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科幻之路时光永驻:非英语国家科幻小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探索

本书第一位作家是儒勒·凡尔纳。正如约翰·克卢特在《科幻小说百科全书》中所指出的:“凡尔纳和H.G.威尔斯一样,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不脱离开通俗文学的传统,因为通俗文学拥有着分散但庞大的读者群。”在法国作家当中,凡尔纳就有16世纪拉伯雷、17世纪西拉诺、18世纪伏尔泰以及梅尔西埃、德·拉布勒托纳和迪桑加尔特等作家荒诞离奇、不乏讽喻之作可供借鉴。此外,埃德加·艾伦·坡也是他效仿的对象。艾伦·坡的作品他虽十分欣赏,却未能深解其意。但是凡尔纳的优势是工业革命和科学在探索方面的进步,他坚信科学技术必将改变人类状况,并把这一信念同科幻小说这种新的形式结合起来,这是他的前辈作家所无法做到的。

特定的时代与肩负着上述使命的特定的人共同造就出1864年的《地心游记》这部小说。小说中的人物从冰岛的一座死火山口进入地球表壳之下的神秘世界。《地心游记》并非凡尔纳的处女作,但却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凡尔纳于1828年出生于海港城市南特,父亲是一名律师,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然而凡尔纳却在巴黎选择了文学这项职业。在获得父亲的允许后,凡尔纳创作了大量剧本,不过大都失败了。1857年他与一位带有两个女儿的寡妇结婚,并在巴黎股票交易所当上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妻子鼓励他继续从事写作,最后他完成了一部小说,并把它送给一位新出版商儒勒·埃特塞勒。埃特塞勒同意与凡尔纳签约,规定一年一部小说,先在他的一份新的少儿杂志上连载,然后再全书出版。经过了一番修改,凡尔纳的那部小说,也就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于1863年出版,这是一个充满了探奇和历险的故事。

《地心游记》则有所不同,书中对探险的热爱和在未知世界中历险成为凡尔纳作品所特有的,在埃特塞勒称之为《奇异的旅行》并冠以“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漫游”这一副标题的系列小说中比比皆是。埃特塞勒在1869年曾评论道,凡尔纳的“目标就是把现代科学在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领域的所有知识归纳起来,以他独特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再造出宇宙的历史”。

这段话勾勒出凡尔纳后半生的轮廓。他一直致力于探索所有已知和未知的世界,只是偶尔穿插性地写一本较为传统的历史小说或是悬念小说,他还创作了《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一部情节奇异但可实现的小说,这本书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然而,1865年出版的《从地球到月球》才是他以后创作的模式和标准。1870年出版的《海底两万里》则代表了凡尔纳艺术成就的巅峰。凡尔纳不仅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经济上也同样如此,正如克卢特为其一生所下的结语:“他结婚以后,事业如日中天,在外省拥有一幢巨宅,闲暇时驾游艇出游。他为埃特塞勒的公司创作出一部接一部的小说,成为19世纪法国中产阶级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显要人物。”利昂·斯托弗在《圣詹姆斯科幻小说作家指南》一书中指出,凡尔纳受到亨利·圣西门思想的激励,圣西门是“马克思之前社会主义学说的元老人物”,他的追随者“信奉工业生产是一项全球性的进程”,并提出“全世界都属于人类”这一口号。他们相信工业革命将会“把全世界的人们联合起来,进行对大自然的探索……而不是把人们分隔开来,进行人对人的探索”。

凡尔纳的作品几乎全都涉及由于工程进步而提高的人的各项能力以及一种精神,也就是认为对于喜爱探究、富于冒险和坚定不移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他并不拘于一味地推测和想象。实际上,凡尔纳认为他的作品与H.G.威尔斯的不同就在于:他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而威尔斯是在“发明创造”。凡尔纳十分庆幸他笔下所完善的小说出现于探索时代的末期。他的作品并不过多涉及新的交通运输途径,也不太在意地理学由于科学技术上的大发现,比如探测出海洋的深度或外层空间的范围,而变得显见易懂了。

