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R·W·布士所绘的《狄更斯的梦》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和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巧妙融合而著称。他的14部揭露与抨击英国社会时弊的巨制,在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新高潮。狄更斯始终怀着一颗人道主义的心来创作,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英文原版《双城记》书名页

《圣诞欢歌》头版扉画及书名页
《圣诞欢歌》是狄更斯创作的圣诞小说中的第一部,它的出版(1843),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的产生。这部小说很快便家喻户晓,它被当时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评论为“一件全国的幸事,是献给每位男女读者的个人的善心”。

《匹克威克外传》插图
狄更斯的亲密朋友、后来的传记作者福斯特回忆了他写本书时的情景:“他的敏捷、锐利以及实干能力,(他脸上)每个部位的那种渴望、不安静、精力旺盛的样子,看上去那么不像一个文人或写书的作者,却那么像世上的活动家和商人。”

狄更斯速记手稿
狄更斯12岁便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鞋油作坊学徒工、法律事务所职员、法庭速记员、议会新闻记者等。这页速记短文就是他在当速记员时留下的,速记这门技术还是向他叔叔学来的。

戏剧晚会宣传海报
这是一张1852年9月在利物浦音乐厅举办戏剧晚会的宣传海报。查尔斯·狄更斯是这次晚会的导演。写剧本及表演戏剧是狄更斯的又一个爱好,他会亲自上台表演自己的作品。

朗诵中的狄更斯
狄更斯具有多才多艺的卓越天赋,除文学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朗诵自己作品的才能。在狄更斯公演过的节目中,最受欢迎的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审判》和《圣诞欢歌》。演出以喜剧为主,恐怖情节一般安排在他设计的最后一段惊心动魄的朗诵《赛克斯与南茜》中。这个《雾都孤儿》中杀人的情节经常把听众吓得目瞪口呆,也把狄更斯自己累得半死。除了在伦敦演出外,他还在外省和美国进行过巡回朗诵。狄更斯一生共演出了471场,最后一场是他在伦敦的告别朗诵,演出以一段著名的话结束:“现在我将从这耀眼的灯光中永远地消失……”这句话在三个月后被写在了他的礼卡上。

《董贝父子》插图
这是狄更斯小说《董贝父子》(1848)的一幅插图,描绘了董贝家的情景。《董贝父子》是狄更斯首部精心设计情节的小说,以董贝先生为故事主线,讲述了其子死亡、再婚妻子与人私奔,以及董贝先生最后投靠以前不喜欢的女儿弗洛伦斯等内容。作者将董贝世界中毫无人性的冷酷、唯利是图,与弗洛伦斯和她周遭的人们的善良、乐于助人相对比,令前者相形见绌。

《马丁·朱述尔维特》手稿
小说《马丁·朱述尔维特》(1843~1844)最初销售不佳,狄更斯便安排书中主角到美国一游的情节,并刻意培养读者的品位,以欣赏他那推陈出新的妙笔。

狄更斯亲手绘制的建筑物速写

宪章运动场面
这幅画表现的是1842年人们列队把有300多万人签名的宪章请愿书送往国会的情景。宪章运动于19世纪30—40年代爆发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语)。这一运动历经三次高潮,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它提出的社会问题,群众所表达的“愤怒和不满”,对当时狄更斯这样的英国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了自己的现实主义作品。

伦敦贫民窟 古斯塔夫·多雷 法国
这幅铜版画是出版于1872年的铜版画集《伦敦》中的一幅,画面形象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惨状,以狄更斯在《双城记》一开头的话来说:那是英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