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览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地理位置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大陆北部,西经59°47′50″~73°22′38″、北纬0°38′53″~12°12′0″之间。最东端是巴里马河与穆鲁鲁马河的交汇处,最西端是苏利亚州因特梅迪奥河源头,最北端是法尔孔州帕拉瓜纳半岛圣罗曼角,最南端是亚马孙州南部阿拉里河源头。委内瑞拉西邻哥伦比亚,南接巴西,东与圭亚那接壤,北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根据委内瑞拉总统府网站公布的数据,该国面积为916445平方公里。最大的岛玛格丽塔岛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位于阿拉亚半岛以北19公里处的加勒比海,属新埃斯帕塔州。海岸线长2813公里。
1811年7月5日委内瑞拉宣布独立。1819~1829年同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厄瓜多尔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9年退出。1830年建立委内瑞拉联邦共和国。1864年改称委内瑞拉合众国。1953年易名为委内瑞拉共和国。根据1999年12月生效的宪法,国名改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过去一般认为,委内瑞拉(Venezuela)的国名是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Alonsode Ojeda)命名的。1499年,奥赫达带领一批殖民者,乘船从加勒比海出发向南驶去,抵达委内瑞拉境内的马拉开波湖。很早以前,勤劳的印第安人就在湖区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奥赫达登岸之后,一派旖旎的景色出现在他的眼前。马拉开波湖波光粼粼,印第安人的舟筏穿梭于湖面上,岸边绿树成荫,青草茸茸。四周沃野千里,印第安人的住宅建在露出水面的木桩上,星星点点,别有情趣。见此情景,奥赫达不由想起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那个城市被77条河流分割成118个小岛,居民的房屋多采用吊楼的形式建在水上。奥赫达觉得这一地方与威尼斯是那么相像,于是就把它称为“Venezuela”,意即“小威尼斯”。从此,委内瑞拉的名字也就流传开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正式国名。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1519年马丁·费尔南德斯·德·恩西索(Martín Fernandezde Enciso)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出版的《世界各地区及行省特别是西印度群岛地理概要》(Suma de Geografía que trata de todas las partes y provincias del mundo,en especial de las Indias)和1629年安东尼奥·巴斯克斯·德·埃斯皮诺萨(Antonio Vázquezde Espinosa)撰写的《西印度群岛扫描》(Compendio y descripción de las Indias Occidentales)得出结论,委内瑞拉不是来自西班牙语,而是地道的土著语。他们认为“委内瑞拉” 是一个印第安村落的名字,意为“大水”,因为这个村落紧靠马拉开波湖。
二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23个州、1个首都区和由311个岛屿组成的联邦属地。在23个州中,亚马孙州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州原为边疆区,1999年升格为州。首都加拉加斯。州下共设191个专区、736个市。各州的简单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委内瑞拉各州人口、人口增长率、首府和其他重要城市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2011年统计: 委内瑞拉人口有28946101人》,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邮报》(Correodel Orinoco)2013年5月12日。
三 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
委内瑞拉的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阔的平原和低地,又有高峻的山脉和高原。全境大致分为4个自然地理区。
1.马拉开波低地
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佩里哈山脉与梅里达山脉之间,马拉开波湖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马拉开波湖是个断层湖,湖盆与委内瑞拉湾相通。湖区覆盖着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物,石油资源丰富,并伴有天然气。许多河流汇入马拉开波湖,形成了一些沼泽地。
2.安第斯山区
位于委内瑞拉东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部东科迪勒拉山脉从哥伦比亚伸入委内瑞拉后,分为佩里哈山脉和梅里达山脉两支。佩里哈山脉从南向西北延伸至加勒比海沿岸。安第斯山脉伸向东北,它西高东低,是委内瑞拉境内最大的山脉。玻利瓦尔峰海拔5007米,为全国最高点。其他还有洪堡峰(4942米)、拉孔查峰(4922米)、博恩兰德峰(4883米)、西利亚德尔托罗峰(4775米)和莱昂峰(4740米)。
3.奥里诺科平原
