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艾滋病流行状况
一、全球艾滋病及妇女、儿童的艾滋病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流行状况
2016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有367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从全球来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近23%的人年龄不到24岁,新近感染者中35%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仍然是受影响最严重地区,占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68%,新感染者的69%以及死于艾滋病者的72%。没有任何区域能幸免于这种疾病,10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居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外。疾病继续加剧贫困,使饥饿状况恶化,产妇和儿童健康难以取得进展,其他传染病状况更加恶化。
(二)妇女、儿童的艾滋病流行状况
目前,艾滋病已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的210多个国家,其流行蔓延趋势仍在继续,9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在发展中国家。2015年,15~24岁年轻女性的艾滋病感染数量占到新发感染数量的20%。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少女和年轻妇女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概率是同龄男性的数倍。全球妇女和儿童艾滋病的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据UNAIDS和WHO估计,在2015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患者约190万(170万~220万)人。从地区分布来看,非洲和亚洲仍然是艾滋病患者最为集中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女性新发感染者呈现上升的态势。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有超过2/3是死于艾滋病。近年来,全球许多地区,艾滋病感染状况呈现女性感染比例明显增加的趋势,感染者相对年轻化。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女性比例达到一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感染者中女性占到了60%,亚洲艾滋病感染者中女性达到了1/3。在新发生的成人艾滋病感染者中,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年轻人占到45%。女性感染比例的增加以及感染者的年轻化增加了母婴传播的可能,预示了儿童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的巨大危机。
二、我国妇女、儿童的艾滋病流行状况
1.我国艾滋病流行特征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50.1万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6万人,艾滋病患者20.5万人),报告死亡15.9万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0.037%(50.1万/136 782万)。尽管还有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尚未发现,但总体来看,全国艾滋病疫情仍保持低流行态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7.0%(3017/3109)的县(区)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但是各地区艾滋病疫情差异较大。
中国艾滋病疫情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第一,全国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人群流行较高;第二,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持续增加,艾滋病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呈现较大差异;第三,艾滋病患者数明显上升,全死因死亡人数趋稳;第四,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
2.我国妇女、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
我国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感染者比例明显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儿童艾滋病问题日益严峻。
在部分地区,孕产妇和婚检人群中HIV感染率超过了1%,达到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界定的高流行水平。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在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5万余名孕产妇的HIV抗体进行检测,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为0.31%~1.86%。
一项2004—2006年对我国艾滋病高发的4省15个县(市/区)孕产期检测发现的572名HIV感染孕产妇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HIV感染孕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7岁,82.39%为农民或无业,40.56%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47.55%的调查对象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HIV,14.86%通过既往有偿供血感染,3.85%因注射吸毒感染,33.74%感染途径不详。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呈现出:①年龄主要在25~35岁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生活贫困,多为农民或无业人员;②绝大多数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③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等流行病学特点。
三、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趋势
1.全球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不同。在未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分娩的婴儿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大约为15%~50%,发达国家约为15%~25%,发展中国家约为25%~35%。国外研究报道,欧美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0%~30%,非洲为25%~50%。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一般认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中,通过宫内传播、分娩过程和哺乳过程传播者各占1/3。国外有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的研究显示,宫内、产时和产后传播的危险率分别为5%~10%、10%~20%和10%~20%。在妊娠期内,妊娠晚期发生宫内传播的危险相对较高。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如泰国,干预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8%以下,而欧美国家,干预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低至2%以下。综合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孕产妇在孕产期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孕期、分娩期及产后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采取安全助产措施以及完全避免母乳喂养等。目前,许多国家,特别是高收入国家,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后,艾滋病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感染儿童新发数量明显减少。
2.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母婴途径传播者所占比例不大,但随着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女性感染比例的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增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国不同地区及机构从2004年开始,陆续在部分地区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科学研究,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湖北一项2001—2002年对333名女性有偿献血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显示,333名女性有偿献血中,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183名,阳性率54.9%。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57名,1993年后出生的子女76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29人,母婴传播率达38.2%。我国整体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时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5.7%,部分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甚至降低至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