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数据分析

2017年北京市20个文创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到479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68.39%;从业人员数量达到93.44万人,同比增长0.8%;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11966.93亿元,同比增长11.8%;税金总额共计474.66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为989.08亿元,同比增长15.6%;资产规模总额为20490.49亿元,同比增长12.9%。整体来看,2017年功能区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略微波动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利税、资产规模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较好地实现了减量增质的发展效果,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功能区法人单位

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以下简称功能区法人单位)是指在功能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上单位实体,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等。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是反映功能区法人单位的集聚发展状况和分布密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功能区的当前发展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全市文创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略有变化

2017年,北京文创功能区企业数量4795家,同比下降9.66%,占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总数比重为68.39%,相比上年提升了2.3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在功能区的集聚程度接近7成,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2.各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差异较大

2017年各功能区内法人单位数量较上年均略有变化。但从各功能区分布来看,法人单位数量最多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与法人单位数量最少的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相差2093家,差距明显。

具体而言,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最多,达到了2094家,占全部功能区法人单位总数的43.67%,其余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均在1000家以下。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在500~1000家区间内,数量为794家。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和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三个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均位于200~499家的区间内,数量分别为385家、290家和227家。法人单位数量位于100~199家区间内的功能区有三个,分别是出版发行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以及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分别为168家、164家和154家。法人单位数量位于50~99家区间内的功能区有5个,包括会展服务功能区、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和影视产业功能区。法人单位位于10~49家的功能区有3个,分别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以及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和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单位数量相对最少,均未突破10家,其中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仅有1家法人单位。整体来看,各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分布情况差距依然比较明显。详情如表2-1所示。

表2-1 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分布情况

续表

3.功能区法人单位密度略有变化

法人单位密度即单位土地面积法人单位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功能区的文创企业的聚集程度,以及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从整体来看,2017年度的功能区法人单位密度平均值为10.59家/平方公里,同比下降9.62%。数据显示,除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外(因无明确四至范围,未计算其法人单位数量和面积),其余19个功能区中有6个法人单位密度超过功能区平均水平。其中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以及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排名前三,分别达到了47.41家/平方公里、28.19/平方公里和21.10家/平方公里,集聚效应最为显著。其余13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密度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中未来文化城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和主题公园功能区三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密度低于1家/平方公里,其集聚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功能区法人单位密度情况

(二)两条主线总体情况分析

1.“两条主线”持续引领带动

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和文化金融融合主线的“两条主线”主要包括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等3个功能区。这三个功能区以其对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对文创功能区的发展起到了整体引领带动作用。

如图2-1所示,2017年,两条主线的法人单位数量依然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2706家,占所有功能区全部单位数量的56.43%,展现出较大的发展优势。与2016年相比,两条主线的法人单位数量减少了131家,但在所有功能区单位数量中的比例却增加了2.9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两条主线聚焦高精尖,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业态活力旺盛,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图2-1 两条主线法人单位集聚情况

2.两条主线的空间集聚优势显著

从法人单位密度来看,2017年度两条主线内各功能区之间虽同样存在较大差异,但均高于功能区的平均水平。与2016年相比,两条主线的法人单位密度为18.99家/平方公里,下降了4.62个百分点,但仍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79倍。其中,文化金融融合主线法人单位密度为47.41家/平方公里,是功能区整体平均水平的4.48倍,集聚效应十分显著;文化科技融合主线的法人单位密度为17.27家/平方公里,随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逐步深化,其单位空间聚集优势依然显著。详见图2-2。

图2-2 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密度情况

3.两条主线差距不断缩小

2017年两条主线所承载的法人单位数量之间依然有一定差距,但略有缩小。如图2-3所示,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和文化金融融合主线法人单位数量分别达到了2321家和385家,前者是后者的6.03倍。从法人单位密度情况来看,文化金融融合主线是文化科技融合主线的2.74倍,与2016年的3.13倍相比,有小幅度下降。由此可见,两条主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图2-3 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对比情况

(三)七大板块总体情况分析

1.七大板块间的法人单位集聚数量差异明显

七大板块包括文化艺术、传媒影视、出版发行、设计服务、文化交易、会展活动和文化休闲板块,含17个功能区。2017年,七大板块内法人单位数量2089家,同比下降15.46%,占所有功能区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为43.57%,相比2016年的46.55%略有下降。从法人单位数量来看,各板块功能区内法人单位数量差异较大。其中,传媒影视板块法人单位数量最多,达到893家,占七大板块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达到42.75%;其次为会展活动和文化艺术两大板块,法人单位数量均在250~400家之间,在七大板块法人单位数量中的比重在10%~20%之间;出版发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3大板块的法人单位数量较少,在100~200家之间;文化交易板块法人单位数量最少,仅为88家。详情如图2-4所示。

