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问题和选项,寻找潜在信息
听力测试中的信息是由录音信息和书面信息两部分组成的。录音信息是选择、判断正确答案的依据,是听力考试的核心部分。书面信息则根据录音信息的内容设计编排,并对其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相应的提问。在问题和书面三个选择项中寻找潜在的信息(即与录音信息相联系的有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回答录音信息提出的问题,是听力测试的重要技巧之一。
1. 预测的两大作用
预测有什么作用?
其一,“缩小”捕捉目标的范围;其二,朝着要搜寻的目标“定向”,有的放矢地去获取听力信息。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听力材料听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听不懂。但是如果在听音前教师把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词汇向大家介绍一下,听音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几乎全能听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就在于前者的听音是被动的,是在大脑对于某个方面的信息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出现的关键信息往往来不及反应;而后者的听音却是主动的,在听音前大脑已将信息的范围缩小到一定程度,并对某项关键信息进行定向,这样在录音信息出现的瞬间,大脑可以从容地进行接受、分析、判断、选择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听力考试中不可能将有关内容事先告诉大家,但预测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因此,在听音前我们应先从书面选项中获取一些与听力原文有联系的潜在信息,如对话的题型、文章的大概内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词汇等,就如同提前介绍了文章或对话的部分内容一样。这对提高听音质量,从而快速、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2. 预测的时机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是初级的听力测试。在考试过程中,每道小题都提供5秒钟的时间供考生阅读问题及选项,进行预测。
需要指明的是,利用考前的试音部分来阅读问题、选项并进行预测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们知道,听力考试之前的试音部分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尽快熟悉听力材料两个朗诵者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考生缓解紧张的情绪,迅速进入听音状态。所以,考生利用试音部分的有限时间阅读问题及选项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3. 预测的方法
1)根据对话的特点进行预测
对话是交际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在此种环境中必然要交流的信息。例如:在医院,医生与病人之间一般谈论健康、治疗、药物等问题;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一般谈论学习、作业、考试等问题;在机场,服务员与旅客之间一般谈论航班、起飞时间等问题。知道了对话所处的环境,就能对要交流的信息进行预测;反之,根据对话者交流的信息也可以推断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对话的环境。这就是根据交际语言的特点进行预测的方法,一般用于职业、地点类型的试题。
【例1】
Q: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spital.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library.
显然,这是问及对话发生地点的。看到“Where”一词,考生就需要迅速反应,并根据三个选项,把预测的范围缩小到医院、餐馆、图书馆三种环境下。录音中只可能出现一种环境中要交流的信息,通过最能反映该环境特征的关键词,判断出对话的环境,并选出正确的答案。(如果书面选择项的地点是国家或城市的名称,这种方法不适用,因为这些地名没有必然要交流的信息。)
【例2】
Q: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
B) Customer and salesperson.
C) Teacher and student.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说不同的话,但是所说的话一定符合当前的场合和对话者的职业身份。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把期待的范围集中在老板与秘书,顾客与售货员,老师与学生这三对职业关系上。当录音中出现的信息与我们头脑中预测的某一种信息相吻合时,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断出对话者的职业关系。
2)根据选项的语言结构进行预测
虽然在听音前很难确定听力原文的确切内容,但从书面选择项的语言结构中,可以预测到一些与听力原文相关的内容,如对话的题型是什么以及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了表达得更加简明,使读者便于对比分析,这里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选择项的语言结构与对话的题型及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选择项语言结构与对话题型及问题的对应关系
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书面选项只是试题中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书面选项都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另外,表格中所列举的对应关系也是相对的,由于选项的结构灵活多变,有时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其性质不改变,但含义却有很大的出入。例如在因果型题中,选择项的句首即使没有Because,题目也常常询问事情发生的原因。在动作型会话中,动名词(词组)前增加一个介词by,就由原来问及“做什么”变为“如何去做”。因此读者在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勿生搬硬套。
3)根据选择项的异同进行预测
对于句子较长、句子成分较多的选择项,从中预测对话的题型或许并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可以用区分、比较选择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来寻找与听力原文相联系的潜在信息。
对于句子成分排列比较有序的选择项,可以用竖向分离的方法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开来。
【例3】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例4】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我们用两条竖线将上面两例三个选择项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区分开来,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的主语部分都是相同的,宾语部分基本上相同,不同的部分是谓语。不同的部分都列出了三个谓语动词(或词组),究竟哪一个动作与听力原文相符,只有听过录音后才能知晓。这样就可采取“去同存异”的办法,在听音时将注意力和视线的落点都集中在三个谓语部分。【例3】和【例4】的听力原文如下:
【例3】
M: What’s the matter with Mary?
W: She becomes nervous whenever she comes to learning mathematics.
【例4】
W: Excuse me. Where can I find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M: Sorry, I can’t help you. I’m a stranger here.
【例3】听力原文中出现的“She becomes nervous...”与选择项C中的“probably is poor...”在逻辑意义上是一致的。【例4】听力原文中“I’m a stranger...”符合选择项C中“has no idea of...”的逻辑推断,因此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C。
对于句子结构差别很大,无法从表面上区分异同的选择项,要设法从语义和内容中寻找 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5】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It’s too late for the man to go to the concert.
B) The man must wait for two hours to buy a ticket.
C) The man can buy a standing-room ticket tomorrow.
看完这三个选择项,我们会有这样的预感:听力原文的主要内容是男方要买音乐会的门票。问题是怎样买?买什么票?是排队等两个小时,还是买明天的站票。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阅读听力原文:
M: Do you have a seat for concert tomorrow?
W: No seats at all, but we sell standing-room tickets two hour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听力原文中“we sell standing-room tickets”回答了我们预测中的问题,因此C为正确答案。wait for two hours 和 standing in line for two hours都是利用听力原文中曾出现的词汇而设置的干扰项。
在句子结构差别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根据单词(词组)在选择项中出现的频率来预测听力原文的有关内容。一般来说,某些单词(词组)在选择项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听力原文中使用它们的可能性就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