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述正确的是(  )。

A.必定规模报酬不变

B.必定规模报酬递增

C.必定规模报酬递减

D.可以规模报酬不变、递增和递减

【答案】D

【解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中都具有一定意义。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αKβ。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α和β为三个参数,0<α,β<1。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α与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2.比较古诺均衡与竞争性均衡,(  )表述正确。

A.古诺均衡中的利润与产量水平都要高一些

B.竞争性均衡中的利润与产量水平都要高一些

C.竞争性均衡中利润高一些,产量低一些

D.古诺均衡中利润高一些,产量低一些

【答案】D

【解析】古诺均衡是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模型,是一种垄断市场均衡。与竞争性市场相比,垄断市场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存在着生产不足,产量较低。在垄断市场上,寡头通过控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垄断市场的寡头往往可以获取超额利润竞争性市场上,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3.如果两人之间关于两种物品的最初分配是帕累托最优的,则(  )表述正确。

A.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使两人都能提高效用

B.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提高一人的效用而不降低另一人的效用

C.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提高一人的效用以降低另一人的效用为代价

D.不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以提高其中一个人的效用

【答案】C

【解析】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可以在两个人之间重新分配物品,不过会降低总效应。也就是提高一个人的效用以降低另一个人效用为代价。

4.某工人在工资为每小时10美元时,每周工资收入为400元,当工资水平涨到每小时20美元时,每周工资收入为600美元。这表明工资水平提高是(  )。

A.替代效应起了主要的作用

B.收入效应起了主要的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的大小无法确定

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起作用

【答案】B

【解析】工人在工资变化以前工作时长为40个小时,工资变化后工作时长缩短为30个小时,表明工人对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而在劳动供给中,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5.某些人在收入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  )。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劣质品

D.吉芬商品

【答案】C

【解析】黑白电视机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可知,黑白电视机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属于劣质品。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是9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的条件下,增加500亿美元的投资(  )。

A.将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仍未能消除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失业

C.将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D.摩擦性失业消除

【答案】A

【解析】投资乘数=1/(1-MPC)=4,增加500亿美元的投资将增加20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所以国民总收入变为9000+2000=11000(亿美元),比充分就业的10000亿美元多出1000亿美元,产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答案】A

【解析】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又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一些影响、削弱一些减税会增加总需求的作用,但总的说来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尽管这样做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影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说来,生产和就业还会增加。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些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缓和了经济萧条,但是减少了政府收入或者是增加了政府支出,使得政府债务增加。

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长期来看,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实际利率水平下降

【答案】B

【解析】由于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即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所以根据古典理论,其实际变量:就业、失业、产出不会发生变化。

9.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2008年为100,2009年为104,2010年为106。则2009年和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

A.3.5%,2.7%

B.4.0%,6.0%

C.4.0%,1.9%

D.4.8%,2.6%

【答案】C

【解析】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为:π2009=(P2009-P2008)/P2008=(104-100)/100=4%;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π2010=(P2010-P2009)/P2009=(106-104)/104=1.9%。

10.下列(  )不是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造成的影响。

A.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B.对产出产生影响

C.可能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社会危机

D.产生菜单成本

【答案】D

【解析】现实中,人们在预测通货膨胀率经常犯错误,且不能完全适应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了下列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高,波动越大,其中的一些成本可能越大。主要包括如下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不确定性和投资匮乏;国际收支的恶化;相对价格的变动与资源配置的失误。这些都会影响到收入分配和产出。当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很高时,甚至可能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社会危机。

二、辨析题(每题4分,判断2分,理由2分,共24分,对错与否均要给出理由)

1.在垄断市场中,一级价格歧视会减少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  )

【答案】

【解析】

图1 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

由图1可知,在完全垄断情况下,根据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Pm为垄断价格,Qm为垄断产量。此时由Pm、E以及MC和MR的交点所围成的小三角形即为垄断所带来的无谓损失。

如果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且假定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是连续的,在产量小于Qm的范围内,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由d曲线得到)均大于Pm,所以,厂商增加产量就可以增加利润。在产量达到Qm以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由d曲线得到)仍均大于MC,所以,厂商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因此,厂商始终有动力增加产量,一直到将产量增加到Qc水平为止。这时,厂商总收益相当于OAEQc的面积,显然,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厂商也获得了比按同一价格Pc销售全部产量Qc时更大的利润。另外,消费者剩余(相当图中的△PcAE的面积)全部被垄断厂商所占有,转化为厂商收益(或利润)的增加量。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并且一级价格歧视下无谓损失最终会趋向于零。

