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设计与传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

1.2.1 数字艺术带来的变革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进入到艺术天地。例如,利用采样定理,可以用0和1两个最基本的数字来表示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从而表示一个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使艺术设计从“笔”的时代过渡到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虽然是一门较年轻的技术,但它与艺术结合,就能够满足人们当下对于现代艺术的需求,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1.1 数字化技术的内涵及应用趋势

数字化技术是指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数字化技术一般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技术。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浪潮正以“10倍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正如航空航天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专家廖文和所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技术研究运用由单元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企业内向企业间发展;从重点关注产品设计制造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发展;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向知识集成发展。

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后可以将数据压缩至10到几百倍;图像受到干扰变得模糊,可以用滤波技术使得变得清晰。这些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

不过在声音处理方面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对声音数字化就是把声音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声音的连续美。所以CD的音质即使使用电子管放大器也比不上黑胶唱片。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DVD等。现在通信网络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数字化技术的市场复杂而多变,产品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数字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精确化——创造出更为高质量、高速的模型;智能化——更好地运用知识的获得、分类、存储、重用、创造;协同化——实现与多学科的协同和空间协同;专业化——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程度;虚拟化——不断提高虚拟化仿真的水平。例如:

1.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E/CAPP/CAM/PDM集成技术,实现产品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在CAD/CAM应用过程中,利用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实现并行工程,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企业通过PDM可以进行产品功能配置,利用系列件、标准件、借用件、外购件以减少重复设计,在PDM环境下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

2.虚拟设计、虚拟制造、虚拟企业、动态企业联盟、敏捷制造、网络制造以及制造全球化,将成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以计算机支持的仿真技术为前提,形成虚拟的环境、虚拟设计与制造过程、虚拟的产品、虚拟的企业,从而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一次成功率。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和内部网,组建动态联盟企业,进行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然后在最接近用户的生产基地制造成产品。

3.以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的制造技术将得到超速发展和应用。瞬息万变的市场促使交货期成为竞争力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为此,许多与此有关的新观念、新技术在21世纪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并行工程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快速原型成形技术、快速资源重组技术、大规模远程定制技术、客户化生产方式等。

4.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厂的柔性、可重构性将成为企业装备的显著特点。先进的制造工艺、智能化软件和柔性的自动化设备、柔性的发展战略构成未来企业竞争的软、硬件资源;个性化需求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要求克服设备资源沉淀造成的成本升高风险,制造资源的柔性和可重构性将成为21世纪企业装备的显著特点。将数字化技术用于制造过程,可大大提高制造过程的柔性和加工过程的集成性,从而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1.2 数字化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的必然性

从欣赏者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普及式的应用,使得这项技术触手可及,人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形成了与它相适应的审美观。因此,数字化技术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欣赏者的审美观,从而诱导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另外,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观念在某些程度上会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如此流行的一项技术,势必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过程,从而创作出更多包含数字化元素的艺术作品。

在20世纪末数字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性获得了迅猛发展。电脑成功地解决了艺术数字化的可能,运用数字技术的领域已经有电影、电视、资讯、传播、艺术设计、建筑、电信、旅游等领域。数字媒体的到来已经为媒体行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当前,电脑特技和电脑动画等数字影视制作的画面已频繁而普遍地运用于电影、电视剧,特别是在科教类影视作品中,更是运用了许多先进的制作手段,使其能够更巧妙、更生动地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为这些作品增添了不同凡响的绚丽色彩。

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投入更多的关注。数字媒体产品,其实更像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精彩的数字媒体作品,可以使人如饮甘霖,从而对其所表现的内容印象深刻。那么什么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典型的数字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片、计算机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中任何几种的组合,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组合。数字媒体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那么,什么是交互性呢?我们通常看的电视节目、电影、录像、光盘也是多种媒体的组合(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但你无法参与进去,你只能根据编剧和导演编制完成的节目去听去看,这叫线性播放,数字媒体产品不同,它可以让你参与,你可以通过操作去控制整个过程,可以打乱顺序任意选择,这种操作就叫非线性。由此可见:非线性就是要求用户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操作,来改变某些音频或视频元素的特征,非线性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所以说,非线性是数字媒体作品和一般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从另一个角度讲,数字媒体作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及用户的参与这三项来共同实现的。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称谓,目前有不同的定义,但都大同小异:即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资讯、传播、图像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创作的形成过程。到目前为止,被归纳为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有: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电脑动画和全息照相作品;指读光碟艺术;包括电脑游戏在内的虚拟现实环境、网络艺术;包括超级文本、遥控机器人技术、电脑音乐和声波艺术以及戏剧、舞蹈和装置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混合艺术。

