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量力——法厄同的悲剧
1683年,法国抒情悲剧音乐家吕利创作了以“法厄同”为剧名的五幕歌剧。在这出以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为原型的戏中,吕利用怜悯、惋惜的情感手法表现了这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少年的悲剧命运。后来人们就常常把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人比成法厄同。
法厄同是阿波罗与海洋女神克吕墨涅的儿子。虽贵为皇族后裔,但自小被“遗落”在民间,再加上妈妈克吕墨涅个人作风上有些问题,法厄同总是受到伙伴们的冷落和嘲笑,私生子的身份令他抬不起头。没人相信他是太阳神的儿子,即使他指天发誓,可换来的却是一个“吹牛大王”的封号。法厄同委屈极了,他要证明给这群朝他泼脏水的家伙看,自己是真正的太阳神之子。于是法厄同来到奥林匹斯山决定向阿波罗讨个说法。
阿波罗没有表现得像个陈世美,他热情地接待了一直未曾谋面的儿子。生而未养的愧疚让阿波罗指着斯提克斯河发誓,愿意以任何礼物证明儿子高贵的血统。斯提克斯河是冥界九河之一,为人神发誓所共指,若不能兑现,凡人要死去,神灵要沉睡一年,离开奥林匹斯山九年。由此确可见阿波罗的诚意拳拳。
可是法厄同提出的要求却让阿波罗想要狠狠地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法厄同说:“请给我一天时间,我想驾驶父亲带翼的黄金马车在空中经过,好让那群不知好歹的家伙看看。”可这黄金马车岂是他一个孩子能驾驭得了的。那是一辆除阿波罗外任何人都无力驾驭的烈火战车,本身充满了无法驯服的野蛮力量,马车周围那熊熊的火焰更是让人望而生畏。稍有不慎,就得去哈得斯那里报到了。所以对于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法厄同来说,这就等于是去送死。可心里憋了一口怨气的法厄同不管这些,他认准了只有马车才是自己身份最好的证明,其他都是扯淡。阿波罗后悔莫及,他想让儿子收回请求,但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岂有收回来的道理。
天亮的时刻就要到来,曙光女神已经准备好打开天门了。阿波罗带着法厄同来到马车前,威风凛凛的神马套在金光闪闪的战车上,口吐烈焰,发出阵阵嘶鸣。法厄同被彻底震撼了。他体内的血沸腾了起来,带着对英雄的想象、对荣耀的向往,法厄同登上了马车。可阿波罗此刻的心情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此时他不再是光芒万丈的神,而像一个颓然的老父,送别儿子到生死未卜的战场,碎碎念地一边为儿子紧急培训着驾驶技术,一边忙着整理着他的衣冠。去去从此辞,相见未有期,阿波罗其实早已料定了结局。
火花四溅中,战车启动了。整个世界似乎都“呼呼”地跑到了他的身后,没有驾照的法厄同驾驶着喷吐着火焰的太阳车,就像骑着一匹熊熊燃烧的凶猛怪兽。腾云驾雾的快感只持续了片刻,飞速的太阳车便让法厄同无比眩晕。四匹长翼的神马看到换了驾驭它们的人,野性复苏了。它们拉着车子离开了原来的轨迹,无论法厄同怎样使劲拉扯缰绳,马儿也感觉不到他微小的力量,后来干脆拉着车子毫无目标地狂奔起来。法厄同再也无法掌控速度和方向,他绝望地松开了缰绳,于是神话史上最惨烈的一次车祸发生了:云彩灼成了火焰,森林化成了火海,海水眼看就像沸腾的海鲜汤。尼罗河惊慌逃窜,一头钻进了沙漠;非洲人被烤成了黑色。阳光从裂缝里透进冥府,吓得哈得斯和妻子赶快钻进更深的洞穴。正在海底宫殿里的海神波塞冬,热得像在洗桑拿。眼看天下大乱,宙斯亲自披挂上阵,用雷电将法厄同与太阳车一同击落。不理性的法厄同最终也成为烈焰的一部分,就像流星一样,掉进了他的故乡的河流,宽阔的急流埃利达努斯中。太阳车在天上划过的轨迹成了银河,两个轮子落下来,变成了南极圈和北极圈。美少年法厄同作为短暂的烈焰,划过天空,最终将人生的灰烬融入大地。
水泉女神那伊阿得斯同情这位遭难的年轻人,埋葬了法厄同的尸体。他绝望的母亲和妹妹哭了四个月,“直到温柔的妹妹们变成白杨树,她们的眼泪成了晶莹的琥珀”,实在哭不出声了,才勉强打住。但谁又能体会阿波罗内心的哀伤呢?恐怕哀莫大于心死了。
后来,天文学家在命名一些曾经存在,但又不知何时迸散的行星为“法厄同行星”;到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谈到美国人于二战中使用核武器时,指责这是人类盲目滥用大自然力量,并将这种不自量力、必遭报复的行为,称为“法厄同行为”。法厄同成为由于无知而瞬间自毁的代名词。
然而,在这个故事里,法厄同固然可悲,但他只是一个受尽委屈,想急于证明自己,心理有些扭曲的孩子。真正的失败者其实是阿波罗。制定规则,又被规则所囿,在原则下屈从于已知的恶果,是阿波罗的宿命,但这也恐怕是人性中“法厄同”悲剧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