位于委内瑞拉中部。又称亚诺斯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5%。由奥里诺科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而成,并被奥里诺科河一分为二。奥里诺科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为50~200米。奥里诺科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多岛洲和沼泽,定期泛滥。奥里诺科平原特别是其中西部地区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牧草茂盛,适宜发展农牧业。奥里诺科平原还覆盖着厚厚的沉积物,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特别是重油资源。
4.圭亚那高原
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是古老的结晶岩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45%。地势由南向北缓倾,海拔为300~1500米。基底岩系主要是太古代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经过长期侵蚀,一般表现为高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圭亚那高原上的最高峰罗赖马山海拔2772米。这里多激流、瀑布,位于丘伦河上的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是世界上最高、落差最大的瀑布。这里地广人稀,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丰富。
(二)河流、湖泊和海湾
委内瑞拉河流众多,共有1059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奥里诺科河。奥里诺科河是南美洲第三大河,源于亚马孙州与巴西交界处的德尔加多-查尔沃德山,全长2740公里,注入大西洋。流域总面积为94.4万平方公里。河流从源头先往西流,河上游长240公里,难通航。河流在山间穿行,多瀑布,最高的瀑布是17公里宽、落差17米的解放者瀑布。奥里诺科河流经茂密的热带雨林后,与其第一条支流乌格托河交汇,河面加宽至51米,河床深达4米以上。河中游段约长750公里。在河左岸与支流马瓦卡河相交后,从向西改为向北流,吸纳支流奥卡莫河后,河面宽达400米,水流量达2500立方米/秒。随后通过卡西基亚雷河同亚马孙河左岸支流内格罗河相连。河流转为向西流,与库努库努马河、本图亚里河、阿塔瓦波河、瓜维亚雷河、伊里尼达河汇合。河流在费尔南多改为向北流,接受了来自哥伦比亚的支流比查达河和托莫河。河下游段长约950公里。与支流埃尔梅塔河交汇后河面宽达5公里。在向东北方向流去时,接受了支流锡纳鲁科河、卡帕纳帕罗河与阿普雷河。在向东流时,与来自圭亚那的萨普亚雷河汇合。在下游的末段,吸纳了来自北部的河流曼萨纳雷斯河、伊瓜纳河、帕奥河与卡里斯河,同时接受了来自南部的卡罗尼河、考拉河、阿罗河与库奇韦罗河。奥里诺科河及其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冲积而成奥里诺科河三角洲,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并仍在扩展。奥里诺科河主流在此形成17股水道流向大西洋。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4000立方米/秒,洪水期为250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为7000立方米/秒。
其他河流大都汇入奥里诺科河,重要的河流有以下几条。
阿普雷河是奥里诺科河左岸支流,流经委内瑞拉西部地区。它发源于梅里达山脉,由乌里班特河和萨拉雷河汇合而成。全长820公里,穿过委内瑞拉最重要牧业区奥里诺科平原的中部,渔产丰富,可通航。主要支流有波图格萨河和瓜里科河。
考拉河为奥里诺科河右岸支流,流经委内瑞拉东南部地区。全长570公里,流域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它发源于帕卡赖马山脉,向北经圭亚那高原,流入平原。多瀑布和急流,下游因沙洲较多难以通航。
卡罗尼河也是奥里诺科河支流,流经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南部地区。它发源于委内瑞拉、巴西和圭亚那三国交界的帕卡赖马山脉罗赖马山麓。从圭亚那高原和委内瑞拉东南部穿过,在圭亚那城附近的圣费利克斯注入奥里诺科河。全长925公里,流域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多急流和瀑布。中下游建有古里和马卡瓜水电站。古里水电站第一期工程于1968年完成,在圭亚那城、卡罗尼河和奥里诺科河汇合处以南截住水流。坝高106米,顶部长690.5米。1986年古里水电站投入运营,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来源。
卡西基亚雷河是委内瑞拉南部奥里诺科河上游的天然分洪道。长约400公里,宽200米,深10~15米,全河总落差约20米。卡西基亚雷河流向西南,与瓜伊尼亚河汇成内格罗河。可通航。
委内瑞拉的湖泊遍布全国,马拉开波湖和巴伦西亚湖是两个最大的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在马拉开波低地的中心。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是委内瑞拉也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在世界大湖中,居第23位。通过一条长35公里、宽3~12公里、最深处为35米的水道与委内瑞拉湾相连。马拉开波湖系安第斯山脉北段一断层陷落形成的构造湖。口窄内宽,南北长190公里、东西宽115公里,湖岸线长约1000公里。北浅南深,容积为2.8亿立方米。含盐度为15‰~38‰。四周环绕着莫蒂洛内斯-佩里哈山、安第斯山和科里亚诺山。众多河流流入该湖,最重要的河流是卡塔图姆博河。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地方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达28℃,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为南美洲最湿热的地区之一。石油资源丰富,并伴有天然气,有“石油湖” 之称,油田集中于东北岸和西北岸,拥有4000多口油井。1917年打出第一口生产井,1922年开始大规模开采,使委内瑞拉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水道经过疏浚,湖内可通大型海轮和油轮。全国第二大城市马拉开波城坐落在湖的西端。1962年湖上建成8678米长的拉斐尔·乌达内塔将军大桥,把苏利亚州的西部同东部以及委内瑞拉其他地区连接起来。建桥历时5年,耗资3.5亿玻利瓦尔(委币)。湖上有水上房屋,如圣罗莎水上房屋。湖畔种植可可、椰子树、甘蔗和咖啡。周围城市有马拉开波城、卡维马斯城和奥赫达城。
