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生存环境的构成问题及其解决,是教育的起点之一。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社区、城市或乡村。这些社会组织时刻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它们要么直接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要么通过教师引导而为学生所关注。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关心和参与,它们事实上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由学生所生活的社会所构成的问题及其解决应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家庭、社区、市镇、民族的构成,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历史,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比如,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的公共安全、交通、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比如,学生经常出入的医院和商店是谁在管理,是怎样运行的;比如,谁在制定公共政策,怎样制定和修改公共政策;比如,学生作为家庭、学校、社区的成员或国家的公民,应享有哪些权利,该承担哪些责任;比如,家长、校长、地方官员的权威从何而来,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服从,何种情况下可以提出质疑,用什么方式解决此间的冲突,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中和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治理良好的社会中的公民或成员应有的常识。
获得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和经验积累的;一种是来自学校的教育。后一种渠道下完成这种教育任务的方式也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把这些问题归属于某种知识体系,编入教科书,通过讲授和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正视问题,组织学生解决问题。一个个实际问题将转化为一个个学习项目。人本主义坚持后一种教育方式,即问题解决式教育方式。从知识传授到问题解决的变革,体现着新教育的新的哲学追求。首先,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不是因为未来有用或教师要求而被动学习,而是因为自己的感受、境况的需求而主动学习。其次,教育应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保证问题的真实性。高度线性的、体系化的知识都是人为的,都是通过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学家们的整理而成为体系,呈现在教科书中,成为学生的学习任务的。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是网状的和多元化的。教育应尽可能缩小学校的学习过程与日后真实生活过程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在日后面对真实的问题时不至于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