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狭窄
新生儿肠狭窄属于先天性肠闭锁或先天性肠梗阻范畴。所谓狭窄又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本例从临床表现来看似器质性,此型不手术难以治愈。而本例经过治疗而愈,故测为功能性。
病案:气逆肠结。
宋某,男,21天。2007年1月11日就诊。
病史: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患儿于生后6天出现呕吐,为非喷射状,吐次频,量亦多,吐物皆胃内容物,多有绿色胆汁样排出,于西医院住院,确诊为新生儿肠狭窄。一不适于手术,二无特药治疗。故于2007年1月11日为求中医治疗,来诊。诊时仍为吐候,频作不已,乳少不安,大便色白量少,小便小。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发育正常,营养尚可,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周无发绀,咽无充血,舌苔白厚,舌质淡红。心音纯,有力。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腹部膨满,柔软,肝脾未触及。脉数无力,指纹紫滞。
检验: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十二指肠有1~2个液平面。
诊治:诊为新生儿肠狭窄。辨证:呕吐,气逆上反。治用降胃止呕,疏肝利胆之法。处方:砂仁1g,竹茹5g,佛手5g,白芍5g,芦根5g,橘红5g,柴胡5g。水煎频服。经治8日,症见好转,吐次减半,一般状态好。复诊处方:佛手5g,白芍5g,茵陈6g,淡竹叶5g,芦根5g,竹茹5g,砂仁1g,枳实5g,旋覆花5g。服药8日,患儿明显好转,偶而乳后作吐,但无胆汁样物,时有喉中痰鸣。乳纳可,夜寐安,大便色白转黄略干,小便正常。更方:佛手5g,白术5g,神曲5g,麦芽5g,枳壳5g,蝉蜕5g,橘红5g,茵陈5g,砂仁1g,白芍5g,服药8日后,患儿呕吐止,乳纳可,大便、小便均常。后以调理脾胃之剂8日而愈。
讨论:新生儿期尤其月内之呕吐,诊断多数不难,但呕吐重且有胆汁者,其吐应虑之以肠。夫小儿肠性狭窄,或者全堵,皆重症。本例确为肠狭窄,其性又有器质性与功能性之不同。器质性乃肠真狭,此药治不如手术除病快捷。而功能性经过治疗调整,有望理顺,尤其肠肌痉挛者药治多可取效。本例诊时吐重,经治吐之剂求缓其标。再以降逆、利胆、疏肝、和胃、通肠诸法,综合施治,取效渐著。终以告愈。值得注意的是方中诸药的选用,皆平常之品,在单纯用本方治疗如此疑难重症,其机制应如何作解。临证思考,本病虽系肠狭窄,但病理累及肠胃及肝胆。所以,其治必肝宜疏,胆宜利,胃宜和,肠宜开。方中所用之砂仁、竹茹、佛手、白芍、芦根、橘红、柴胡及茵陈、枳实、旋覆花诸品,综合功效必缓解肠肌之挛缩,气血畅通,胃肠顺行,肝胆疏利方可病理上得以调和,故临床吐止气和而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