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邴正[1]

田子馥先生从事东北文化研究多年,呕心沥血,著述等身。他的研究由二人转艺术到东北地方戏曲,渐至东北民俗及东北文化历史,由文学艺术到文化历史,由个案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由文献整理到理论阐述,学术志趣专致而始终如一,学术品味细腻而渐达高远。《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一书,集其多年钻研之大成,也是学术界不多见的研究东北汉文化史的专著。

此书的意义在于,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证了“东北有文”。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东北的印象是“关东无文”。子馥先生用翔实的史料,扎实的论证,展示了东北文化源远流长,播传四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一起携手共同创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国的东北地区自远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诞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汉族诞生、成长的摇篮。

文献记载的东北的地理称谓始于西周。《周礼·职方氏》曰:“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东北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其文化渊源可以上溯到兴起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上古时期,殷商民族和东夷文化就起源于东北的辽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东北民族曾先后六次南下中原,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公元前19世纪前后,东北民族第一次南下中原。殷人起自东夷,自辽西越过燕山,与易水流域的有易部落发生冲突。殷商首领王亥被杀。继任首领上甲微杀有易之君绵臣,灭掉有易,进入华北平原。六代以后,殷商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控制了中原500余年。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

4世纪,东北民族第二次南下中原。鲜卑人为东胡之后,起源于大兴安岭东麓。西晋末年,天下大乱。鲜卑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先后南下中原,建立了诸燕、诸魏和北周政权。386年,鲜卑拓跋珪建立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至581年,北周宇文氏政权为隋所灭,鲜卑人控制中国北方195年。

10世纪,东北民族第三次南下中原。契丹人起源于西辽河流域,唐末式微,契丹崛起。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不断入侵中原。先后逼后晋、后汉、北汉政权称臣,割幽云十六州,逼北宋签订澶渊之盟。至1125年为金所灭,辽朝控制长城以北凡218年。

12世纪,东北民族第四次南下中原。女真人为东北古老民族肃慎之后,起源于松花江流域。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至1234年为蒙古所灭,金朝控制中国北方凡109年。

13世纪,东北民族第五次南下中原。蒙古人为东胡之后,起源于大兴安岭,后向西发展,控制蒙古草原。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34年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至1368年为明所灭,元朝控制北方并统治中国凡134年,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

17世纪,东北民族第六次南下中原。满族为女真之后,起源于长白山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分庭抗礼。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至1661年一统天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版图。至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统治中国凡267年。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东北民族6次南下,影响并统治中国长达1400余年。自夏以来,中国有国家政权的历史仅4000多年。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由东北唱主角。东北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和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进入20世纪,东北又在现代中国的舞台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大连,攫取南满铁路修筑权。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抛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路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战略后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他指出:“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此后,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喋血苦战整整打了3年。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由出关时的10万人发展到120万人。东北成为解放全中国的大后方。东北的子弟兵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又采取了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方针。此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有58个投在东北。东北迅速从战场一跃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矿产资源、工业、农业、林业、交通、文化、城市化以及生活水平诸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一度成为除上海、北京外,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为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日本先占东北,后侵中原。蒋介石先失东北,后失天下。毛泽东先争东北,后得天下。新中国先建东北,后成工业化。从古到今,东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举足轻重。从历史的角度看,振兴东北对于全中国的发展振兴,的确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2013年吉林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精神文化大省,文化自觉自信是前提。经济好了,自信一时;文化好了,自信一生。现在有人认为吉林地处东北腹地,只有三四百年历史,吉林文化是边缘文化,没什么底蕴,甚至有人直接说关东无文。实事求是地讲,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确实要比中原、江浙开发得晚一些,但如果说吉林没文化就不客观了。吉林不仅有文化,而且吉林文化有底蕴、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吉林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100万年前,前郭县王府屯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从燕赵文化东进到汉武帝设汉四郡,从扶余、高句丽、渤海到宋元辽金、满族兴起,从抗日烽火、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到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吉林这片土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汉、朝、满、蒙、回、锡伯等民族的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

此书的意义还在于,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证了“东北汉文化”。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中国东北,国外一些学者提出汉族不是东北的原住民,是来自中原的外来民族的观点。这些观点模糊了视听,客观上起到了为殖民侵略张目的作用。子馥先生同样用翔实的史料,扎实的论证,展示了东北汉文化源远流长,播传四海。

汉族自古以来就是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长期的考古发现证明,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称中华民族的摇篮。距今5000—6000年的红山文化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许多专家认为,古文献记载殷商民族的始祖契,就活动于西辽河流域。殷商民族进入中原,与夏民族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先秦时期燕扩辽东,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东北汉族剧烈增加的时期。隋唐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进入东北地区的汉族减少,而且多聚居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朝鲜半岛,在松花江以北地区则也有汉人足迹。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人口激增,并一直持续到明清,清朝的封禁政策虽然限制了汉族人口进入东北,但仍有大量的汉族人蜂拥过关,人口之多,难以阻挡,这些移民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南部。汉族人口的激增,使他们成为东北的主体居民。多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多民族的文化,造成了东北地区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交融的地域特征。东北汉文化不仅影响了东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桥头堡,深刻地影响了中原文化和东北亚各国的文化。

东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板块。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东北地区走了一条有其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此书通过分析东北汉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对深入探索中华文化发展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与子馥先生相识于20多年前。那时他刚刚从四平市文化局长调任《新文化报》主编。20多年的岁月已使子馥先生满头飞雪,仿佛象征着他的辛勤耕耘的历史记录。衷心祝愿子馥先生身体康健,笔耕不辍,永葆学术青春。

2013年11月11日。


[1]邴正,著名文史学专家,现为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日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