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期的男孩: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父母如何引导孩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学习生活(1)

青春期正是学习的关键期,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可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中也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把学习当成负担,和老师关系不好,考试焦虑,迷恋网络等,这些问题无不令家长苦恼。和孩子对着干,冷战,取消孩子的零花钱等都不是正确的办法,这些办法不仅不会让孩子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反而可能让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因此,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多一些关心,准确了解孩子对学习的想法和心态,以利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你累?我每天学习更累!——怎么引导把学习当负担的孩子?】

小学的时候汪涵虽然顽皮好动,学习不太用功,但是成绩在班上还是处于前列。那时,他放学早,作业少,玩的时间多,生活得非常快乐。自从跨入初中后,汪涵玩的时间少了,爸爸妈妈的管教突然间也“紧”了好多,他每天手忙脚乱,又苦又累,很不适应。

这天,汪涵从学校放学回来,耷拉着脑袋走进了书房。

“涵涵,今天学得怎么样?”爸爸紧跟着汪涵走进了书房。

“不怎么样,累死了!”汪涵有气无力地回答。

“你啊,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们那时候有学上就开心死了,哪还觉得累啊。”爸爸不以为然地说。

“那是你们那时候!”汪涵顶嘴说。

“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总比爸爸妈妈工作轻松,我们起早贪黑的多累啊,你难道没看见?”爸爸加重了语气。

“你累?我每天学习更累!你们只要每天按时开门摆摊,然后加减乘除算算账,而我在学校一会儿这个考试,一会儿那个达标,好像永远有应付不完的事情!”汪涵大吐苦水。

爸爸听了这话很生气:“就你娇气,所有孩子不都一样在学习嘛,你别给我找借口,认真学习,必须在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就打下好基础!”

父亲说完后拂袖离去。

读懂孩子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学习又苦又累,这是一种心理适应障碍,主要来源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的不适应。

第一,因为青春期正是青少年发育成长的旺盛时期,也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里学习科目增多了,知识面加宽了,再加上从小学到中学,或者从初中到高中的跨越,还有一个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的适应过程,例如:对高一级学校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时间延长、内容增多、作业量大等都需要不断地适应。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孩子就会感到学习紧张,又苦又累。

第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比较重视升学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孩子感觉学习又苦又累,对学习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第三,进入高一级的学校以后,有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效果不好,也容易引起苦和累的感觉。例如: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也很下工夫,但由于在课前不会自学,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等学习方法问题,使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也会让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只是觉得学习真是太辛苦了。

专家给你支招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父母怎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减轻负担,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呢?

1.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心态

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学习心态,不要把学习看得太“死板”、“僵化”,否则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负担。要让孩子明白,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是为自己将来更好地生存打基础,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要从乐观、积极的方面来看待学习,比如理科运算过程中的解题、证明就好像摆积木一样,头脑中掌握的图样(公式、定理)越熟练,摆出的积木形状就越新颖、多样。在生活中不可能什么事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困难、挫折是常有的,学习中的苦和累也是很平常的事,人人都可以遇到,关键是自己怎样对待。这是一个辩证的思维关系,即生活中的苦与乐、轻松与劳累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能把完成作业和亲手解开一些难题作为学习的乐趣,把正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当作无上光荣的话,那么孩子就不会把学习当负担了。

2.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

在生活中,人们对苦和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来说,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要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工作,他们为什么无怨无悔呢?因为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生活中的苦和累只是一种现象,关键是要有一种追求,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学习生活中,也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于一个贪图享乐、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热情的孩子,他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又苦又累,一点意思也没有。相反,对于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在生活中追求完善、高尚,并且有高度责任感、荣誉感的人,他一定会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学习。

3.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学得轻松、愉快,就要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第一,在上课之前加强预习,找出难点和疑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可以学得主动、灵活;第二,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锻炼胆量和表达能力;第三,在课后要认真复习,巩固提高,这样可以温故知新,加强知识的记忆;第四,要发扬“勤学好问,不怕同学耻笑”的学风,这样有助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

4.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中国父母是世界上为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但也是受到孩子抱怨最多的父母。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让孩子觉得学习很累。所以,要想使孩子不把学习当负担,家长也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孩子定目标,提要求,这样,孩子学起来才有劲,效率才会高。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乐也无所谓苦。

