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子任务3-2 炒焦

一、必备知识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器具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逸出焦香气味的炮制方法。

1.目的

(1)增强疗效 药物炒焦变香,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焦三仙。

(2)缓和药性,减少药物刺激性 如山楂炒焦可缓和酸性,减少对胃的刺激性;槟榔、川楝子炒焦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正气。

2.工艺

预热炒制容器→投入净药物→用中火或武火翻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逸出焦香气味→出锅→晾凉→筛去碎屑→装袋检斤→存放。

3.注意事项

(1)选用适当火力。炒焦一般用中火,但质轻易碎者(如麦芽、槟榔)应用文火。

(2)观察药物色泽、气味变化,配合翻炒速度,控制加热时间,保证成品质量。炒焦取其焦,应焦而不黑,内部颜色加深,具焦香气。

(3)出锅要及时,摊晾放冷方可入库。

4.常见药材

山楂

【常用别名】 赤瓜实、棠球子、山里红果。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吋采收,切片,干燥。

【历史沿革】 山楂始载于《新修本草》,其炮制首见于元代《丹溪心法》。历代尚有蒸山楂、姜汁炒山楂、蜜山楂、酒山楂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净山楂、炒山楂和焦山楂三种炮制品。

【炮制工艺】

(1)净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果核。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中火加热,炒至色泽加深并有固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味逸出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有火星时及时喷淋适量饮用水,熄灭火星,略炒,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饮片质量标准】

(1)净山楂 为圆形片,皱缩不平。切面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间有5粒浅黄色果核,多脱落而中空。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有的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2)炒山楂 切面黄褐色,偶见焦斑。《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计,不得少于4.0%。

(3)焦山楂 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

(4)山楂炭 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炮制作用】

(1)山楂 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生品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也用于食积停滞。

(2)炒山楂 炒后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长于消食化积。常用于饮食停滞、脾虚食滞。

(3)焦山楂 炒焦后不仅酸味减弱,而且增加了苦味,善于消食止泻。常用于食积腹泻。

(4)山楂炭 炒炭后酸味大减、苦涩味增加,有收涩之性,具有止血、止泻的作用。可用于脾虚泄泻、胃肠出血。

【处方应付】 处方写山楂、炒山楂、焦山楂,付焦山楂;写山楂炭、生山楂,各随方付给。

【贮存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知识链接

1.对山楂各炮制品总黄酮、有机酸成分研究发现,山楂炒后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有机酸含量稍有下降。但二者下降幅度与受热程度有关,当温度超过175℃时,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当温度超过200℃时,总黄酮下降约70%、总有机酸下降约55%。

2.另有分析研究表明,山楂各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生山楂2.6%、炒山楂2.2%、焦山楂2.0%、山楂炭1.3%,说明山楂炮制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总黄酮破坏越多。以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胃中游离酸、总酸、胃蛋白酶,以及山楂中亚硝酸盐含量为指标,对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楂和炒山楂对小白鼠消化能力影响较大,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初步认为,入消食药以山楂和炒山楂为好。

3.山楂中的总黄酮和总有机酸主要分布于果肉中,核中含量甚微,而核又占整药材重量的40%左右,故山楂去核入药是合理的,除去的核可另作药用。

槟榔

【常用别名】 大白、宾门、橄榄子、槟榔子。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棉袄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历史沿革】 槟榔始载于《名医別录》,其炮制首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历代尚有煨槟榔、醋槟榔、蜜槟榔、盐槟榔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槟榔、炒槟榔和焦槟榔三种炮制品。

【炮制工艺】

(1)槟榔 取原药材,置水中浸泡至六七成透,捞出后置适宜的容器内,润至无干心时,切薄片。阴干。

(2)炒槟榔 取净槟榔片,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并有固有味逸出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槟榔 取净槟榔片,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文火加热,炒至焦黄色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饮片质量标准】

(1)槟榔 为圆形薄片。切面呈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周边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质坚脆易碎,味涩微苦。

(2)炒槟榔 切面浅黄色,有焦斑。

(3)焦槟榔 切面焦黄色,可见大理石花纹,味涩微苦。

【炮制作用】

(1)槟榔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作用。生品作用较猛,以杀虫、降气、行水消肿、截疟力强。常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绦虫、姜片虫等)、水肿、脚气、疟疾等。

(2)炒槟榔 炒黄后药性缓和,避免克伐太过耗损正气,并能减轻恶心、腹泻、腹痛的不良反应。长于消食导滞。用于积滞泻痢、里急后重,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

(3)焦槟榔 药性更缓,有消食导滞的作用。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适用于身体较差的患者。

【处方应付】 处方写槟榔、榔片,付生槟榔片;写焦槟榔、槟榔炭、炒槟榔、蜜槟榔、盐槟榔,各随方付给。

【贮存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知识链接

1.槟榔质地坚硬,所含有效成分之一为槟榔碱。由于易溶于水,长时间浸泡会导致槟榔碱的流失。有实验表明,采用润法和减压冷浸法软化槟榔,均可减少槟榔碱的损失,提高软化效果,缩短浸泡时间,保证饮片质量。

2.槟榔切片后暴晒会降低生物碱含量,采用阴干法或烘干法干燥较为合理。

栀子

【常用别名】 山栀、支子、山栀子、黄栀子。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间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历史沿革】 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晋代《肘后备急方》。近代有酒栀子、姜栀子、蜜栀子、蒲黄炒栀子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三种炮制品。

