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从小就对《春秋》很有兴趣,汉景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博士。他研究学问非常专心,以至于他家的后花园都很没有去看过。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都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学者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尊敬。

汉武帝即位后,征召了100多名学者为贤良文学,参加对策。其中董仲舒前后3次上书议论朝政,提倡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而排斥其他的思想。他的建议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对策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江都相,侍奉易王。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向来很骄横,又喜欢武力,而董仲舒辅佐他期间用礼法和仁义的道理纠正他的错误,所以易王非常尊重他。

董仲舒像

董仲舒认为上天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所以他在治理国家期间,用《春秋》上论述灾害的变化来推论天地阴阳之间的道理,从来没有失败过。后来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的宫殿失火,董仲舒在家里用天人感应的道理推论其中的原因,刚打好草稿,被前来拜访的主父偃瞧见了。他偷看了草稿后非常妒忌,把草稿偷走上奏给皇帝。汉武帝把儒生们召来让他们讨论。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那是董仲舒的稿子,贸然发表意见说那上面的说法实在太愚蠢了。结果查出来是董仲舒写的,于是把他抓起来审讯,判了死罪。汉武帝觉得董仲舒这么有才的人杀了太可惜了,所以下诏书把他赦免了。董仲舒逃过一死后,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讨论灾害怪异的原因了。

董仲舒是个很廉洁正直的人,当时有个叫公孙弘的人也是个学者,但他对《春秋》的研究不如董仲舒。不过公孙弘办事比较圆滑,能迎合世俗,当了公卿一类的大官。董仲舒认为他是靠阿谀奉承才爬到高位的,很看不起他。公孙弘本来就很妒嫉董仲舒,再加上董仲舒看不起他,所以两人关系很差。汉武帝的另一个哥哥胶西王也是个骄横跋扈的人,经常倚仗权势迫害那些太守一级的政府官员,汉武帝对他很头痛,但也拿哥哥没有办法。公孙弘对汉武帝说“:要教育胶西王,只有董仲舒才能办到。”他认为董仲舒的性格和胶西王肯定合不来,一定会受到羞辱。

结果董仲舒到了胶西王那儿后,胶西王知道他是个很伟大的学者,于是对他特别好,非常尊重他。但董仲舒知道胶西王本性难改,他怕时间长了还是会获罪,就称病辞职了。董仲舒一共辅佐过两个骄横的诸侯王,都得到了敬重,他始终先端正自己再领导下属,所以他治理的地方都井井有条。董仲舒回到老家后,从来也不过问家里的产业,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书和研究学问上。

虽然董仲舒已经辞官,但汉武帝并没有忘记他。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争议,汉武帝都会派人和廷尉张汤一起去咨询他的意见,从他的回答中得出有益的结论。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婴和田蚡都很推崇儒家思想。到了董仲舒对策的时候,就把孔子摆到很高的位置,而罢黜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另外还确立专门管理学校教育的官员,让地方上推荐秀才和孝廉等等,这些措施都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死后,他的儿孙都通过学习当了大官。

刘向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辅佐帝王的人才,就连伊尹和姜子牙都不能超过他,至于管仲和晏婴等人根本就不能和他比。而刘向的儿子则认为他父亲的话有问题,他认为伊尹和姜子牙是圣人,能和他们相比的只有孔子。董仲舒处在学术非常支离破碎的时代,他能够发愤钻研学问,成为当时学者的首领,确实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和子夏等人比还有点差距,更不用说管仲等人了。不过他还是把董仲舒看成是一位伟大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