凡尔纳的作品寓教于奇思妙想之中,不仅为读者描绘出“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种种冒险经历,而且不厌其详地记录下那里可能会发现的各种奇妙事物。稍后的一位法国作家雷蒙·鲁塞尔,称凡尔纳为“从古至今最伟大的文学天才”。教皇利奥八世也曾盛赞他的作品纯净无瑕,朴实无华。他还被授予法国荣誉勋位勋章。凡尔纳不仅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而且十分长寿,于1905年去世。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科幻小说描写冒险探秘的传统,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他是雨果·根斯巴克于1926年创办《奇异故事》时所引用的三位作家之一(另两位是艾伦·坡和威尔斯),根斯巴克在他的杂志封面上特别选用了一幅画有亚眠的凡尔纳墓地的图画,画面上凡尔纳正从坟墓上缓缓升起,以此来纪念凡尔纳不朽的想象力。

(姜倩 译)

《地心游记》(节选)

〔法〕儒勒·凡尔纳 著

第三十章 地中海

起先我什么也没有看见。我的眼由于不习惯于光亮,自动地闭上了。当我又张开眼的时候,我又惊又喜地喊道:“海!”

“是的,”叔父说,“黎登布洛克海。我高兴地认为没有一个航海者可以和我争夺发现这个海的荣誉和拿我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海的权利!”

这一大片水正是大湖或大海的起点,它一望无际。起伏曲折的海岸把优美的、金黄色的沙滩送给了澎湃的波浪,沙滩上全是原始生物的小贝壳。波浪的互相撞击发出了四周都被围住的空间所特有的奇特而响亮的声音;和风经常把轻轻的泡沫吹到我的脸上。在这个距离波浪六百英尺的微斜的海滩上,竖立着巨大的岩壁的壁脚,岩壁向上耸入眼睛所看不见的高处。有些壁脚延伸到海内,形成了被碎浪的牙齿啮嚼着的岬和海角。这是个真正的海,也有我们自己的海岸那样不定的外形,可是在方向位置上讲,却是很偏僻,而且荒野得可怕。

由于一道奇特的光亮,我才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切景况。这不是日光的照射,也不是月亮发出的灰淡的光线。不——这道光亮的穿射性,它那震颤的发散、纯净而干燥的白色,它那股凉气,以及比月光还强的照耀力,显然指出了一个电源。它好像是一道永远不灭的北极光,照遍了这足以容纳一个海的大山洞。

我头上的圆顶——如果你喜欢,可以叫它天空——似乎是由面积很大的云,也就是移动和变化着的水蒸气所组成,这些水蒸气只要凝缩就能化为倾盆大雨。然而当时“天气很好”。光线投射在很高的云层上,产生出一种奇异的景象。云彩间有很多阴影。在两片云朵之间,常常有一道很强的光,一直射到我们身上。但是这不是阳光,因为它没有热。这道光产生了十分萧条和凄惨的感觉。在这些云朵上面,我所感觉到的不是发出星光的天空,而是花岗石的圆顶,它的重量压倒了我的精神。不管空间多大,它却不如天上星际最小的空间。

我们的确被关在地球的大洞里面。我们不能断定它的阔度,因为它变得越来越阔,阔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地方,也不能判定它的长度,因为我们的幻想只能延伸到没有边际的地平面。高度一定有十英里或十英里以上。眼睛看不到花岗石的顶,可是在那里,至少在两英里的高处有云出现,这些云比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的云还要高,这可能是由于空气的密度特别大。

“山洞”这两个字显然不足以形容这一块广阔的空地。对于一个到地底的深渊里冒险的人,人类的语言已经不够应用了。

我不知道地质学上有什么原理可以解释这个巨大的山洞的存在。是不是地球上的寒气造成的?由于平日的阅读,我对于地面上那些著名的山洞十分熟悉,可是它们的广度不能和这些相比。譬如说,美国肯塔基州的大钟乳洞在比例上讲,是十分巨大的,它那在深不可测的湖上的圆顶高达五百英尺,旅行者沿着湖走了三十多英里,仍未到达尽头。然而那个山洞怎么能和我目前正在仰望着的、圆顶上布满了云朵、发着电光、底下是一片大海的山洞相比呢?在这样巨大的自然物前面,我的想象力已不能胜任了。