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

【答案】×

【解析】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指超额利润)为零,也即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得不到超额利润。当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由需求缩小引起的),会引起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由于部分厂商的退出,使该行业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上升到原来的水平。当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时,留存下来的厂商又会达到新的均衡。因而不能说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都无法继续经营。

3.当对某种商品征税时,厂商可以将税赋转移给消费者,因此消费者会承担更大的税额。(  )

【答案】×

【解析】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对消费者征税和对生产者征税的效果一样,征税的结果都是商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商品数量低于均衡数量,最后的税收负担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征税对消费者影响的大小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弹性有关,而与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征税无关。

在供给弹性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对商品价格越敏感,价格轻微的提高就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因此,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少,生产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多,征税对消费者的影响小;需求弹性无穷大这种极端情况下,征税对消费者没有影响;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越不敏感,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也不会使消费者需求降低多少,所以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就越多,征税对消费者影响就越大。

在需求弹性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小,生产者对商品价格越不敏感,税收负担转移给生产者越多,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少,征税对消费者影响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对商品价格越敏感,税收负担转移给生产者越少,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多,征税对消费者影响越大。

所以,征税时,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承担税收的多少只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弹性有关。

4.中央银行贴现率的变动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提高贴现率会抑制准备金的增加,表明货币当局要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  )

【答案】×

【解析】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5.在衰退行业和在经济萧条地区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政府应通过加大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来减少失业。(  )

【答案】

【解析】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的总需求,它是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其中,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是造成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既然周期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那么解决这类失业主要就得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了。一般情况下政府只有采用扩大购买的积极财政政策,才能刺激有效需求扩大就业(凯恩斯主义),但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通货膨胀。

6.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与自然失业率无关。(  )

【答案】×

【解析】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范围经济

答: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要素),存在范围经济,即由于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

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的成本来确定。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为:

其中,C(q1)、C(q2)分别表示生产q1和q2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q1,q2)是生产两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SC>0;当范围不经济时,SC<0。总之,SC的值越大,范围经济的程度就越高。

2.经济租

答:经济租是指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出为获得该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租金。如图2所示,要素的经济租为图中阴影部分:租金=p*y*-Cv(y),类似生产者剩余,因此也可以用边际成本曲线左边的面积来表示经济租。

图2 经济租

当生产要素带来利润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由于要素数量固定,那么准备进入行业的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会抬高这些要素的价格,直到利润消失,如图2所示,当市场价格为p*,产量为y*时,除掉支付给固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后,经济利润为零。即租金将调整到使得利润等于零为止。

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简而言之,经济租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的预算状况的影响。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但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4.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

答: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该定理若成立,须具备许多前提条件:无论是用税收还是用公债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不变;初始时期发行的公债必须用以后时期课征的税收收入偿还;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即不存在流动性约束,而且个人与政府的借贷利率是相同的;个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具有理性预期;个人作为现行纳税人和将来的潜在纳税人,其行为就好像能永远生存下去一样;个人能完全预见包含在公债发行中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征收的是总税额,并且减税及税负下降是均等地落在每一个消费者身上,每个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公债持有者的数额与未来纳税额的负担是对称的。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该理论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四.计算题(第1题,第3题10分,第2题,第4题15分,共50分)

1.假设小明的效用函数为U(x,y)=x12y38。其中x为食品消费量,y为其它商品消费量,且该居民的收入为5000元,x与y的价格均为10元,请计算:

(1)该居民的最优消费组合。(5分)

(2)若政府提供给该居民2000元的食品兑换券,此兑换券只能用于食品消费,则该居民的消费组合有何变化?(5分)

答:(1)由题意得消费预算约束线为:10x+10y=5000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xy=MUx/MUy=Px/Py

联立可得:x=120,y=380。

(2)政府提供2000元的食品兑换券,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食品消费量不得低于200单位。由于政府的食品兑换券相当于现金,因此,该居民的预算约束线方程为:7000=10x+10y。

将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代入新的约束预算方程,可得:x=168,y=532。

由此可知,x=168小于200。故该居民最终消费组合为x=200,y=500。

相比之前的消费组合,x和y的消费量都增加了。

2.华强卫星公司向北京和上海的订户发送电视节目。两地订户群体的需求曲线分别为:Qbj=50-(1/3)Pbj,Qsh=80-(2/3)Psh。式中,Q以年千户计,P是年订价,bj表示北京,sh表示上海。提供Q单位服务的成本为:C=1000+30Q,其中,Q=Qbj+Qsh

(1)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数量各是多少?(5分)

(2)由于部署了一颗新卫星,使得上海人可以接收到公司在北京发送的节目,而北京人也可接收到公司在上海的播出。这样北京或上海的任何人只要在任意城市付费就可收到公司的节目。因此公司只能定单一的价格。它会定什么价格,它在北京和上海销售数量分别为多少?(5分)

