醋,它是欧美常用的一种食用醋。葡萄酒醋与葡萄酒的成分相似,且果香浓郁、酸度适中,集调味、药用、保健功能于一身。
【食材】
海螺---------------------------5只
香椿苗---------------------------30克
姜丝---------------------------15克
【调料】
盐---------------------------2克
白葡萄酒醋--------------------------- 30克
白兰地---------------------------10克
橄榄油---------------------------5克
糖---------------------------3克
【做法】
1.新鲜的海螺洗干净,锅内加水放入海螺,水没过海螺即可,根据海螺大小把控时间,一般开火后煮15分钟左右。
2.香椿苗去根洗净,姜切丝。
3.盐、白葡萄酒醋、白兰地、橄榄油、糖放入调料碗中拌匀。
4.取出螺肉,去掉内脏。海螺后部呈螺旋状且颜色发黑的部分即为内脏。
5.改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
6.调入料汁拌匀即可食用。
厨房小语
没有白葡萄酒醋,可用苹果醋代替。
鸣鸠拂其羽
次候 4月25~29日
槐花能吃这件事,很刷新认知吗?
过了谷雨,阴了两天,说不上暖和,槐树一直是绿绿的嫩叶子。天晴气暖,槐花瞬时开满,随着温润的阳光,槐花的清甜一起窜到舌尖上。
周末回老家,采槐花,然后吃掉它。
槐分两种,一种是国槐,一种是洋槐。中药中的槐花指的是国槐的花,是因它不够甜美,所以成了被嫌弃的那个。的确,《本草纲目》里明确记载:“槐花,苦。”那就这样吧,老老实实当一味中药也挺好。
洋槐,学名刺槐,原生于北美洲,在清朝中后期才引种来中国。我们爱吃的甜甜的白色槐花其实是洋槐的花。
攀着槐枝,一嘟噜一嘟噜地采下来,满当当一出春日宴。
细数槐花的吃法,我觉得最好吃的要数槐花麦饭。到家先把槐花择出一小把来,顺着小茎捋下一粒粒的小花儿,拿青花瓷盆盛了,像一盆碎玉。洗净,撒一层薄薄的白面,拌匀。将裹好面粉的槐花摊在蒸笼里小火慢蒸,扑鼻的清香给人带去清甜的诱惑。
中医里讲究药食同源,《本草纲目》里出现“槐花,无毒”的同时,一并记载的槐花食用与药用方法,均需加热。此处的“槐”,多指国槐。
以槐入药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槐花饮品,比如以国槐花酿醋,还有用槐叶蒸熟晒干研末制成的槐叶茶,以及加入葱和豆豉调味的“大菜”——水煮槐叶。
据记载,古人还有槐角、嫩叶捣碎之后,取汁液和好面团,加入酱做成熟齑的吃法。槐花还可以洗净蒸熟,在阳光下晒干然后贮藏,冬季,将干槐花泡发后加作料凉拌,便是下酒的好菜,也不失为冬日里的清淡风雅之事。
|疏肝胆|
掐指一算,这些才是拯救肝胆的良药。
春天是疏通肝胆的最佳时节,就像春天一到,要犁地松土一样自然,把板结的土壤疏松疏松,给身体经络疏通疏通,气血才不会那么容易瘀滞,顺利到它该去的地方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分体质。
春天里的野蔬,总是带着粗野又香甜的大地母亲之味。
在青草疯长的春天里,蒲公英、莴笋、菊苣、薇菜、三七菜,便代表了春天的味道——宁静,悠远,散发着微微的清苦。
菊苣,为药食两用植物,芽叶可做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消食的功效。
薇菜,又名“野豌豆”,活色生香地长在《诗经》里,大名鼎鼎的《小雅·采薇》里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它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的功效。
三七菜主要食用其嫩茎叶部分,三七菜中含有齐墩果酸、黄酮类物质等,经常食用还可以保护肝脏,增强人体免疫力。
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味良药。因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有着“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的美誉。这些简单又有力量的食物,养脾胃肝血,又不会肆意提供肥甘厚味,宠溺出高血压、高血脂。
蒜香黄瓜花
黄瓜,一个被凉拌耽误了2000年的“老戏骨”。
黄瓜原本姓胡,在两汉或魏晋时来到中原,即使改姓避嫌,也难得汉人待见。
唐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直称黄瓜“有毒,不可多食”,黄瓜是如何洗白、翻身的尚不明了,总之从南宋起,黄瓜声名鹊起。黄瓜花,其实就是带着花的黄瓜嫩仔,黄瓜的幼年版本,用它来炒菜好像有些暴殄天物——这一盘子的黄瓜花,等它们长大了可就是一筐大黄瓜呀。
