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念
问48: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遍您2012—2017年的交易随笔,大概有六万字,发现您是一个善于总结、精于学习、敢于判断的人。您经常写交易随笔的原因是什么?您在写的过程中是否自己也收获了一些东西?您希望别人用什么态度来看您的随笔?
梁瑞安:投资是个经验活儿,所以我整天看别人的传记,如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有关的书籍。我发现很多人到了五六十岁会写回忆录。投资是我想做一生的事业,其实在20年前,我就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看到索罗斯做空泰铢赚了很多钱,我的理想职业就是做一个投资家。到了2012年,我已经在期货股票行当混了十年,我想该写点东西了。所以,我一边交易,一边写,交易时候的思想火花我都能记录下来,若没有记录,二十年后我再回忆,可能味道变了。所以我想把我整个投资人生的轨迹客观记录下来,定格在那一刻,永不改变。我2012年怎么想,2013年怎么想,未来回过头来看,可笑也好,英明也好,都无所谓,就是记录我的轨迹。
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觉得如果我走歪了之后,我能找到记录,比如当时是怎么回事,每一波行情,我做三到六个月也好,21个月也好,我边做边写,这样以后出点儿什么差错我还能检查,如果自身能力提高,我也会从文字里看到。
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达了,我就把自己写的交易随笔放在微博上,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事情。如果放在十年或二十年前,我写的这些东西,只能放在抽屉里。我写的微博大家可以转发,可以评论,我大概知道,我的方向有没有错,我总结的东西有没有总结到本质,这对我自身是一个提高。然后,别人怎么看,我观察下来,大概有1%的人能看懂我写的东西,90%的人可能看不懂,其实也没关系,我觉得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写给自己的,别人如果是有缘人,分享给有缘人,他能看懂,我也挺开心的。所以,有时候我到全国各地交流,碰到看我写的东西的人,大家平时交流,也蛮有意思,以文会友。也许十年后,有二十万字了,我可以出本书,也当成自己投资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给自己的一个礼物。
问49:就您看来,不管是股票还是期货,但凡能做出大成就的人,有没有一两个明显的共同点?
梁瑞安:我觉得这些成功者有几个共同点。第一,非常有思想。第二,眼光独到,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第三,非常有魄力,敢想敢干。
主持人:我在想,是不是有很多人第一和第二点都做到了,但是第三点不够,所以只能持续赚小钱。
梁瑞安:您说得没错,做投资,有魄力,敢想敢干很重要。很多人事后诸葛亮,懂理论的人很多,号称有思想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能做大的还真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所以我见过能做大事的,挣几百倍、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人都是敢想敢干的。首先要敢想,而且要对,一眼看到事物本质。
问50:您说过一句话,“别人做多做空其实我不太关注”,那么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主要是关注什么信息?
梁瑞安:做多做空是别人的结论,我不喜欢关注别人的结论,我喜欢关注他推导出这个结论的逻辑或论据。他跟我讲123,这123我很感兴趣,我会想到底是否成立,另外这个123的排序对不对,所以,我会重新再过一遍,重新梳理数据,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别人的结论我是不看的,最关键的是自己认为是做多还是做空,是不是要重仓。
主持人:就像同样看螺纹钢的价格,有人把钢厂放在第一位,有人把原料放在第一位,有人把政府的政策放在第一位,123去排列。不同的排列导致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梁瑞安:对,所以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看到本质。
问51:您认为“大机会不常有,所以策略应该分散。但是,一旦发现大机会,应该马上踢掉中小机会,集中去投这个大机会。”关键问题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不知道大机会什么时候来,所以什么时候分散,什么时候集中,我们很难搞清楚。您这方面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梁瑞安:策略分散是一种中庸策略,最后也只会得到平庸的业绩,所以我不太喜欢分散。平时,如果找不到大机会,我就分散回避风险,一旦发生大机会,就把中小策略平掉,全力以赴把精力都投入到大机会上。怎么发现大机会?商品期货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大机会。比如2012年,大豆南美减产了,北美播种的时候碰到百年干旱,这个干旱要影响多少产量,马上通过历史模型看,所以这就是机会。百年干旱放在大家面前该怎么做?那就是重仓,这就是机会。
还有一个是铁矿石,2009年开始,澳洲、巴西开始投资新的铁矿,几年后什么时候集中投产,我们就重仓空它,这也是机会。很多机会需要我们谋划,像豆粕等品种,需要对机会的应变速度很快,因为它和天气一起出来,你无法预测,遇到百年干旱你就立刻做。铁矿石的产量是可以预测的,你2010年、2011年就能预测它什么时候投产,什么时候新产能第一船运出来,这些可预测,可预测的更容易做。
主持人:其实最终还是看研究的功底和研究的体系是否完善。
问52:您也认为,“要关注长期,忽略短期,这样才会更加的富有。”那么关注长期主要关注什么,忽略短期必须忽略什么?