委内瑞拉第二大湖巴伦西亚湖位于巴伦西亚城东3公里,面积440平方公里,湖内有22个小岛,是著名旅游胜地,该湖附近是富饶的农业区。
委内瑞拉海岸线长且曲折,拥有优良海湾。加勒比海东南端的海湾帕里亚湾,在特立尼达岛和委内瑞拉西海岸之间。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64公里。北至帕里亚半岛,与加勒比海相连,南端与大西洋相通。东部沿岸大陆架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帕里亚湾主要港口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和圣费尔南多港等、委内瑞拉的吉里亚·伊拉帕港和佩德纳莱斯港等,主要运输石油、铁矿石、铝矾土、农产品和木材等。委内瑞拉北部的海湾委内瑞拉湾,西与瓜希拉半岛和哥伦比亚相接,东与委内瑞拉的帕拉瓜纳半岛为邻,南部与马拉开波湖连接在一起。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最宽为240公里,深14~40米。湾内水产丰富,这里是马拉开波湖地区石油海运的重要通道。
(三)气候
委内瑞拉虽地处热带,但因地形复杂,故气候多种多样。委内瑞拉境内除山地和热带雨林地区外大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
1.热带雨林多雨气候
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8℃。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没有明显的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南部地区和亚马孙地区。北纬5°以南的帕里亚湾、巴洛文托低地、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等地均属此种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上。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气候随降水量和地势变化,而不随季节变化。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诺斯地区、圭亚那地区的北部、北部山区的大部以及安第斯山区地势最低的部分。首都加拉加斯以及马拉凯、圣费尔南多-阿普雷、瓜纳雷和圣克里斯托瓦尔等地均属此种气候。
3.热带高地温和气候
全年至少有一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8℃,有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地势最高的地区(如托瓦尔殖民点)和安第斯山区中等高度地区(如梅里达、穆库奇埃斯)。
4.冻原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0℃以下。这种气候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寒地区,面积仅950平方公里。
5.极地气候
年平均气温低于0℃。海拔4700米以上的山峰属极地气候,如玻利瓦尔峰、洪堡峰等。
6.半干旱气候
气候的特点是降雨少。主要分布在从拉瓜希拉半岛至帕里亚半岛干旱的沿海地区、拉腊低地和安第斯山地势低的谷地。巴基西梅托、卡罗拉、马拉开波和波拉马尔属这种气候。
7.沙漠气候
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温差大。这种气候分布在沙洲地峡及其周围地区。
四 人口、民族、语言
1.人口
同拉美其他国家一样,委内瑞拉最早的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委内瑞拉,特别是16世纪以后,出现了以西班牙人为主的欧洲移民和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与土著印第安人相互混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委内瑞拉民族。20世纪中期,委内瑞拉吸纳了大量意大利、葡萄牙、德国和西班牙移民。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特别是哥伦比亚移民大批进入委内瑞拉,成为委内瑞拉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国内长期保持高出生率,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减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死亡率不断下降,由此造成人口净增长,并使委内瑞拉成为南美洲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1997年委内瑞拉人口已达2278万人。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委内瑞拉人口增长速度趋缓,由1990~1995年的年均增长2.3%降至1996~2000年的年均增长2%,但仍大大高于拉美年均1.6%的人口增长率。2001年委内瑞拉人口为2463万人。根据委内瑞拉国家统计局2011年9~12月的统计数字,2011年委内瑞拉全国人口已达2890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5%。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全国共有715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人口数为4人。委内瑞拉人口平均年龄为26岁。在委内瑞拉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14岁占总人口的27.6%, 15~64岁占66.6%,65岁以上占5.8%。男性占总人口的49.7%,女性占50.3%。人口数量最多的州是苏利亚州,达370.4万人;其次是米兰达州,人口为267.5万人;居第三位的是卡拉沃沃州,人口为224.5万人。15岁以下人口明显减少,64岁以上人口增多。15~19岁青少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9.8%降至2011年的9.5%。同期,65~69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1.6%提高至2011年的2.0%。
