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2 标志和指标

1.标志

统计是从对个体的观察开始,逐步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的。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或属性的名称。例如,A市一家民营企业作为总体单位,其“企业性质”“企业类型”“生产能力”“年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都是标志。

标志按是否可以用数值表示来看,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类型。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如“企业性质”“企业类型”等,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而不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如“生产能力”“年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数量标志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数值表示。

任何标志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品质标志的名称,二是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如图1.2和图1.3所示。

图1.2 品质标志的构成

图1.3 数量标志的构成

由于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为一个数值,因此又称为标志值。在同一总体内,对于名称相同的标志,无论总体单位数有多少个,只能算是一个标志,而标志的具体表现则与总体单位数相同。如所有的A市民营企业为总体时,共有1.2万家企业,对于每家企业(总体单位)而言,产值是数量标志,且对该总体内的所有总体单位而言,也只能算是一个数量标志,但其具体表现(标志值)则有1.2万个。

如果按总体单位在标志上的具体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来看,标志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不变标志体现为总体的同质性。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必须有一个或几个不变标志,不变标志是使许多个别单位组合成一个总体的前提。例如,以A市所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一总体,这里的各民营企业均有所有制、企业规模这两个不变标志。一家A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如果不具备这两者中任何一个方面特征的话,就不能成为这个总体的一个单位。

可变标志是指具体表现在总体各个单位上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那些标志。一般来说,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具有许多可变标志。例如,把A市所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统计总体,那么厂址、隶属关系、职工人数、资金额、生产能力、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利税额等就是这个总体各单位的可变标志。

和标志相联系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标志表现。标志表现是指总体单位特征在某一标志上的具体表现。如一个人的性别是“男”、年龄“50岁”、民族“汉族”;某企业是“股份制公司”、年产值“1亿元”。和标志一样,标志表现也分为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两种类型。

2.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例如,要表明A市全部民营企业这个总体的数量特征,其数量表现可以有:该市2005年底有民营企业3.9万家,全年总产值870亿元,职工人数52.04万人,人均产值3.6万元,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如图1.4所示。

图1.4 统计指标的构成

单就指标本身而言,其构成主要有两部分:指标名称,即指标内容和所包括的范围,即指标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即数量的特征,是指标量的规定性。统计指标离不开数值。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其量的表现就必然带有特定场合和特定历史的痕迹。所以,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除了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外,还应包括计量单位、指标的时间范围、指标的空间范围及指标的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要素。例如,“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A市实现财政收入总额182亿元人民币”。在这个例子中,“财政收入总额”是指标名称,“182”是指标数值,“亿元”人民币是指标的计量单位,“2010年”是指标的时间范围,“A市”是指标的空间范围,按可比价格计算是指标的计算方法。显然,上述六个要素在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一个统计指标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指标了。

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说明对象不同。标志说明的对象是总体单位,即个体,而指标说明的对象则是总体,即整体。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标志有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也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第三,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第四,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有以下两点:

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见图1.5和图1.6)。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例如,A市民营企业的产值是由该市每家企业的产值汇总而来的;该市的民营企业数则是由总体单位数汇总而来的。

图1.5 总体单位和总体、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图1.6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数量标志汇总成指标

第二,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当原来的总体变成为总体单位时,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这时,指标名称变成数量标志名称,指标数值变成标志值);反之亦然。例如,在研究A市某一民营企业时,该民营企业为总体,其产值为指标,每一个车间为总体单位,车间的产值为数量标志;而当研究A市的民营企业时,所有的该市的民营企业则构成一个总体,该市的总产值为指标,而此企业则变成为一个总体单位,其产值则为数量标志了(见图1.7)。

图1.7 总体和总体单位、指标和标志的变换示意图

3.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两类。实体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具有实物形态、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数量特征,如产品产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等;行为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等。

(2)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的指标,又称为显性指标,如产品产量、职工人数等都是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又称为隐性指标,如民意测验、对事物综合评价等指标就属于主观指标。

(3)按其反映社会经济的功能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描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现实状况、变化过程和运行结果的统计指标,如反映生产经营条件的物质技术设备、职工人数、生产总值、总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评价指标是用于考核、评估、比较社会经济活动质量及其效果的统计指标,如设备利用率、资金周转率、职工劳动效率等。预警指标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监测,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而发出警示的统计指标,如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物价指数、社会积累率,微观经济中的资金利用率、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等。

(4)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为外延指标,其表现形式一般为绝对数。如A市民营企业数、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总值、总销售收入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比例以及相互数量关系或发展变化的指标,也称为内涵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或平均数等,如该市民营企业生产效率、流通费用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等。

(5)按其数量对比关系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这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指标,也是最重要的分类。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绝对数,是反映总体的规模和现象发展结果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一般用以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的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一般用来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和相对水平等。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指总体中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其表现形式为平均数,一般用来反映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的集中趋势等。

此外,统计指标还可以按其他标志进行分类。这些分类可以结合统计工作的实践进行,主要是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