梁瑞安:其实这句话我是从其他投资家的语录里摘下来的,很有感触。主要运用在股票价值投资上。为什么要关注长期?因为我们买一只股票等于买一个上市公司,买一个上市公司你就要思考这个公司未来三五十年的命运,至少要思考一二十年,不然我们买一个公司做什么?所以要关注长期。很多分析师天天跟你说三季度业绩、四季度业绩,一会儿超预期,一会儿不足预期,这是短期。
短期的东西我现在不听了,因为我们DCF模型就研究未来自由现金流,比如这个企业能永续百年,未来百年自由现金流贴现等于今天股价的估值,如果我们的眼睛总盯着明年、后年,这叫短视,我不太谈短视的东西。我们谈五年后,十年后会怎么样,我们从常识、从定性讨论,所以我对短期的数据要求不高。这句话用在期货上怎么看?比如期货我总想做三个月、六个月,你天天跟我说,今天下午螺纹钢收盘价多少,我可能关心不多,我主要关心螺纹钢三个月是不是供不应求,六个月是不是供不应求,如果总关心今天的库存涨跌,这叫短期。不管做商品也好,股票也好,我比较倾向于关注长期的因素,这才是我们做中长线的法宝。
问53:2014年4月份,您说过这句话,“我是一个长线交易者,一直很厌恶波动,但波动又客观存在,所以从今往后,我要主动拥抱波动,利用波动。”我们想问一下,要如何利用波动?是不是用顺大势,逆小势的方式去建仓或者加仓?
梁瑞安:这个波动要怎么处理也是我做期货十几年来一直没解决的问题,后来是通过加减仓,顺大势、逆小势的方式来做。就是有一部分仓位冲上去,我可能会见好就收,有时候被打得难受了就再买点,但一定要顺大势的方向。比如说看多我就只做多,冲高了再减掉。主要是加仓、减仓,还有就是用另一个策略来配合,即做一些跨期套利,通过一两天、三五天这种周转很快的跨期多赚点钱,平滑曲线。但是,做下来我发现效果其实也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得通过大趋势赚钱,锦上添花的东西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能我在这上面花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但却只赚到10%的钱,性价比并不高。
问54:您曾多次提到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眼前一亮,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后来又多次在您的随笔中看到这句话,您能否为我们诠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梁瑞安:这句话其实不是我总结的,是我的一个北大校友,在和我打羽毛球的时候说我的交易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就是“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妙,后来就找了一个书法家将其写下来,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这几个字要怎么理解呢?“将军赶路”里的“赶路”指我对财富稳定增长的追求;“不追小兔”中的“小兔”则主要指小机会,抓小机会会浪费你的精力。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小机会。首先是交易周期的层面,我也做过短线,当时做短线套利也曾一个月挣百分之十几,但后来还是果断放弃了。因为我觉得天天盯着盘做,虽然挣了钱,但是人很空虚,我应该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发现一个大机会,让我的财富翻倍,于是就放弃了短线。后来我做了一个策略,还真把财富翻了几倍,从此我就基本不碰短线了。当时我就觉得,凡是让我经常操作的东西我都不想做了。
其次是品种切换层面,有些人熟悉农产品就天天做农产品,我不这样。比如我做了几个月农产品,收益翻了几倍,后面我就不会做它了,为什么?因为老天爷给的机会都是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未来两年可能就只是小机会了,天天守在那里也没有什么用。你不能说一段时间挣了大钱就天天猫在里面,我不会这样,小的机会我就直接不做了。我那时候在微博上说,我五年不做这个东西了,我不做就是意味着没有大做,有时候会娱乐性地小做一下。我品种切换比较快,比如我某一年做多豆粕,下一年可能就空植物油,空完植物油做菜粕,做完菜粕又空铁矿石,空完铁矿石,中间有浮盈又马上买股指,股指平仓之后又空铝,在品种的选择上,我是不断切换的。我就想抓住大机会,小机会就不要了。