如何赋予数字媒体以生命力,提高艺术创作的人文内涵,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从数字媒体艺术角度来看,它仅是计算机深入到各种应用领域的表现手法。艺术的表现决定了作品的视觉品味,艺术的合理渲染有效地强化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力,同样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艺术家赋予它不同的艺术特性,它就会成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艺术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艺术形式存在的,它不具有独立观赏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只有达到主题与视觉效果、音效等诸多方面表现的统一,才能说艺术创作部分是成功的,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既要强调艺术表现力,又要避免喧宾夺主;既要突出艺术家的个性,又要避免个人风格与总体风格的不协调,而这取决于艺术家的人文素养,艺术家首先必须认清自己进行创作的对象,让表现形式服从于内容;其次要融入自身独有的艺术感受。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界面的非线性设计都会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艺术家参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应具有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知识,这样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才能合理地运用数字媒体工具。数字媒体艺术让艺术家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想象空间,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数字影视的产生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和演进来弥补实拍的不足,去实现实际拍摄所无法完成的很多任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脑特技的应用使得数字影视制作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新技术带来的是更多原先影视制作人员只能想而无法实现的场景和效果。技术的进步固然使影视制作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地引人入胜,但是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精深却有可能使影视艺术走向极端。在电影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数字影视制作的产生与发展更使得这种矛盾关系更加地突出。作为一个科教电视节目的从业者,我在工作、学习和观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发现很多媒体在制作影片时都一味强调新技术的应用,追求技术实现的效果,而忽视了以人为创作之本的最初要求。

因此,无论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数字化技术必然会渗透到艺术领域。数字化技术会更多地运用到艺术作品中,并影响艺术的发展方向。

1.2.1.3 数字化技术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艺术创作的制作方式和制作工具。传统绘画中,人们需要画架的支撑、笔墨的点缀,而数字化时代,人们只需要一台安装有各种绘图软件和修图工具的电脑,就可以开始绘画创作。显示器代替了画纸,鼠标代替了画笔,最后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依赖于打印机。我们可以根据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选择不同的打印机,形成不同的成像质感。科学技术还可以作为艺术家精神世界传达和社会文化内涵传送的载体。

数字化技术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方式。绘画艺术中,传统以手绘为核心的技法依赖于纸、笔、颜料等实物工具,而电脑技法中则以工具的概念代替笔墨,运用虚拟的而非物质的概念来进行表现。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背景下还产生了电脑具有的独特艺术语言——电子模拟幻象。这是一种十分接近实际实物,但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和事物的图片、方案,还可能是三维全息影像等。这是一种经过生活的提炼而形成的新的电子艺术形象,不是对现实或其他艺术的单纯复制或模仿,是可以和画笔并列的艺术创作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到思维方式之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一定的语言结构决定着一定的思维方式。技术越发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就越强烈。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在创作过程中,二者是相互渗透的,科学的进步改变了艺术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计算机能够将科学与艺术联系在一起,同时它联系起艺术创作的传统与未来,改变着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在很多传统学说被打破、古老门类艺术在衰落的同时,一些新的艺术门类也在悄然产生。艺术精神和科学精神互相影响,由表及里,由材料工具到精神思想,反过来又促进科学和艺术二者的发展。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核心是审美,时代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涵,新工具的产生也带来相应新的制作方式和审美标准:深度与广度、造型与色彩、对比与协调、柔美与刚烈、光源与阴影。艺术内涵需要通过艺术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电脑软件的调整操作功能越来越大,使得艺术审美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电子技术融入艺术领域后,数字化技术不断缩短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距离,甚至实现了人机对话的互动。

总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当代艺术朝着一种“数字化艺术”的方向发展,并逐渐表现出虚拟性、可复制性、奇观性和互动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然,数字化艺术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某些问题,如数字化技术在民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尚且不足等。因此,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加大数字化技术在民俗艺术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让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发展之中,从而增强我国数字化艺术的生命力。

目前对数字影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可以说,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精深的程度。技术的进步只是数字影视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探究怎样通过技术来更加深刻地体现影视作品所要反映的本质内容将会成为数字影视制作未来将要研究的更加重要的课题。因为只有理解了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才能够用适当和准确的技术去实现这种思想的表达。比如科教片的目的就是准确阐述科学理念,使科学思想能够被观众理解,那么我们在科教片中使用数字特技手段就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影视作品的本质是一门艺术,是用艺术的手法去表现生活,去阐述道理。影视制作的主体是人,影视作品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是由人构成的。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影视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也应该遵循这种社会发展的规律。数字影视制作的发展,虽然是以技术的发展为典型特征,但是我认为,技术的发展只是手段和形式,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使影片可以更加深刻地体现其所要传递的思想。那么,数字媒体的发展就能够推动影视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了各种科学元素与艺术元素,派生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特殊现象,表现出如下的审美特征。

