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研究(2019年·第10卷·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结论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维度探析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阶段考察中国经济的动力特征,并以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经济增长效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系统的非线性区制属性,以及不同要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不同区制内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下方面。

(1)不同类型经济增长动力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样本1952~2016年中,要素投入方面,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结构因素方面,城乡结构、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阻碍作用;体制方面,政府主导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市场化程度。

(2)不同类型经济增长动力存在周期性和非一致性作用特征。从分阶段回归过程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城乡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逐渐增强,金融结构扭曲在各个阶段始终存在,产业结构在1978~1991年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1992~2016年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说明产业结构亟须优化。外贸依存度受到全球经济的联动影响,在1992~2016年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向作用。在制度因素方面,在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政府主导在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程度的作用逐渐显现。

(3)经济增长效率存在双区制特征且其动力机制也存在周期性趋势。在双区制属性值中,维持在低增长区制内的概率与维持在高增长区制内的概率大致相同。在低增长区制内,城乡结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主导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阻碍作用。在高增长区制内,可以发现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虽然还是阻碍作用,但是阻碍的程度明显变小而且不显著了,政府主导转而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阻碍作用。但外贸依存度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在两区制内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