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作用

一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1.生产性服务

关于生产性服务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是Machlup(1962)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是产出知识的产业。”肖文、樊文静:《产业关联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研究》,《经济学家》2011年第6期,第72页。“Greenfield(1966)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中间性的投入而非最终产出。”乔均、施建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第130页。“Stull & Madden(1990)进一步明确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涵盖中间产出的服务,也就是协助企业或组织生产其他产品及劳务,而非提供给私人或家庭部门消费。”乔均、施建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第131页。国内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内涵的描述与国外学者大致相同,如刘健(2010)认为,生产性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消费服务的服务业”。刘健:《我国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75页。何青松等(201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内涵上就是由服务活动的介入、引导、衔接、协调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紧密黏合的社会生产网络,从而促进工业和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和经济财富快速增长”。何青松、张春瑞、李泽昀:《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102页。曹阳等(201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其服务对象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以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品,依附于制造业,贯穿于企业生产上、中、下游诸环节。”曹阳、田文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基于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关系视角》, 《学术交流》2012年第11期,第87页。因此,总结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内涵的界定,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具有两个属性,一是它是一种中间性的产品,它的需求来自各个生产环节,这与消费性服务不同;二是它是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知识密集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关于生产性服务的外延。“Browning & Singelman(1975)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咨询、经纪等,它是依据知识资本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Hubbard & Nutter(1982)、Daniels(1985)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生产性服务业还应该包括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等。Howells & Green(195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公司提供服务,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广告、市场研究、会计、法律、R&D等商务服务业。”乔均、施建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第130~131页。刘健(2010)“将生产性服务产业划分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大类别,涵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门类”。刘健:《我国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76页。秦升(201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贯穿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的跨国并购与重组,产品的全球研发、制造和流通以及产品的营销等几乎所有的环节。”秦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对产业价值链全球整合的影响分析》, 《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9期,第45页。与此同时,“国内外生产者服务的外延有明显差异。在国外,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financing, insurance, real estate and business services,简称为FIRB)一起构成了典型的生产者服务业,而在中国,房地产业却属于消费者服务业”。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45页。所以,生产性服务的外延应该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所有服务的类别,涵盖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价值增值的全部环节。

2.制造业

制造业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其中,加工制造业是指“以采掘业的劳动产品和农产品等原材料为劳动对象,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生活用品,满足居民和政府部门的物质生活消费”的一个产业。李金华、李苍舒:《国际新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悖论与解困之策》, 《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第3页。而装备制造业仅出现在我国的相关文献中,指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虽然国外的产业分类中也存在与装备制造业对应的产业部门,但这些国家和经济组织并没有明确提出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军:《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综述》,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8期,第83页。

3.先进制造

对于何为“先进制造”,有的从技术的角度,认为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模式与先进组织形式的制造体系就是先进制造;有的则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认为先进制造包含了高新技术制造业与用先进技术改造的传统制造业;有的在此基础上,强调先进制造应具有“通过外部化策略谋求更广泛的要素供给路径,并倚重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活动,为企业优化资源构成与扩展创新路径以及提高创新效率带来积极作用”的特点。黄烨菁:《何为先进制造业?——对一个模糊概念的学术梳理》, 《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第93页。此外,在文献中还有人使用“高端制造”的提法,而其内涵与“先进制造”并无太大区别,认为其是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

先进制造从内涵上讲应该是利用先进技术占据了价值链高端的那部分制造业,其核心的特征是因其处于高增加值的生产节点或环节之上而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都不能被称为“先进”或“高端”。要成为高端制造,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这里的技术不仅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模式,也指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技术。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扩大市场,还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分割尽可能大的产品增加值。因此,任何占据了价值链高端的采用高新技术的制造业、采用先进制造模式的制造业或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特征的服务型的制造业均可被称为“先进制造”。

二 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产品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

1.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

根据价值链理论,产品的价值是由链条上的不同生产环节分别形成的,而且不同的生产环节对整个产品价值形成的贡献是不同的。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1992年在解释宏碁集团的发展方向时,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是一条向下凸的曲线,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了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如果用三个有代表性的点来解释曲线,就是左边是设计、中间是装配加工、右边是销售。从制造业价值增值的角度,我们看到,位于最下方的装配加工环节是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环节中增加值最低的,而越往上走,增加值越高。郎咸平举了一个售价10美元的玩具的例子,“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东方出版社,2008,第7页。研究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不同生产环节的增加值是不一样的,二是为什么谁占据了高增加值环节谁就成为价值链的治理者。