由于城市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远高于农村,医疗、教育以及其他服务设施也比农村完善,所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首都区是吸引农村人口的中心,其次是靠近首都的工业迅速发展的米兰达州和玻利瓦尔州,此外还有农业和制造业较为发达的阿拉瓜州、卡拉沃沃州、巴里纳斯州、波图格萨州、苏利亚州和拉腊州。城市化速度加快,1941年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约1/3,1950年上升到占53%,1975年占82%。到1997年,委内瑞拉城市人口已达1962万人,农村人口只有316万人。2001年城市人口占87.1%,农村人口占12.9%,40%以上人口集中在8个大城市。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市有234座,人口在5万~10万人的城市有46座,人口在10万~50万人的城市有50座,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座。根据委内瑞拉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88.8%,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2%。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市减少到213座,人口在5万~10万人的城市增加到53座,人口在10万~50万人的城市增加到63座,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变为7座。据2009年统计,首都加拉加斯人口为305.1万人,马拉开波为215.3万人,巴伦西亚为173.8万人,巴基西梅托为115.9万人,马拉凯为104万人。
1873年委内瑞拉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人,2011年已达每平方公里29.7人,但仍是西半球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分布不均衡,8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和谷地,14%的人口生活于亚诺斯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圭亚那高原地区。商业和工业发达的首都区、阿拉瓜州、米兰达州和新埃斯帕塔州的人口密度最高。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从殖民地时代起,委内瑞拉的北部沿海和谷地就是大城市的所在地,是全国行政、政治的中心,目前在全国23个州中有14个州的首府在这些地区。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工业的管理、开发和资本化都在这些地区进行。再者,沿海和谷地的气候、生活、地形、交通、服务等条件相对优越。近年来,圭亚那地区的工业发展很快,使人口比过去有所增加。
2.民族
委内瑞拉是混血种人较多的拉美国家之一。根据2011年的统计,在委内瑞拉人口构成中,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占49.9%、白人占42.2%、黑人占3.5%、印第安人占2.7%,其他人种占1.7%。黑人和穆拉托人(黑白混血种人)大都居住在沿海地区和山间谷地。印第安人分散居住在马拉开波低地的偏远地区、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亚马孙地区。印欧混血种人(梅斯蒂索人)则大都生活在安第斯山区、马拉开波低地、亚诺斯地区和玛格丽塔岛。
印第安人是委内瑞拉最早的居民。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在委内瑞拉散布着阿拉瓦克人(Arawak)、阿哈关人(Ajaguan)、库马纳戈托人(Cumanagoto)、阿亚曼人(Ayaman)以及其他加勒比部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瓜希罗人(Guajiro)生活在如今苏利亚州地区,而且一直到现在,有一些瓜希罗人生活在亚马孙雨林地区。蒂莫托-库伊卡人(Timoto-Cuica)在今塔奇拉州、梅里达州和拉腊州地区居住。大多生活在现今法尔孔州的卡克蒂奥人,创造了可能是当时委内瑞拉最高的印第安文明。一些印第安部落像瓜希罗人一样栖居于亚马孙雨林。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委内瑞拉的印第安人口并不多。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委内瑞拉后,印第安人又大量减少。主要原因一是他们遭到殖民者的屠杀,二是西班牙人带来的各种传染病使许多没有免疫力的印第安人死于非命。蜂拥而来的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国家殖民者在委内瑞拉定居以后,同当地印第安人通婚,形成了最初的混血种人,即梅斯蒂索人。梅斯蒂索人已经失去了印第安人原有的特征,沿袭了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根据委内瑞拉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统计,该国共有725128名印第安人,其中男性365920人(占50.46%),女性359208人(占49.54%)。在苏利亚州居住的印第安人最多,占印第安人总数的61%;其次是亚马孙州,占10%;再次是玻利瓦尔州,占8%。此外,阿马库罗三角洲州、安索阿特吉州、苏克雷州、莫纳加斯州、阿普雷州分别占6%、5%、3%、2%和2%。在委内瑞拉印第安部族中,人数最多的是瓦尤人(Wayúu),占印第安人口总数的58%。瓦劳人(Warao)和卡里尼亚人(Kariña)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现今在委内瑞拉亚马孙地区生活的印第安部族中,人们了解最多的大概是雅诺马米人(Yanomami)。委内瑞拉的雅诺马米人约有1.4万人,生活在奥里诺科-马瓦卡地区。还有一些雅诺马米人在巴西居住。在印第安语中,雅诺马米意为“人” “人们” “人类”。雅诺马米人把不属于他们的人,不管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或混血种人,统统称作纳佩(Nape),即“陌生人、应该小心的人、危险的人”。从1758年开始,雅诺马米人同外界的接触逐渐增多。委内瑞拉的雅诺马米人大多生活在帕里亚山脉和奥里诺科河之间,特别是在奥卡莫河、马纳维切河与马瓦卡河流域。其他雅诺马米人则栖居于委内瑞拉和巴西的边界地区。他们主要以农业为生,种植香蕉、芭蕉、苦木薯、甜木薯和烟草。与此同时,他们也从树上采集果实、昆虫和其他食物。有时,他们要去狩猎和捕鱼。雅诺马米人的狩猎分为“拉米” 和“埃尼约莫” 两种形式。“拉米” 是指维持日常生活的狩猎,“埃尼约莫” 则指为举行盛大活动而进行的狩猎。
