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与出游决策:以北京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一)进一步完善游客满意度评价的理论体系

游客满意度是检验景区发展成效的先导指标,其与游客行为意向紧密相关,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游客后续出游行为选择。游客作为旅游景区的消费者和体验者,其满意度评价和行为意向将直接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发展方向、服务方式等方面。游客满意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测量,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测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从游客感知的视角,构建科学全面、可操作性较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量表,重点关注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核心要素,如景区服务水平、安全水平、便利水平等。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对景区游客感知的研究总体上较为分散,尤其是对不同类型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可辨识度并不高。根据景区核心吸引物类型的不同,本研究将北京典型景区分为四类,即自然风光类、现代文化类、历史古迹类和博物馆类。基于游客感知理论,对不同类型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客满意度评价的理论体系,拓展了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二)丰富与拓展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范畴

中国旅游已进入大众化时代,而传统景区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消费者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要关注景区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不同游客群体对景区的不同感知。掌握不同年龄、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对景区服务的需求和意愿,是景区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关键。本研究通评价游客满意度的每项指标,考察不同游客群体的特征,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范畴,推进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 现实意义

(一)了解不同类型景区不同游客群体感知差异,帮助旅游景区监测自身经营水平

随着个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满意度作为旅游景区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景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迅速发展的个性化旅游,如低空旅游、游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等,传统旅游景区改革刻不容缓。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各景区有效识别与评价其自身的游客满意度。景区可以参考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及分析,对景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迎合当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本书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提出侧重点不同的问题,根据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得出结论,对景区提出符合景区实际情况的建议。

(二)推动北京市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结合北京旅游景区有关环境、交通、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调查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结合调研结果制定相关意见方案,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共同促进旅游环境的改善。本研究将研究结果与旅游景区未来发展和建设相结合,旨在对旅游景区提出更有前瞻性的建议,敦促旅游景区的建设与整改。此外,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建立北京旅游品牌特色化以及北京特色旅游品牌化,增强北京的人文气氛和旅游资源吸引力。北京旅游业对于北京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断完善、建设旅游业,受益的不只是各景区和游客,对北京居民而言也大有裨益。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随后,一些地方也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或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有效的战略措施,同时也需要理论上的突破。随着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诉求不同,游客满意度与决策存在空间差异。北京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一直是国内游客出行、国外游客来华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北京的旅游景区类型多样,游客参与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诉求的差异与旅游景区盲目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旅游发展对不同类型旅游景区之间游客感知差异的研究需求愈加迫切。研究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感知,有益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景区竞争力,对整个旅游业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