图2-4 七大板块法人单位数量情况

2.会展活动板块法人单位密度最高

2017年,七大板块的法人单位密度平均值为6.70家/平方公里(不含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比下降15.45%,是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密度的35.31%,约占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水平的62.30%,相比2016年占比均略有下降。且七大板块均未超过功能区平均水平,其中会展活动板块法人单位密度最高,为10.19家/平方公里,设计服务板块和出版发行板块次之,文化交易和文化休闲板块相对法人单位密度较低,其中文化休闲板块仅为2.75家/平方公里。详见图2-5。

图2-5 七大板块法人单位密度情况

(四)“3+3+X”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1.融合业态法人单位数量居首

2017年,三大类业态中融合业态法人单位数量最高,且占比相比上年略有增加。如图2-6显示,传统行业、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三大类功能法人单位数量分别达到1341家、639家和2815家,分别占全部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的27.97%、13.33%和58.71%。与2016年相比,融合业态占比增加了2.66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占比均略有下降。融合业态功能区法人单位聚集能力依然最高且能逆势增长。

图2-6 “3+3+X”产业法人单位情况

2.融合业态法人单位密度最高

从法人单位密度来看,2017年融合业态居于首位,且高于功能区平均水平。如图2-7所示,传统行业、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的功能区中,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法人单位密度分别为6.88家/平方公里和7.76家/平方公里,分别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64.93%和73.27%,相比2016年的68.26%和80.20%,集聚效应略有下降。而融合业态类功能区法人单位密度达16.13家/平方公里,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52倍,相比上年的1.45倍,集聚趋势更为明显,显现出更强的带动作用。

图2-7 “3+3+X”产业法人单位密度占功能区平均水平情况

二、功能区从业人员

功能区从业人员是指在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类人员。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是反映各功能区吸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情况的重要指标。

(一)基本情况

1.功能区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2017年,北京市文创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达到93.44万人,同比增长0.8%,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的74.69%,相比2016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功能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2.各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存在明显差别

20个功能区呈现不同的从业人员分布状态,法人单位更为集中的功能区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也相应更强。集聚优势不明显的功能区吸纳能力则相对较弱,各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因此存在较大差别。

如表2-3所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2017年从业人员为535940人,与上年相比,增长0.3%,占功能区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7.36%。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从业人员达到95736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以及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从业人数均在3万~6万人之间,其中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相比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在1万~3万之间的功能区有6个,分别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出版发行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和音乐产业功能区;剩余9个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均在1万人以下,其中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及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相对从业人数较低,均不足500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仅有19名从业人员。

表2-3 功能区从业人员情况

续表

从各功能区从业人员分布的整体来看,各功能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和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以高精尖为主导产业,文化科技金融融合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与上年相比,各功能区的整体水平均有所提升,差距正逐步缩小。

3.各功能区从业人员集聚效应差异显著

从各功能区从业人员集聚情况来看,不同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差异显著。各功能区的从业人员密度最大相差达271.55倍,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最大相差17.64倍。

2017年功能区从业人员密度均值为2062.51人/平方公里,同比增长0.79%。其中,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和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排在前列,从业人员密度分别为7250.12人/平方公里、4368.34人/平方公里、4359.72人/平方公里和3290.87人/平方公里,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3.52倍、2.12倍、2.11倍和1.60倍,这四个功能区对文创从业人员的集聚效应最为显著。

从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上来看,功能区平均水平为194.87人/家,相比上年,上升了11.55%,文创企业的集聚效果均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音乐产业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以及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均在200人/家以上,其中音乐产业功能区达到了335.07人/家,同比增长了49.30%,远超其他功能区。相比而言,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和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四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较低,其中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仅为19人/家。其余13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均在100~200人/家之间。如表2-4所示。

表2-4 功能区从业人员集聚情况

(二)两条主线人才聚集情况

1.两条主线人才吸纳占比相对稳定

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的两条主线是各功能区人才聚集的主要场地,两条主线之间虽有差异,但占比相对保持稳定。如图2-8所示,两条主线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为623099人,同比略有下降。两条主线从业人员数量占功能区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66.68%。其中,文化科技融合主线从业人员为56.42万人,同比增长0.48%,占两条主线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90.55%;文化金融融合主线从业人员为58871人,占两条主线从业人员总数的9.45%。可见,两条主线始终保持着强劲的人才吸纳能力。

