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贸易环境与贸易摩擦:中国视角
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的任何外部因素都构成该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对外贸易环境”。从贸易的引力模型出发,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世界宏观经济表现、世界整体贸易发展趋势、国际政治形势、国际非政府组织势力的影响、针对该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摩擦等都构成“对外贸易环境”的具体内涵(Tinbergen,1962; Anderson,1979; Deardorff,1998; 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3)。宏观经济向好、消费需求增大、世界整体贸易发展稳定、国际政治形势稳定、保护主义衰弱都有助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反之,则会对该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节将对中国所处的对外贸易环境进行分析,并初步讨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贸易摩擦。
一、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环境概述
这一部分是参考了《世界经济展望2014》以及WTO的《世界贸易报告2013》来写的,比较概括,直接引用的部分我会在文中注明。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这一事实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国处于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口浪尖,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事实、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国际贸易政治化)都会从各个方面影响中国的贸易表现。
(一)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于2014年7月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4》的最新预测,2014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降至3.4%,重要原因是第一季度增长疲软,特别是美国第一季度经济表现不佳。而中国2013年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就占到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77%,因此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复苏缓慢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一个不利的经济环境中。贸易伙伴经济形势的不乐观这一不利因素会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因为外部需求的萎靡而面临阻碍。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或是出于提振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或是受到环境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压力,世界众多国家或地区在危机后的几年间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WTO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2013》中提到,“宏观经济挑战、环境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是众多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制定者置于其他议程之上首要考虑的问题。并且很有可能的是,公众对于这三个问题和贸易之间关系的认知很有可能演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这三个领域的决定无疑会直接地影响未来贸易的流量或者是间接地通过它们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来实现”。而过去几年,我们观察到的是面对宏观经济的压力或者环保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影响,众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贸易保护倾向。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经历了危机的重创之后,奥巴马总统所提出的汽车业振兴计划就是为了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及“出口倍增”的目标。而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WTO限制的情况下,以环境保护等名义实施的壁垒措施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使得中国的产品出口面临更加严苛的审查机制和更苛刻的条件标准。
(三)国际贸易政治化
最近几年,国际贸易环境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措施的使用更多情况下是出于对他国政治问题的打击报复或者是作为达成政治目的的筹码。而这一国际贸易政治化问题在一些大宗商品、关键性能源与原材料产品或者是高技术产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2013年,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便是以放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制裁为条件达成的,而这一谅解和协议的背后则是出于美国自身对伊朗产出的石油的需求的考虑。2014年,乌克兰局势愈来愈紧张,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争端势必会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冲击。而中国自身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参与者也难免会受到由这些政治问题演变出的贸易矛盾的影响,不利的价格冲击、局部冲突造成的贸易风险都使得中国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贸易环境。贸易问题的政治化对于中国的进口也具有重要影响,外国政府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特殊的制度安排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从而导致很多国外的先进关键设备不能得到进口,给中国经济造成损失。因此,以贸易为手段进行的国际政治博弈会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和敏感,这对于中国政府和进出口企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与争端。特别是针对中国出口的各种诉讼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在快速增加。不仅仅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摩擦也呈增多趋势。在表现形式上,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中国贸易环境的严峻形势与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势头,无疑造成了持续增多的对外贸易摩擦与争端。
(一)中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出口额的迅猛增长使自身遭遇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与争端,中国企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贸易环境。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12年年底,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230起,针对中国的案件有916起,占全部案件的21.65%。而从对华反倾销的发起者来看,一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利用反倾销对中国产品高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反倾销措施限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表1-6列举了1995年至2012年对华发起反倾销诉讼的主要经济体,这些经济体分布广泛,对华反倾销案件占其全部反倾销案件比重往往很高,而且相当比重的对华案件最终导致了对华征收反倾销税。
表1-6 主要贸易伙伴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1995年至2012年)
注:比重=对华反倾销数量/总案件数量;征税案件比重为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最终采取征税措施的案件比重。
除反倾销之外,中国企业还面临着来自贸易伙伴的反补贴、保障措施、“中国特保”措施以及针对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的贸易救济措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遭遇了贸易壁垒,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个国家或地区加强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力度,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而中国产品成为众矢之的,中国企业面临贸易壁垒的频率不断增大、强度不断升级、手段不断翻新,其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加。
(二)中国面临贸易摩擦加剧的内因与外因
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新的变化,由此导致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实现利益的手段多样化。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在全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现有世界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持续增多,是世界格局变革过程中的必然。就像当年的日本成为全球贸易摩擦重灾区一样,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造成了很多国家或地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开展往往也会招致贸易伙伴采取贸易限制措施。IMF预计,2015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能够达到7600多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将为8%,而与此同时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将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3.5%。由全球不平衡引发的汇率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凭借在国会的势力,通过挑起汇率争端对中国贸易施压,引发贸易摩擦与争端。自中国2005年7月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自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已升值30.91%左右,但是美国方面对于人民币依然有着更高的升值要求。
可以说,贸易摩擦扩大是中国贸易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必须对此采取行动,利用多种措施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贸易摩擦发展趋势
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危机之后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区别于以往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在新的发展阶段,贸易摩擦产生的深层次动因更加复杂,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阔。
第一,不同经济体发展模式之间的根本冲突引发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有成分发挥了巨大作用,总体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强大,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是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但是,在具体的贸易关系中,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处理对外并购、国际贸易问题时,对中国企业存在偏见,认为中国企业背靠政府,政府提供了补贴等形式的支持。这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成为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在反倾销问题上,美欧等经济体,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采取非常严厉的打击措施,这些都是发展模式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第二,政策冲突成为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利益关系复杂化,加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波动,危机期间,各个国家或地区加强了在政策层面的博弈,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之间的关联关系加深,使得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政策变动都可能影响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政策冲突的根源在于各自经济体的不同经济形势和困境。在金融危机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下降了6.4%,德国经济增速下降了13.4%,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受到明显的影响。经济下滑导致失业率显著升高,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以及整个欧元区的失业率均超过7%,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和欧元区的失业率均超过9%。如此高的失业率导致这些经济体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陡增,要求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汇率低估为借口,对人民币施压,政策层面冲突风险增加。危机之后的发达经济体恢复缓慢,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压力。
第三,新兴产业蕴含着贸易摩擦隐患。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以及各种新兴技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比,中国的相关技术还很薄弱,所生产的产品在很多层面上还达不到国际标准水平,因此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中国很有可能遭遇各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这对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四,服务外包领域引起贸易摩擦。除了商品领域,中国接受来自全球的服务外包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竞争,贸易摩擦很有可能发生。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本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战略模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之一,对全球服务外包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在成本吸引力、从业人员和技术可得性以及商业指标上中国均具有比较优势。当前,世界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将服务外包作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在承接服务外包领域的竞争逐步加剧,而中国的劳动力工资问题和工作环境标准长久以来为发达国家或地区所诟病,因而中国的服务外包很可能成为贸易摩擦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