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注释

§12.1

[12.1]这里“可缩性”是在同伦(见§7.2,图7.2)意义上说的,因此不允许“消去”反向环线段,这种多连通属同伦论内容。见Huggett and Jordan(2001);Sutherland(1975)。

[12.2]严格来说,这里的讨论尚未完成,因为我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证明,如果两端固定,纸带的2π扭转就一定不能连续地解开。***〔12.17〕见Penrose and Rindler(1984),41-44页。

[12.3]这里我们将气体分子处理成点粒子。对于有内部自由度或转动自由度的分子来说,P的维数要大得多。

§12.2

[12.4]普通的“流形”概念假定,空间M首先是一种拓扑空间。对空间M赋以拓扑就是明确指出这里的点集是所谓“开”的(参见§7.4)。开集具有这样的属性:两个开集的交是开集,它们的并(有限或无限)也是开集。另外,对文中所说的豪斯道夫条件,是指通常要求M的拓扑受到其他方面限制,特别是它必须满足所谓“仿紧性”要求。对这个概念以及与此相关概念的意义,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Kelley(1965);Engelking(1968)或其他有关普通拓扑学的标准教材。但就本书目的而言,仅需假定M是由Rn的局域有限的开区域拼块构成的就已足够,这里“局域有限”是指每个拼块仅与数量有限的其他拼块相交。

在流形定义里往往要求的最后一项条件是,它是连通的,这意味着它只包含“一个”集合(意思是它不是两个不相连的非空开集的并)。这里我不坚持这一点。如果需要连通性,我们将适时明确指出。

[12.5]例如,见Kobayashi and Nomizu(1963);Hicks(1965);Lang(1972);Hawking and Ellis(1973)。定义流形M的一种有趣方法,是直接从定义在M上的标量场的可交换代数出发重构M本身,见Chevalley(1946);Nomizu(1956);Penrose and Rindler(1984)。这一想法推广到非交换代数,便有了Alain Connes(1994)的“非交换几何”概念,这个概念为“量子时空几何”提供了一种现代的处理手段(见§33.1)。

§12.3

[12.6]见Helgason(2001);Frankel(2001)。

[12.7]由1形式α定义的(n-1)维平面元族与1参数(n-1)维曲面族切触(故对某些标量场λ,Φ,有α=λdΦ)的一般条件称为弗罗贝尼乌斯条件:α∧dα=0,见Flanders(1963)。

[12.8]概念混乱容易出现在这种地方:例如像“dxr”在“经典”概念里表示无穷小位移(矢量),而在我们这里,它表示余矢量。事实上,这里采用的记法是协调一致的,但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上指标r看,dxr似乎具有矢量特征,如果我们按§12.8将r视作抽象指标,那么它就是矢量。另一方面,如果将r视作数字指标,如r=2,那么dxr代表的就是余矢量,即标量y=x2(“x2”不是x的平方)的梯度dx2。但这要取决于对“d”的理解,它代表的是梯度而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无穷小记号。实际上,如果我们将r视为抽象指标,d视为梯度,那么“dxr”其实就是(抽象的)克罗内克δ!

§12.5

[12.9]这是一种类推,如果从“无穷小”观点来看“dx”的话。这里从“dx∧dy”的反交换性质可知,我们正在用定向面积测度方法对密度进行运算。

[12.10]这个术语是N. M. J. Woodhouse向我提议的。有时这个定理称为斯托克斯定理。但这似乎很不恰当,因为斯托克斯的唯一贡献就是把这个明显得自Willian Thomson(1824~1907,Lord Kelvin即开尔文勋爵)的命题变成了(剑桥大学)史密斯奖竞赛题。

§12.6

[12.11]见Flanders(1963)。(在这本书里,凡我称为“庞加莱引理”的地方指的都是其逆定理。)

[12.12]关于拓扑空间的紧致性有更为广泛应用性定义,但它不如我们这儿给出的这么直观。空间R是紧的是指,对每一种将R表为开集并(the union of open sets)的方式,都存在这些开集(它们的并仍在R内)的有限集合。

[12.13]有关这些问题的更多材料见Willmore(1959)。

§12.7

[12.14]这个“对偶”概念与§12.3里描述的余矢量是矢量的“对偶”这种对偶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它与另一个“对偶”概念——Hodge对偶——密切相关。这种对偶性在电磁理论(§19.2)里多有应用,它的各种变体则在量子引力(§31.14,§32.2,§§33.11,12)和粒子物理(§25.8)的各种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在所有这些场合,数学术语上的局限性有可能使人造成错觉。

[12.15]见Penrose and Rindler(1984),165,166页。

§12.8

[12.16]见Penrose(1968),135~141页;Penrose and Rindler(1984),68~103页;Penrose(1971)。

[12.17]见Penrose(1968);Penrose and Rindler(1984,1986);Penrose(1971)和O'Donnell(2003)。

[12.18]有时p+q的值用这个术语来表示,但这容易让人糊涂,因为在与矩阵相关的概念里,“秩”具有独立意义。见§13.8里的注释13.10。

[12.19]这意味着A,…,CF,…,H里的每一个都是独立线性的,亦见§§13.7~10。

[12.20]见Penrose and Rindler(1984),附录;Penrose(1971);Cvitanovič and Kennedy(1982)。

§12.9

[12.21]这个称为“由J构造的尼詹休伊斯(Nijenhuis)张量”的表达式为零,我们可将其写成=0。

[12.22]Newlander and Nirenberg(1957)。

*〔12.1〕用更明白的语言解释这个维数。

***〔12.2〕说明如何利用练习〔12.8〕给出的R的表示来做到这一点。

**〔12.3〕试证:这么定义的“dΦ”满足如上所述的余矢量的“线性性”要求。

*〔12.4〕为什么?

*〔12.5〕试证:dx2有分量(0,1,0,…,0),它表示与x2=常数平面相切的超平面元。

**〔12.6〕用链式法则(见§10.3)证明:对于α=dΦ情形,表达式α·ξ与dΦ·ξ=ξ(Φ)一致。

**〔12.7〕该解释该式。

**〔12.8〕试证:φ∧χ=α∧…∧γ∧λ∧…∧ν,这里φ=α∧…∧γ,χ=λ∧…∧ν

**〔12.9〕给出显式,对定积分,解释如何取上下限。

***〔12.10〕G=,解释为什么G2=dx∧dy,将这个积分变换到极坐标(r,θ)(§5.1)下进行估值,由此证明G=

**〔12.11〕利用上述关系,证明:d(Adx+bdy)=(∂B/∂x-∂A/∂y)·dxdy

*〔12.12〕为什么?

***〔12.13〕假定练习[12.10]的结果成立,对p=1证明庞加莱引理。

**〔12.14〕直接证明:在这种坐标定义下,外导数满足所有“公理”。

***〔12.15〕试证: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只要形式分量αr...t的变换满足要求——形式α本身在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坐标定义给出的是同一个量dα。提示:这种变换恒等于§13.8给出的价张量分量的被动变换。

**〔12.16〕试证:为简单起见,所有这些条件均等价;在p=2情形下证明:αrsαuv=0的充分性。(提示:缩并两矢量的这个表式。)

***〔12.17〕将普通三维空间里的转动表示为矢量,其方向指向转动轴,转轴的长等于转角。证明:R的拓扑可由普通球面限定的(半径为π的)实心球来描述,曲面上的每一点均可叠合到其对径点。直接讨论证明:为什么表示2π转动的闭圈不能连续变形到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