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RPA既然被称作“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那我们从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这里列出我们的第一个历史观点,“每个大时代下,人类都会试图构建属于那个时代的机器人,而机器人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脱实入虚的过程,所以RPA作为一种虚拟的软件机器人得以在这个时代发展”。
自公元前3500年以来,机器人概念一直深藏在人类意识中,哲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试图制造一种名为“自动机”的模拟机械。以前的机器人更多属于自动机械或自动设备,与我们今天谈到的结合了计算机、程序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是截然不同的。
早在公元前420年,希腊工程师就创造了由空气、蒸汽压缩和液压驱动的最简单的自动设备。这些设备的创造大多是为了宗教和仪式活动的使用,能够自动执行如打开大门或装饰物品这样基本的功能。
早在11世纪,库尔德发明家Al-Jazari使用复杂的凸轮和凸轮轴创造了许多正常运行的自动化设备,甚至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自动化主题的书,他的作品也直接影响了达·芬奇。与Al-Jazari不同的是,达·芬奇更想构建一种像人形的机器设备,他利用解剖学知识,在充分了解人体构造的基础上,用齿轮和轮子取代了人的关节,用电缆和滑轮取代了人的肌腱和肌肉,这样构建出一名骑士。这名骑士可以站立和坐下,可以做出一系列模仿人类的动作,甚至具有颌骨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达·芬奇设计的自动化骑士
接下来,在人类历史上各种人形或非人形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层出不穷。例如1737年,法国发明家雅克·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制造的发条鸭子。1770年,匈牙利作家兼发明家沃尔夫冈·冯·肯佩伦(Wolfgang von Kempelen)创造了土耳其机器人(The Turk)。
直到1882年,一位名叫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的年轻数学家创造了他的第一台差分机。这是一个巨大的、带有蒸汽驱动的计算器,巴贝奇设计的基本想法是利用“机器”将从计算到印刷的过程全部自动化,全面消除人为失误,包括如计算错误、抄写错误、校对错误、印制错误等。而差分机一号(Difference Engine No.1)则是利用N次多项式求值有共通的N次阶差的特性,以齿轮运转带动十进制的数值相加减、进位。除了差分机,之后他发明的分析机,无一不是天才的设想。
1970年11月,《生活》杂志对第一个能完全自动化运转的机器人Shakey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它被设计的初衷是具备推理周围环境、规划自身动作并执行任务的能力。
如今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制造行业。第一个用于生产制造的机器人是1956年由Unimation公司生产的,它功能非常简单,不能进行编程,只能通过预设机器臂角度来操作。之后全球机器人浪潮开启,以欧美和日本为主导。
第一台可编程的商用工业机器人是于1974年1月由瑞典的ABB公司创造的,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机器人,并且实现了量产。之后机器人在生产车间被大规模使用,代替了大量的人力,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目前,全世界著名的制造机器人公司包括日本的FANUC、安川电机、瑞典的ABB以及德国的KUKA(被美的收购)。其中,FANUC和KUKA制造的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行业;ABB制造的机器人主要用于电子电气和物流搬运;安川电机制造的机器人主要用于电机和变频器行业。目前,机器人存在着多种形式(如图2-6所示),人形机器人只是其中一种,比如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
图2-6 各类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并经过实践检验以后,人们发现机器人的外形像不像人类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它的功能像人类就行。再后来,人们又发现其实它的功能像不像人类也无所谓,只要能帮助人类实现自动化处理或生产就行,比如负责搬运、码垛、拣选等物流环节的物流机器人。
在如今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机器人市场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程序,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时代特征的核心技术水平,如对话机器人(Chatbot)、智能语音处理助手、医疗诊断辅助。
RPA这种被称为“软件机器人”的新技术也诞生在这个时代,在它之上不需要附加任何的物理形态。所以,当我们称RPA为机器人时,不需要太过大惊小怪,这不是一种刻意的吹捧,而是历史进化的规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