马基里塔里人(Maquiritari)在委内瑞拉约有5000人,生活在玻利瓦尔州和亚马孙州,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地方。马基里塔里人又被称为耶夸纳人(Ye'kuana),在18世纪末才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在印第安语中,耶夸纳意即“划小船的人们”。其中,Ye意为“木头”,ku意为“水”, ana意为“人们”。他们高超的航行本领,使他们能长期生活在3万平方公里的水乡泽国。他们从事捕鱼、种植木薯、狩猎等活动,他们还会编织精美的筐。
巴尼瓦人(Baniwa)居住在委内瑞拉亚马孙州卡西基亚雷地区,人数只有400多人。现在,他们传统的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依赖于工业品,他们的孩子也到学校读书。不过,他们仍从事狩猎、采集果实和捕鱼等活动。他们制作吹箭筒、弓和箭,用来捕捉猴和鸟,使用弓和箭以及鱼笼捕鱼。
瓦劳人在委内瑞拉约有1.8万人,他们生活于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州地区。
皮亚罗亚人(Piaroa)在委内瑞拉约有1.2万人,他们生活于奥里诺科河的南岸地区,以及帕瓜萨等地。
加勒比人(Caribe)在委内瑞拉约有5000人,大部分人栖居于莫纳加斯州和安索阿特吉州,小部分人生活在玻利瓦尔州奥里诺科河以南的地区。
曼达瓦卡人(Mandahuaca)在委内瑞拉约有3000人,他们生活在委内瑞拉亚马孙州的西南端,靠近哥伦比亚边界的地方。
亚鲁罗人(Yaruro)在委内瑞拉约有3000人,栖居于亚马孙州和阿普雷州,他们自称为“普梅”(Pume)。
在西班牙征服委内瑞拉的过程中,随着印第安人口的不断下降,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西班牙殖民当局从非洲贩运来大量黑人奴隶,17世纪起他们成为沿海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在炎热、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白人和黑人通婚,产生了黑白混血种人,即穆拉托人。根据2011年委内瑞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该国非洲黑人后裔共有181157人。黑人数量最多的州是米兰达州,共有42264人;其次是卡拉沃沃州,共有21281人;再次是阿拉瓜州,共有19874人。
为了繁荣石油经济,1936年委内瑞拉政府颁布《移民法》,1948年政府颁布鼓励技术移民的政策。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年间,委内瑞拉出现了移民潮。1948~1958年年底委内瑞拉的移民达100万人,其中多数是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移民,也包括一些哥伦比亚人,他们参与委内瑞拉许多大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后来,来委的哥伦比亚人逐渐增多,约占外国移民的30%。此外,还有不少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厄瓜多尔、秘鲁、古巴和中东国家的移民来到委内瑞拉,估计约有200万人。他们之中有些是来政治避难,有些是寻求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许多哥伦比亚和巴西非法移民进入委内瑞拉,一些人在收获季节来做短工,一些人在工厂或农村做时间长一点的工作,这两种人都会返回自己的国家。其他非法移民在委内瑞拉长期定居下来,特别是在西北部的塔奇拉州和苏利亚州,不少人深入到马拉开波、加拉加斯等大城市,在石油开采、建筑等行业找到工作。80年代以后,由于委内瑞拉经济不景气,转往其他国家的人增多,外国非法移民的人数大减。
中国人移居委内瑞拉的时间,大约是从1836年开始的。20世纪初,一批华侨从哥伦比亚辗转来到委内瑞拉,在矿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0年代委内瑞拉石油工业繁荣以后,前往委内瑞拉的华侨日渐增多,40年代中期已有3000多人。80年代初,据中国有关方面统计,旅委华人华侨约有1.2万人,其中80%加入了委内瑞拉国籍。90年代后,又出现华人移民潮。目前在委华人和华侨估计有20多万人。居住在首都加拉加斯的华人和华侨大多是广东恩平人,生活在马拉开波的华人和华侨则主要是广东中山人。华人和华侨人数较多的城市还有巴基西梅托、巴伦西亚、马拉凯、圣费尔南多等。华人和华侨中的一些人经营大小超市、小店铺、餐馆、咖啡馆,一些初来乍到的人以打工为生。也有个别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成功,譬如早年来委的安徽华侨陈其仪曾任委内瑞拉著名大学安德烈斯·贝略天主教大学经济系主任和委总统经济顾问,他曾访问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3.语言
1999年宪法第9条规定,委内瑞拉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与此同时还规定,印第安语也是印第安人使用的正式语言,印第安语应该在全国受到尊重。委内瑞拉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绝大多数委内瑞拉人操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优美动听,被誉为“与上帝对话的语言”。西班牙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全世界约有4亿人使用西班牙语。然而,委内瑞拉人所讲的西班牙语已与西班牙本土正统的西班牙语在发音、构词、语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只学过正统西班牙语的人到了委内瑞拉,开始会感到不太适应,特别是在社会下层活动时,更觉得不太习惯。因为委内瑞拉人所说的话包含有很多土语,而且有吃音现象,就是说,一些委内瑞拉人在讲话时,习惯把单词中的个别字母的发音省略掉。只有在听了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习惯。
