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舰队”的沉沦
在对中山市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前,我们有必要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背景进行概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中山公用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在中国宏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透视一个地方国企改革的历程,方能见微知著。
1986年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很多人做梦也没想过,在社会主义的天空下,居然要搞企业的“破产倒闭”?!破产,同时也意味着新生。当年12月31日,全国开始试行《破产法》,或许其蓝本和基础,就是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案。
十年弹指一挥。1996年,国民经济“软着陆”基本实现,国企效益出现大幅下降。国有经济效益不高,除了体制上、制度上、管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原因。基于这个基本判断,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抓大放小”,即抓住少数关键,先把影响全局的大企业搞好。具体改革实践是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和在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方法取得重大改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年,最重大的事件是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这场风暴从1997年夏季开始,历时4个多月,对亚洲各国和所有的产业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年又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此前的三年里,联想、海尔、长虹等本土公司依靠价格战和高举民族品牌旗帜,在家电、饮料等消费品领域中节节取胜,沉浸在“世界500强”的梦想中。然而,接下来发生在亚洲及中国企业界的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无数的梦想如肥皂泡沫般幻灭。
1998年,最受中国人关注的大事莫过于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总理。3月19日,当朱镕基以总理身份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的当天,香港股市上涨了三百多点。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除了全力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经济增长8%这个主要话题之外,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多次被国内外记者提及。朱镕基总理充满信心地表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场意义深远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战自此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企业的“国退民进”运动从1997年开始试验,1998年大规模推广,一直到2003年进入尾声,它意味着20年来以机制转换和放权搞活为主题的国企改革运动悄然终结,中国企业的所有制格局为之一新,从而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经济。
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广东国投公司。广东国投公司全称为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0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系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1992年之后,广东国投公司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存在大量高息揽存、帐外经营、乱拆借资金、乱投资等违规经营活动,导致不能支付到期巨额境内外债务,严重资不抵债。1999年1月16日,广东国投正式进入破产程序。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广东国投宣告破产,使中国金融业真正走向了市场,标志着中国法制从此进入新纪元。
如果说广东国投是国有金融企业破产的典型案例,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故事,则是国有企业重组的典型案例。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源集团”)是1992年7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经过90多次并购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及纺织集团,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从一个资产仅为1.4亿元的公司,发展到一家资产高达572亿元的大集团。2005年9月16日,是华源集团公司历史上转折的一天。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冻结华源集团及担保单位银行存款1.14亿元,并查封冻结了华源集团持有的上海某医药集团40%的股权及相关权益。之后,华源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陆续遭到冻结。由于债台高筑,重组的命运不可避免,华源集团最终被一家大型央企揽入麾下。
1998年,在国家国企改革的大形势下,广东省以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出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部分地市也不断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广州市组建市属投资主体后,根据行业相关原则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调整。珠海市组建了工业资产控股公司、交通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佛山市按工业、交通、内外贸和综合四大板块设立资产经营公司。深圳市完善已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缩小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幅度,将第三层次的企业由原来的近200家归并调整为50多家……
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得西方文明之先风,打中国发展工商业之头阵,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摇篮。改革开放后,中山人又多次敢为天下先,开创了许多知名的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1998年5月8日,中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公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并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这在当时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任务。这场改革,让中山企业界的“十大舰队”解体,同时又催生了中山市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所谓的“十大舰队”,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时,中山一批企业抓住机遇,先后组建起精细化工、钢管、咀香园、威力、千叶、粤中、包装印刷、玻璃、电子、建材、燃气具和制冷设备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当时只占市属工业系统的39%,但完成的工业产值和税利均占整个市属工业系统的50%以上,故称作“十大舰队”。
1998年,全国的国有企业沉浸在一片悲歌之中,中山的国有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这一年,曾经风光无限的知名企业小霸王数码音响有限公司(简称“小霸王”)在实现了短暂的扭亏为盈之后,业绩再次陷入困境,之后,在中山市评出的市级15家强优企业中,小霸王破天荒地榜上无名,辉煌自此一去不复返。
这一年,创下了连续6年洗衣机销量全国第一的中山威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威力集团”),营销状况连连下滑,巨额债务不断增加,败势如滚滚江水,无法遏止。“威力威力,够威够力”,这个宣传口号曾经家喻户晓,但威力的金子招牌还是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这一年,另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达化工”)也正面临困境。凯达化工曾经荣获“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等殊荣,也拿过中山市年度经济效益第一名的桂冠。然而,从1996年开始,凯达化工开始亏损并步入衰退期。至了1998年,凯达化工市场份额每况愈下,各类债务数额巨大,连正常经营的资金都出现短缺。
这一年,中山市头一个参与改制的国有企业是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咀香园”)。为突破体制的弊端,谋求新的发展,咀香园在内部第一次改制的基础上成立了股份公司,向一个产权明晰、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当年年底的改制,则更加彻底:由职工赎买全部国有股份,咀香园完全转换成为民营企业。
为什么选择让咀香园来头一个吃“螃蟹”?恐怕与这家企业的历史相关。这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民营作坊,辗转中归了“公”。成了国营、国有后,却很快出现了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企业发展步履维艰。改制后的咀香园彻底改变了旧体制的弊端,实现了起死回生。
以“十大舰队”为代表的500多家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后几年,中山民营企业立即呈原子裂变状规模化发展。当年在“十大舰队”服务的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旋即成为这波“民营潮”的举旗人,一时间形成民营企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