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免疫学检验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补体结合反应

150.为什么补体结合反应可以检测抗原抗体
答:补体结合反应包括两个系统(反应系统和指示系统)和参与反应的五种成分(抗原、抗体、补体、红细胞和抗红细胞抗体或溶血素)。反应系统是以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抗体(或抗原)组成,指示系统是以绵羊红细胞与其相应的抗体(溶血素)组成(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成为致敏绵羊红细胞)。补体的作用无特异性,既能与反应系统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也能与致敏绵羊红细胞结合。当反应系统中的抗原抗体不相对应时,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游离,与随后加入的指示系统反应而出现溶血现象,此为补体结合反应阴性;当反应系统中的抗原抗体相对应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不再与指示系统反应,故不会出现溶血现象,此为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因此,利用补体结合反应中溶血现象的发生与否可定性或半定量待检抗原或抗体。
151.为什么病毒抗原的浓度和活性影响补体结合反应结果
答:在补体结合反应检测病毒时,当病毒抗原低于一定浓度时反应消耗的补体也很少,此时用已知抗体检测组织细胞中增殖的未知病毒抗原很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此外,抗原的纯度、活性对试验结果也有明显影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病毒抗原不易全部释出,且在获取的抗原成分中容易混有细胞成分,其中的类脂具有非特异性的抗补体作用,容易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发生。为此,试验中要采用多次病毒传代,细胞病变良好的材料作抗原,必要时可将抗原浓缩处理或用大剂量病毒感染细胞,以提高抗原滴度,并采用反复冻融等方法处理培养细胞,来提高病毒的释放率。如果血清中含有非特异性灭活病毒的物质和抗补体物质,一般可以加热处理灭活。通常认为4℃结合过夜的敏感性比37℃1小时结合法高,而且不影响特异性。反应中的pH以7.0~8.4最佳,灵敏度可增加四倍。
152.为什么补体结合反应需注意补体和溶血素的用量
答:在补体结合试验中补体的用量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降低试验敏感性,过低会影响特异性,故采用两个单位的补体量较适宜。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绵羊红细胞免疫家兔而得,在试验前需进行加热56℃30分钟以灭活补体。因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与溶血素的效价有关,故需滴定溶血素效价,能使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小溶血素量为一个单位,试验时,一般使用2U/ml溶血素与绵羊红细胞悬液等体积混合。
153.为什么补体活性测定时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答: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 “S”形曲线。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形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稍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改变,即曲线在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其溶血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补体的活性呈正相关。因此,试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试验(50%complement hemolysis test,CH50)。CH50活性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等。CH50活性降低可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情况引起,先天性补体缺乏症较为少见,由补体基因缺损或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导致补体成分或调解成分缺陷;后天因素主要由消耗增多、合成减少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病、慢性肝病、艾滋病、严重烧伤、重度营养不良等。
154.为什么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作为补体结合反应的指示系统
答:致敏绵羊红细胞作为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是由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组成。绵羊红细胞是从绵羊颈静脉无菌采血,抽出血液后立即小心地注入放有玻璃珠的无菌干燥的三角烧瓶中,轻轻地充分旋摇15~20分钟,以除去纤维蛋白。也可将羊血与等量或两倍量的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混合,这样既有抗凝作用,又适于储存;分装后置4℃冰箱保存,可使用2~3周。在实验前,取适量抗凝血,用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第三次用缓冲液洗涤,离心弃去上清液,取压积红细胞用缓冲液配制成浓度为2%~5%的绵羊红细胞悬液备用。而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而得到的兔抗血清。按照标准,以产生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管为最大有效反应管,以该管的溶血素稀释倍数为溶血素的效价。作补体活性测定或补体结合试验时,一般使用2U/ml溶血素,与绵羊红细胞悬液等体积混合,制作成为致敏绵羊红细胞。溶血素效价较稳定,一般三个月后重新滴定。考虑到绵羊红细胞及相应溶血素来源方便、易得,所产生的溶血反应能很好地反映补体活性和量的变化,因此常作为补体结合反应的指示系统。
155.为什么在做补体结合试验前血清标本要灭活
答:由于血清标本本身存在的内源性补体可对补体结合试验产生干扰,因此,在试验之前要进行56℃30分钟灭活。血清灭活主要是灭活补体,以破坏补体使其失去活性,除去一些非特异性因素。一般补体灭活的温度是56℃,如果温度过高,血清中的一些生长因子可能活性降低甚至丧失,不但不会改善细胞的生长,反而降低了支持细胞生长的能力。但最好是按规定进行灭活,并且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摇动,防止温度过高而影响生长因子的活性。
156.为什么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补体结合试验
答:补体结合试验有诸多优点:灵敏度高,因为与抗原结合的每一抗体分子,可以激活数百个补体分子,因而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特异性强,由于各反应成分事先经过滴定,比例适当,出现交叉反应的概率较小;反应结果明显,溶血或不溶血易于区分;不同性状的抗原和抗体均可检测;试验条件要求低,此方法不需要特殊试剂和器材,只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溶血反应后的血红蛋白量;易于普及推广,一般实验室中均可应用。但补体结合试验的缺点同样突出,主要是参与反应的成分较多,如抗原、抗体、补体、溶血素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需要逐个仔细滴定,否则难以取得预期结果;补体性质较不稳定,影响因素复杂,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震荡、酸碱和乙醇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难于标准化,如遇待测血清标本有抗补体作用的抗原,会使试验难以进行;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并且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容易出现错误而影响结果。除了按照实验要求严格控制外,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十分洁净。所以,目前临床上已很少应用补体结合试验。

(罗清琼 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