委内瑞拉西班牙语中以“s” 结尾的音节读成送气音,如“adios” 读成“adioh”,“casas” 读成 “casah”。两个元音中的 “d” 不发音,如“melado” 读成“melao”,“pedo” 读成 “peo”。后缀 “ado” “edo” 和“ido” 也相应读成“ao” “eo” 和“io”。与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古巴相似,委内瑞拉西班牙语中用后缀“ico” 或“ica” 连接以“t” 为词根的名词,成为其缩小词,如“gato”(猫)变成“gatico”,“rato”(瞬间)变成“ratico”,“momento”(片刻)变成“momentico”。委内瑞拉农村地区,“madre”(母亲)和“papá”(爸爸)分别变成“mai” 和“pai”。
随着以西班牙人为主的欧洲白人与当地印第安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通婚混居,委内瑞拉的西班牙语受到非洲语言、印第安语以及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的深刻影响,吸纳了这些语言的大量词汇。如,源于非洲语言的“chévere” 替代了 “agradable”(令人高兴的);受法语影响的“petitpois” 替代了“guisante”(豌豆);源于意大利语的“écolecua” 代替了“acáestá”(在这儿)。委内瑞拉西班牙语还引入了大量英语词汇,如“happyhour” “watchman” “lifting” “celebrity” 等。有些单词在委内瑞拉西班牙语中改变了含义。源于“burdo”(粗糙的,粗野的)的“burda” 用来做“muy” 或“mucho”(很,非常)的同义词。如“Lafiesta estáburdadebuena” 等同于“Lafiestaestámuybuena”(节日非常好)。
委内瑞拉各地区西班牙语也不尽相同。加拉加斯、苏利亚、安第斯和玛格丽塔岛4个地区所操西班牙语各有特色。加拉加斯西班牙语是委内瑞拉中部语言,用来进行全国性交流。苏利亚是唯一用“vos” 代替“tú”(你)的地区。安第斯地区使用“usted”(您),不用“vos”。
委内瑞拉宪法第9条承认土著语具有合法地位,并应在共和国各地受到尊重。目前,委内瑞拉主要有阿拉瓦克语(arauaco)、加勒比语(caribe)、瓜希罗语(guajiro)、瓦拉奥语(warao)、奇布查语(chibcha)、图皮语(tupi)、佩蒙语(pemón)、雅诺马米语、尤科帕语(yucpa)、巴里语(bari)、瓦尤语(wayuu)和阿努语(anu)等20多种土著语言,它们是印第安人的官方语言。此外,靠近巴西边境地区的居民多讲葡萄牙语,靠近圭亚那地区的居民多讲英语。科洛尼亚托瓦尔(Colonia Tovar)是德国移民的聚集地,故那里的居民多讲德语。
尽管委内瑞拉的印第安人并不太多,但他们操2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加勒比语、阿拉瓦克语和奇布查语。此外,还有雅诺马米语、皮亚罗亚语等。与此同时,印第安人还有150多种方言。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印第安方言已经消失,如巴尼瓦语和亚维特罗语等。在委内瑞拉,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懂得英语。
五 国家象征
国旗 委内瑞拉国旗由大小相同的黄、蓝、红三色横条彩带组成。旗的上方为黄色,代表国家的丰富资源(一说表示南美洲的土地);中间为蓝色,代表广阔的海洋(一说表示人民事业的崇高目标),上有8颗呈弧形排列的白色五角星,象征8个省;下方为红色,代表烈士们为独立洒下的鲜血。国旗长与宽的比例为3∶2。关于国旗的颜色,还有一个趣闻。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科·埃雷拉·卢克(Francisco Herrera Luque)曾说:米兰达出访欧洲时,为寻求俄国对委内瑞拉独立运动的支持而拜会俄国女皇。女皇询问他新国家国旗的式样,米兰达没有准备,信口回答: “黄色,像你的头发;蓝色,像你的眼睛;红色,像你的嘴唇。”
三色旗是委内瑞拉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象征。1806年2月,委内瑞拉革命的“先驱者” 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de Miranda)率领“利安德号” 军舰,从纽约向委内瑞拉进发,三色旗在船上高高飘扬。这次远征不幸失败。同年7月,他又率领船队从西班牙港出发,8月3日在委内瑞拉科罗城附近登陆,4日占领这座城市后,在政府大厦升起了鲜艳的三色旗。1811年7月5日委内瑞拉宣布独立,指定一个委员会负责选定国旗。7月7日,议会正式通过米兰达在1806年远征时使用的三色旗为委内瑞拉国旗。7月14日,委内瑞拉国旗正式在加拉加斯圣卡洛斯军营升起,之后又在马约尔广场(今玻利瓦尔广场)上空飘扬。1817年5月17日,委内瑞拉国会下令修改国旗,在旗上方黄色带上增添7颗蓝星,代表1811年宣告独立的加拉加斯、库马纳、巴里纳斯、梅里达和特鲁希略等7个省。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后,1859年委内瑞拉宣布重新采用1817年开始使用的国旗。1863年,对国旗做了修改,7颗星改为白色,放在中间蓝色带上。6颗星在蓝色带中央围成圆形,中心有1颗白星。1930年7月15日再次修改国旗,7颗星改为呈弧形排列。1954年2月,在国旗黄色带上增添了委内瑞拉国徽。2006年3月7日,全国代表大会根据1817年11月20日玻利瓦尔提出的主张,通过修改国旗的决议,决定在国旗中增添第8颗星,新增加的一颗星代表1817年摆脱西班牙统治、并入委内瑞拉的圭亚那省。该法令于2006年3月9日第38394号公报颁布后开始生效。1963年7月3日,罗慕洛·贝坦科尔特(Rómulo Betacourt)总统下令将每年3月12日定为委内瑞拉“国旗日”,以纪念米兰达将军1806年3月12日在海地Jacmel湾第一次升起委内瑞拉国旗。2006年8月3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弗里亚斯(Hugo Chávez Frias)对“国旗日” 的日期做了修改,下令每年8月3日为委内瑞拉“国旗日”,以纪念米兰达将军1806年8月3日在委内瑞拉科罗的拉贝拉(La Velade Coro)第一次升起国旗。
