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日本侵华史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華萊士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及中美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華萊士作為一個美國人,從年青時當記者到入伍,又至以後的以筆耕為業的世界著名作家,他對中國的友好是一直延續下來,具有一種純正道義和文化理念的不解之緣,是一以貫之地體現中美人民之間深厚情誼關係的典範。他一直對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特別推崇,在他後來編著的《人民年鑒》列舉影響人類思想最大的五個思想家中,將孔子和儒家列為首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並未很快與中國建交。一九七二年尼克遜訪華後,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但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華萊士就覺得這種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政治局面「太荒謬」,於是,他在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核風雲》的長篇小說中,特意插入相關的情節,把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已被承認的國家和最高首腦會議的一員出席了小說中的國際最高首腦會議。華氏的用心可謂良苦。他在寫後感中這樣解釋他如此做的特殊用意,他說:「是為了讓人們理解毛的中國,讓美國人民在心理上接受毛的中國。我覺得,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最好學會彼此在和平中生存。」所以當一九七一年一月九日他和妻子西爾維亞與基辛格聚會時,得知基辛格「正計劃做一秘密旅行到中國去,為尼克遜訪華鋪平道路」時,他感到特別高興,因為,他在五年前就在自己正式出版的書中把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已被承認的世界大國了。華萊士的中國情結,可謂其情切切,其意綿綿。

華氏於一九九○年去世後,其家人秉承他的生前遺願,將華氏全部兩千多萬字作品的獨家翻譯權和專有出版權授予了筆者本人。此事轟動了世界文壇,國內外約百家媒體予以報道。筆者在翻譯和整理華氏作品的過程中,了解到華氏二戰時當過記者並來過中國調查日寇侵華的罪行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過戰爭情勢紀錄片的撰寫,於是幾次與華氏家人聯繫,先後得到了華氏七十多年前所寫的《日本的「我的奮鬥」》的手稿和《為中國而戰》電影紀錄片的腳本樣稿。筆者看後對這位從未晤面的世界文學大家二戰時對日寇侵華歷史的調查揭露和援華抗戰的正義之舉十分感動。儘管那都是些塵封多年的手稿,翻譯起來有些困難,甚至某些當時存在的事物已昨是今非,有些無從查找,但筆者還是盡力將其翻譯出來,今次又合輯為一書,以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

七十多年過去了,筆者每當翻閱其手稿,都會激動不已,久久難以平靜。筆者相信,無論是政治家還是普通民眾,只要讀一讀《華萊士:日本侵華史調查》,當與筆者一樣,會產生某種內心的震撼和感佩。是的,華氏對日本從一九二八年便開始的侵華戰爭及其罪惡圖謀的調查和揭露,無疑是回擊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認侵略罪行的歷史鐵證。他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法西斯本質的剖析和所得結論,也是幫助人們認清這場戰爭的性質及其發生根源的有力借鏡。而他對日本在特定的環境和畸形思想的灌輸下軍國主義幽靈可能會長期存在的預言和警示,更是讓世人意識到不忘歷史、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所形成的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性。而這對中國人民、亞洲人民、美國人民甚至包括日本的廣大民眾在內的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這也許正是出版該書並加以廣泛傳播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所在。

王金鈴

二○一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