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拖延症毁掉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PART 2 拖延心理的隐患:触碰拖延这颗雷,人生灰飞烟灭

拖延产生的焦虑症,该如何平复

在讲这节之前,先为大家讲一个例子,这是发生在我弟弟身上的案例,但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弟弟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他从上大学开始,每到期末考试,总是一种状态:

考前两个月:“还有六十天,时间还早,先放松放松。”

考前四十天:“时间有点紧,但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没做完,再等等。”

考前二十天:“糟糕,来不及了,现在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了,这可咋办?”

还剩十天:“完了,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这次肯定过不了。早干嘛去了?”

还剩三天:“完了,完了,书根本看不进了,盯了书本半小时,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考试后若干天,成绩公布:五十七分、四十三分、三十八分……


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弟弟的情绪有着明显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轻松到后面越来越紧张、焦虑,直至情绪崩溃。这其实反映的就是每个人在拖延行为发生时心理活动的变化,拖延会导致焦虑,而焦虑又会让其不断延迟行动,陷入无法解脱的恶性循环。

有计划的行动者是很难因为学习和工作陷入焦虑的,他们循序渐进地追逐目标,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那些习惯拖延的人,才会被焦虑紧紧盯上。


我前同事小陈是个很聪明的人,能力也很强,总是自称为天才。但在我眼中,却觉得他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我也这样告诉过他,而他这自称自己是一个“高效拖延症患者”,他承认自己拖延,但他又非常得意于自己的“高效”。不管什么事情交给他,他从来都不立即去做,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刻,但是往往又能凭借自己过人的“能力”,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完成任务,因此他常常引以为傲,而且还会嘲笑别人效率低下。

有一次,老板交给他个任务,让他在三天内出一份策划案。他接到任务后并不着急,和平时一样,找我们聊聊天、中午睡睡觉、喝喝下午茶。我们大家都在为他着急:“就三天时间,即使现在就行动,也得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你还在等什么呢?”他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没事,时间还早,一个策划案而已,用不了那么久,我的效率你们又不是没领教过。”

前面两天就这么过去了,到了第三天,他终于开始准备了。他早早地来到公司,离上班时间还早,公司里还没有几个人。他优哉游哉地去厕所方便一下,再倒上一壶茶,然后坐在办公桌前定了定神,煞有介事地做了几个深呼吸,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心也静下来了,他把电脑打开,资料也摊开,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他准备上网收集资料的时候,却发现电脑连不上网络,检查了网线等线路没有问题,应该是公司的网络断了。但是现在还没到上班时间,技术部的同事还没来,没办法,他只能整理整理思路,先在脑子里面构思构思,等上班解决了网络问题再开始着手收集资料。

由于前两天压根儿没有做好准备,他很难闭门造车,凭空想出一个清晰的方案,直到上班他的脑子里面还是一片混沌。等网络部的同事修好网络,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这期间他一点进展也没有。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距离下午提案的时间越来越近,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再像之前那么淡定了,他开始坐立不安,不断责备自己,找资料也心神不宁,越急越静不下心来。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会儿胡乱点通鼠标,一会儿随手翻翻资料,心跳加快,感觉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距离提案还剩最后两个小时,他放弃了,他从电脑里把之前做过的一些策划案调出来,根据这些模板东拼西凑套出了一个方案,然后交给领导应付了事。上交之后,他长舒一口气,终于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而且这样重压之下的突然轻松让他产生一种快感,就像酷热的夏天突然喝到一瓶冰镇的汽水一样。

这仅仅两个小时加工的“快餐品”,乍一看还像那么回事,毕竟是借鉴的其他项目,所以结构上还算完整。但是如果仔细一看,整个方案模棱两可,全是信息堆积,根本没有具体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和可行的计划,让人看得完全是一头雾水。

结果可想而知,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他,还当众表示怀疑他的工作能力,这让小陈再度陷入自责和不安中。


有一种观点认为“压力之下会做得更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片面的。研究证实,当感觉压力大时,大脑会控制神经系统自动释放出来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当压力渐渐释放后,身体会恢复到平衡状态。如果压力过大,或者是持续时间太长,应激激素就会很快消失,不能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从而会使人的血糖升高,影响睡眠,让身体自我修复能力受到影响,并且会破坏免疫系统。

重压之下是可能会让自己行动力强一些,这是一种自损的方式,虽然在一件事上完成了进度,但这样匆忙的状态下,很难得出好的成果。而且每经历一次这样的“绝处逢生”,对人的情绪都会产生影响,压力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严重,最后可能导致对失败产生恐惧心理,排斥一切工作任务,降低行动力。

