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马蒂·李(1986)
亨利离开巴拿马旅馆那里的人群,朝位于灯塔山上的家走去。他家的位置并没有远到可以俯瞰雷尼尔大街的景色,只是从唐人街上去不远的普通街区。一座小小的由三个卧室组成的房子,还有一个地下室——这么多年过去了,地下室却仍然没有完工。他原本打算在儿子马蒂去上大学后把它弄好的,但埃塞尔的身体状况变坏了,他们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钱全都花在了大笔的医疗账单上。这样的账单像滚滚洪流,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最后,他们及时赶上了政府的医疗补助,甚至有钱送埃塞尔去疗养院了,但亨利坚守着自己的结婚誓言:无论妻子是生病还是健康,都要照顾她。再说,谁愿意在弥留的日子里,还住在一个监狱般的、人人都排着队走向死亡的所谓的公立机构里?
亨利还没来得及回答自己的问题,马蒂敲了两下大门,径直走了进来。“还好吗,老爸?”他漫不经心地和父亲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朝厨房走去,“我马上就出来,你不用起身,我就是喝点水。我从国会山一路溜达回来的,锻炼锻炼身体。你自己也该想着去健身了,我感觉妈走后你好像长胖了。”
亨利看了看自己的腰身,按下电视上的静音按钮。他一直在留心有关今天巴拿马旅馆重大发现的新闻,但什么也没听到。今天一定是个新闻过剩的日子。他的膝头上放着一叠老相册和一些学校毕业纪念册,西雅图浓重的湿气已把这些东西变得污渍斑斑,散发着霉味。亨利家那间久久不能完工的地下室里,水泥板也在这样的湿气中变得冰凉冰凉。
他和马蒂自从葬礼以来就很少交谈了。马蒂仍在西雅图大学忙着攻读化学专业,这挺不错,好像让他躲开了很多麻烦,但大学也把马蒂从亨利的生活中剥离了出去。埃塞尔还在世的时候,这倒也没什么,但现在,这让亨利生活中的那个大洞变得更大了——他就好像是站在一个大峡谷边上,大声喊叫,然后徒劳地等待着永不会有的回声。马蒂也会回家,但他好像只是来洗衣服、给车打蜡或是找老爹要钱花的——亨利总是眉头也不皱地给他。
如果说照顾埃塞尔是亨利打的第一场仗,那么为马蒂支付大学学费则是亨利打的第二场仗。虽然有一小笔助学金,马蒂仍需要依靠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亨利为了全职照顾埃塞尔,已经从波音公司的工作上提前退休了——名义上,他名下有一大笔钱,看起来是个富足的人。所以在放贷方看来,马蒂的家庭有着体面的银行账户,但放贷方并不知道他们家的医疗账单。在马蒂的母亲去世之时,他们剩下的钱也仅仅只够操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了,马蒂却还认为这样的花费并没有必要。
亨利没打算告诉马蒂第二笔贷款的事——那是为了在助学贷款耗尽时还能供他上完学而申请的一笔贷款。何必让马蒂为此忧心呢?何必让他承受这些压力呢?学业已经够艰难了。即便他们俩之间并无多少言语交流,亨利仍像所有慈父一样,希望儿子万事无忧。
亨利一直在看那些相册,看他学生时代的褪色回忆,他是在寻找一个他从未找到过的人。他想,我一直努力着不要活在过去里,可谁知道呢,有时候,是过去活在了我身上。他把视线从相册上移开,看到马蒂端着一个高脚杯,里面盛满冰绿茶,慢悠悠地走进来。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以后,他移到他母亲留下的那张破旧的人造革躺椅上,正对着亨利。亨利呢,倒是很高兴看到埃塞尔曾经的位置又有人占据……无论是谁都好。
“那是最后一点绿茶了吧?”亨利问。
“没错,”马蒂说,“这最后一杯留给你,老爸。”他把杯子放在亨利边上的绿玉色杯垫上。这让亨利意识到,自葬礼以来的这几个月里,他是何等衰老和悲观。不是马蒂的问题。是他自己的问题——他需要多出去走走了。今天是一个好的开始。
即便这样,他也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谢谢”。
“很抱歉我最近没怎么回家。期末考试折磨得我都要喘不过气了。你和妈千辛万苦挣钱送我进了一流大学,我不能让那些钱白交。”
古旧的暖气炉停止了轰隆隆的工作,屋子里冷了下来,亨利却因为内疚而脸红了。
“对了,我给你带了一点小东西,表达我的谢意。”马蒂递给他一个小小的鲜红色利是封,正面装饰有凸起的闪光金箔。
亨利双手接过这份礼物:“红包——你是还我钱吗?”
他的儿子笑着挑挑眉毛:“差不多。”
里面是什么并不重要,亨利已经因为儿子的这份心意而变得有些局促。他摸了摸金色的封条。上面印的是汉字“福”。打开来,里面是一张叠起来的纸,是马蒂的成绩单,他得了完美的4.0分。
“我是以‘优等生’[3]身份毕业的,也就是说,我是带着最高荣誉毕业的。”
一片静默,只有静音的电视发出嗡嗡的电流声。
“怎么了,老爸?”
亨利伸出生满老茧的手,用手背擦擦眼角。“也许下一次,我就可以向你借钱了。”他说。
“如果你想要完成上大学的心愿,我很愿意为你付钱,老爸——我会让你拿到奖学金的。”
奖学金。这个词语对于亨利来说有特殊的意思,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尽管那也是原因之一。1949年,他从华盛顿大学退学,成为一名绘图员学徒。波音公司提供的这个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在内心深处,亨利知道他退学的真实原因——一个令人痛苦的原因,那就是,他难以适应。过去那些年里遗留下来的孤立感在作祟。这样的感觉,并不算是什么攀比心理,更像是被同伴排斥。
他低头看着他的六年级纪念册,想起了这个学校里他恨过和爱过的一切。奇怪的面孔在他的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翻滚,就好像古旧的纪录片一般。校园里敌人不友善的目光,和纪念册里照片上他们无邪的笑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班级合影旁边一栏里是一份名单——那些“不在合影中”学生的名单。亨利在这一列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确实不在那一排排绽放笑容的孩子当中。但是那天他在那里。一整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