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经典工作法:高效能人士问题分析与解决的58个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保持“从零开始”

经常会有客户向麦肯锡的经营顾问们发出这样的请求:“本公司的××部门连续几年出现了赤字,收支极其不平衡,办法我们也想了很多,可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请帮帮我们吧。”

如果按照一般的问题解决流程,解决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这个部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然后再思考解决的方法,而麦肯锡的经营顾问们知道,这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并不是“从零开始”。它只是根据客户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意见,并不是从“原点”出发。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第一步,就是“从零开始”。这也要求我们,面对问题时,要保持从零开始的思考,回到原点。而“从零开始”,要从这样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这项事业在以后有没有完成的必要?不管这项事业在历史上创造了怎样的辉煌,曾是多么著名的品牌,但要是以后没有多大发展的话,或许彻底放弃它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零开始”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更多方面。我们都知道发传单是想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在发完传单之后,仍然没有客户光临,该怎么做?是应该继续发更多的传单,还是做更大规模的宣传?或者换一下思路,改变传单的设计样式,让它看起来更吸引人的目光?其实这些思考都是不全面的。我们要考虑的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是发传单效果不好,还是店铺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当接到上司或客户交给我们的工作时,要保持从原点出发的思考模式,多考虑一下问题究竟是什么。

那么,在工作中应如何做到从原点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有正确严密的思维逻辑。正确的逻辑思考能够为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这种思考必须基于对事实的正确认识。有的时候,事实并不是摆在我们面前而是隐藏在事件或事物的背后。此时,我们需要有强大的洞察力将事实揭示出来,因此说,逻辑思考的前提是洞察力。

曾经,一位在麦肯锡公司专门负责亚洲市场的同事总结说:“我到过亚洲40多个国家,一年光机票就要用掉上百张,到过的地方多了,便慢慢开始比较和思考,而从各国的差异当中,我慢慢了解到了该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比如,台湾地区人做生意多是开些中小企业,以外贸为主,各立山头,不用别人从中间搞什么花样,他们自己就争得非常厉害,和他们打交道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圆滑;韩国人则非常团结,他们在内部尊卑有序,在外边则铁板一块,和他们打交道很不容易;日本人对外人很谦和,有礼貌得让人觉得卑微,但其实日本人之间还是有很多争斗的,和日本人打交道很容易,但不要试图让他们在原则上让步。”

这位同事的认识可谓精确,而正是这种精确的认识,让他能够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使得他在东亚咨询圈一直如鱼得水,而这一切就来自他敏锐的洞察力。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是要有见识,见过了更多的人,见到了更多的事,自然会让洞察力随见识而增长。除此之外,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学识。人类为什么成了世界的主宰,而不是被其他动物统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一个优秀的、可以自我思考的大脑,并在千百万年来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交叠中不断积累知识,渐渐发展壮大。

因此,自学的本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弃的。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今天的东西到了明天可能就已经过时,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那结果就必然是故步自封。就职于麦肯锡的员工,如果在做咨询的时候,脱口而出的都是20世纪的理论,那么结果就是自己得不到客户的信任,麦肯锡的招牌被毁掉。

比尔·盖茨在软件业的见识可谓数一数二,但他也出现过判断失误。盖茨曾说:“国际互联网出现的时候,我们把它列在第五、第六的位置。但是后来我们意识到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影响比我们确定策略时想象得更深远。”

兴趣是学习知识时很重要的基础。学知识最好“带着问题”学,当然,不应追求“立竿见影”,也不要浅尝辄止。在突破知识坚硬的外壳后,要乘胜追击,不断“制造”问题,尽可能全面、透彻地掌握整个知识点。

如果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变成自己的,就不能用好知识。有些知识在知识链和知识结构中处于关键位置,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很多其他知识,它们的发展会大大推动其他知识的发展。这些是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基础知识”。

而有了丰富的见识和学识,还必须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麦肯锡TIPS

做好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运用“从零开始”的方法去揭示问题的本质,运用严密的思维逻辑与敏锐的洞察力,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核心,从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