12月25日是圣诞节,在美国,每年总是有一大批人等到最后一刻才置办节日用品,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商场关门前冲进去疯狂采购,而这个时候商场里往往都是爆满的状态,他们只能挤过人潮,在里面挑选之前别人挑剩下的礼物。因此,他们经常会买到有一些有瑕疵的物品,等到第二天他们又要因此抱怨连天,甚至还要返回商场里面要求退换货。

拖延者焦虑感完全是由个人行为造成的,对于这种类型的焦虑,从自我行为上进行要求就够了,立即行动,提高效率。

大龄未婚青年,大多都是被拖出来的

说到拖延,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剩男剩女们。网上流传了一个段子,有人对“剩客”按年龄段做过这样的分类:二十四至二十七岁,这样的人是初级“剩客”,主要是他们刚刚走上“剩客”的道路,还有勇气为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奋斗,可称为“剩斗士”;二十八至三十一岁,这类人是中级“剩客”,称为“必剩客”;三十二至三十六岁为高级“剩客”,尊称为“斗战剩佛”;三十六岁以上的,则可封为“齐天大剩”。


我有一个小姨,就为她闺女的事发愁。我这个妹妹一直没有听说过有对象,当然,也因为这个妹妹在外地工作,很少回老家,所以大家对她的生活都不太了解,但她的年龄却已经算是“剩女”了。所以,每次只要是一回家,街坊邻居都会问我小姨她闺女有没有对象。“你说,这人啊,如果长得丑还可以谅解。关键是杨佳这姑娘长得是白白净净的,挺漂亮,可就是没有个男朋友。”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我小姨就无比难受。

可是,每当小姨和我这个妹妹谈起这事的时候,妹妹却总是推三阻四,不是说“没有合适的”就是说“等以后再说”,让小姨头疼不已。“谁知道这以后究竟是什么时候啊!”小姨嘟哝着说。

每次和老姐妹们打牌的时候,小姨总是念叨着,让给自己家的姑娘介绍个对象,结果这事被她闺女知道了。

“这相亲对象就一定很合适吗?就算是合适,那结婚是不是还要买房子啊?”妹妹连珠炮似的反问,让小姨哑口无言。但小姨冷静下来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结婚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人还是她自己说了算。

就这样一拖就给拖到了我这个妹妹三十一岁,到了现在周边的邻居也不会主动地给她说婚事。“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没有嫁出去,肯定是哪里有毛病,否则早就结婚了。”又有些人有了这样的想法。


像我这个妹妹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我们常说幸福是拖不来的,有些人不是没有找到幸福的机会,只是一拖再拖,幸福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我朋友赵平城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也有一个女朋友,两个人恋爱八年,最近却为了结婚的事情经常和女朋友吵架,怎么回事呢?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如今三十二岁的他们,总是为了结婚吵来吵去的。双方都见过家长了,而且对方父母的印象也都很好,家长们都同意让他们结婚了,然而赵平城自己却老是不同意。

原来女方自己有一套房子,赵平城没有。赵平城就决定等到自己买了房子之后再结婚,而且赵平城想只用自己的工资买房,这可真是遥遥无期了。两个人的年纪现在都奔四了,等买了房之后再结婚真的是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男方这样拖下去,女方很可能就会因为等不起而放弃和他在一起。男方的确很有斗志,但是结婚过日子幸福不幸福,不是仅仅凭着斗志就可以了。幸福,不过就是有个温馨的小家,过着知足乐呵的生活。这样拖延自己的幸福,很可能到了最后就没有幸福。

还有一类“剩男剩女”,其实就是一些比较渴望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感觉自己拥有很多的资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比较幸福的,所以他们就很排斥和其他的人共同享受一个空间。尽管总是被自己的亲人朋友念叨着“赶紧找个对象吧”。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一个人,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所谓的“钻石王老五”,也有可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渴望自由的心或者对不受人约束的向往比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要强烈。

现在的社会,谈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了,结婚的年龄却是越来越大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拖延幸福的行为。