(3)公司更加偏爱上面的哪种情况,(1)还是(2)?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北京人偏爱哪种情况而上海人偏爱哪种情况?为什么?(5分)

答:(1)由题意得,北京市场上和上海市场上的收益分别为:

Wbj=QbjPbj=150Qbj-3(Qbj2

Wsh=QshPsh=120Qsh-1.5(Qsh2

利润最大化时的条件为MC=MRbj=MRsh。根据题意可求得:MC=30,MRbj=150-6Qbj,MRsh=120-3Qsh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解得:Pbj=90,Qbj=20,Psh=75,Qsh=30。

(2)当上海北京单一定价时Q=Qbj+Qsh=130-P;

此时MR=130-2Q,MC=30,得出:Q=50,P=80。

将P代入两地订户群体的需求曲线中得:Qbj=23.3,Qsh=26.3。

(3)当分别定价时候,公司利润为:PQ-C=20×90+30×75-[1000+30×(30+20)]=1550;

当单一定价时候,公司利润为:PQ-C=80×50-(1000+30×50)=1500;

可以看出,分别定价时,公司利润大。

若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考虑,分别定价时:

北京消费者剩余为(150-90)×20/2=600;

上海的消费者剩余为(120-75)×30/2=675。

单一定价时:

北京消费者剩余为(150-80)×23.3/2=816.6;

上海消费者剩余为(120-80)×26.3/2=533.3。

综上,上海人偏爱分别定价,北京人偏爱统一定价。

3.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真实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k,h为参数,y和r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和利率)。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给出LM曲线的斜率表达式。(3分)

(2)找出k=0.2,h=10;k=0.2,h=20;k=0.1,h=10时,LM曲线的斜率值。(3分)

(3)当k变小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4分)

答:(1)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M/P=ky-hr,r=(k/h)y-M/(Ph),LM曲线的斜率表达式为k/h。

(2)当k=0.2,h=10时,斜率k/h=0.02;

当k=0.2,h=20时,斜率k/h=0.01;

当k=0.1,h=10时,斜率k/h=0.01。

(3)当k变小时,斜率减小,LM曲线变平坦,因为k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当k变小时;货币需求对收入不敏感,所以收入要变动很大才能和利率变动很小效果相同,所以斜率减小。

当h增加时,斜率减小,LM曲线变平坦,因为h代表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当h增加,表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增加,所以利率变动很小的效果就相当于收入变动很大的效果,所以斜率减小。

4.假设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是将可支配收入中的10%用于储蓄,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7000亿美元。今年的私人投资支出为900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为600亿美元,出口为200亿美元,自发性消费为500亿美元,平均税率为10%,进口函数为M=0.21Y(M和Y分别表示进口和国民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定额税均为0。请计算:

(1)该国今年的均衡国民收入。(4分)

(2)今年该国政府的预算盈余。(3分)

(3)该国充分就业时的预算盈余。(3分)

(4)如何利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来判断该国应该实施何种财政政策和已经实施了何种财政政策?(5分)

答:(1)由Y=C+I+G+NX推出:Y=500+0.9(Y-0.1Y)+900+600+200-0.21Y,求得:Y=5500。

(2)预算盈余BS=tY-G=0.1×5500-600=-50。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BS*=tY*-G=7000×0.1-600=100。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因为此时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所以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支出。政府如果要使盈余增加,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例如减少政府开支等。

五.论述题(共40分)

1.垄断是常见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垄断提高了价格,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也有人认为垄断厂商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优势,降低了成本。请你根据垄断厂商理论分析:

(1)引起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它们怎样发生作用?(5分)

(2)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导致了哪些经济损失?(5分)

(3)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垄断造成的损失是否可以由垄断企业自身的行为得以弥补?如果可以,试举一例说明,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5分)

(4)如果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可以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这些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5分)

答:(1)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及其作用主要有:

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也是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垄断造成的损失有以下两个方面: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理论,资源有效配置的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的条件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说明资源配置无效率。垄断会通过损失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如图3所示。

图3 垄断的社会成本

在图3中,假定由一个垄断者来生产完全竞争产业所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假定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这两种市场有完全相同的成本曲线。图中,Pc、qc分别代表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Pm,qm分别代表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来讲,按照Pc的价格生产qc的产品总量可以使每一个厂商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对于垄断者来讲,按照Pm的价格生产qm的产量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在两种市场都分别使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均衡的情况下,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Pm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Pc,垄断市场的均衡产量qm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产量qc。在垄断条件下,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但是却消费较少数量的产品。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qc的产量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垄断条件下生产的产量qm不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所以,垄断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由图还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的净变动是(-A-B),生产者剩余的净变动是(A-C),因此,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是(-B-C)。垄断使社会福利发生了净损失,这是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