【炮制工艺】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破碎或捣碎。

(2)炒栀子 取碎栀子块,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其中,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 取碎栀子块,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黃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取碎栀子块,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面和种子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晾凉。

【饮片质量标准】

(1)栀子 均为不规则的碎块状。果皮薄而脆,红黄色或棕红色,略有光泽。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味微酸而苦。

(2)炒栀子 表面黄褐色,有焦斑。

(3)焦栀子 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棕色,种子团棕色或棕褐色。味微酸而苦。

(4)栀子炭 黑褐色,味苦涩。

【炮制作用】

(1)栀子 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作用。生品善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常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火毒疮疡及火邪炽盛的目赤肿痛。栀子苦寒之性较强,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用后易引起呕吐。

(2)炒栀子 炒黄后能缓和苦寒性,消除不良反应,其功用与栀子相同。常用于热郁心烦和肝热目赤。

(3)焦栀子 焦栀子的苦寒之性弱于炒栀子,其功用偏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等。

(4)栀子炭 炒炭后味变苦涩,偏于止血。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等。

【处方应付】 处方写栀子、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姜栀子、酒栀子、姜栀炭、盐栀子、生栀子,各随方付给。

【贮存保管】 置通风干燥处。

知识链接

1.栀子中所含栀子苷(京尼平苷)、异栀子苷、山栀子苷等多种环烯醚苷类,以及熊果酸、绿原酸等多种有机酸。环烯醚苷类成分有利胆作用,京尼平苷水解后的京尼平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熊果酸有安定和降温作用。实训结果表明,京尼平苷在果皮中含量很低,主要分布在栀子种子中,栀子炒黄或炒焦后,其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对栀子生品、炒黄制品、炒焦制品和栀子炭的水溶性浸出物,栀子苷、鞣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成分均较生品明显下降。

2.生栀子、焦栀子抑菌实验表明,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焦栀子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品略强,这与中医用焦栀子治疗大便溏薄是一致的。药理实验显示,栀子生品、炒黄品、炒焦品、姜制品均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但以生品作用最强。栀子加热炮制后,京尼平苷受热破坏或分解,使得栀子的其他炮制品的抗炎作用及对抗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动物肝急性中毒反应明显弱于生品。抗炎及护肝作用均以生品为好。

二、实训操作实例

以焦山楂为例。

操作流程:将药物大小分档→加热炒制容器,调节火力(一般用文火)→将适量的(一般药量不超过锅高度的2/3)药物投入预热好的炒锅内加热翻炒,翻炒时要“亮锅底”→用中火或武火翻炒至表面颜色变焦黄或焦褐色,透出焦香气味时迅速出锅→晾凉,筛去碎屑→检斤,将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净的容器内→清洗炒锅和铲子。

(1)准备

①除去山楂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霉粒。

②检查炒锅、铲子和盛药器具是否洁净,必要时进行清洁。

(2)炒制

①将炒锅倾斜一定角度,预热至所需程度。

②将净选合格的山楂投入到已预热好的炒锅内。

③中火加热,翻炒时“亮锅底”,动作要娴熟,使药物受热均匀。

④翻炒至表面颜色变焦黄或焦褐色,透出焦香气味时迅速出锅。置洁净的容器内,晾凉。筛去碎屑。

⑤成品规格:成品表面焦褐色,酸味减弱。药屑、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0%,生品、煳品不超过3.0%。

⑥将焦山楂装入洁净塑料袋中,密封袋口。

(3)清场 按要求清洁相关器具、工作台面及灶具。

三、任务实施

(一)任务单

炒  焦

1.任务内容

将山楂、栀子进行炒焦。

2.技能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炒焦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

(2)掌握实训药物的炮制方法,正确判断成品规格。

3.器具材料

电炒锅、铲子、刷子、盛药器具、天平;山楂、栀子等药材。

4.操作过程

操作流程:将药物大小分档→调节火力(一般选用中火)→将适量的(一般药量不超过锅高度的2/3)的药物投入到已预热好的炒锅内加热翻炒,翻炒时要“亮锅底”→炒至药物由固有气味变为焦香气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黑色,断面焦黄色时迅速出锅→将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净的容器内→清洗炒锅和铲子。

(1)焦山楂 调节火力至中火,将适量的净山楂投入到已预热好的炒锅内加热翻炒,中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焦黄色,焦香气味浓郁时迅速出锅。将焦山楂盛放在洁净的容器内。清洗炒锅和铲子。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焦栀子 将净栀子砸碎,果皮、种子分别炒。调节火力至中火,将适量的栀子皮或种子投入到已预热好的炒锅内加热翻炒,炒至焦黄色并有焦香气味逸出时取出。将焦栀子盛放在洁净的容器内。清洗炒锅和铲子。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二)操作单

1.注意事项

(1)当有火星时,及时喷淋清水,炒干后再出锅。

(2)及时出锅,以免炒黄的药物炭化。

(3)换品种时要对炒制器具进行彻底清洁。

(4)炒制好的药物要盛放在规定的容器中,以防混药。

(5)药物应晾凉后再包装。

2.思考题

(1)炒焦有哪些规格标准?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2)为什么炒焦的药物须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入库贮藏?

(三)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