投入要素的高级与否决定了不同生产环节增加值的大小。在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中,以居于中间的装配加工为界,在此之前需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牌管理、市场开发、材料采购等生产环节,在此之后需要批发零售、产品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环节。这些构成了价值链上的基本的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存在金融、物流、财务、人力管理等辅助性的活动。这些不同环节的增加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利用的生产要素是不一样的,高增加值的生产环节利用的是高级的生产要素,而低增加值的生产环节利用的是低级的生产要素。以产品研发与装配加工为例,产品研发需要从事大量原创性、试验性的工作,所以其需要利用的劳动力要素应是受过多年教育与训练、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而现代生产中的加工装配多属于重复性质的劳动,再加上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工作复杂程度大为降低,所以其需要利用的劳动力要素应是教育程度较低与经验较少的普通工人。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所提供的是复杂劳动,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仅能提供简单劳动的普通工人。在单位时间里面,科研人员物化的活劳动要大大超过普通工人,即前者创造的价值要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生产环节因利用的生产要素的高级程度不同对产品价值形成的贡献也不相同。而企业只有占据了利用高级生产要素的生产环节,才能分割到尽可能多的增加值。

投入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了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价值链的治理是指价值链的控制者协调、管理价值链上各个生产环节的活动,他可以决定价值链的空间布局、选择被治理者、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工艺要求、确定销售价格、分配产品增加值、处罚违反规则的链条上的其他成员。治理者的权力来源于其所控制的那个生产环节投入要素的稀缺性。以品牌管理与装配加工为例,品牌管理投入的要素是品牌,具有广泛、深入与持久的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就属于稀缺资源,而且稀缺性与市场影响力成正比。相反,装配加工过程中的投入要素,不论是机器还是工人,都不具备很明显的稀缺性。品牌的拥有者因为掌握着稀缺的资源所以在博弈中居于主导地位,而机器与普通工人的拥有者由于掌握的是非稀缺资源,所以只能接受他人的治理。于是,品牌管理环节与装配加工环节之间就具有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根据治理者类型的不同,价值链可分为采购者驱动价值链与生产者驱动价值链,在前者的链条中销售渠道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而在后者的链条中关键技术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因此,企业只有掌握了利用稀缺生产要素的生产环节才能成为价值链的治理者。

2.制造业的迂回生产

迂回生产是分工理论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体现,各种先进制造模式均反映了迂回生产的要求。首先,迂回生产将使制造业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更加精致,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其次,迂回生产丰富产品的功能,使消费者的多样性偏好得到更好的满足;最后,迂回生产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可实现最终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

迂回生产促进了制造业各生产环节的分工。制造业产品价值的形成是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技术的发展使这些环节可以实现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分别进行生产。随着生产环节的增加,也就是迂回程度的增加,每个环节的工作范围逐渐收窄,专业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改善。这体现了分工对劳动效率、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工具改良的巨大作用。同时,设备与技术专用性的提高,也会促使各生产环节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配合关系,互相监督并提高各自生产的中间产品的质量。“企业不仅有机会将更加优质的资源引入到价值链中,也能够利用外部市场通过外包和契约生产等多种方式将价值链工序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的边界推进到尽可能广的范畴,从而以最大限度实现高效率的专业分工。”黄烨菁:《何为先进制造业?——对一个模糊概念的学术梳理》, 《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第90页。

迂回生产丰富了产品的功能。随着生产层次的增加,专门的劳动工具与专门的技术也得到发展,使产品的工艺更加复杂、技术的含量更加庞大,单个产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功能,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这就是先进制造模式所要达到的效果。“所谓先进制造模式,就是围绕企业的价值增值链,依据不同的环境、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种要素形成的,可以在特定环境中达到良好效果的先进生产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龚唯平、查伟伟、薛白:《先进制造业的三维理论模型及其特征》, 《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第76~77页。“传统制造模式以提供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的产品为主要目的,而先进制造模式要同时满足低成本、差异化、快速化和绿色化四个方面的要求。”原磊、王加胜:《传统产业改造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第24页。当不同的消费者均能从同一产品中获得差异性的满足时,这无疑会扩大该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

迂回生产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迂回生产增加了生产的层次,不仅会增加中间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数量,而且会提高所投入的劳动力的价值,因为分工的细化导致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加,相应地对从事这一部分劳动的工人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生产层次的增加必然相应扩充生产企业的数量,也会扩大生产的规模。由于迂回生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所以规模化生产会得到市场需求扩大的良好支撑。规模经济形成后引起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又会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为产品质量与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需求基础,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当前先进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不仅没有违反迂回生产的原则,而且是迂回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与市场要求下的必然反映。大规模定制在保证生产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与灵活反应的前提下又可以通过一定的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其在向客户提供专门化产品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功能强大的接口将不同的标准件组合在一起,而从标准件的生产到不同功能的标准件的组合就是一个迂回生产的过程。

