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0/23510290/b_23510290.jpg)
2.3 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里,我们回顾一下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时期的情况,并与2006~2008年新一轮高通胀时期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尽管中国经济已经历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但这3次高通胀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仍然十分相似。
(1)每次出现高通胀之前,货币供应增长都有明显的加速(见图2-8、图2-9、图2-10),可以看出,一旦实际利率降为负值,CPI增长曲线就会变得陡得多。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01.jpg?sign=1739302922-PJ5RD6B02CSpn6kE0cL5QEliSdZJH37p-0-f389235bc205b464c4253b1a3630ef3d)
图2-8 1987年1月至1990年1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2)实际存款利率变为负值之后,货币流通速度就开始加速上升,不久通胀率便开始显著地加速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会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而提高(尽管长期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由于金融改革深化而呈下行趋势)。图2-11表明2007年处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转折点,对2008年初造成严重的通胀压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01.jpg?sign=1739302922-YIB10qaF48xIdtA0UWpemgjGQjP4VGC6-0-5f885e10b6f25c6562ec6174aacdc53f)
图2-9 1991年1月至1998年1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02.jpg?sign=1739302922-2yoIgi9tUbvZQMkvNHTkA0PvPOTN78CH-0-f45c2cbfba71a5daa20f1355c2fdf334)
图2-10 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3)过去25年中供应货币的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间关系密切(见图2-12),而且可以发现货币供应增长领先CPI 6~12个月,这种联系显然在2006~2008年通胀周期中仍然成立(见图2-13),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在2006年末开始加速,2007年的同比增幅为22%~2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8_0001.jpg?sign=1739302922-OPMtZA2XXbFIvIS4O3Q6yuABjTQb5oOl-0-289bcbc18b9828a47fb1e647cde2d575)
图2-11 中国高通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8_0002.jpg?sign=1739302922-qe9bbFzMkVGcaOp4D2k5iompBXHnzo29-0-efcae05c92ff38f105600d214adfcddc)
图2-12 1985~2007年高通胀期通胀和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那么,中国央行流动性管理和控制物价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如何?在央行货币政策实施计划和实施效果中,对货币供应量余额流动性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M1、M2的目标和实际余额及管理偏差率[其中,管理偏差率=(实际目标-计划目标)/计划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的效果(CPI的目标值和实际值),可以发现: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能力在2004年以前较差,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而在2004年以后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计划和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偏差率逐渐变小;央行控制物价的能力总体上看,在1997~2002年间较为稳定,CPI目标值和实际值偏差很小,而2003年之后呈现偏差率增大的趋势。总体来说,尤其是2005~2007年,央行流动性管理的能力逐渐提高,而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在下降(见图2-1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9_0001.jpg?sign=1739302922-9W0t8qwUm9j1w0E0qkharuFzdLiJkCkd-0-c24e690b94c8258aceb849e49053fe27)
图2-13 2002~2008年高通胀期通胀和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9_0002.jpg?sign=1739302922-jZMSUk3RHf59vnxZ9oKKf478k3O8953f-0-033746a5b8ee1b022a0c7b203cdb815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0_0001.jpg?sign=1739302922-k1DDCSXMgZoDFueI0tq6pHim9LsXjNir-0-5d7c25d9a2447355de071b35848f9623)
图2-14 中国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通胀控制的实施计划和实际效果
资料来源:各年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