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报告(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现状

一 基本情况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整体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良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不论是中国自己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都充满信心。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国内外多重发展困难的挑战下,政府一方面采取宏观政策,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使得整体经济增速保持在6.7%左右。这基本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发展的“新常态”特征也更加明显。

对于中国6.7%的经济增速,不论是从我国经济自身出发做纵向比较,还是从世界范围出发做横向比较,中国都保持着领先的水平,属于中高速增长。并且从发展质量上来说,中国6.7%的增速背后,是社会民生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质量保证。例如,我国服务业不仅保持着高速发展,并且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断深入,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作为稳定增长的主动力,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吸纳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尚好,但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走势分化的问题仍然突出。所以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我们不仅要有忧患意识和战略眼光,更要关注于当下并超越当下的局限性和短期性。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进行分析,经济的整体长期向好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特征,即经济发展潜力较足、经济发展韧性较好,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后盾,也就是支撑基础和物质条件没有变化。这三个不变意味着短期内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有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前进态势是不会变化的,更多的可能只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例如,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分化、行业运行分化问题的显现也给了我们提示,即经济调整势必带来经济分化,但是经济分化同样会促进经济调整。

虽然经济发展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保持经济发展的定力、加强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必将促进经济继续稳中向好、结构转型实质性进步,从而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 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都在上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和困难就是较为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2016年,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已经8年之久,虽然世界经济一直在复苏,但是复苏之路并不顺利,其在国际贸易方面一直表现十分萎靡,2016年上半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率仅为-10.4%。伴随着之前英国脱欧进程的推进和地缘政治的继续发酵,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也是很大的。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内部的推动,而且也要经受外部环境的重大压力和挑战,同时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市场可能出现的冲击。

当然除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着风险和挑战,国内经济也承受着转型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下行压力,导致市场预期不稳定,因此民间投资意愿不足,201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增速降至2.8%;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经营和财政收入造成了影响,使得经济结构优化中涉及的待改善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难。

面对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我们要认识到其正常性,同时坚定发展的信心,改革突破、创新发展。首先,要坚定对国民经济的信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其次,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最后,还要重点发展和重点突破发展难题,如促进民间投融资的积极性等。

三 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已经长足转变,与之相伴随的是经济动力的改变。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5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6.4%,而2016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73.4%,在占比较大的同时还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信息消费和绿色消费持续扩张,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以及体育产业等更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2016年上半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比54.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在服务业中,技术服务业、文化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对经济整体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短板依然存在。供给不足以及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的变化,导致供需错配仍然制约着有效需求的释放。新行业的发展虽然发挥着有效的作用,但是鉴于行业的不成熟性,在规模上与传统行业不能等量齐观,仍然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更新和学习。

因此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首先,必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次,要坚持培育产业优势,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壮大新行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再次,还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最后,新动力的创造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创新驱动,因此,还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关键事项保证保密性的前提下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应用。

四 经济的转型升级

2016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7%,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增速放缓是转型升级的必经过程,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要素成本的上升,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从经济发展的总量问题转化为结构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54.1%,不仅比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而且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这说明结构改善已初见成效。

当前是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一点是无须多言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打好转型升级这一仗。首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和中心,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有效供给”,提升产能过剩行业的集中度。其次,要加大创新力度,鼓励万众一心,持续加大对于新兴产业与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转型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还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

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发展变化、顺应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经验,形成自己新的发展方式,更新发展驱动力,推动整个经济形势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只要中国有坚定的信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顺应发展的规律,就一定可以打好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五 经济分化走势的升级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明显,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之下,2016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区域、行业、企业的分化趋势明显。

从区域来看,部分区域经济结构比较完善,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而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则出现了比较单一、欠缺活力的现象。据2016年上半年各省的经济增速显示,重庆和西藏的经济增速为10.6%,位列第一;江苏、广东、山东三省的GDP总量均已超过3万亿元,且增速分别达到了8.2%、7.4%和7.3%;而河北、山西、云南三省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河北和云南为6.6%,山西仅为3.4%。

从行业来看,2016年上半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4.1%,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另外一些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陷入低迷,如资源类行业和煤炭钢铁行业等,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受到波及,面临较大压力。但是一些发展方向正确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创新活力不断增加。

应对分化发展的经济走势,中国不仅要加快转型发展,而且要珍惜分化的宝贵机遇期进行转型升级,加快协调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同时,也要稳定发展的预期,加快经济转型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