3.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产品的价值增值

制造业产品价值的增值取决于所获得的生产性服务的多少与质量。下面将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生产性服务提升制造业产品价值的机理,即生产性服务如何提升制造业产品的价值;二是生产性服务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能力。

根据价值链理论,产品的价值生产是由分散在价值链上的各个生产环节完成的,因此生产性服务对于产品价值提升的作用也要通过各个生产环节来实现。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与程度的迅速扩大和增加,科学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各个生产环节创造价值的效率。这是因为,“现代科学劳动是高级复杂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量”。陈征:《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经济学家》2004年第2期,第10页。生产性服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现代的科学劳动,其之所以能够对制造业产品的价值增值形成无法替代的作用,一个原因是,某些生产性服务本身就构成了某个具体的生产环节,直接进行了价值的创造;另一个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作为一种中介力量将知识、金融等高级生产要素导入生产过程,提高了这个环节的价值生产效率。下面具体阐述这两种情形。

生产性服务单独构成一个生产环节的情形。生产性服务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现代科学劳动,可以通过解决某一生产难题、研发某一生产工具、开发某一创新性产品等活动直接将其消耗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制造业的最终产品中或制造业的某一中间产品上,而凝结在中间产品上的价值最后也会通过其他形式的劳动被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上。由于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均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与很高价值的劳动力商品,因此这一环节所制造的产品也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与很高的价值。这是使用一般的劳动力商品作为投入资本的其他生产环节所无法比拟的。比如研发设计环节,在这一环节从事劳动的均是高学历、多经验、高工资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劳动所形成的产品体现为各种产品设计,而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中就凝聚着大量的价值,这一价值最后将通过装配加工等环节被转移到每一个成品中。研发设计环节所使用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将直接决定设计方案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而设计方案水准的高低又将直接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高低。

生产性服务作为中介导入高级生产要素的情形。本书之前论证过,使用的生产要素决定了生产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的地位。所谓的高级生产要素是指技术、信息、品牌、渠道、金融、管理、法律等能够带来高增加值的要素,这些要素日益专业化,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才得以释放出来,并源源不断地导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运营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并增加其产出价值”。陈伟达、张宇:《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68页。生产性服务的这种功能,对于缩小不同地区制造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是生产性服务将这些高级生产要素导入制造业的每一个生产过程,促进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形成较高的价值增值。

生产性服务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是因为生产性服务的知识密集属性。知识密集使生产性服务部门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扩散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创新是一切组织活力的来源,而生产性服务不仅会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制造业创新的驱动力量。生产性服务将高级生产要素导入制造业的生产环节的过程,也是一个生产性服务部门与制造部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制造部门而言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被创造出来,并在产品的生产上得到应用。

4.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

价值链延伸就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深,随着生产的迂回,分工得到深化,生产规模得到扩大,更多的生产者被纳入生产过程之中,产品的增加值也更大。“Dixit & Stiglitz(1977)借助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垄断竞争条件下产品多样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新产品的引进能够提高厂商的生产率。即增加中间投入品的种类,可以使那些既没有技术比较优势也没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内生出一种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其在分工中的地位,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乔均、施建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第133页。生产性服务之所以有助于增加制造业生产的中间投入、扩大生产的迂回程度,一是因为生产性服务可以深化制造业的生产分工,二是因为生产性服务可以完善产品的功能,三是因为生产性服务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

生产性服务有助于生产分工的深化。一方面,分工的深化会导致产业链的延伸,会扩大生产所涉及的地理范围,会利用更多的资源,所以会有更多的关系需要产业链的治理者及每个环节的生产者进行协调与处理,而生产性服务可以在制定标准、融资等方面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支撑,特别是当产业链在全球范围进行延伸时。另一方面,分工的程度又取决于生产中利用的技术的先进程度与数量的多少,而生产性服务技术传导器的功能正好为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深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生产性服务有助于产品功能的完善。在生产的源头,生产性服务通过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等生产环节,使产品在功能上尽可能丰富,在使用上尽可能便利,令消费者的多样性偏好满足得到保证。在生产的中间环节,生产性服务会通过提高装配加工水平,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在生产的末端环节,生产性服务会通过配送、售后等活动,令消费者获得更优的消费体验。而且,随着制造产品日益先进与复杂,其对支持性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Kumar R, Markeset T, Umar U, “Maintenance of Machinery: Negotiating Service Contracts in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4(2004): 400-413.制造厂商在提供硬件产品的同时,还可借助生产性服务开发出配套的软件产品,将其与硬件产品融合为一体,使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