国徽 1954年2月17日,委内瑞拉国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国徽的样式。2006年3月7日,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国旗、国徽法修改法》,2006年3月9日第38394号公报颁布后开始生效。
委内瑞拉国徽主体图案是个长方形盾牌,盾牌图案上方分成两部分。左部红底中镶嵌着一捆24穗麦穗,象征现今共和国24个行政单位(23个州和首都区)的团结和国家的丰饶。右部黄底的中间是交叉在一起的古兵器,其中有剑、长矛、弓、箭囊中的箭和一把砍刀,象征着力量和胜利;左右各有两面委内瑞拉国旗,由月桂冠系结。图案下方蓝底色中绘有一匹向左奔跑的白色骏马,象征着独立和自由。盾形主体图案的上端是两支交叉在一起的丰饶角,角下饰有绿叶和水果。盾形主体图案两侧有橄榄枝和棕榈叶环绕,下面有黄、蓝、红三色带,左边色带用阿拉伯数字和西班牙文写有“1810年4月19日”(19DEABRILDE1810)、“独立”(INDEPENDENCIA)的金字。1810年4月19日是成立“洪达”(执政委员会)和从殖民当局手中夺取政权的日子,宣布独立是在1811年7月5日。右边色带写有“1859年2月20日”(20DEFEBRERODE1859)、“联邦”(FEDERACION)的金字,以纪念委内瑞拉联邦革命开始的日子。中间色带写有“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表示团结、光荣和功勋。
2006年3月国徽修改前,国徽左上部绘有20穗麦穗,代表委内瑞拉的20个州。2006年修改后的国徽增加的4穗代表阿马库罗三角洲州(Delta Amacuro)、亚马孙州(Amazonas)、巴尔加斯州(Vargas)和首都区(Distrito Capital),右上部除保留了宝剑和长矛外,增添的弓和箭是印第安人武器的象征,增添的砍刀则代表农民。国徽下部的马原来头朝右奔跑,2006年改为头朝左奔跑。
总统绶带 委内瑞拉总统绶带是在伊萨亚斯·梅迪纳·安加里塔(Isaías Medina Angarita)执政时设立的,此后每届总统都拥有自己的绶带。1942年12月15日,委内瑞拉政府颁布有关总统绶带的样式和大小的法令。委内瑞拉总统绶带由黄、蓝、红三色纵列构成,每条色带宽幅相等,中间的国徽图案跨黄、蓝、红三色。委内瑞拉的总统绶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只有佩戴绶带的总统才是宪法总统,才真正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
总统旗 委内瑞拉总统旗为正方形,旗地为黄色,旗地中心为委内瑞拉国徽。舰船悬挂的海上总统旗旗地为蓝色,旗地中心为委内瑞拉国徽,四角各有一颗白色五角星,长与宽比例为3∶2。委内瑞拉总统乘坐汽车时悬挂的总统旗旗地为浅黄色,旗地中心为委内瑞拉国徽,长与宽比例为3∶2。
国歌《光荣属于英雄的人民》(Gloriaal Bravo Pueblo)。词作者是维森特·萨利亚斯(Vicente Salias),曲作者是胡安·何塞·兰达埃塔(Juan José Landaeta)。
萨利亚斯和兰达埃塔是委内瑞拉的爱国志士,都曾积极投入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在火热的斗争中,诗人萨利亚斯饱含爱国热情,于1810年写下了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诗歌。同年,音乐家兰达埃塔为萨利亚斯的诗歌配曲。他们所创作的爱国歌曲开始叫《加拉加斯之歌》,后改为现名《光荣属于英雄的人民》。歌曲一经问世,立即为人们所传唱,并鼓舞人们起来进行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这首歌曲后经几次修改,其中包括1881年爱德华多·卡尔卡尼奥(Eduardo Calcaño)、1911年萨尔瓦多·利亚莫萨斯(Salvador Llamozas)和1947年胡安·包蒂斯塔·普拉萨(Juan Bautista Plaza)所做的修改。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委内瑞拉人民已经把《光荣属于英雄的人民》这首爱国歌曲誉为“委内瑞拉马赛曲”。1881年5月25日,安东尼奥·古斯曼·布兰科(Antonio Guzmán Blanco)总统宣布《光荣属于英雄的人民》为国歌,并于同日在加拉加斯联邦宫签字生效。2006年3月颁布的《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法》规定了演唱国歌的场合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2007年5月25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下令5月25日为“国歌日”,并宣布从2008年5月25日起,每年都要庆祝“国歌日”。
委内瑞拉国歌词作者维森特·萨利亚斯1776年3月23日出生于加拉加斯。青年时期在加拉加斯皇家和大主教大学学习哲学,1798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799年又获医学学士学位。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爱国者发动起义,推翻西班牙殖民政府,成立“洪达”。维森特·萨利亚斯和他的几位兄弟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他受“洪达” 派遣作为外交官前往库拉索和牙买加,通知它们委内瑞拉成立新政府,并促进同这两个岛的贸易关系。维森特·萨利亚斯是加拉加斯爱国社的成员和领导人之一。1811年9月被西班牙殖民军逮捕,先后被关押在拉瓜伊拉、卡贝略港和巴伦西亚。1813年被特赦释放,同年加入玻利瓦尔军队,并成为《加拉加斯公报》(Gacetade Caracas)的编辑。1814年7月8日乘船前往库拉索时,被西班牙海盗巴连特·博韦斯(Valiente Boves)扣押。先被带往卡贝略港,后被关押在圣费利佩堡。同年9月17日被胡安·曼努埃尔·卡西加尔(Juan Manuel Cajigal)处死。据说在刑场上,他英勇不屈,高喊道:“上帝,如果你在天上接受西班牙人,我就抛弃你!”
