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LCCC支持指标体系
与LCCC主要指标体系相配套的支持指标体系是对城市进行深度评估,能够以城市行动为导向,对城市低碳行动进行指导和评价,指导城市最佳实践,帮助城市制定具体行动方案。重点在于针对城市具体行动和实施方法的评估分析。支持指标体系主要应用于城市内部自检工作,其主要评估对象与引导对象是城市管理部门,评估关注的重点是该部门所涉及低碳因素的管理体系职责是否完备而非技术细节。支持指标的评价结果是城市低碳行动计划的主要依据。
1.四大领域
支持指标主要涵盖了4个领域,即城市管理、绿色经济、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见表1-2)。本书对城市范围的界定是市域范围的城市,包括广大的农村地区。在这4个领域中,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努力和行动为城市带来实际的低碳建设效果。城市经济指标反映城市的发展阶段及产业特色,是城市低碳转型的主要主体。有意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风险,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碳排放增加最快的两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表1-2 LCCC支持指标体系
续表
(1)城市管理。城市作为国家的基本行政单元,对上需要对国家负责,对下需要对企业、市民负责,因此对于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问题,城市责任十分明确。然而,不合理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模式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防灾能力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存在巨大的责任,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就必须把城市有效整合进来,就必须让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技术、政策以及社会意识等诸方面在城市层面上得到全面有效贯彻。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风险,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开放、宜居、宜业并具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
(2)绿色经济。城市作为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聚集了相应地域范围的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是一定地域内经济聚集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经济增长引擎、世界创新中心和各国贸易重镇。从2008年我国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看,目前在多数城市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主要大中型城市的第一产业比例较低,一般都在10%以下,只有个别的城市如南宁、哈尔滨、重庆、石家庄、福州等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高于1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总体看较为接近,但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比重的城市居多(约占总数的2/3)。工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关键行业之一。通过在工业内部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环保产业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碳排放量的减少。第一产业以及服务业的低碳发展对于城市低碳转型、制定低碳行动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对于发达地区的意义更大。
(3)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对于发展绿色人居,创建绿色城市,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并且增长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建筑能耗占到我国终端能耗的28%左右。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到30%~40%。如果将建材的生产和建筑的施工耗能等计算在内,目前建筑业耗能所占比例会达到40%以上。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依靠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支撑城市化的发展势在必行。各地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在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市场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效。实现建筑的低碳,主要可通过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并确保新建建筑符合标准要求、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加强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推广新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以及发展绿色建筑等途径实现。
(4)低碳交通。我国交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超过20%,且以油气为主,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40%左右,大约95%的汽油、60%的柴油和80%的煤油被各类交通工具所消耗。我国城市体现出土地高密度利用、人口高密度集中的特征。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居民出行距离,适宜非机动出行方式的推广。但是,我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和小汽车出行比例近年来不断提高,自行车出行率正以年均2%~5%的比例下降。人们出行之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小汽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往往是从方便小汽车使用的角度出发的。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长期滞后、过低的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和高等级城市道路的缺乏,使人们确信必须进行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城市道路建设,却忽视了道路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配套;同时,土地批租成为城市政府财政的一大来源,加之过高的人口预测,许多城市所谓的拉开城市框架的模式发展,使居民出行距离增长过快。在更微观的层面,城市规划设计重视机动车静态交通设施的配套,却忽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道路空间分配不平衡,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规划未对土地混合利用问题加以重视。
2.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规划、实施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支持指标体系及行动检查表旨在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全面、系统地提高对低碳管理工作的认知,识别低碳管理工作上的差距,从而找到该部门低碳管理工作实践。
3.行动检查表
支持指标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共选取了52个指标,对每个指标的定义、范围、重要性和数据来源都作了详细分析说明。每个支持指标都有一张行动检查表,对城市在这个指标涉及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具体低碳行动作出描述。并将所有行动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个层次,以代表不同的重要性。其中控制项代表城市进行低碳发展需要采取的必要的具体行动,是其他行动的前提或基础;一般项则代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行动措施;而优选项代表城市为达到较高低碳水平需要付出的努力。行动检查表的评估对象依照具体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及权限设计编制,评估关注的重点是该部门针对所涉及低碳因素的管理体系职责是否完备而非技术细节。
通过针对行动检查表的逐项评估,支持指标可以帮助城市相关负责部门确定行动目标,衡量差距,发现低碳改进机会,从而制定新的实施方案,有组织地发起新的低碳活动。
行动检查表中的行动项目按照优先次序分为三个级别,所有的行动项目均进行了具体描述,全部采用简单的“是”或“否”进行判断,极大地简化了操作难度和判别标准。对于某些定量指标,会增加数据清单进行具体描述。数据来源一般为具体负责部门。
考虑到城市受地域或者自身发展水平所限,不具备采取某些具体行动的客观条件,或者是有关数据暂不可获得,行动检查表还提供“是”或“否”外的第三种选择——不可行(但必须注明不可行的原因)(见表1-3)。由于各个城市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诉求,因此,允许各城市在已有的支持指标基础上,在指标体系规定的入选依据、原则、类别、领域和指标数目范围内,加入少数更加个性化、灵活性的指标。
表1-3 行动检查表举例(集中供热的能源消耗)
LCCC支持指标及行动检查表用来引导城市改进工作。考虑到城市的不同地域差别及自我评估的需要,城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基础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前的重点是基于行动检查表对城市进行评价。虽然很多支持指标暂时难以量化评估,但随着低碳工作的开展,将来应该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