第三个层面是市场的切换。2002—2015年,我主要做期货,但是2015年以后,我觉得机会应该在股票,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股票上,这也是一种切换。老是做小机会,业绩哪儿来?我们做资管的目标就是赚钱,不是对什么熟悉就做什么。我2001年开始做股票,2002年才开始做期货,我家里的书只有几本是期货的,剩下的都是股票的,为什么?我觉得股票需要不断学习,期货主要就是供需,咱们数来数去已经数了十几年了,已经很清晰了,不会有什么大花样。我需要在更大的市场里学习、交易,让委托的资产稳健增长。
主持人:这就需要敢于判断不同品种和不同领域的机会。
梁瑞安:我觉得根据我们的理念,长期来看,在期货和股票两个市场中其实都是能找到大机会的。有时候,三五分钟就可以看出来的就是大机会,不需要开会讨论,开会研究一两个小时我不太爱听,特别是有争论性的都不会是大机会。大机会一般都只需要三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扯上一两个小时说不清楚的绝对不能做。
问55:您前面提到会稍微做一点短期的套利,现在还做吗?
梁瑞安:主要还是做中长线趋势,短线做得很少很少,有时候遇到很明显的机会会做一点。套利是没有门槛的,任何人培训一个月都会懂什么是套利。人人都懂的东西我不太喜欢玩,但是实在看不过眼了也会进场做一下。
问56:是不是人人都懂的东西您就觉得不够刺激?
梁瑞安:在我看来,人人都懂的东西是没有壁垒的,如果你长期待在里面,业绩一定很平庸,我想做一些大家看不懂的盈利模式。就像大家都知道把钱存银行会有利息,所以大家都会去存银行,这里面的收益就很薄。要想在一个行业里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理念和方法也一定要与众不同。人人都做金属内外套,我做不做?坚决不做。为什么?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做的东西我们来做并不存在什么优势。人家天天盯夜盘,你能盯吗?那是比体力,不是比脑力,当然不做,对吧?那200元钱一股的茅台,咱们比比脑力,我觉得五年后会涨到多少,那样的能力我就拥有,这是刚毕业的人做不了的事。咱们要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想得远一点,我觉得要想得越远越好。
我经常想,我做的东西有多少人懂,如果有很多人懂,今后就不做了。人人都懂,那我们还挣什么钱,对不对?
问57:您也说过,“这个期货市场上赚大钱的人,90%是猛干几年冲出来的,很少是通过稳定的复利来实现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做期货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复利是不可能的,做阶段性的暴利反而更容易?
梁瑞安:期货是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复利的,比如说肖国平先生就是长期稳定的。但是有几个人能学会呢?这是凤毛麟角的。期货不是不可以长期稳定复利,而是不合适,为什么?因为性价比不高。收益率增加百分之二三十人却累个半死。我们去股市里边买个优秀的上市公司拿五年八年,每年也有二三十的收益。人家一动不动,而我天天日盘夜盘地盯,也只挣二三十,性价比太低。所以在期货里边,我真的不适合做长期稳定复利。期货怎么做?期货是有杠杆的,要做就是图暴利,不图暴利就不要做了。一波赚几倍,然后歇一段时间再找另一波行情,我觉得这才是做期货最好的方式。
另外,我觉得暴利不一定是可复制的。有些人取得暴利只是赌对了,可他自个儿认为是自个儿的能力,但客观来说是靠运气,这些在以后都是不可复制的,甚至还会赔回去。有些高手是看对了,重仓以后也押对了,这是可复制的,因为他自个儿明白这个钱是怎么赚的,就不会再赔回去。所以,暴利就算结果好了也是凤毛麟角,这就是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