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
在一个“上帝死了”和理性的神话被打碎的时代,价值导向是否可能?这是尼采的问题意识。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这不仅表明他否定上帝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当今大多数人是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既然对上帝的信仰已烟消云散,那么假托上帝颁布的道德律令就失去了效用。上帝死了,是否一切都可允许?如果一切都可允许,那么个人选择有否孰重孰轻的优劣之分?
近代启蒙运动以理性否定基督教的信仰,但保留基督教的伦理。它的做法是,把基督教的伦理与信仰分离开来,用理性重新论证基督教的伦理,使之成为一种理性主义的伦理。在尼采看来,近代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的否定是不彻底的。他主张不仅要批判基督教的信仰,而且要批判基督教的伦理。基督教的伦理是一种“奴隶的伦理”,而不是“主人的伦理”;是在摧毁生命,而不是在激励生命。近代启蒙思想家把理性当作审判一切的最终法官,企图通过理性为伦理奠定基础。但在尼采看来,理性本身是一个神话,理性无非是意志的奴仆。在理性的神话破灭之后,价值的导向是否还有可能呢?现代人是否还有可能从彻底的虚无主义困境中走出来呢?这种彻底的虚无主义对现代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有关意志与理性的关系,叔本华已经做了论证。尼采有关这一关系的观点基本上是从叔本华那里来的。但尼采认为,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有首尾不连贯的地方。叔本华主张:意志主要表现为维持自己生存的意志;由于资源有限,生物间的竞争不可避免;生物处在食物链上,以捕食其他生物为生,“意志自相为食”,这种生存竞争必然是痛苦的。生存竞争导致生物进化,柏拉图式的各级理念预先规定了存在物进化的样态和秩序的可能性。处在各级存在物秩序最上端的是能够意识到这种生存意志(欲望)必然带来痛苦的人,而圣人是那些宁愿以自己的死来换取别人和其他生物生的人。道德发轫于怜悯。道德是一种从利己的、求生的意志向利他的、献身的意志的倒转。摆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是泯灭自己的意志。在尼采看来,既然生存意志和生存竞争导致进化,那么就不应该否定生存意志和生存竞争,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动性,积极地参与竞争,促进生命的发展;既然意志是一切存在物的根基和原动力,那么就没有什么预先规定和制约存在物发展可能性的理念秩序;生物的进化不可能是封顶的,人之上还有超人;超人不是泯灭人的生存活力的“圣人”,而是不断进取和永远提升自己生命等级的强人。
对在一个宗教和理性神话破灭后的虚无主义时代如何才能获取价值导向的问题,尼采给出的回答是在生命之光的照耀下谈论价值,把生命本身作为价值标准,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念取代扼杀生命活力、阻碍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念。他把前者视为健康的、刚强的价值观念,把后者视为病态的、虚伪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好的?——所有能提高人类身上的权力感、权力意志、权力本身的东西。什么是坏的?——所有来自虚弱的东西。什么是幸福?——关于权力感在增长的感觉——关于一种阻力被克服了的感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