我低头静静地思索着这些奇观,找不出能表达我的感觉的字眼。我仿佛正腾空地处在远地的行星如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间。为了描写这些新的经历,就需要新的字眼,但是我想不出来。我看着,想着,惊奇地并非毫不恐惧地仰望着。

这幅不可想象的景象,使我的脸颊上重新泛起了健康的颜色;我反而被惊异治好了。此外,这种浓密的空气把大量氧气带进肺部,很能使人振作起来。

不难想象,对于在狭窄的坑道中幽禁了四十多天的人来讲,呼吸到这种潮湿而含有盐分的风,是无限的安慰;所以我虽然离开了黑暗的洞穴,也没有理由后悔。叔父已经看惯了这些奇观,所以对于它们已经不再表示惊奇。

“你是不是感到身体已经健壮得可以稍微行走几步了?”他问我。

“是的,当然,”我说,“我就是想走走。”

“好吧,拉着我的胳臂,阿克赛,我们跟着曲折的海岸走。”

我赶紧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开始向着新海走去。左面陡峭的岩石重重叠叠,形成了又高又大的一堆。下侧翻腾着无数清澈而响亮的小瀑布;来自一块又一块岩石之间的轻飘而呈螺旋形的水蒸气,显示了烫热的泉水,溪流静谧地向着共同的贮口流去,流下斜坡的时候,发出了悦人的潺潺声。

在这些泉水之间,我很熟悉我们忠实的伙伴——“汉恩斯小溪”,它已经静静地消失在大海里面,仿佛在世界开始的时候就已如此。“将来我们再也得不到它的帮助了。”我叹了一口气说。

“唉,”教授说,“这条或者那条泉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儿忘恩负义。

然而这时候我的注意力被一个预料不到的景色吸引住了。当我们环绕着陡峭的海角走的时候,我们在前面五百步的远处看见一个高而密的森林。树的高度适中,远远看来呈现着规则的阳伞形,并且带着尖削的几何形的轮廓;大风似乎已经不能影响它们顶部的叶丛,它们仍然像坚硬如石的杉木那样不动地屹立着。

我赶紧跑到森林的近边,急着想知道这些特殊的东西的名称。它们是不是属于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20万种植物中的一种,它们是不是在湖边植物中占一席特殊地位?当我们到达森林的浓荫下的时候,我认出了它们——地球上的产品,可是长起来就是一大片。叔父立刻叫出了它们的名字。

“这真是蘑菇的森林。”他说。他没有错。可以想象当地的环境给这种喜爱温暖和潮湿的植物提供了多么有利的条件。这里有高达三四十英尺的白蘑菇,头部直径也有三四十英尺。这里的蘑菇数以千计,阳光达不到它们下面的土地,因此它们的头部下面是一片漆黑,这些蘑菇聚集在一起,仿佛非洲城市里的圆屋顶。

我坚持继续往前走。这些肥胖的圆顶下面冷得要命。我们在这些潮湿的遮阴里游荡了半小时,当我重新回到海岸的时候,实在感到松了一口气。

这个地下国家的植物不只限于蘑菇。还有一簇一簇灰色叶丛的各种别的树木。它们很容易认出来,因为它们就像我们那些长得极大而比较低贱的植物——高达100英尺的石松植物、巨大的封印木和北方松树一样高的桫椤以及带着圆筒形并呈叉状的茎和枝、枝端又有长叶、到处都是粗毛的鳞木。

“惊人,顶呱呱,好极了!”叔父嚷道,“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世界上第二时期——过渡期——的植物。这些就是我们的比较低贱的植物,它们在古代就是树!看,阿克赛,看啊!一个植物学家从来没有像这样饱过眼福。”

“对,叔叔。上帝似乎曾经把这些科学家们成功地根据它们的遗骸复制成的古代植物保存在这个巨大的温室中。”

“这的确是个温室,孩子,我想你应该再加上一点,这也是动物展览。”

“怎么呢?”

