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章 读书心得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上班后的这些年,我足迹遍布闽南三地,每至一地我总是先探书店,养成了探寻书香的习惯。有时想想,这是别无所好的我的唯一倔强了。初来此地,是伴着欲渡闽山闽水的豪言壮志的,结果数十年过去了,竟连闽赣相隔的武夷山脉都未寻迹过,岂不能说不是罕事。算而今,也只有胸中的几点墨汁,能拿出来聊以诸君了。
自家案头,惟有文史之类的书籍,不过,书架上却堆积着五花八门的书,除了贱内在其学生时代各处掏来的各色小说,甚至各种画册,以及邮册杂志之类,把整面书架都堆压到弯曲了,且不提它。就只我自己十余年的书籍积累,不说花去了若干钱财的问题,而是把能放书的地方,都统统塞满书籍了。除了村居的书架,满满塞着各色书籍,连文件柜,我睡觉的床铺底下都堆着。
虽说书籍是装点房屋,卖弄才学,抬高自身的物件,不过在我眼里,书除了自家阅读外,有朝一日还能让后辈们附庸风雅,影响他们的喜好。这些话语,说来不甚光彩,不过总归有些私心。话又说回来,书买来、淘来究竟不是摆在书架上,似文玩手串一般,让人装点门面的,而是用来读的。
人的阅读习惯总归是有所偏好的,像我的常常的购置书籍,除了由此及彼,顺腾摸瓜外,带有很强目的性的就有很多。曾经,我以为哲学像武功秘籍一样,读了可以使人功力大增,仿佛具有了读心术一般。结果,一次偶然机会,听说明月当年的《明朝那些事儿》写得不错,况且自家对于明史,是特别感兴趣的。结果,那书读着读着,便牵扯出王阳明的心学来,我灌了迷魂汤般,就买了套《王阳明全集》。等这部心学典籍捧在手头,细细翻阅后,才发现什么心学,完全是看不懂的状态,里面的内容多数是对儒家典籍的解读而已,而自家读之简直味同嚼蜡。而本人的秉性,除了不撞南墙不回头外,还有到了黄河心也不死,事事皆过三,屡教改不了。心学事件过了,又有《乐府》堆积事件,还有《文选》书架高束事件,近来又不知受了什么蛊惑,竟然又花了百二十块的大钱,购了整整十本装的《王船山集》,结果可想而知,除了瞄了几眼的《读通鉴》外,其他九本也就又高阁束之了,哀哉!
弃了几年的“举业”事宜,近来除了工作上的碌碌无为外,直是无事。随了缘来又读了《石头记》,除了例行差事的由头外,还是其炉火纯情的语言吸引着我。借着这劲头,随手西游也翻了一回,还不过瘾的情况下,本来是要把案头常驻的《汉书》再略微翻阅一番了,可是因了对郁达夫的喜爱,想着既然爱他的文,何不把他的小说全集赏玩赏玩呢。
也就是这个机缘,就购了他的小说编,用其打发起时间来。可是,突然有一种心态。那就是,读了一个人的所有作品,就像扒了这个人的蔽身衣物,使这个人原本呈现给自家的那种形象,顿时没有了意蕴,仿佛其人一丝不挂的站在我面前,有的只有尴尬,而无任何益处。我这才体会到古人所说的朦胧美,山水恬淡而不是西方油画般的那种俗世感。我们往往观美人,只有那种与服饰,与周围环境相融的境遇,才使人着迷,而裸体之女,只能挑逗人的欲望,而再无其他。
20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