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心理健康的维护

很多时候,我们明白自己错在哪,也知道自己希望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改变,或者说我们不敢改变,我们更希望有个人能够陪着自己、给予支持和鼓励。下面,我们将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两方面介绍心理健康的维护。

・经典案例・

小文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县城。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和努力,她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她怀揣着一个秘密,所以她不敢跟同学深入交往,生怕别人知道了她的秘密。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书和学习上,她想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她满怀希望地努力到大四,可她的秘密同时也显现于世,她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多面试到了体检这一关以后就杳无音讯。小文感到很挫败,也很愤怒。

小文走投无路,幸好考取了研究生。憋着一口气,小文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给人大代表写信。她查阅了很多乙肝携带者相关资料,用医学数据为乙肝携带者讨公平。同时,她的坚持打动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成了她坚实的后盾。

终于,在她临近毕业时,国家出台了不得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条例。小文也凭借自己的实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很高的比例,突出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自信缺乏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

(一)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稍显滞后的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冲击和考验。一方面,社会日益开放,多元化价值不断冲击,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当代大学生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才是成功等充满迷惑,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也需要他们去回答,这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不良;另一方面,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又向大学生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大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关系不良、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敌视、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形成冷漠、孤僻、自卑、多疑等不良性格特征,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等问题。父母对于孩子不同的教养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肯定的、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群体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为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进行的自我探索活动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我已经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和“我应该成为什么”等问题,并借此做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确立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为未来的发展努力。而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往往是和困惑,甚至痛苦联系在一起的,这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的关系。遇到困难后采取回避、否认、压抑等不良的应对方式,对自己消极的认识与评价,会导致自卑、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亲友支持较多、主观上对获得的支持较满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的大学生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差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

此外,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会碰到、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成为影响大学生活持久而顽固的因素。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关系——寝室关系。有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寝室关系。恋爱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人格。这包括了积极自助和主动求助等方式。

(一)积极自助

大学生需要学习做自己的主人,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调整自己消极的心理状态,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和心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帮助大学生保持心情轻松、愉悦。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时间,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能够形成一种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

2.积极进行人际交往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的业余活动。通过这些业余活动,大学生可以扩大自身的人际圈,可以实现思想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还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阅读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3.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人交往;而负性情绪有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为了从正面情绪中受益,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调整自身不健康的情绪。通过散步和深呼吸,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通过唱歌、写日记,可以发泄不便向他人提及的委屈和愤恨;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可以帮助维持积极情绪,建立信心。

4.增强挫折承受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动荡期、转折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选择问题和挫折。但是,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转变的契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成长。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你就退化”。因此,大学生需要转变“挫折很可怕”这个认知,面对困难不惊慌失措,而应该积极、乐观地迎难而上,紧紧抓住成功的契机。

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欲望,大学生的这种成功欲望更为强烈。但客观地讲,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实践。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个体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使自己通过艰苦努力,能最终实现目标。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与此相反,如果自不量力,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制定宏伟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在心理上蒙受打击,产生挫折体验,不仅白白耗费了精力,也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树立切实的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青年人在一起容易出现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的现象。有些学生常暗示并鼓励自己与他人竞争。然而,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每个人精力有限,优势各异,如果处处与他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受一些挫折、失败。而且,处处竞争会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心理上承受过大的压力,这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竞争的领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6.学会自娱自乐

一个人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能在寂寞孤独、烦闷忧郁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心境压抑,这对心理健康是极有好处的。人不可能总是工作和学习,要学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娱乐活动,通过积极的放松和休整,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身保健,并使自己更有效地从事工作和学习。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应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注意培养和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学会自我娱乐,这对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二)主动求助

1.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当在学习和生活中倍感压力时,当英语四六级考试不通过感到失望、伤心时,当失恋后感到孤独、自我怨恨并且难以自拔时,当与室友、同学关系处理不佳时,大学生可以积极地向外寻求心理支持。朋友的倾听、父母或老师的指引,对于身处困境的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力的支持。

2.正确理解心理咨询,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够,往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都是心理有病的。实际上,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发展性咨询,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协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最终完善人格。心理咨询老师具备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处理技巧,因此,大学生大可在有心理困扰的时候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

・名言警句・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威廉·巴克莱

・知识链接・

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

(一)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

很多学子是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心理咨询”这个概念的,以往他们所了解的心理咨询不是跟“变态”有关,就是像电视剧、电影中描写得一样神奇。就是因为他们对心理咨询不了解,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各种各样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有些人会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恰恰相反,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职责,并不在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至少得具有一定程度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时期,会遇到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失恋等各种各样的发展性问题。面临自己的困扰,有些同学选择求助于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而有些同学则采取了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方式。这些同学都选择了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困扰,这两种方式实质上是一致,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如同许多运动场所很难看到体弱多病的人而看到更多的是健美匀称的身形一样,心理咨询室也很难看到真正的精神疾病,而更多的是勇于成长的心灵。