图2-8 两条主线从业人员数量分布情况

2.文化金融融合主线人才集聚能力提升明显

从功能区从业人员集聚情况来看,2017年两条主线从业人员密度略有下降,但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均有所提升,文化金融融合主线提升较为明显。如图2-9所示,两条主线的从业人员密度为4372.93人/平方公里,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为230.27人/家,同比增长4.79%,各功能区企业的集聚能力持续稳定。其中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和文化金融融合主线的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43.10人/家和152.91人/家,同比增长3.29%和11.54%。文化金融融合主线人才聚集能力提升相对明显。

图2-9 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情况

(三)七大板块人才聚集情况

1.七大板块从业人员数量“三升四降”

2017年七大板块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较上年略有变化,出现三升四降的情况。如图2-10所示,七大板块总体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1.13万人,同比增长2.44%,占全部功能区从业人员总数的33.32%,占比提升了0.5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交易、会展活动和出版发行三大板块成上涨趋势,分别同比增长26.30%、14.99%和2.76%;设计服务、文化艺术、传媒影视和文化休闲四大板块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了1.76%、1.92%、2.64%和3.21%。从各板块从业人员占全部功能区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来看,仅出版发行、文化交易和会展活动三大板块略有上升。

图2-10 七大板块从业人员情况

2.七大板块从业人员聚集程度获得提升

2017年七大板块整体的人才集聚效应有所加强。如图2-11所示,七大板块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为149.03人/家,同比上升了21.18%,占功能区平均水平的76.47%,与上年相比,增加了6.07个百分点。从各板块看,文化交易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多,为212.26人/家,超过了功能区平均水平,同比增长67.93%,增幅居首。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和会展活动板块次之,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均超过七大板块平均水平。出版发行和传媒影视两大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较低,其中传媒影视为124.52人/家。值得注意的是,与上年相比,各板块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人才集聚效应逐步加强。

图2-11 七大板块从业人员集聚情况

在功能区从业密度方面,七大板块的平均水平为993.09人/平方公里,相比上年略有上升,升幅为2.54%,占同期功能区平均水平的48.15%,相比2016年的47.33%略有提升。另外,文化艺术、出版发行、设计服务、会展活动四个板块均超过了七大板块平均水平,传媒影视、文化交易和文化休闲板块则低于七大板块平均水平。同时,七大板块的从业人员密度均未超过全部功能区平均水平。与2016年相比,文化交易、会展活动和出版发行三大板块分别提升了26.30%、14.99%和2.76%,其余四个板块略有下降。

(四)“3+3+X”产业人才聚集情况

1.融合业态人才集聚能力依旧突出

如图2-12所示,2017年融合业态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64.08万人,占全部功能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8.58%,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依然维持在七成左右。与传统行业和优势产业相比,融合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分别是其3.51倍和5.78倍,表现出较强的人才集聚和吸纳能力。从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来看,融合业态达到227.64人/家,是全部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17倍,分别是传统行业、优势行业的1.67倍和1.31倍;从从业人员密度来看,融合业态从业人员密度为3671.23人/平方公里,是全部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78倍,分别是传统行业、优势行业的3.92倍和2.72倍。可以说,融合业态在空间布局和人才吸收能力方面,相比传统业态与优势业态,都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

图2-12 “3+3+X”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2.优势行业、传统行业整体从业人员聚集情况略有提升

2017年,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18.26万人和11.09万人,传统行业从业人员减少0.33万人,同比下降1.78%;优势行业从业人员增加了1.12万人,同比上升11.23%。传统行业与优势行业共计占功能区从业人员总数的31.42%,比2016年略有提升。如图2-13所示,从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来看,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分别为136.19人/家和173.68人/家,同比上升了14.20%和34.89%,占功能区平均水平的68.89%和89.13%。在从业人员密度方面,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分别为936.72人/平方公里和1347.87人/平方公里,与2016年相比,前者略有下降,而后者则提升11.36%;分别占全功能区平均水平的45.42%和65.35%。数据显示,传统业态与优势业态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融合业态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但随着业态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拉近。

图2-13 “3+3+X”产业法人单位平均从业人员及密度分布情况

三、功能区营业收入

功能区营业收入是指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该指标可以反映各功能区的市场经营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贡献实绩。

(一)基本情况

1.功能区营业收入再创新高

2017年,全市20个功能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11966.93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11.8%,高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占全市同期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总营业收入的73.89%,功能区整体经济发展规模和营业收入继续创新高。