第一,数字化。数字化对当代艺术的视听创作与作品生成做了最通俗易懂的破译。一切体现高难度和神秘化灵感驱驶的艺术创作只要通过计算机与电脑的介入,无论作品的表现如何繁华与灿烂,其作品的构成要素,无非是数据和编码,都是0与1的数字信息,即是通过自动化的逻辑推演而进行的诠释与解读,所有不同的艺术内容与形式所使用的“语言”,第一次获得了同一性。数字化因此对艺术具有了最彻底的革命意义,它不仅便于艺术创作的高效进程,体现在复制与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艺术形式的信息之间相互转换,并创造和拓展出了更多意想不到的艺术视野与视觉特效。在现实生活中,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和主流倾向。我们看的、使用的、拍摄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数字化的再现。数字化改变了人的视听、思维、行为与认识方式,二维与三维的视觉传达,视觉对象与视听信息,都可以使用数字的逻辑系统的演算来处理与修改,数字化虚拟的艺术形象应运而生。

第二,虚拟化。虚拟化在图形图像及影视制作技术的超强组合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凭借各种数字技术的合力,以及加盟其中的力学、生物工程学、人体工学、仿声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使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中无所不能,3D的特效、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合成技术等新的制作手段与技巧,使传统难以虚拟创建的视觉特效在数字化的编辑与整合中得以实现。建模与特效制作高手Maya和3Dmax在虚拟的仿真制作中,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各种角色的动画处理,人物的骨骼、肌肉在跳动中与皮肤的连接,所有材质纹理的渐层变化,综合环绕声音的同步,运动模糊以及光学效应等在有机的合成与律动中视听效果与心灵的震撼,令人触目惊心。

第三,多媒体化。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架中,广泛涉及了学科、技术、媒体、艺术及文化诸方面的探索,蕴含着更多的艺术理念和文化议题。一方面,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表现形态上讲,至少这种艺术形态介入了数字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并且由这些技术形成了数码图像、数码视频、三维动画、数码音响、信息设计、互动媒体以及互联网艺术的一系列艺术创作与制作的不同领域。另一方面,这些协作式的创作氛围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的简单的表现语汇与有限的创作空间,它要求的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文化与科学的环境与协作,对艺术认知与造型的传统训练也加以重新的定位,艺术家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复合人才,艺术的对象也不止于艺术的美感满足与视觉经验的再现,而是综合所有艺术之长,借助于数字技术,使新的媒体与手段展开另一个新视域、新式图,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从多媒体、多文化、多技术以及多种艺术特色交织融合,交相辉映的角度去表现全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审美。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所表现的种种艺术倾向与审美特征,的确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形形色色、变幻莫测的风格样式。同时,也可以预感到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所面临的来自科学、人文以及自身的挑战冲击和重新定位。

1.2.2 数字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

不可否认,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许多方面,包括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艺术形式的变迁由新媒体艺术进入到数字艺术阶段。就数字艺术而言,中外都已在同一起跑线上,新科技为我们提供改善人类状态的无限可能性,高度且迅速的信息化趋向使我们的地球不断缩小,为此全球化的问题才会成为一个问题。虽然从经济市场的角度,人们不会提出很多质疑,但从文化的角度却有不同的声音,因为技术数字化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由于历史、民族、国家所造成各自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逐步地被解构、重组。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对艺术概念的冲击,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网络中所隐藏的文化权力不知不觉地左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审美形态,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各层面上的文化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我们认为对这方面的思索有助于在新时代里梳理我们自己的文化,梳理我们的艺术形态,保持着一种独有的、具有历史的文化形态极为重要,也是必要的。

1.2.2.1 网络创造新的艺术形态

数字艺术的特征是它的交互性,而且大多使用网络媒体。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左右着网络,它能制造出与现实的距离感,变成自足的生活容器。在这种生活容器里,隐含新的精神生活方式的传播,无声地改变着我们习惯性的艺术经验,人在虚拟的世界中变为一种信息主体,信息主导一切,真假信息模仿我们的真实生活,身份在退隐,显露的是一些数字符号的表象。网络的兴起,也造成传统媒介被边缘化,传统媒介中的文化框架、文化倾向一般易于辨识和诠释,而网络构造中的“文化框架”却是较为深层的,对网络中的文化关系我们不能忽视其内部可能存在的文化权力,因为这种文化权力也是通过知识的垄断、话语的垄断、传播的垄断得以张扬。