委内瑞拉国歌曲作者胡安·何塞·兰达埃塔1770年3月10日出生于加拉加斯,从小进入索霍神父的音乐学校,师从胡安·曼努埃尔·奥利瓦雷斯(Juan Manuel Olivares),后在加拉加斯几个教堂乐队做过小提琴手和指挥,1811年创办音乐会社。兰达埃塔曾积极参加委内瑞拉争取独立的运动,1812年3月26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关于委内瑞拉国歌词曲作者存在着争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词作者是安德烈斯·贝略(Andrés Bello),曲作者是利诺·加利亚多(Lino Gallardo),但上述说法还未能得到证实,也未得到认可。
国花 五月兰(Florde Mayo)。因19世纪庆祝传统节日“五月十字架节”(Cruzde Mayo)时使用此花而得名,另一说因其五月开花,故称“五月兰”,学名Cattleya mossiae。1818年威廉·卡特利(Willian Cattley)在英国种植了从巴西运来的第一批五月兰鳞茎,后来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便以他的姓氏为这种花命名。1839年委内瑞拉种植了该花。兰花是世界名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香” 的美称。委内瑞拉地处热带,兰花漫山遍野生长。花开时节,芳香四溢,清雅媚人。委内瑞拉共有3万多种兰花,5万多种杂交兰花。在委内瑞拉各种兰花中,五月兰尤受人们喜爱。五月兰是附生植物,带有高15~20厘米的假鳞茎。五月兰种类很多,花色各异。花直径为20~25厘米。有一些花为纯白色,有一些花的唇瓣和边上的萼片是白色的,有一些花白色中带有深紫色斑点,有一些花是橙色的,有一些花的唇瓣是深紫色的。根据委内瑞拉自然科学学会长期的研究,1951年5月23日委内瑞拉教育部和农业畜牧业部发布联合公报,宣布五月兰为国花。
国树 美丽黄钟花树(Araguaney)。其名源于加勒比语Aravenei,学名为Tabebui chrysanta。Tabebui源于土著语。Chrysanta则派生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意为“金花”,因花的颜色为黄色。美丽黄钟花树还被称为Acapro,Curarí,Araguán或Cañada,Flor Amarilla和Puy。美丽黄钟花树属紫葳科植物,是委内瑞拉本地树木,生长于海拔400~1300米的地区。它耐干旱,根深,树干笔直,呈圆柱形,直径约为60厘米,树高6~12米。生长缓慢,但生长时间长。这种树几近常绿,但每年2~4月花开时节,美丽黄钟花树则呈一片黄色,染黄了平原、山谷和山丘。它的木质致密、坚实,比重为1.25~1.5。在潮湿地区保存完好,露天下不会出现裂纹,可做铁轨枕木、房柱、建筑材料和家具。1660年建立圣米格尔-德阿拉韦内耶南镇(San Miguelde Araveneyenan)时,首次提及这种树,其镇名就是为纪念美丽黄钟花树。1905年4月10日,西普里亚诺·卡斯特罗政府下令规定每年的5月23日为“国树日”。1909年改为5月15日。1948年5月29日,委内瑞拉教育部和农业畜牧业部发布联合公报,宣布美丽黄钟花树为国树,每年的这一天为“国树日”(Díadel Arbol)。但1951年5月19日委内瑞拉教育部又规定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树日”,并延续下来。
国鸟 拟椋鸟(Turpial)。学名为Icterusicterus。它是美洲特有的一种中型鸣禽,身长17~54厘米。筑巢于树上,其巢似囊状吊巢,故有“吊巢鸟” 的别称。拟椋鸟除头部和双翼为黑白色外,全身为黄色或橙色,眼周围有浓密的蓝色小斑点。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喜独居或成双居。生活于热带地区的平原、草木丛、落叶林和河边树林,从帕拉瓜纳半岛至瓜希拉半岛,以及加勒比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和奥里诺科河流域,都可见到它的身影。委内瑞拉人民喜爱这种歌声婉转动听的鸣鸟,1957年,在委内瑞拉自然科学学会主办的“竞选” 中被选为国鸟。1958年5月23日,委内瑞拉教育部和农业畜牧业部发布联合公报,正式宣布拟椋鸟为国鸟。
国舞 霍罗波舞(Joropo)。源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流行的方丹戈舞(Fandango)和阿拉伯短歌音乐。方丹戈舞起源于西非几内亚,带有浓郁的非洲特色。17世纪初,方丹戈舞传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后,与印第安舞蹈和音乐相融合,使用印第安传统乐器响葫芦伴奏,逐渐形成具有委内瑞拉特色的舞蹈,舞名也改称霍罗波舞。“霍罗波” 一词来自阿拉伯语“Xaropo”,意为“糖浆”。委内瑞拉奴隶、混血种人和下层人民常聚在一起,在音乐声中,跳起霍罗波舞。1749年西班牙殖民当局下令禁止跳霍罗波舞,舞者被判刑两年,观者也被监禁两个月。但霍罗波舞并未消失,顽强地在委内瑞拉留存下来,成为该国的象征之一。霍罗波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四弦琴、平原曼陀林、响葫芦和竖琴,主要舞步有华尔兹舞步、踢踏舞步和萨帕蒂奥舞步。在乐曲伴奏声中,舞者做出踢踏、快速旋转等各种复杂动作。委内瑞拉各地区表演的霍罗波舞各具特色,乐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平原地区霍罗波舞、中部地区霍罗波舞、东部地区霍罗波舞、圭亚那地区霍罗波舞、中西部地区霍罗波舞和安第斯地区霍罗波舞。平原地区霍罗波舞的伴奏乐器为尼龙弦竖琴、四弦琴和响葫芦,但竖琴常被平原曼陀林取代。中部霍罗波舞使用金属弦竖琴、响葫芦和一种叫“布切”(Buche)的乐器,有时竖琴被八弦曼陀林取代。沿海地区受非洲舞蹈的影响,还使用鼓等源于非洲的乐器。东部地区霍罗波舞又称“戈尔佩舞”(Golpe),使用吉他、曼陀林、四弦琴,有时使用手风琴,有时使用一种类似小手风琴的名叫“奎雷塔”(Cuereta)的乐器。
国食 梅查达肉(Carne Mechada)是具有委内瑞拉特色的佳肴。原料有牛肉、玉米油、英国酱油、蒜瓣、盐、黑胡椒、磨碎的欧莳萝子、洋葱、辣椒和西红柿。制作方法如下:首先,洗净牛肉,用刀把肉切成约2厘米厚的肉块备用。其次,准备调味品,把玉米油、英国酱油、洋葱、蒜瓣、盐、黑胡椒和磨碎的欧莳萝子混合在一起,将其涂在牛肉上,并腌渍一个半小时。然后,把肉放在金属盘上置入火炉中烤,每面都烤约10分钟。加热煎锅,把肉两面炸至金黄色。肉变凉后用槌敲打,再把肉切成片。最后,在锅里倒入玉米油加热,把洋葱放入油中煎3~4分钟至变黄。加入辣椒和西红柿,炒约5分钟,再加盐和黑胡椒,和做好的肉放在一起便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