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不喜欢老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指路人,是学习旅途中的明灯。然而,老师也非圣贤,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对老师的讲课方式、批评教育、授课习惯,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老师的教育方式都应被尊重。
案例中,小红对新来的语文老师不了解,因此产生了误解,幸好妈妈帮她解开了和老师之间的误会。妈妈和老师积极联系,了解了孩子学习的情况,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得不说小红妈妈是一位负责且聪明的妈妈。
在孩子整个学习过程中,会经历几十位不同的老师,每一位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是有矛盾有摩擦的,师生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误会。而有的孩子,会主动化解这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很辛苦,应该体谅老师的难处,珍惜老师的时间付出。因此,他们更会积极地配合老师。
6~12岁的孩子通常不懂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这时家长就要发挥好自己的润滑剂作用:一方面,要跟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近况;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开导孩子,解除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误解。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说出自己对老师的看法。
当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说出自己的意见和不满。事实证明,这种宣泄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如果家长能够提供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
在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客观地分析问题所在。如果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问题的关键在老师,就要和老师沟通一下了。
◆引导孩子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
由于年龄的限制,6~12岁孩子的认识有时会出现偏激的一面,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引导孩子多体谅老师、多为老师着想,比如:
孩子上课总是捣乱,我们就要对孩子说:“上课捣乱,老师就无法上好课,课程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与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家里勤快又懂事,是一个乖孩子;可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经常顶撞老师。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让老师也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另一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学习小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