2.各功能区营业收入呈现差异化分布

从各功能区具体营业收入来看,营业收入差距十分巨大,首位与末位的营业收入差距近8.05万倍。具体而言,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营业收入总计6438.95亿元,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53.81%;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的营业收入总计1317.98亿元,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11.01%,位居第二;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营业收入分别达到929.94亿元和876.76亿元,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7.77%和7.33%,分列第三和第四。剩余16个功能区营业收入均在500亿元以下,其中营业收入在200亿元~500亿元的功能区有5个,分别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和出版发行功能区,5个功能区的营业收入的总和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13.76%;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200亿元的功能区有5个,分别为音乐产业功能区、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和会展服务功能区,营业收入的总和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5.61%;营业收入位于50亿元~100亿元的功能区仅有1个,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营业收入不足50亿元的功能区有5个,分别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以及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其中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仅为0.08亿元。

从各功能区同比增减幅度来看,20个功能区整体增幅为11.8%,有17个功能区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增幅最为明显,2017年营业收入为6.08亿元,同比增长133.0%;音乐产业功能区年营业收入增幅次之,同比增长27.2%。营业收入增幅在10%~20%之间的功能区有5个,分别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出版发行功能区以及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等10个功能区的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略有提升,增幅在0~10%之间。有3个功能区的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会展服务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其中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2017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了24.9%,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详见表2-5。

表2-5 功能区营业收入情况

3.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差异明显

2017年,各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达到2.50亿元/家,但同时存在差异化的分布态势。其中,音乐产业功能区和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5.53亿元/家和4.10亿元/家,是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水平的2.21倍和1.64倍。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和影视产业功能区4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水平次之,分别为3.85亿元/家、3.07亿元/家、2.76亿元/家和2.64亿元/家,是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水平的1.54倍、1.23倍、1.11倍和1.06倍。剩余14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均低于全市功能区平均水平,其中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为2.28亿元/家,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最低,仅为0.08亿元/家。当前,各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如:音乐产业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是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的71.73倍。详见表2-6所示。

表2-6 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情况

续表

(二)两条主线营业收入情况

1.两条主线营业收入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2017年,两条主线的营业收入占全部功能区营业收入的将近7成,强有力地展示了自身所处的主导地位。如图2-14所示,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融合两条主线的营业收入达到了8245.65亿元,同比增长12.10%,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收入的68.90%,增长2.7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营业收入连续五年稳居第一,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排名第三。在这一过程中,两条主线不仅实现了自身产业规模的持续提升,而且对其他功能区的科技支撑和金融促进作用也日趋凸显。

图2-14 两条主线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2.两条主线土地产出率居于前列

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来看,2017年两条主线均有所提升,且高出功能区平均水平。如图2-15所示,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融合两条主线的土地产出率(即单位土地面积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4.84亿元/平方公里和107.98亿元/平方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31%和2.90%,分别是功能区土地产出率(26.52亿元/平方公里)的2.07倍和4.07倍。两条主线合计土地生产率为57.87亿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2.10%,是功能区土地生产率的2.18倍。

图2-15 两条主线土地产出率变化情况

3.两条主线劳动生产率维持较高水平

2017年两条主线劳动生产率(即从业人员平均营业收入)均维持较高水平,且高于功能区平均水平。如图2-16所示,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融合两条主线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130.60万元/人和148.93万元/人,同比分别增长12.77%和8.07%,两条主线均高于同期功能区平均水平(128.07万元/人),文化金融融合主线则高出功能区平均水平16.29%。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从业人员平均营业收入高达328.74万元/人,仍为功能区之首。从整体来看,两条主线仍是功能区中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区域,是最为活跃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有强大的经济带头作用。

图2-16 两条主线劳动生产率分布变化情况

(三)七大板块营业收入情况

1.七大板块营业收入超四成来自传媒影视板块

2017年,七大板块营业收入总额为3721.29亿元,同比下降0.99%,低于功能区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平均水平(11.8%),占功能区营业收入的31.10%。其中,传媒影视板块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01.62亿元,同比下降了6.08%,在七大板块营业收入中占比达40.35%,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其余六大板块营业收入总额为2219.67亿元,文化艺术板块和会展活动板块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分别为736.39亿元和454.27亿元;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和出版发行3个板块,营业收入均在300亿元左右;文化交易板块营业收入水平不足200亿元。详见图2-17、图2-18。

图2-17 七大板块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图2-18 七大板块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2.七大板块营业收入土地产出率有待提高

如图2-19所示,2017年,七大板块平均土地产出率为12.09亿元/平方公里,同比下降1.00%,仅相当于同期功能区平均水平的45.58%,表明七大板块土地产出率与两条主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图2-19 七大板块平均土地产出率情况