“你看我们现在踏着的这些灰——这些分散在地上的骨头。”

“骨头!”我喊道,“是的,它们是——古代动物的骨头!”我赶紧跑到这些由不灭的物质——磷酸钙——组成的原始时期的动物遗体旁边。无疑地,我是知道这些巨大的骨头的名称的,这些骨头像是枯树的躯干。

“这是乳齿象的下颚骨,”我说,“这是猛兽的臼齿,这是那些巨兽中最大的一种——大懒兽——的大腿骨。是的,这的确是动物展览,因为这些骨头肯定不是被搬运到这里来的;这些动物本来就生活在海岸上这些大树的树荫下。嗳,我还见到整个头颅。可是——”

“可是什么?”

“我不懂这个洞穴中怎么会有这种四足动物出现。”

“为什么不可能?”

“因为只有当灼热的岩浆被沉积地层代替以后,地上才有动物。”

“不错,阿克赛,要解答你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这里的地层正是属于沉积地层。”

“怎么?在地底下这么深的地方会有沉积地层?”

“当然,这完全可以在地质学上得到解释:有一段时期,地壳是有伸缩性的,由于引力的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很可能当它陷下去的时候,有一部分沉积地层被带到突然裂开的地罅中去了。”

“可是如果说古代的动物曾经生活在这些地下的区域里,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现在就不在这些黑暗的森林里徘徊,或者躲在这些陡峭的岩石后面?”

我一面这样想,一面害怕地从不同的方向往四周观察了一下;可是在这偏僻的海岸上并没有活动的动物出现。我感到十分疲乏,所以跑去坐在海角的边缘上,波浪打在下面的海角上发出很响的声音。从这里我可以看见整个海湾,在曲折的海湾中间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港口夹在角锥形的岩石中间,港口里的水面,由于吹不着风,水面平静地仿佛睡着了一样,这个港口还能容纳好几条游艇。我但愿看到几条小船张满了帆,顺着南风,从港口开出去。

然而这种空想很快地消除了。我们的确是这个地下世界里唯一活着的动物。风停的时候,比沙漠上更厉害的寂静笼罩着干燥的岩石,并且悬挂在海洋面上。这时候,我想穿过远处的大雾,揭开遮在这萧条的地平面上的幕幔。从我的嘴唇里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啊!这个海是怎么样了结的?它通向哪里?我们能看到对面的海岸吗?

叔父却并不怀疑。至于我呢,我一半想知道,一半又怕知道。

我对着这些了不起的景色凝视了半小时以后,我们又沿着海岸的路,回到了洞穴,由于受了这些奇怪的思想的影响,我很快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好。

第三十三章 “这是什么?”

8月15日 星期六 海仍旧是那么单调,毫无变化,没有一点陆地的影子,水望不到边。

由于昨天胡思乱想得太厉害了,我的头还有点沉重。叔父并没有像我那样出神,但是他今天的脾气很不好。他戴着眼镜四处张望,交叉着两条胳臂,显出一种不耐烦的样子。我注意到黎登布洛克教授又像他的老样子,充满了焦急的神气。我把这件事也写在日记上了。我曾经冒了多大的危险,吃了多少苦,才使他有了一点人情味。但是当我的健康恢复以后,他的本性又显出来了。这会儿究竟什么事又惹恼他了呢?我们这次航行不是一切都很顺利吗?船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前进着吗?

“你显得很性急,叔叔?”我说,通过他的眼镜我看见他一直向前看着。

“性急?不。”

“那么不耐烦了?”

“任何人都很容易不耐烦!”

“可是我们现在航行得很快——”

“那有什么用?并不是我们的速度太慢,而是这个海太大了!”

