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我全职在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24/25066824/b_25066824.jpg)
第10章 隔离的那些天,你都是怎么过来的?
这次的寒潮降温,没有听到周围人用灌了风的肚子里呼出的冷气大喊:好冷啊。
以往因为周末假期又不限行,所以二环路上的车总是满满当当来来往往,而这两天,车和人都出奇的少。
虽然寒潮降温,但是BJ的雪好像还是存不住的,漫天大雪一天后,第二天干冷的太阳光还是把大街烘干了,窗户角上的一点哈气告诫自己是寒潮降温后的空气,但还是忍不住望向楼下那株玉兰树,期待它开放,不知道那时候,这次疫情是不是就能过去了。
假期延长,非生活必须的活动场所关闭,来BJ十年,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冷清的街道,以往即便是号称空城的春节假期,但还会有迎合节日的庙会和各种娱乐活动。没有了出街聚会,各自安分守己地待在家里,一些半生不熟的人际关系被脱了水。
——只有明白了如何去死,才能明白如何好好活着。
——人不会因为做了什么事而后悔,但是会因为没有做什么而后悔
知道要被隔离14天之后,我们的反应是无奈,知道病毒正在肆虐时,我们是恐慌,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预告”,我们难道不是在一日重复一日的,上班回家两点一线中重复了14天、14个月甚至14年?如果没有这些已知“病毒”,难道就没有人因为意外事故或者突然疾病死去吗?
但那些,我们好像没有觉得无聊,没有来得及恐慌。
已知被放大,未知被轻视。
黑天鹅出现了,人们慌作一团,开始恐慌,惧怕死亡,即便每年车祸死去的人比这多得多。但这种被无辜波及的风险仍旧让人们对病毒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诚惶诚恐。
该怎样活着?好像大家都在讨论的是,疫情结束后,你最想见的人是谁?但是我更想说的是,这场疫情,是否让我想清楚往后余生,应该怎么活?
关于那个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一、简介这部话剧内容(主要内容)+想看的原因(上学时看过这本书)
二、看到了话剧的介绍,吸引我的两个部分,一个是主演金士杰,另一个是全剧全程两小时的剧目,只有两个人演,真的两个人可以演得下来一部话剧吗?
米奇像你像我,像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着的人,不敢停下来。
米奇说,想想大学时候,真是浪费时间,散散漫漫的。——你呢,你是不是也在某个深夜加班或酒局后,一个人回家的路上车上,忆起大学时光,感慨年轻时,真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啊诸如此类。
玫瑰教授说,那时候就该散漫,不然什么时候散漫。
米奇从上学时热爱钢琴到后来成为体育记者,不停奔忙,不敢停下,不敢休息,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区别。
话剧到最后,也没有给我什么明确的关于何为正确的人生选择之类的答案。或者指望通过一部话剧解决庞大的人生问题本身就是个有问题的企图。
它能给的就是发现世界上原来有无数个和你做着相似的事,有着相似经历的人,然后因为这么多相似,从一个变成集体,仍旧没有答案。只有继续的疑问,和一个又一个不知会指向何方的选择。也许正如那句话,世界上不存在是那种东西:免费、正解、秘密。也可能聪明的问题,就是引出另外一个或无数个问题吧。
《挪威的森林》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