可能是在刚开始遇人不淑,所以对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就不再期待,对于婚姻也会丧失很久以前的期望;又或者是自己一直处在相亲的道路上,对于自己现在见到的相亲对象十分不满意,总是想着,下一个相亲对象肯定比这个要好,所以也是一拖再拖,直到自己的年龄慢慢地变大;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眼光很高,“高不成低不就”,自己的事业已经是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什么样的人都入不了自己的眼,比较优秀的人估计是看不上自己,即便是自己看上了对方,稍微有点不好,就感觉自己受了委屈,最后还是不喜欢。所以,“剩男剩女”是拖出来的,而拖到了最后,很可能是随便找一个人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

99%与100%,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

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共同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准则,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做事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对要做的事情不能敷衍,认真去办,并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力争做到最好。

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把事情做到位,是有效执行的第一要素。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就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事情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王永庆在年轻时曾经吃过很多苦。十六岁时,他就用父亲借来的两百元钱开了一家不大的米店,米店虽小,但他始终精心经营着。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混杂着很多的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早已是见怪不怪,但王永庆却没有习以为常,他选择了更进一步的服务方式——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货上门,但并非送到就算,他还会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会先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再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的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却为顾客带来了很多方便,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只买他的米。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最终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小小的卖米生意,王永庆却将其做得如此细致到位,这也难怪他会成就如今的霸业了。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像王永庆这样的成功者在世界上永远只是少数,正是因为那些有着他同样理想的人,都是在做事不到位上,把自己的成功机会给扼杀了。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一开始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不能做得完全到位,但恰恰就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常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比如,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百件事情,如果九十九件事情做好了,——件事情未做好,而这一件事情对自己来说可能就是100%的影响。

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点点,让它可以较为容易地爬出来。然而,这只幼蝶爬出不久就死掉了。这是因为,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外力的作用,都会让它的发育和成长无法达到正常的标准,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遗憾的是,现实中像幼蝶这样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源于做事者自身的不良心态:

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考试时粗心大意,面对错误敷衍塞责;只管上学、上班却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导、安排,却不顾结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做事情能拖就拖,很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些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而这样做事的人,又怎么能担当重任呢?

做事到位是每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事准则,也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只有做事到位,你才能真正提高办事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赢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因此,你必须养成做事做到位的好习惯,而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必须拒绝投机取巧。

很多人常常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做出牺牲。这是一种普遍的投机取巧心态,而成功者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会获得一时的便利,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甚至会在心里埋下隐患,使自己的意志无法坚定,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

从长远来看,投机取巧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会令人的能力退化,还会令人心灵堕落。只有勤奋踏实、尽心竭力地做事情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其次,做事情要一丝不苟。

有些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事情,就变得无可奈何,会对自己说:“如此枯燥单调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我全心投入!”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用心去做,而且对于那些小事更应该如此。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无一不是从简单的事情和低微的工作中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地去做吧!”做事情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我们的品格,使我们获得智慧,加速我们的进步与成长,带领我们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我们不断追求进步。

第三,要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做事状态。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些人经常在应付中生活,与应付相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不打算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他们没有奋斗目标,没有成就感,终日心思惶惶,过着“优哉”的生活。

这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也是隐藏在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时机一到,就会轰然爆炸,贻害无穷。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前途,但因为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成就一番伟业。

做事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总是应付了事,不但会降低做事的效率,而且还会使我们丧失做事的才能。成功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到100%。


1987年,一个与国内房地产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在拍摄项目的全景时,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两公里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

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事情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负责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满分才是合格,九十九分都是不合格,六十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完美,执行到位,这是成功者的标记。所以,只要你能够动用自己的全部智能,把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速、更准确、更专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执行超人,一个成功的人。

拖沓是拖延的种子,埋下后就会茁壮成长

没有谁一出生就带有拖延的毛病,也没有谁天生就是慢性子,拖延症地“养成”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并不短暂。

不爱睡懒觉的人有,但绝对不多,周末的时候,窝在床上,睡觉睡到自然醒实在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这样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过,并悠悠然乐在其中,难道这就是拖延?这就是错误?

这个世界没有神,即便是神也不可能永远都全神贯注,工作累了,喝杯咖啡,聊聊天,将任务往后推一推,这无可厚非,难道这也是拖延?这也是罪过?