我当时记得教授曾经估计这个海的长度大约是90英里。我们已经航行了三个90英里,可是南方的海岸还是看不见。

“我们目前并不是在下降!”教授重新又说,“这一切都是浪费时间——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并不是到这个池塘里来和大家一同划船的!”

他把我们的航行叫做一同划船,而把这海叫做池塘!

“可是,”我说,“由于我们是在跟随着萨克奴姗指明的道路走——”

“问题就在这儿。我们走的是不是他走过的那条路?他当初是不是也遇见过这个海,也从这儿渡过呢?我们当做指南的那条泉水会不会引错了路呢?”

“不过我们总不能后悔到这儿来。这一片奇观——”

“别对我说奇观!我有一个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接受意见,让叔父独自咬着嘴唇去发急。汉恩斯要他的薪水,叔父数了三块钱给他。

8月16日 星期日 一切如旧。天气和昨天一样。只是风稍微有点凉意。我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光线怎么样。我一直担心天会变暗变黑。它还是那样:船影清楚地映在水面上。

这个海的确似乎是无边无际!它的大小一定等于地中海或者大西洋——怎么不呢?

叔父为了测量水深,用1200英尺长的绳子系住了一把沉重的镐放进水去。碰不到底。我们拉住镐时有困难。当镐被拉起来的时候,汉恩斯指出铁上的痕迹,仿佛被两块硬东西夹过一样。我看着他。

“Tänder。”他说。

我听不懂。我回头看我叔父,他正在沉思。我不想打扰他。所以又回过头来看着汉恩斯,他的嘴张开又闭拢好几次,才使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牙齿!”我特别小心地检验了镐的铁把,惊奇地喊道。是的,这块铁上真有牙印。长着这些牙齿的颚骨一定曾经运用过巨大的力量!这是不是往昔的巨兽?是不是我昨晚的梦实现了?这些想法使我整天很紧张,只有到了晚上才平静下来。

8月17日 星期一 我正在设法回忆侏罗纪动物的特点,大地在侏罗纪似乎整个属于爬虫类。它们的结构和体力是多么巨大啊!目前最大和最可怕的蜥蜴、短鼻鳄鱼和鳄鱼已经大大地变小了,成为它们早期祖先的缩影。

当我想到这种怪物的时候,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它们在出现人类以前几十万年的时间,生长在地球上,现在没有人看见过这种活的蜥蜴。但是根据一位名叫赖斯的英国人在地里发掘出来的化石,可以了解它巨大的身体结构。

我在汉堡博物馆里曾经看到过这类蜥蜴的一个高达30英尺的头颅。我是不是注定会面对面地再看见这种动物呢?当然不——可是——从镐上的牙印可以看出这些牙齿是圆锥形的,和鳄鱼牙齿一样!

我害怕地看着海,我怕从海里窜出一条蜥蜴来。叔父似乎已经明白我的想法,因为他检验了铁镐以后,也对海洋仔细扫视了一番。

“他要测量水深的这种主意,”我自言自语地说,“真讨厌。那只海兽退缩的时候一定惊动了其他的海兽,如果我们的木筏受到袭击——”

我看看我们的枪,它们还都很好,我们可以拿去用。叔父表示同意。

水面上巨大的动荡已经说明水底下的骚动了。危险就在眼前。我们一定要注意。

8月18日 星期二 夜色正在来临,这也正是我感到睡意来临的时候。这个海洋上是没有夜晚的,那强烈的光亮使眼睛感到困倦,就像我们已经离开了的北极的夏天一样。汉恩斯把着舵。他守卫的时候,我睡着了。

两小时以后,我被一种巨大的震动惊醒了。木筏被一种无法形容的力量从水面上顶了起来,并且给推到一百多英尺以外。

“这是什么?”叔父喊道,“我们是不是触礁了?”

汉恩斯指出在将近四百米以外的海面上有一大块黑色的东西不断地上升和下降着。我一面看着它,一面叫道:

“大海豚!”

“对,”叔父回答,“这是一个形状最异乎寻常的海蜥蜴。”

“再过去有一条巨大的鳄鱼!看看它那巨大的颚骨和几排牙齿!哦,它又不见了!”