从土地产出率绝对值来看,如图2-20所示,设计服务板块最高,达到了19.05亿元/平方公里;文化艺术和出版发行板块次之,分别为16.49亿元/平方公里和14.60亿元/平方公里,均超过了七大板块功能区合计平均水平;而文化交易板块显著偏低,仅为4.50亿元/平方公里,远低于功能区单位土地面积营业收入的平均水平,土地产出率亟待提高。传媒影视、会展活动和文化休闲三大板块土地产出率居中,均在9亿元/平方公里至12亿元/平方公里之间。

图2-20 七大板块土地产出率具体分布情况

从土地产出率发展趋势来看,呈现出“三升四降”的态势,文化交易、文化艺术和设计服务三大板块与上年相比,均取得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文化交易板块增幅最为明显,为11.94%;剩余四个板块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其中文化休闲降幅最为明显,为7.85%。详见表2-7。

表2-7 七大板块土地产出率情况

3.七大板块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

2017年,七大板块劳动生产率达到119.53万元/人,同比下降3.36%,略低于全部功能区128.07万元/人的平均水平。文化休闲、文化艺术、传媒影视三大板块的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174.65万元/人、154.82万元/人和135.04万元/人,均高于功能区平均水平,文化休闲、文化艺术板块劳动生产率居“两条主线和七大板块”前两位,传媒影视板块则下降至第四。剩余四大板块劳动生产率略低于功能区平均水平,其中文化交易板块相对最低,劳动生产率为66.49万元/人。从各板块劳动生产率增长态势来看,文化艺术、设计服务和文化休闲3个板块较上年略有增长,其中文化艺术板块增幅最为明显,为10.16%;其余四个板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会展活动板块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15.80%。详见表2-8。

表2-8 七大板块劳动生产率情况

(四)“3+3+X”产业营业收入情况

1.融合业态功能区集约化优势日趋凸显

如图2-21所示,2017年融合业态类功能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8554.79亿元,同比增长11.60%;融合业态类功能区营业收入占全部功能区营业收入总额的71.49%,比2016年提高约2.52个百分点,持续稳居三大类别之首,融合业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得到显著发挥。土地产出率方面,2017年融合业态、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三类功能区分别为49.31亿元/平方公里、10.90亿元/平方公里和12.90亿元/平方公里。与2016年相比,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均有所增长,但各行业之间土地产出率相差依然较大(1)。与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相比,融合业态功能区土地产出率和集约化发展程度更高,优势也更为突出。

图2-21 “3+3+X”产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2.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保持领先

2017年,传统行业、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功能区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37.68万元/人、80.88万元/人和133.50万元/人,同比分别增长0.00%、-9.26%和11.74%。其中,传统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最高。详见表2-9。

表2-9 三大业态劳动生产率相关情况

四、功能区税收利润

功能区税金是指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应该缴纳的各项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功能区利润总额指功能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数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功能区税收贡献略有提升

从税金总量来看,2017年功能区税金总额共计474.66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和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税金排名前三,分别为311.30亿元、36.11亿元和27.16亿元,合计占功能区税金总量的78.91%。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和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5个功能区税金均不足1亿元,税金合计占功能区的比重为0.15%。其余12个功能区税金为1亿元~19亿元之间,合计占比20.94%。

从法人单位平均税金来看,20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税金为989.91万元/家。其中,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最高,为1573.15万元/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3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分别为1486.61万元/家、1233.16万元/家和1015.38万元/家,均在1000万元/家~1500万元/家之间;影视产业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5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均在500万元/家~1000万元/家之间;主题公园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和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法人单位均不足100万元/家,分别为93.21万元/家、78.10万元/家和38.15万元/家;其余8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均在100万元/家~500万元/家。详见表2-10。

表2-10 功能区税金情况

续表

2.利润增长明显,功能区之间利润差异明显

2017年各功能区利润总额为989.08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市同期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利润总额(1235.79亿元)的80.04%。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利润总额达635.06亿元,占功能区利润总额比重为64.21%,成为功能区利润的主要来源;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利润总额次之,均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合计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13.39%;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以及出版发行功能区的利润总额均处于10亿元~50亿元的区间内,合计占比19.45%;其余11个功能区的利润总额均在10亿元以下,合计占比2.95%。其中,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以及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均不足1亿元,音乐产业功能区利润总额为-0.48亿元,出现亏损。

从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总额来看,20个功能区平均水平为2062.73万元/家。其中,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和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5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利润均超过2000万元/家;未来文化城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和音乐产业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利润均不足100万元/家,其中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法人单位未实现盈利;音乐产业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利润为-159.28万元/家,出现亏损;其余12个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利润均在100万元/家~2000万元/家。详见表2-11。