不,睡睡懒觉,拖拖工作,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真要较真的话,这也只能算是拖沓,而不是拖延。

拖沓的习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日常生活中,性子“慢”一些也无伤大雅,可拖沓却是拖延的种子,也许,就在我们不经意间便会生根发芽。

地上一点点微弱的火星,很少有人去在意,火星引发的燎原大火却让人心胆俱寒。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拖沓就是我们心中的火星,看上去那么的不起眼,没有谁会认为它能带来什么危险,可一旦给它“成长”的时间,它就会蜕变成拖延的漫天大火,将我们焚烧的渣都不剩。

当然了,很多时候,微弱的火星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就已经陨灭了,但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我们却不能因为99%的陨灭,而忽视那1%的燎原,否则,必将后悔莫及。

拖沓的确是小毛病,但拖延症却是大毛病,毛毛虫到了蛹期会结茧,破茧之后释放的是蝴蝶的美丽,拖沓也会“结茧”,只不过破茧之后,释放的却是拖延。

我在一本学生类的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林夕燕今年十七岁,长相甜美、性格温和、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是H市一中当之无愧的校花,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然而,林夕燕什么都好,就是有个坏习惯——拖沓,不管做什么事,她都喜欢拖一拖,“慢条斯理”的样子让所有人都为她着急。

每次交作业,“压轴”的那个绝对是林夕燕,即便是班上最调皮的肖豪,交的都比她早;每次考试,最后一个交卷的也肯定是林夕燕,即便卷子上的题她不是不会做。因为她的种种表现,“压寨夫人”的雅号扣到了她头上,她也为自己的拖沓付出了代价。

高考的时候,林夕燕一如既往,答题也慢悠悠的,结果,当年高考题量特别大,试题的难度也不小,时间本来就紧,林夕燕因为拖沓,本来会做的题也没做完,不会做的题那就更不用说了,结果,本来有望读一本的她,却连专科都没有考上,只得复读一年。

面对失败的惨痛,林夕燕痛苦不已,她告诉老师:“我知道拖沓不好,但却仿佛是拖成瘾了。”以前,她做卷子之前为了舒缓心情,会下意识地转一分钟铅笔,可是后来,转铅笔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一分钟变成一分半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甚至十分钟、二十分钟……

老师感叹不已。林夕燕这是得病了,病的名字叫拖延症,必须早治,治不好会贻害无穷,而造成林夕燕患病的原因,正是她的一分钟,她的拖沓。


拖沓是拖延的母亲,而拖延则是失败的帮凶,它毁掉了林夕燕。同样拖沓的我们又凭什么保证自己不是林夕燕?

拒绝拖沓,将拖延闷死在摇篮里。拖延症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疾病,人患病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有人总病是因为恐惧失败,有人患病是因为害怕成功,有人患病是因为不甘心被命运被“掌控,“有人患病是因为体质特殊、无法集中精力。但是,拖延症最大的“病灶”却不是这些,而是拖沓。拖沓地“潜移默化”,拖沓地“步步蚕食”,拖沓地“逐渐渗透”,才是我们沉沦的主凶。


我以前给一家杂志社写稿,听杂志社的一位编辑讲过他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事情,印象深刻,因为这位编辑的同事就是因为拖沓最后丢掉了工作。我们暂且叫这位编辑的同事为丽丽。

丽丽是办公室远近闻名的超级名“磨”,人送外号“肉夹馍”,这可不是因为她擅长做肉夹馍或者她对肉夹馍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她这个人非常磨蹭,对工作超有韧性。有时候看着一座山一样的事情堆在她眼前,摊开的文件,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一篇要尘埃落定的文稿,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别人都替她着急了,可她自己还是没有丝毫紧张的感觉,总是不紧不慢,一边咬着手指甲,一边盯着电脑发呆。

每次领导分给她重要的选题,都会狠狠触动她的神经,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把它做好:“这么棒的选题,自然要做得出彩,当然要深思熟虑后再动手。”丽丽是处女座,凡事要求尽善尽美,所以从任务下达那天开始一直到最后期限,丽丽迟迟没有动手。她总是告诉自己,最合适的写稿时间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等来等去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每次都是等到过了交稿的最后期限,总编催很多遍她才手忙脚乱地赶稿子。可是赶稿子的时候也还得拖拉几天,今天写不完,明天再写吧,今天还跟朋友约好了去逛街呢,正好路上可以和朋友讨论一下,顺便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于是时间又这么拖过去了。由于她的稿子总是姗姗来迟,三番五次后,有什么好的选题都绕着她走了,对她自己来说确实工作压力减小了不少。不过不久后,她因为没有什么大用处就被老板给辞退了。


拖沓诚享受,拖延价太高。珍惜生命,远离拖沓,就请我们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吧!