生产性服务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生产性服务具有独特的黏合剂功能,可以将不同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材料、生产厂商连接、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的这种黏合剂功能源于生产性服务知识密集的特点,“知识密集意味着,在获取知识的初期要进行高投入,而在知识传播的时期却可以在一个较低的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进行”。Markusen J R,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989): 85-95.一旦完成了对生产性服务的投资,生产性服务的供给就会呈现出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直到这种技术被淘汰。被生产性服务黏合起来的厂商也会因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而强化对生产性服务的使用,这种趋势会随着学习作用而四处扩散。规模经济的形成又会进一步强化这一功能,从而形成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三 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

1.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与销售三个阶段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资本将采取三种资本的职能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在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资本分别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表现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生产资本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不仅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还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在销售阶段,资本家将销售其生产的商品,实现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决定了资本的利用效率。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可以分为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消耗的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准备的时间、自然作用的时间等;而流通时间包括购买的时间与销售的时间。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为了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最重要的是节约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

2.生产性服务对生产时间的节约

生产性服务可以通过润滑生产的过程、精减生产环节、提高劳动效率等方式节约制造业的生产时间,而生产性服务的这种作用既可以在制造业的内部实现,也可以在制造业的外部实现。

生产性服务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而缩短生产时间。生产性服务对于制造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服务外包将各种管理活动交由第三方机构来实施,可以提高相关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水平,例如对物流活动的管理可以委托专门的物流公司实施,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委托专门的信息公司实施,等等。制造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些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获得更有针对性、更为熟练的服务,而且可以借助这些机构的国际化经验与高技术平台迅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二是由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机构为本企业开发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以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如专业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方便制造企业对信息的存储与流动进行及时、有序的利用与监管。

辅助性、支持性工作程序的外包可以使制造企业更加关注于核心业务而节约生产时间。归核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尽可能予以剥离。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后,制造企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原本投入在非核心业务上的成本,而且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从而提高对核心业务的处理效率。例如,对于品牌的维护可以外包给专门的公关公司,由专业的机构对品牌的包装与宣传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策划与实施,而制造企业则可以专注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生产性服务可以通过改善工艺、整合工序而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性服务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引入新的技术或实现原有技术的升级(这里的技术既包括管理技术也包括制造技术),从而通过提升工艺水平而降低生产的废品率,或通过调整生产工序而促进生产过程更加流畅、更加有效率,从而节约生产时间。

生产性服务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工具的工作效率而节约生产时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与知识,大多通过软件的形式嵌入机器设备工作母机,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质量控制、设备租赁、保养维修等都与生产性服务息息相关。”何青松、张春瑞、李泽昀:《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101页。

3.生产性服务对销售时间的节约

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被顺利销售出去了,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资本的生产才能继续循环下去。因此商品价值实现与否以及实现过程的长短对于资本的再生产与资本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技术更容易被模仿、产品生命周期更加缩短的当今时代,迅速占领市场,确立先进入者的市场地位对于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制造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发现、需求形成、产品销售、产品配送与产品功能的完善,从而加快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生产性服务对于市场定位的作用。任何产品在研发之初就必须明确其潜在的目标客户群,准确的产品定位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大幅度地提高新产品市场推广的成功概率以及缩短新产品的市场培育期。专业的市场调查机构可以凭借成熟的调查技术、完善的调查渠道、丰富的调查经验与职业化的操守为制造企业提供理想的专家咨询意见,以确保制造产品的功能与市场潜在需求之间的高程度匹配,从而在源头上保证销售时间的节约。

生产性服务对于市场发现的作用。当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什么市场以什么样的条件进行销售,不仅关乎产品的定价而且关乎销售的效果。专门的市场调查服务可以通过对某一市场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以及其他竞争性产品的分析,为制造企业及某一款具体的制造产品确定准确的销售区域及其销售条件,提供专家意见与建议。

生产性服务对于需求形成的作用。市场对于某一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接受存在一个逐渐唤醒的过程,从被少部分消费者认可到得到市场的完全认可的时间越短商品价值实现的速度就越快。让市场认可与接受新产品所使用的新的技术、所蕴含的新的文化,特别是新产品所导致的对原有使用习惯的改变是新产品市场推广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过程可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导致新产品市场推广的失败。而专业的公关服务则可以借助现代传播技术、时尚的媒体语言及善解人意的心理攻势,迅速传递新产品的信息,瓦解市场对新产品的抵触,培养与发展市场对这一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稳健的需求,使市场接受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时间大为缩短。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可以完善与丰富制造产品的功能,令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更加容易、更加省心,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从而扩大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这些服务既包括与硬件产品相结合的软件产品,也包括良好的售后服务。

此外,产品的销售方式、销售途径与配送渠道对于消费者更快地得到产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出现,借助这些销售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销售成本与销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