误区二:心理咨询会影响老师、同学对我的看法

心理咨询师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当事人个人权利,为当事人保守个人秘密(包括谈话内容和心理测验结果),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因此,除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之外,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谈话内容。但出于“生命为大”的原则,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以下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通常无法继续保密:①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命时;②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时;③当司法机关询问时。但咨询师会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一切将以最大限度帮助当事人成长为依准。

误区三:心理咨询就是帮助解决问题的

许多同学在心理咨询前会很自然地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有一个问题,我需要求助,需要咨询师对问题的解决意见,至少给我一个主意;或者我有一个烦恼,我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化解,看过心理咨询师后,烦恼就应该不再存在了。但咨询师往往没有明确的观点,只是问你能做什么,你能承受多大的自我改变,或者如果问题不消失,你能忍耐它多长时间。

其实,你的故事,他在听,但他却是用眼睛“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的解释,哪些是你的判断,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问题中看到自己,从感觉自己是一个无辜受害人,慢慢明白自己也可能是构成某个问题的“肇事者”。

事实上,无论咨询师给了你什么样的建议,那都是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不一定真正适合你,而且他并不能代替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最终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误区四:好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一次有效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无法喝一点药就立竿见影,心理咨询很少一次见效。一般人求助于心理咨询时,通常是带着许多经年累月所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心理习惯,因此,要有效改善因这些累积多年的模式和习惯带来的问题,便要花较长的时间接受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受到的启发和鼓励需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和改进,这也是需要时间的。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需要持续四到八周的时间,一周一次,一次五十分钟。根据心理学家希尔格曼(1995)的研究,心理咨询的持续时间与疗效是成正比的。

误区五:心理咨询师就是救世主

有些来访者把咨询师当作“救世主”,将自己所有的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其实,心理咨询的成效30%取决于咨询师,70%取决于来访者。咨询师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代替来访者去思考、改变、作决定。因此,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的积极参与,可谓“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二)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询师就像你一个很好的善于倾听的朋友,是一把打开沉重心情的钥匙。具体来说,心理咨询不是给你同情和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给你答案和忠告,不是替你作决定;而是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的问题,与你一起分析,引导你自己做出决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你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心理咨询师会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可以帮助你更加客观地看到自己,帮助你更清晰地自我观照;心理咨询师会像一根拐杖,在你无助时衷心陪伴和支持你,跟随你的脚步而不会替代你决定人生的方向和行走人生的旅途,直到你重新体会到自身的完整和力量。

从概念上来说,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通过咨询一方面解决来访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挖掘来访者的潜力,优化其素质,使他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人生。心理咨询就是要帮助人形成自己应对环境的方法和技能,它应该是既治标又治本的。心理咨询过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劝慰人或开导人,也非少数人理解的仅仅是处理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过程,实际上是“人格重构”的过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你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任务。心理咨询人员不是简单地为你“打理心情”,而是交给你一把梳理心情的梳子。

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如在学习方面,如何克服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想象缺乏等学习障碍,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工作方面,怎样避免工作中的疲劳与厌倦现象;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方面,如何克服交往中的胆怯、孤僻、自卑、自我封闭等现象,如何了解别人,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生活方面,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学会宣泄是调节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各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调节能力都有差异,当你凭自己的力量不能摆脱心理负担时,当你感到你的心理不适和精神困扰感受超过了个人可独立解决的程度时,心理咨询就是你应该选择的方式。

心理咨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也有由10名左右带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组成的团体心理咨询。有面对面交谈的心理咨询,也有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发帖留言等方式进行的心理咨询。

・自测点击・

测测我的幸福感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心理越健康的人,越容易感受到幸福。你是一个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测测吧!

下面给出了15个关于生活感受的问题,它们的答案并没有对错之分。请仔细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根据个人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如果下面所提到的情况与你的真实感受相符合,就回答“是”;若不相符合,就回答“否”;如果不能确定问题中所提到的情况与你的真实感受是否相符合,就回答“不能确定”。

1.与你所认识的大多数人相比,你觉得你的生活算是比较好的吗?

2.你认为你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吗?

3.你相信明天会更好吗?

4.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心情都是比较愉快的吗?

5.即使你能够做到,你也不想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吗?

6.回首往日的生活,你觉得大多数你想要的重要东西都得到了吗?

7.你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愉快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吗?

8.即使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也相信它会往好的方面发展吗?

9.你觉得你是一个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吗?

10.你觉得你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喜欢你的吗?

11.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你认为你要比现在过得好吗?

12.与同龄人相比,你觉得你曾做过许多愚蠢的选择吗?

13.你认为一般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差,而不是越过越好吗?

14.你觉得你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吗?

15.即使有好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你也会觉得它不会长久吗?

测试结果解释:

如果1~10题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11~15题你回答“否”的次数越多,说明你越容易感受到幸福;反之,则越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如果测试表明你是一个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那也不要紧,在你学完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后,建议你重新做一遍这个小测试,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思考与练习】

1.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

2.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你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理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