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反佐药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桂枝反佐寒水石(疏表泻热)

【反佐药性】
桂枝,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解肌发表,和营利气,活血通络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桂枝),少用炒、炙药(炒桂枝、蜜炙桂枝),以利于发挥疏泄通透之功。
寒水石,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清热泻火,止咳除烦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寒水石),以利于泻火泄热。
桂枝与寒水石配伍,一为辛甘温,一为辛咸寒,一为发散达邪,一为清里泻火。其味甘咸有别,其性寒温不同,寒能制热,温能散寒,辛甘达表舒肌,辛咸透表泻火。故桂枝伍寒水石,不温燥,不寒凝,既能发表解肌,又能泻火清热,内外之邪尽除。
【独特功效】
本药对发表不温散,清里善泻火,在表之邪速疏解,在里之火能直折。具体有疏表清火、祛暑泻火、除痹消肿作用。
【临证运用】
本药对临床常用于外有新邪时感,内有伏火郁热的病证。如风温烦闷、暑热火旺、热痹疼烦等,类似西医的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而具有下述证候者。
1.风温烦闷
此药对适用于外感时邪,肺卫郁阻,里热火盛。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胸闷神烦。药用生桂枝5~8g,热甚者桂枝用量宜轻,恶寒偏甚者桂枝用量宜重;生寒水石15~30g,表邪甚者寒水石用量宜轻,热甚神烦者寒水石用量宜重。
2.暑热火旺
此药对适用于暑邪入侵,卫分失疏,气分火热。症见既有微恶风寒,又有身热口渴,心烦不安。药用生桂枝4~6g,暑为阳邪,又兼火盛,桂枝当宜轻用,若暑湿客表,恶风寒甚者,桂枝适重;生寒水石20~30g,暑邪在表,寒湿明显者寒水石宜轻用,火热内盛者寒水石宜重用。
3.热痹疼烦
此药对可用于风寒湿化热,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症见骨节红肿疼痛,神烦不安,活动不利,兼或身热口渴。药用生桂枝8~15g,脉浮数者桂枝量稍轻,脉沉不数者桂枝宜重用;生寒水石25~35g,骨节肿胀疼痛皮肤不甚红者,寒水石用量宜轻,皮肤焮红疼痛神烦者,其用量宜重。
【加味活法】
若风温烦闷而里热甚于表寒者,可加生石膏增强清热泻火之功。因桂枝得石膏,表里双解,寒水石匹石膏,泻火清热更强。暑热火旺而津液损伤者可加天花粉生津清热。因桂枝配天花粉,解肌而生津,寒水石伍天花粉,清火生津更强。热痹疼烦而热毒盛者,可加忍冬藤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因桂枝得忍冬藤,祛风通络更雄,寒水石合忍冬藤,泻火解毒尤强。
【心悟纵横】
桂枝石膏药对与桂枝寒水石药对,两者均有发表解肌,清里泄热作用,所不同者,前者解肌清热尤胜,后者泻火除烦为优。余曾治李姓女童暑病发热,似疟非疟半月,先后服小柴胡、蒿芩清胆、白虎加桂枝,寒热仍作,先微寒,后身热,肌肤灼热,神烦不安。后宗《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以寒水石、桂枝、黄连、鳖甲为主,3剂热退神安。说明寒热经久不退,桂枝寒水石药对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