【再不离开学校,我会憋疯的!——儿子厌学怎么办?】

早上九点,“嘀——”第二节课上课铃声未落,高二(1)班班长就急匆匆跑进办公室,“报告老师,葛辉又不见了!”班主任忙问:“刚才是不是发了期中考试卷?”“还没有,不过,物理老师说有一半人不及格。”班主任连忙打电话给葛辉的父母,让他们帮助寻找。上课的铃声好像对葛辉不起作用,班主任和葛辉的家长已经不知多少次把葛辉从球场、马路、游戏厅“请”回来。每次葛辉都痛哭流涕,信誓旦旦再也不逃课了,但他的每次誓言都不会是最后一次。

寻找葛辉已经成了他父母的“家常便饭”。一次,月摸底考试后,葛辉下了数学课就跑出了教室,用他的话说是随便爬上了一辆公共汽车,绕着城市转了个圈。那次葛辉并不是最后一名,但是数学不及格,数学老师用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葛辉对父母和班主任做检查时说道:“我的脑子一下子就炸了,心里乱成一团,憋着一肚子气没处泄,再不离开学校,出去透一透气,我会憋疯的!”

父母把校园里外找了个遍,最后,在学校附近一家电影院昏暗的灯下,终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一张兴奋得放光的脸,完全不是课堂上的暗无生气的样子。

父母没有当场捉“贼”,他们深深地知道,一个17岁男孩子的自尊心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固执。父母在校门口等着葛辉回来。

“电影好看吗?”

葛辉显出惶恐的样子:“你们知道了?我错了,我错了,都是我不对,我再也不会了!今天我在学校实在呆不下去了,物理老师一说有一半人不及格,我就知道有我的份儿。物理老师瞧不起我,说不定怎么整我呢。我上回向你们保证过期中考试考好的,这回又完了……在教室里,我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

读懂孩子心理

由于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所以不少孩子出现了厌学倾向。其主要表现在: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持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及行为。

1.厌学的种类

厌学主要发生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身上,他们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家长的肯定,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动力,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与之相对应,这些孩子的学习常常与责骂、批评等负面体验联系在一起。

厌学有轻重之分:偶然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不满,这是较轻微的厌学;经常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烦,有时还伴有一些头痛之类的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这是中度的厌学;习惯性地对某项作业、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某个学校产生厌恶,经常伴有头痛、焦虑等不良的生理反应,这是较严重的厌学。只有中度的和较严重程度的厌学,心理学中才认为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2.厌学的表现

厌学的孩子大多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现:

第一,逃避上学。逃避上学的情形很多,背起书包走出家门却没有进校门,中途“溜号”玩去了;赖在床上不肯起身,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肚子疼、头痛,其实他并没有病;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发生呕吐等毛病,他真的病了,可他表面上是身体不适,实质上是心理毛病。

第二,学习马虎。学习马虎的孩子也可能与厌学有关,这些孩子往往心中厌恶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于是只有勉强应付,得过且过。他们做作业偷工减料,只求完成任务,不问质量高低;课堂上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分心走神;课后很少自觉进行预习、复习。

第三,极易疲劳。有些孩子看起来学习还比较努力,谈起来也知道学习的重要,可在心底却对学习存在反感。这种深层的厌学情绪经常使孩子打不起精神,产生学习疲劳感。他们一坐到书桌前便打瞌睡,一拿起书本就生倦意,一不学习则顿时恢复生机活力。

第四,制造事端。有些孩子上课恶作剧,下课找麻烦,老师、家长以为是其行为不好、性格不良,其实,他们是在以制造事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不满,对老师的不满,对学校的不满。对待这些孩子,处罚他们的不当行为只能取得短期效果,只有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不当行为。

3.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孩子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下列一些外部因素,也可能造成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第一,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中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当的教育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均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其中,学业负担过重以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孩子厌学的比较突出的因素。

第二,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的破损、解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其中,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更容易使孩子滋生厌学情绪。

第三,自身思维的因素。从学习的过程来分析,厌学的一个突出原因是不善于思考,不善于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孩子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孩子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特别是对数学、物理和外语等科目更容易畏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专家给你支招

父母应该如何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呢?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很多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强调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常常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学上进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要想使孩子好学上进,放弃自卑,父母得先改变自己。

具体来说,父母要改变对孩子一味批评的教育方法,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要以鼓励为主。只要孩子有一点儿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孩子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孩子对自己有了信心,就有了改变自己学习态度和与父母、老师关系的动力,就会使自己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助于孩子改变不爱学习的状况,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学校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因为只有家长的努力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实施“分数高压政策”等不佳的教育措施,孩子在学校同样会有压力而厌学。因此,家长要多找机会和老师沟通,双管齐下,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

2.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厌学,家长要联合老师,耐心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另外,对于一些在听、说、读、写等基本学习技能上有障碍的孩子,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对他们多下一些工夫,进行专门的辅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