【食料】
黄瓜花---------------------------400克
【调料】
蒜---------------------------2瓣
食用油---------------------------10克
盐---------------------------2克
【做法】
1.黄瓜花去掉过长的蒂。
2.蒜切片。
3.黄瓜花放到淡盐水中浸泡十分钟,再冲洗几遍后沥干。
4.锅中放油,油五成热后放入蒜片爆香。
5.放入可爱的黄瓜花,大火翻炒半分钟。
6.保留黄瓜花清新的味道,不用加太多的调味料,只要盐就好。
戴胜降于桑
末候 4月30日~5月4日
差一点点,便以为入夏了。
过了五一,北方天气真的就和暖了,气温变得舒适可人。
一堆衣服散乱地放着,偶尔抬起头,矫情写了一脸。
准备换下厚衣时,忽然怎么就觉得原有的春装已老了、旧了,不过隔了一个春天,竟像是许久以前的事,若道“流光容易把人抛”,便不只是人,日子总在碎碎念里反复,连同这样一些旧事、旧物。
这个时节最适合享受生活,喝杯谷雨茶,通全身不畅之气。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这天采摘的新鲜茶叶做的干茶,被称为谷雨茶。雨前茶的“旗枪”“雀舌”与明前茶的“莲心”同为春茶佳品。
喝谷雨茶可以清火、辟邪、明目。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采一些新鲜茶树叶回来喝。
问个问题:茶为喝,还是为吃?
其实,起先茶叶不是用来冲泡饮品的,是当蔬菜吃的。据唐《茶赋》载,茶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后来才专门为冲泡饮料所用。
陆羽所著《茶经》集前人茶学之大成,他主张茶应清饮,认为在茶中放些葱、姜、枣之类的作料,不堪饮用。
除了茶道之饮,作为药用的茶开始入馔,是为药食同源。当初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唐代《本草拾遗》称茶为“万病之药”,可谓推崇备至。
现在让我们捋一捋思路,看清茶膳分为几类:新鲜芽叶入馔;干茶煎、炒、炸或磨为茶粉;泡开干茶茶汤为料;茶叶加热熏制料理。
如果从烹调效果来看,寒凉的海鲜应用同是凉性的绿茶烹调,比如龙井虾仁;温性的鸡、鸭肉与温性的乌龙茶配合,比如川菜樟茶鸭;牛肉是热性的,它的好搭档自然是同属热性的红茶,比如红茶牛肉。
|小补气血|
春季是一年的初始,是身体阳气生发的时节。从立春到清明,不适合进补,因春天阳气升发,易扰动肝胆、胃肠蓄积内热,所以此时应该是祛寒湿、排毒和清除体内火气。
而到了春末的谷雨时节,人体内的阳气、肝血是一年中最旺的,是调气血的最佳时节。前几个月脾胃不是很好的朋友,现在会有好转,胃口也逐渐打开,可以小补一下,借天地的阳气生发提升脾胃功能,把气血补养充足,随着节气,阳气才能正常地夏长、秋收、冬藏,节气养生就是这样环环相扣。
气血不足,虽不是大病,却是万病之源,此时吃补品往往有虚不受补的情况,最好的补品反而是食物。每天早上,饮一小杯温水,取熟花生仁5粒,红枣3颗,核桃仁1个,嚼服,然后安静地坐上3分钟即可。食物虽少,补养气血的效果却非常明显,操作又很简单,可谓性价比奇高。
绿茶该尝鲜,白茶则应老。白茶有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煮上一壶老白茶,清肝解毒,非常适合谷雨时节的阴雨天在家慢饮。
补血三色盅
说说家常餐桌上喜闻乐道的补血妙方吧。一日三餐中,有很多补血食材,像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乌鸡、枸杞、莲藕、黑芝麻等,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补肾的食品,将它们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疗方。
如若有条件,吃点燕窝、雪蛤,也有非常好的滋阴补血效果。鸭肉、雪蛤、糯米煮粥,有养血益脾、补中益气的功效,特别是对手术后失血过多、体虚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食材】
红枣---------------------------8个
干银耳---------------------------10克
乌梅---------------------------4个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1.红枣、乌梅洗净。
2.银耳泡开,去根,洗净。
3.将银耳放入炖盅里。
4.再将红枣、乌梅、冰糖放入盅里。加入适量清水。
5.放入锅中蒸4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