损失还有寻租。寻租就是寻求经济租金的简称,是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其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使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寻租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寻租往往成为造成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3)垄断厂商不能弥补这些损失,以买方垄断市场为例。

如果买方从买方垄断势力中所获利益能够被再分配给卖方,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也不能消除。竞争价格Pc和数量Qc移动到买方垄断价格Pm和数量Qm,两个剩余将发生变化。有买方垄断时,价格较低且销售量较小。由于价格低,卖方损失由四边形A给出的剩余。另外,由于销售下降,卖方还失去三角形C给出的剩余。因此生产者(卖方)的总损失为A+C。买方由于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得到四边形A给出的额外剩余的好处。但由于买方购买Qm而不是Qc,购买量下降,损失三角形B中的剩余。因此买方剩余的总得益为A-B,故净剩余损失为B+C,这就是买方垄断势力的无谓损失,即社会成本。因此即使买方从买方垄断势力中所获利益能够被再分配给卖方,由于产量低于竞争产量,仍然不会消除社会成本。

图4 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4)政府管制垄断的方法

a.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一般根据反垄断法来执行。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b.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治措施。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

c.管制自然垄断的做法还可以采用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政府管制垄断方法存在的问题

垄断厂商索取的价格一般都高于边际成本,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厂商的价格不应该定得过高,价格应该正确地反映生产的边际成本,由此,便有了边际成本定价法。在图5中,在无管制的情况下,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Pm,产量为Qm,价格显然高于边际成本。在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即P=MC,厂商的价格下降为P1,产量增加为Q1。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AC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进行生产,所以,MC曲线必定位于AC曲线的下方。即,按边际成本MC所决定的价格P1一定小于平均成本AC。因此,在管制价格下,厂商是亏损的,厂商会退出生产。这样一来,管制机构陷入了困境,要么放弃边际成本定价法,要么政府资助被管制的企业。

图5 自然垄断和管制价格

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GDP这一经济总量指标诞生到2014年,GDP已整整80岁了。80年来,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着这一统计指标。

(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6分)

(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8分)

答:(1)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总支出是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前者在生产其他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收入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按产业部门汇总新创造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增加值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是指当期生产的新增产值,即总产出与中间产品消耗的差额。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之总和,因此,GDP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理论上讲,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所以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2)GDP指标的局限性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但GDP并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反应社会经济成本。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该地区GDP很高,但是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只能说明社会生活腐朽。

不能反应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那么经济可能增长了,但环境可能严重污染了,今天GDP上去了,明天要为治理环境付出惨痛代价。

不能反应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如果为了经济增长而高速拼命的耗费资源,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低效率的利用,那么可能一时的经济增长上去了,但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却丧失了。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如果一国国民十分健康,人均寿命长,享受较多闲暇,另一国国民劳动十分紧张、疲于奔命、寿命短暂,那么前一国国民显然要比后一国幸福的多。

不能反应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情况。例如。两国人均GDP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贫富差距大的国家社会总福利比较低。

(3)GDP指标的改进意见

提出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社会通常以“国民财富”或“国民收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GDP或国民收入(GNP)指标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及其经济实力。世界银行专家比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种统计方法之后,于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减去机器折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消耗,计算出一个国家的财产净值。其内容是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本等三个方面计算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然后按美元计算出国家财富的人均水平。显然,人均国家财富指标越高,国家越富,反之,国家越穷。新标准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状况的总量指标。

构建福利型GDP

基于GDP指标在反映国民福利方面的局限性和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标,以对GDP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校正和调整。“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都是反映人们实际福利的指标,其内容是GDP统计还应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托宾和萨缪尔森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的增长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为了提高“经济福利尺度”或“纯经济福利”,需要对GDP的增长做出必要的调整,即需要适当放慢GDP的增长速度,以保障国民的福利,不能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追逐GDP的增长。

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

GDP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由于没有考虑在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所带来的损失,即GDP忽略了经济增长时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为了弥补GDP的这一缺陷,1997年世界银行设计和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一国经济产出中的能源耗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记录于绿色账户,再将其从GDP中核减,从而形成绿色GDP。由于绿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费、环境成本之后的国民财富,因而绿色GDP比较真实可靠。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大,而负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反之,如果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低,则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越大,而正面效应也就相应越小。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启用绿色GDP的指标有利于防患于未然。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绿色GDP统计模式,但绿色GDP指标的提出,弥补了传统GDP在统计中的一些不足,对于构建一个能充分反映在经济产出过程中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总量指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