表2-11 功能区利润情况

续表

(二)两条主线税金与利润情况

1.两条主线税金总额明显提升,占比超7成

2017年,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融合两条主线的功能区税金合计达351.57亿元,占功能区税金总量的74.07%,法人单位平均税金达1299.23万元/家,同比增长15.73%。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功能区税金达324.41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13.17%,占功能区税金总额的68.35%,提升了4.62个百分点,法人单位平均税金为1397.72万元/家,同比增长了196.3万元/家;文化金融融合主线功能区税金占功能区税金总额的5.72%,法人单位平均税金为705.47万元/家,相比上年略有下降。详见图2-22。

图2-22 两条主线税金分布情况

2.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功能区利润高于功能区平均水平

2017年,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金融融合两条主线利润总额合计达736.84亿元,同比增加24.45%,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74.50%,相比2016年增加了4.69个百分点。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功能区利润总额为688.61亿元,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69.62%;法人单位平均利润为2966.88万元/家,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44倍。文化金融融合主线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利润为1252.73万元/家,低于功能区平均水平。详见图2-23。

图2-23 两条主线利润分布情况

(三)七大板块税金和利润情况

1.文化休闲、设计服务板块法人单位平均税金最高

如图2-24所示,2017年七大板块合计实现税金123.09亿元,占功能区平均水平的25.93%。其中,传媒影视和文化艺术两大板块功能区税金分别为43.67亿元和24.91亿元,分别占功能区税金总额的9.20%和5.25%;设计服务、会展活动、文化休闲和出版发行四大板块分别占功能区税金的1%~4%;文化交易板块税金较低,为3.85亿元,占比仅为0.81%。

图2-24 七大板块税金分布情况

从法人单位平均税金来看,七大板块法人单位平均税金达589.22万元/家,同比增长10.86%。其中文化休闲和设计服务两大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分别为1116.87万元/家、1015.38万元/家,均高于功能区平均水平(989.91万元/家),排在七大板块前两位。其余五个板块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均低于功能区平均水平。详见表2-12。

表2-12 七大板块税金情况

2.文化休闲板块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总额最高

在七大板块的利润总额方面,七大板块实现利润总额252.24亿元,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25.50%。其中传媒影视板块、文化艺术板块和设计服务板块的利润总额分别为92.10亿元、52.58亿元和39.28亿元,合计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18.60%。文化艺术和传媒影视板块均高于文化金融融合主线利润总额(48.23亿元)。出版发行板块、文化交易板块利润总额相对较低,均不足15亿元,合计占功能区利润总额的比重仅为2.37%。

从单位平均利润总额来看,七大板块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总额为1207.45万元/家,相比上年增长了16.55%。其中文化休闲板块法人单位平均利润达到2400.17万元/家,在两条主线、七大板块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文化科技融合主线。设计服务板块、文化艺术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利润分别为2395.38万元/家、1877.72万元/家,是文化金融融合主线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水平的1.91倍和1.50倍。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交易板块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总额达到了1059.78万元/家,同比增长112.39%,增长速度最为明显。详见图2-25、表2-13。

图2-25 七大板块利润分布情况

表2-13 七大板块利润情况

续表

(四)“3+3+X”产业税金和利润情况

1.融合业态功能区税收贡献度最大

从税金来看,如图2-26所示,2017年融合业态功能区税金总额达到363.75亿元,同比增长9.40%,占全部功能区税金总额的76.63%,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支撑作用。融合业态法人单位平均税金为1292.17万元/家,显著高于传统行业的566.95万元/家和优势行业的545.95万元/家。与2016年相比,融合业态、传统业态、优势业态的法人单位平均税金分别提升了15.62%、11.03%和12.01%。

图2-26 “3+3+X”产业税金分布情况

2.融合业态利润总额最高

在利润总额方面,如图2-27所示,融合业态功能区利润总额达到763.00亿元,并以占58.71%的法人单位数量实现了占总利润额77.14%的利润总额;传统行业功能区利润总额达到158.82亿元,以27.97%的法人单位数量实现了占总利润额16.06%的利润总额;优势行业功能区利润总额为67.25亿元,以13.33%的法人单位数量实现了占总利润额6.80%的利润总额。

图2-27 “3+3+X”产业利润分布情况

在法人单位平均利润总额方面,融合业态为2710.49万元/家,远超传统行业(1184.34万元/家)和优势行业(1052.50万元/家)。详见表2-14。

表2-14 三大业态功能区税金和利润总额情况

五、功能区资产规模

功能区资产规模是指功能区内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拥有的资产总额。功能区资产规模反映了各功能区发展实力和资源基础,是解读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规模情况的重要指标。