“鲸鱼!鲸鱼!”教授喊道,“它是跳起来看看天空和水面的。”

的确,海面上掀起了两长排海水。我们被这一群大得异乎寻常的海兽吓昏了,海兽中最小的也可以用牙把我们的木筏捣毁。汉恩斯想使船顺着风向行驶,以便逃出这个危险的地点,但是他看见那边有着别的同样可怕的敌人:一条40英尺宽的大鳖鱼和一条30英尺长的蛇,蛇的巨大的脑袋伸出在水面上。

要逃出去是不可能的。这些爬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它们绕着船迅速地转着,即使最快的火车也赶不上它们的速度。船被它们团团围住了。我拿起了枪,可是很明白一颗子弹只能在这些鳞皮上打出个小伤痕罢了。

我们吓得闭口无言;它们正在靠近我们——一边是鳄鱼,另一边是蛇,这条蛇长达30英尺,它那巨大的脑袋在波浪上探来探去。别的动物都已经不见了。我准备开枪,汉恩斯作手势止住了我。这两条巨兽在离开我们大约三百英尺的地方经过,正在彼此搏斗,完全没有注意我们。

这场战斗在500英尺以外开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条挣扎着的巨兽。现在似乎其他的野兽也来参加这场战斗,有海豚、鲸鱼、蜥蜴、鳖鱼——我时常瞥见它们。我把它们指给冰岛人看,可是他摇摇头。

“两个。”他用丹麦语说。

“什么,两个?他说只有两条巨兽——”

“他说对了,”叔父戴起眼镜喊道,“其中一条巨兽有海豚的鼻子、蜥蜴的脑袋、鳄鱼的牙齿,把我们顶出水面的就是它。这是古代爬虫类中最可怕的鱼龙!”

“另外一条呢?”

“另外一条从鳖鱼的硬壳旁边伸出来的是蛇,它是鱼龙的死敌,名叫蛇头龙!”

汉恩斯是对的。这两条巨兽不过是在海面上骚扰,而我却看到了这古代海洋里的两大爬虫类。我看到了鱼龙大得像人头的充血的眼睛。自然赐给它的视觉器官是巨大的,因而在海底生活,能够抵抗水的压力。它曾被正确地叫成蜥蜴类的鲸鱼,因为它的形状和速度都和鲸鱼差不多。估量一下,它的长度足有100英尺,当它在波浪上面举起了笔直的尾鳍,我就能判定它的大小。颚骨很大,博物学家说它至少有182颗牙齿。

蛇头龙就是身体呈圆筒形的蛇,尾巴很短,四肢像桨。它的身上盖满了鳞壳,像天鹅那样可以伸缩的头颈在水面上一抬起就是30英尺。

这些海兽无法形容地互相攻击着。它们掀起像山一样的波浪,可以远远地打到我们的木筏,所以我们好几次几乎给淹没了。我们听到了响亮的嘶嘶声。巨兽彼此缠在一起,不再能单独辨认了,征服者的愤怒却令人胆战心惊!

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战斗还在照样进行,战斗者时而接近木筏,时而离去。我们一动不动,准备开枪。

忽然这两条海兽都不见了,水面上形成了一道真正的涡流。是不是这场战斗将在海底结束?可是现在一个巨大的脑袋向上仰着,这是蛇头龙的脑袋。这条巨兽已经受了重伤。我不再能看到它的大壳,可是它的长颈仍然抬起、落下、蜷曲、绕圈,像条巨大的皮鞭子那样打着波浪,并且像受了伤的蠕虫那样拧扭着。海水被溅到远处,打在我们的眼睛上,睁也睁不开。然而死亡的痛苦不久便结束了,骚动消失,拧扭也停止了,最后长蛇在平稳的波浪上不动地躺着。

至于鱼龙,它有没有回到海底的洞里?它会不会再在这海面上重新出现呢?

(杨宪益 闻时清 译)

选自《地心游记》,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