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意识、自我意识的冲击和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在网络中人性的消失,更多的文化制品的复数传播,使传统的文化精英的神话被打破,黑客的层出不穷,使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高度的信息消费……由此而产生的这一切对艺术的概念形成冲击,同时在这种新的生活空间里,文化的各种关系也随之变动。一方面,个人在网络表层上做交互的运动,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平等话语权;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却相对削弱了,许多集体想象不知不觉地影响个人的想象,个人被拖入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对艺术关注的角度和对艺术的认可更多的由于数字化、网络化而变得错综复杂,网络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转型期间,虽然人类的想象力被延伸着,可传统知识体系形成的艺术形式逐渐将不被认同,新的人文问题将以新的文本形式出现,以此来适应我们这个世界,网络改变了世界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态。

1.2.2.2 数字艺术成为主流艺术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未来数字艺术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艺术,这不单是中国,而且是全球性的,传统艺术即将被边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这个观点的依据是:第一,整个社会文化语境对数字文化制品的需要不断加强,第二,生活的数字化环境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态、艺术观念和艺术欣赏群。而且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整个社会形成了对“数字化”的认同,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破坏是致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艺术形态的存在。数字艺术将逐渐消除人们之间的艺术鸿沟,新一代对新的形态艺术更易接受,新的主流艺术的兴起将颠覆着传统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成为主流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数字艺术形态就会运用其全套范式,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几千年来所认可的经典艺术形式。我曾在另外一篇论文中写道:“数字艺术容易表达一种大众文化的力量,它把技术的可逆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创造的过程中,削弱原先经典艺术创造手段形式因素的不可逆性,正因为这种可逆性,它能以自己的力量挑战个体精英文化的霸权话语。”我们现阶段对数字艺术的认识,由于受技术和观念的影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人可能认为作为“艺术品”,应是一件个体的、具有完整性、具有可触摸的现实存在的实体,而不是某种虚拟的、可逝的界面。数字艺术的特点,更多是交互性、瞬时的、线性的,因而重新界定艺术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反叛思维,对一种表达虚拟互动现实,多媒体手法和工具的认识并归入艺术范畴并且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有时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静态的数字艺术如数码摄影、数码音乐一般人容易理解,而对动态的交互式数字艺术或者综合性较强的数字艺术,或者以数字化手段创作并假借传统艺术比如电影、动画这些形式却就显得迷惑不解。特别对游戏的认识必须就要有一种全新的观念,游戏是数字时代的艺术的表现,它体现着人的理想和自由,从游戏、动画到电影,数字艺术开始在赢得了它们的社会文化地位。许多人是从电影里开始认识数字艺术,20世纪80年代起新媒体艺术的主要形式也进入数字艺术,它们带领数字艺术迅速走红,网络游戏、DV、影视广告、数码摄影、数字音乐、FLASH、CG等已深入大众生活之中,人们已不把艺术再看成崇高的东西、精英的东西。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被改变了。多人的交流、新的集合解除了人们所认为传统艺术的经典文化脐带,数字艺术时代转型时期,人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关系,艺术的创作在虚拟的数字网络之中,会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互动的影响使当代的数字艺术形式最后变成不可预测,大众在虚拟状态中对实体艺术进行一种集体反叛,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从书籍时代转到电子时代,在电脑网络空间里,非永恒的艺术形式以新的集合形式出现,自由的激情、灵感、创造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境和形式,也适合着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

1.2.2.3 在网络时代,艺术受制于技术

在网络时代,对技术迷恋和崇敬使技术潜规则大于文化艺术的规则,许多艺术作品以技术数字来修改和掩饰文化观念的表现。传统知识体系被数字符号化,更多体现了抽象符号的价值观,国家被所谓技术精英所占领,在意识形态里,这种状况也是存在的,技术的权力通过把持的话语权,把他们崇尚的东西逐渐推向商品市场、消费市场,我们认为技术在走向市场时肯定是带有一种商业基因。网络时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技术精英们,而且现在每个数字艺术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技术工程班子,它体现着群体的精英而不是个体的精英,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更多体现高度复杂技术,观念性、个性化的东西已经退隐其后,他们建立一种技术垄断,在这过程中也树立了话语垄断,因而可以这么说,传统文化精英意识已让位于技术精英意识。技术精英们认为电脑程序表现一种新美学,卓越的技术存在着高度的美感。曾经有人这样总结这种状况:数字化变成集体想象或者团体的共同梦想,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个人的情感被专业技术冲击得模糊零碎。

网络的技术性要求比艺术性要更高,许多人被技术性的东西震撼。有某种技术才有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已成精英们的共识。无限传播、即时的交流、人群价值取向使国家、民族的价值观让位于“社区”“团体”的价值观,这对人类传统审美取向影响是深远的,迫使人们必须找到与高科技相适应的新情感。有人认为新科技对文化与个人构成威胁,因为技术精英的话语左右着我们的文化消费,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时代要以新的角色来适应这种变化,新科技提供改善人类状况的无限潜能。但无论怎么说,技术精英站在创造规则的峰顶,而我们大众只是一种使用者的身份,被他们诱导着并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