(一)基本情况

1.四大功能区资产规模优势明显

2017年,20个功能区的资产规模总额为20490.49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12.9个百分点,功能区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功能区资产总额的平均值为1024.52亿元,仅有4个功能区超过平均水平,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资产规模最大,达到11867.09亿元,占全部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57.92%;其次为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占8.86%;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和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紧随其后,分别占7.52%和5.19%。4大功能区合计资产规模占比共计79.48%。其余16个功能区资产规模均在功能区平均水平之下,其中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出版发行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和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7个功能区的资产占比均在1%~5%之间;其余9个功能区的资产占比均不足1%,其中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资产规模最小,仅有0.88亿元。详见表2-15。

表2-15 功能区资产规模情况

2.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资产规模提升明显

2017年全市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4.27亿元/家,同比增长17.48%。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6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资产规模均超过了平均水平,分别达到了5.67亿元/家、5.57亿元/家、5.22亿元/家、4.83亿元/家、4.69亿元/家和4.29亿元/家。其余14个功能区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7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资产规模均未达到平均水平的50%。法人单位资产规模最小的是主题公园功能区,仅为0.60亿元/家。值得注意的是,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相比上年提升了202.03%,发展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详见表2-16。

表2-16 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情况

续表

(二)两条主线资产规模情况

1.两条主线资产规模占比超7成

如图2-28所示,两条主线的资产规模合计达到了14471.17亿元,相比2016年提升了11.87%,占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比重达到70.62%。其中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功能区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2931.29亿元,比2016年同期提升了13.36个百分点,占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63.11%。文化金融融合主线资产规模达到1539.89亿元,占功能区水平的7.52%。

图2-28 两条主线资产规模分布情况

2.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有所差异

全部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4.27亿元/家,同比增长17.48%。两条主线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5.35亿元/家,相比2016年提升了17.28%,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25倍。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5.57亿元/家,文化金融融合主线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4.00亿元/家,分别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30倍和0.94倍。文化科技相互融合的法人单位资产规模相对更高。详见表2-17。

表2-17 两条主线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情况

(三)七大板块资产规模情况

1.传媒影视板块凸显资产规模优势

如图2-29所示,七大板块功能区资产规模合计6019.32亿元,占全部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比重达到29.38%。传媒影视板块资产规模优势最为明显,达到了2134.40亿元,占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10.42%;文化艺术板块资产规模达到了1123.99亿元;会展活动、设计服务和出版发行三大板块资产规模均位于500亿元~900亿元区间内;文化交易和文化休闲板块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374.47亿元和290.77亿元。详见表2-18。

图2-29 七大板块资产规模分布情况

表2-18 七大板块资产规模情况

2.文化交易板块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优势显现

2017年七大板块功能区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为2.88亿元/家,同比增长11.68%。其中文化交易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最大,达到了4.26亿元/家,相比上年增加了60.14%,资产规模优势逐渐显现。文化艺术和设计服务板块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分别达到了4.01亿元/家和3.79亿元/家。其余四大板块的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相差不大,均居于2.37亿元~3.31亿元区间内。详见表2-19。

表2-19 七大板块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情况

(四)“3+3+X”产业资产规模情况

1.融合业态功能区资产规模超过总额的七成

传统行业、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三类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差异较大。如图2-30所示,融合业态功能区的资产规模总额达到14761.94亿元,占功能区资产规模总额的72.04%,相对传统与优势行业,占有绝对优势。

图2-30 “3+3+X”产业资产规模分布情况

2.三类业态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均呈现上升态势

在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方面,传统行业、优势行业和融合业态三类功能区资产规模差异较大。其中,融合业态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最大,达到5.24亿元/家,相比2016年提升了17.84%,是功能区平均水平的1.23倍。传统行业和优势行业的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分别为2.84亿元/家和3.00亿元/家,与融合业态法人单位平均资产规模相比略小,但相比2016年却均有所提升。详见表2-20。

表2-20 三大业态功能区资产规模情况

六、功能区年度对比

(一)法人单位数量相对稳定,略有增减

2015—2017年各功能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量在2016年呈现较大增幅后,2017年略有下降,整体呈现出向优势产业集中的趋势。同时,各功能区的法人单位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三年来稳居第一,均超过2000家;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三年来只有1家法人单位达到规模以上。