拖延有时来自依赖,总有人害怕独当一面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拖延者,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时代,你习惯性地等待父母为你准备好一切后再出门上学,晚上回家不敢一个人走夜路;择业时,你问过所有人的意见才决定从事什么职业;工作中,领导让你执行某个任务,你总是让某个前辈陪同……不少拖延者都有依赖他人的坏习惯,缺乏勇气,害怕独自执行,他们宁愿选择拖着。事实上,无论是谁,要想做出成绩,乃至获得某个领域的成功,就必须要独立思考、敢于走在人前,依赖者只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并且,你是否考虑过,那个被你依赖的人是何感想?


我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庞晓菲就是其中一个。她是个美丽的女子,皮肤白皙、婀娜多姿,温文尔雅,但就是有一点不好,她是个典型的小女人,一点主见也没有。对待丈夫言听计从倒很正常,就在和我们这些朋友的交往中,她也总是显得很被动,就连周末晚上看什么电影也要询问朋友。

最近,庞晓菲遇到了一件很苦恼的事,她发现丈夫好像有点不对劲,直觉告诉她,丈夫可能有了外遇,她不知道怎么办,便把倩倩约出来。

“我该怎么办啊?”庞晓菲一见到我们另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倩倩就迫不及待地问。

“什么怎么办啊,找他摊牌啊,问清楚情况。”倩倩是个急性子。

“我哪儿敢啊,这么多年来,都是他在挣钱养家。”

“庞晓菲,我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你知道吗?你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倩倩脱口而出,她也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伤害自己的好朋友。

“什么问题?”

“太过依赖别人了,得了,索性我今天把话说开吧。你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你为什么都没什么朋友吗?因为他觉得和你在一起挺累的,什么都要问他,你的时间很充裕,一个人无聊,但大家都有工作啊,都得养家糊口。可能你和你老公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是这样,你们家什么都是他做主,时间一长他觉得腻了。可能我说这些你会伤心,但作为你的好朋友,我觉得我有必要对你说。”

听完倩倩的一番话,庞晓菲好像被人当头一棒,但她很快反应过来:“没事,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也许我是该好好想想,也需要改变一下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依赖者缺乏主见,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他们习惯性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并且,还让他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

有人说,生活最大的危险不在别人,而在于自身。不在于自己没有想法,而在于总是依赖别人。的确,依赖所带来的拖延足以抹杀一个人前进的雄心和勇气,阻止自己用努力去换取成功的快乐。依赖会让自己日复一日地停滞不前,以致一生碌碌无为。过度依赖,会使自己丧失独立的权利,也是给自己未来挖下的失败陷阱。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约翰森的人,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十九岁那年,有个朋友和他约好,周日早上,他们一起去钓鱼,约翰森很高兴,因为他还不会钓鱼。

因此,头天晚上,他先收拾好所有装备,比如网球鞋、鱼竿等,并且,因为太兴奋,他居然穿着自己刚买的网球鞋就上床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了,把自己的东西都准备好,并且,还时不时地朝窗外看,看看他的朋友有没有开车来接他,但令人沮丧的是,他的朋友完全把这件事忘记了。

约翰森这时并没有爬回床生闷气或是懊恼不已,相反,他认识到这可能就是他一生中学会自立自主的关键时刻。

于是,他跑到离家最近的超市,花掉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艘他心仪已久的橡胶救生艇。中午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橡胶救生艇充上气,顶在头上,里面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人。

随后,他来到了河边,约翰森摇着桨,滑入水中,假装自己在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那天,他钓到了一些鱼,又享用了带去的三明治,用军用壶喝了一些果汁。

后来,他回忆这次的情景,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朋友的失约告诉他,凡事要自己去做。


约翰森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你只需要走出第一步。

其实,人生成功的过程也就是个人克服自身性格缺陷的过程,如果你也有依赖性格的问题,就必须从现在起,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就会常常不知所措。如果你具有依赖心理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为此,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纠正:

1.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这就要求你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维能力。

2.要破除习惯性依赖

对于依赖型人格而言,他们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为此,首先需要戒除这种不良习惯。你需要检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哪些是要依赖别人去做的,哪些是自主决定的,只需要坚持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分为自主意识强、中、较差三等去做。

3.要增强自控能力

对于自主意识差的事件,你可以通过提高自控能力来改善;对于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寻找改进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对于自主意识较强的事件,你应该吸收经验,并在日后的生活中逐步实施。

4.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依赖性是懒惰的附庸,要克服依赖性,就得在多种场合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此,在生活中,别再让他人为你安排了,对于工作中的事,也学会独立解决吧,在人际交往中,也别总是站在别人身后了,主动伸出你的双手吧。

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人也会成为一个废材

我们还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首儿歌:“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个蹄铁;坏了一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将军;伤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对于拖延者说来,这首歌应该非常合适。拖延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身边人也愿意去理解,但久而久之,它对我们的危害就没办法弥补。所以,对于拖延这种会让人上瘾的习惯,我们应该改变它,战胜它。

我们都很清楚,一旦自己陷入拖延的陷阱,就很难自拔,因为每次努力的摆脱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可是,这种摆脱的痛苦却远比最终无法改变的永久损失要划算的多。《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曾说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所以,相比这悔恨,我们还有多少痛苦不能承受呢?


