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位作者在学习活动设计领域的成长历程
作为学习设计师的孙波
2004年,我加入了IBM公司,成为一名课程设计与开发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了解客户的需求,设计与开发课件,并把这些做出来的课程交付给客户。不管是IBM内部的业务部门,还是外部的中国企业客户,都会对我提一个很合理、但我却倍感无能为力的要求:“孙波,我们需要课程有趣、吸引人,让学员觉得有意思,而不是死气沉沉的!”
每次碰到这样的要求,我都感到心里没底,因为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加拿大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时候,并没有哪个课程介绍过这方面的技巧,我对课堂活动的所有认知都来源于我自己作为学员参加过的课程,在这些早期的版权课程里,我知道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视频,但这些游戏或视频通常都被各个课程用烂了。我有把握让我的课程“对学员有用”,却没有把握让我的课程“对学员有趣”。
我想我碰到的挑战和大多数中国的讲师(不管是内部培训师,还是外部的专职讲师)碰到的都一样。我见过太多的课程从内容的角度看非常优秀,而这些内容的传递方式却千篇一律,十分老套,只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这“三板斧”。
在互联网时代,“体验”成了最热门的一个词语,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带给客户的体验要完整、要完美。对于培训来讲,不管前期在需求调研和内容阶段做了多少工作,学员们最终体验的产品就是上课的过程,体验的是课程中的各种各样情感与心理的变化,体验的是自己的好奇、兴趣与成就感。一个讲师如果不能让学员的学习体验非常美好,再好的内容也会打折。
“如何让课程有趣”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终于在2011年我开始系统接触美国鲍勃·派克集团的创新性培训技术后开始有了转折。简单地讲,我感觉自己被领到了一个大大的宝库的门前,在这个宝库里,是各种各样唾手可得、只需简单调整就能和任何主题匹配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绝对不是各种游戏)。这些活动让学员们眼前一亮,觉得学习过程不再那么枯燥,觉得好玩、有趣,爱参与。而一旦学员参与,他们就真正打开了通往自我认知、自我建构的真正学习之路。鲍勃·派克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庞涛老师、胡智丰老师和我翻译的《重构学习体验》一书。
作为企业培训人的庞涛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作为宝洁的管理培训生和客户经理,那时就特别痴迷各类会议和培训游戏,有机会就在各种场合实践和尝试,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培训形式达人。直到2010年3月在Google工作期间的一次授课经历,让自己对于活动和视频的狂热终于戛然而止。那次自己帮Google当时在上海最大的代理商之一的销售团队做团队管理培训,自己信心满满地选择了《卡特教练》里面的片段,精心地将其截成7~8个视频小片段,然后带大家提问、看片、研讨。流程似乎安排得十分顺畅,充满激情的学员在现场的反响也十分热烈,可是只有自己知道看完视频开始研讨后,在启发学员联系实际工作找应用点时,自己的引导和点评是多么苍白。学员的感悟点始终是隔山打牛、无法落实,那种深深的挫败和无力感在现场如潮水一般朝心底袭来,却只有自己能够体会。这之后,自己对游戏和视频这类热闹好玩、但很难跨情境转化的教学形式开始十分克制。
2010年年底,从销售管理转岗培训,经过2年时间的项目实践和积累,学会了工作任务分析和组织智慧提炼的技术。这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因为终于掌握了从内部最佳实践提炼干货的独门绝技。偶尔听闻箭牌的一位同行推荐了创新性培训技术,感到十分不以为然。“这玩意会不会就是一个花花架子,咱们销售培训讲求关联业务和解决问题,形式是没用的。”“就是,我也认为这项培训技术比较适合领导力培训啥的,那种培训重在感悟,可以多搞些花里胡哨的形式。”话虽这样说,但由于自己不安分的本性和对新方法的好奇心,2013年3月,我还是将信将疑地报名参加了北京的公开课,并因此与孙波老师结缘。在课上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到这样一门以学习活动运用为核心的技术,完全可以拿来用在业务培训里。于是,回到企业我就连忙推广和实践,当时我们一门4月初将要推出的“基础销售技巧”和“销售辅导”课程总体设计已经基本完成,我执意让团队按照新的理念来改。万万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反对的就是团队一位跟自己时间最长、课程开发经验最丰富的下属小王,他的理由是两点:一是花拳绣腿没用,我们的内容都是干货,不需要这些多余的形式;二是时间太紧,设计好的内容这时再改,项目周期至少往后挪两周。费力说服他半天还是疑窦丛生,情急之下,只有我自己顶上去。于是我亲自操刀对两门课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亲自示范讲授。培训结束,小王十分兴奋地找到我,表示这个方向靠谱,而且操作得当并不会让设计时间增加,于是我们开始大举在全国培训团队推广使用。
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全新参与式教学法在我们企业里面的每一次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然而,新情境和新挑战也不断涌现。2014年8月我们自己开发的一门精品课程“赢在夜店渠道”,其中第一天上午有一个150分钟的“夜店客户和消费者洞察”模块,里面有很多零散的数据、图表和知识,乙方做出来的初稿有70多页PPT。评审会上,乙方自己都跟我们讲,PPT绝对保证精美专业,可是他们心底里觉得这个模块的讲授很头疼,不知道怎么教才能抓住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我经过深入思考并查阅资料,大胆建议:既然不好讲,干脆彻底颠覆,变讲授为自学。于是我们设计了全过程互助自主式学习(本案例详见第8章),结果我们时间花得更少,学员的参与和兴趣却大大改善。这样一系列棘手学习设计情境和案例的磨砺,也启发我们走出一条从拷贝到自创的学习活动应用之路,从此我们企业的培训再无枯燥、无趣、灌输之虞,而我们跟同行业的主题交流也都获得了很好的反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