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划不是一张纸,计划是行动指南
一提起制订计划,很多同学都会一股热血上心头,洋洋洒洒地写了几页纸,然后第二天该干吗干吗,这些纸被抛之脑后,等到期末的时候,这也没有看那也没有复习好,考试之后看着并不是很理想的成绩才开始追悔莫及,只能自己在心里感叹:“唉,怎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考试了呢?下学期一定要制订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结果,到了下学期,学习计划只是换了一张纸而已。如此的话,你的计划有什么用呢?制订计划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我们要把它变成行动指南,依照它来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
既然是行动指南,就要具体,可执行。我开始制订计划的时候,语句非常空泛,例如:我要认真预习,坚持每天复习,要完成重点背诵等,但很快这张表格就被试卷和习题册淹没了,计划好的时间也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打乱了,这些表决心的话对实际的学习根本没有用处。我很重视我的计划,而且我的计划也是适合我的学习状态的,为什么当初信誓旦旦一定要坚持完成的计划表没有实际作用呢?后来,我发现,计划太空泛,我很难抓住重点立即行动。认真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时间是多少都不知道,怎么能认真预习呢?所以我制订了一份新的计划,每一条都一定是具体的,不是口号式的语句而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每个周末,我都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制订下一周的学习计划。之所以选择以周为单位制订计划,是因为一周的时间跨度比较小,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有预见性,时间更加容易掌控,如果时间跨度比较长,很难做到具体不说,万一有什么临时状况,就把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首先,我要确定一周之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然后写出每个时间段都要做什么,下午和晚上的自习、周末的时间段比较长,我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比较难以掌握的或者是薄弱的学科,周末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个简单的模拟考试,考察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学得并不扎实,以便下周重点复习。其他的零散时间可以记英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相对杂乱的内容。
一般来说,早上头脑清醒,于是我把背诵课文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早上昏昏欲睡根本记不住看了什么,反而晚上的时候精神亢奋,记得飞快!于是我立马调整了时间表,早上就看些比较熟悉的公式、简单的单词句型,困难的部分都放到晚上记。
计划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每天的状态都不同,我也会临时调整,相信自己能高效地学习。以前,明明一个晚上能够背下来的课文,我担心自己记不牢就背了三四个晚上,结果大脑早已经疲惫,记忆也不清晰。虽然经验告诉我们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是没有价值的重复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与其一段内容连续背几个晚上,不如给自己规定时间,一个晚上就记住,等过一两周再去复习。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有个完美无瑕的计划,它需要慢慢磨合才能更加适合自己。如果今天的复习比想象中的顺利,计划一个小时完成的任务结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也不要让这段时间空着,我会临时增加点练习题,要是今天的内容实在难啃,我也不会为了赶进度就草草而过。虽说计划不要随意更改,但我会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调整,让它成为我的专属计划。
为了严格执行我的行动指南,我把计划书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上,在我不知道干什么、发呆、太累想放弃的时候,抬头看看我的计划表,让它时刻激励着自己。每次完成后我都做个标志来增加成就感,我会把喜欢的诗词写在上面,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描一句诗,等都做完了,一首完整的诗也出来了。我的计划书不再是一张纸,而是陪伴着我学习的好朋友,督促着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进步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