具体的增幅数据显示,2016年功能区整体法人单位数量较2015年呈增长趋势,增幅达21.97%。20个功能区中17个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会展服务功能区增幅最为显著,达785.71%,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提高了将近8倍。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和798当代艺术功能区等5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增幅均在100%~200%幅度内,发展态势良好。而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则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增加1个法人单位。剩余11个功能区的法人单位数量增加幅度较小,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与2015年相比,仅增加了5.93%。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和新媒体产业功能区相比2015年,法人单位数量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8.29%和23.68%;而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未发生变化。

2017年与2016年相比,规模以上的法人单位数量整体有所下降,降幅为9.66%。其中动漫网游与数字内容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以及未来文化城功能区的法人单位数量未发生变化或略有增幅,剩余17个功能区均出现法人单位下降的情况。在这17个功能区中,降幅在20%~50%的功能区有6个,分别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以及会展服务功能区;降幅在10%~20%的功能区有7个,分别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以及影视产业功能区;降幅低于10%的功能区包括出版发行功能区、音乐产业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4个功能区。整体而论,2017年功能区法人单位集聚情况略有下降。详见表2-21。

表2-21 2015—2017年功能区法人单位数量分布情况 单位:家

(二)功能区从业人员聚集效应持续提升,带动就业明显

与2015—2017年企业法人数量增减情况稍有不同,三年来20个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如表2-22所示,2016年功能区从业人员较2015年增加了121113人,同比增长15.02%。与2016年相比,2017年功能区从业人员增加了7158人,同比增长0.8%,功能区带动就业优势明显。

表2-22 2015—2017年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分布情况 单位:人

数据显示,2016年有13个功能区的从业人员数量较上一年有所提升,其中会展服务功能区和音乐产业功能区的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657.89%和584.47%,可见会展和音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和未来文化城功能区4个功能区的从业人员增加幅度也较为明显,分别为153.93%、151.93%、147.00%和274.14%,从业人员数量均增加1至3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实现了0的突破,从业人员达到了16人。影视产业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出版发行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以及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等7个功能区与2015年相比,从业人员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媒体产业功能区下降幅度最为突出,为67.16%。原因在于,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升级转型,使人才的需求模式从人员数量需求转向了人员质量需求。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整体略有增加。其中20个功能区中的10个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增长,分别为音乐产业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和出版发行功能区,其中音乐产业功能区增幅最高,为29.4%。剩余10个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其中未来文化城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下降程度最为明显,同比下降了11.5%。2016年与2017年的增幅显示,3个功能区从业人员数量实现了从下降到增长的跨越,分别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出版发行功能区以及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

(三)功能区营业收入持续创新高,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如表2-23所示,功能区2015—2017年营业收入总额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相比2015年功能区营业收入增加了2060.20亿元,同比上升22.75%;2017年功能区营业收入达到了11966.93亿元,同比增长11.8%。功能区经济效益逐渐提升。

表2-23 2015—2017年功能区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续表

从各功能区来看,2016年与2015年相比,有14个功能区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音乐产业功能区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3.31亿元增加至130.26亿元,同比增长3835.35%,音乐产业发展对经济效益带动巨大。未来文化城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和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的营业收入增幅次之,均超过了100%,营业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9.59倍、7.70倍、3.52倍和2.97倍。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4个功能区的营业收入增幅再次之,均40%左右。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4个功能区的营业收入增幅相对最低,分别为25.57%、21.73%、16.15%和11.08%。值得一提的是,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实现了0.10亿元的收入。

2016年中,有6个功能区营业收入比2015年略有下降。其中,新媒体产业功能区营业收入下滑程度最为明显,达到了84.83%;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营业收入降幅次之,分别为42.27%、27.79%和25.25%;出版发行功能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营业收入相比2015年略有下降,降幅仅为6.37%和5.75%。综合来看,2016年功能区营业收入同比变化呈两极分化状态。

2017年,有17个功能区营业收入较2016年相比实现增长,营收增长功能区个数较上年增加4个,且营收增长功能区有所差异。其中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以及出版发行功能区6个功能区由2016年的下降入围2017年的增长圈内,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更是实现133.0%的营业收入增幅,增幅位列20个功能区第一名,其余5个功能区较上年增长1%~10%。会展服务功能区、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三个功能区由上年的营收增长转变为营收略有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1.7%、16.0%、24.9%。剩余11个功能区两年营业收入均实现连续增长,其中9个功能区2017年增幅低于2016年增幅,分别为音乐产业功能区、798当代艺术功能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区、北京老字号文化品牌推广功能区以及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功能区,2017年增幅在1%~27.2%之间。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增幅略高于2016年,分别为17.0%和11.2%。整体来说,20个功能区近三年来实现逐年增长,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1) 在融合业态类功能区中不含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