我有一个妹妹,叫小南。她大学毕业没多久,现在是个上班族。因为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家里,从来没做过饭。所以,自理能力很差。现在她上班了,平时自己还是不怎么做饭,家里储存了很多零食,以备不时之需。这天是周六,她收拾橱柜的时候发现以前买的东西都放坏了,就想着收拾收拾拿出去扔了,结果事一多,就给忘了。第二天她又想起来,就想等到吃完晚饭下楼散步时带出去。可晚饭后她接着看没看完的电视剧,没有下楼,快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橱柜里坏的食物没有扔掉,但这时候她已经不想收拾了。就这样,直到下个周末才再次想起来去扔的时候,橱柜里已经一片狼藉了:橱柜里满是虫子。最后,小南花了一天的时间打扫橱柜。


扔个垃圾而已,每次都想着,这次忘了,下次再说吧。但是总会下次又等下一次,直至垃圾成灾。做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什么事情都不能拖延,事情拖得越久,麻烦往往会越大。

有人说“拖延等于死亡”,很多人感觉这是在危言耸听,其实不然。


我发小小伟最近感到自己的胸口有点疼,但是他自己毫不在意。我们好多朋友都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拖着不去,还说:“最近没时间去什么医院,我本来就很懒啊。”

两个月之后小伟身上的疼痛越来越厉害了,疼得实在是拖不下去了,于是才去了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是胸腔积水,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是摊上大事了。

医生告诉他,如果早来医院,吃点消炎药、打几瓶点滴就可以了。现在病情严重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再拖下去的话,可能就出人命了。


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拖一拖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等自己疼得没有办法忍受了,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会后悔没有早点来医院。也许这一次你的生命健康没有什么大碍,只能算你幸运。可拖延成习惯,以后每次还都能这么幸运吗?

大卫是美国某个火车站的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人特别机灵,对谁都是乐呵呵的,乘客和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喜欢他。

一天晚上,一场突降的暴风雪使得火车晚点,这就意味着大卫需要加班了。和平时一样,他的嘴里开始不停地嘟哝:“这个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活了,真是的,烦死人了!”他一边小声嘀咕,一边想着如何能够逃开这次加班。

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这一场突来的暴风雪,一辆快速列车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路线,几分钟之后就已经拐到大卫所在的轨道上了。列车长接到通知之后就马上给大卫发出了指令,让他拿着红灯到后车厢去。做过多年的刹车员,大卫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可他想到的是,后车厢还有一名工程师和刹车员,也就没有太在意。他还笑着和列车长说:“老兄,不用这么着急,后面有人守着呢,我拿件外套就马上过去。”列车长很严肃地告诉他:“人命关天,一分钟都不能等。那列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

大卫看到列车长这么严肃的样子,于是也很严肃地说:“我知道了!”列车长听到答复之后,就匆匆忙忙地向发动机房跑去了。

大卫平时已经习惯了做事拖拖拉拉,以此来消磨无聊的加班时间,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想,后车厢还有人呢,安全着呢,没有列车长说得那么严重。他习惯性地喝了几口小酒,驱走身上的寒气,吹着口哨慢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了。等到他快要靠近后车厢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的后车厢是没有人的,因为在半个小时之前列车长已经把他们调到前面的车厢去处理事情了。

大卫慌了,快步跑过去,但是已经太晚了。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撞上了前面的火车,紧接着就是巨大的声响和乘客的呼喊声。

有的时候,习惯性的拖延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巨大后果。看似只不过是不起眼的、小小的拖延症而已,和那些严重的问题距离远着呢。但其实不然,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和生命有关系。

心理学上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那么大脑就会长时间地保持并记住这个状态,逐渐会将拖延变成一种习惯。当在面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拖延不做。这就像是在滚雪球,滚得时间越长,球就会越大,而麻烦也将会越大,直至你已无力解决,可惜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