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教子导引
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时,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凡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从不要求孩子做到。对于孩子犯的错误或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他从不仗着父亲的身份加以教训和斥责,而是通过身体力行,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子现场
欢欢正在家里玩皮球,忽然妈妈的朋友来串门。妈妈觉得这是个锻炼儿子的好机会,于是叫欢欢帮忙招待客人。欢欢想到爸爸妈妈招待客人时,总是先给客人倒一杯水,于是倒了杯水端到客人面前,说:“给你,喝水吧。”妈妈觉得儿子太缺乏礼貌了,但是她没有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因为她知道批评和指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妈妈并没有忘记这件事,等客人走后,妈妈把欢欢叫到身边,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欢欢,我发现你给张阿姨端水时,一点礼貌都没有。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欢欢惭愧地说:“妈妈,对不起,我下次不会这样了!”但是下次再有客人来时,欢欢依旧如故。
在处理相同的事情上,另一位妈妈的做法就显得高明多了:
妈妈发现女儿敏敏在接受别人的礼物时常常什么礼貌用语也不说。一次,敏敏过生日,妈妈的同事送给敏敏一个漂亮的毛绒玩具,敏敏又没有道谢。妈妈就微笑着对敏敏说:“敏敏,你好像忘记说什么了吧?”敏敏顿时一愣,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说什么,于是妈妈客气地对同事说:“谢谢你送生日礼物给敏敏,我代表她真诚地向你道谢!”敏敏听了妈妈的话,意识到自己刚才没有表示谢意,于是模仿妈妈的口气说:“谢谢阿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专家点拨
通过对比上面两则案例不难看出,第二个妈妈的做法是科学的,她面对孩子缺乏礼貌的行为,当场以身作则,给孩子进行榜样示范,相信孩子一定能铭记于心,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平时没少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做出一些令父母伤脑筋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指出,孩子的大多数优良品质都是在父母的感染和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单靠简单的说教是无法培养出来的。
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口号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力争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杜绝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
专家支招
综上所述,父母要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为孩子做好榜样。那么,父母该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1.美德传承,润物细无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如同春雨一般,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用自身良好的言行去引导和影响孩子,这样往往能收获“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时时自省,审视自身不足
父母作为成年人,因为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摸爬滚打,沾染了太多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所以很容易丢失生命中那些原本应当遵循的美好品质。如果孩子长期受到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变得与父母一样。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性的人,父母应该时时自省,审视自身不足,并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还孩子一个纯洁、善良、充满正能量的父母。
3.为纯洁的心涂上最美的颜色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因此,父母在严格要求子女的同时,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想提高孩子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思想品质,首先自己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和思想品质。这样才能为孩子纯洁的心涂上最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