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战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十年磨一册

十多年前孟隰生准备出版《照片的标题与说明》时,就请我作序。当时我已经知道他在酝酿写一本《摄影战计——三十六计与摄影》,只是没想到他能磨这么长时间。今年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第36个年头,出版《摄影战计》之前又来找我作序。早一段时间我还庆幸逃过一“劫”,没想到最终还是“在劫难逃”。

关于他的经历,我已在上一本书的序里介绍过,一言以蔽之:当过工农兵,样样能学精。我和他结识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之后一直保持联系,经常接触,对他有较深的了解,尤其佩服他能磨。一篇稿子到手,一般编辑改一两遍,他非得三番五次地磨;一幅照片出手,一般摄影者起个标题、写条说明完事,但他得三天五日、三月五月甚至三年五载地磨。最后磨出了《照片的标题与说明》,最终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这次,十余万字的小册子又磨了十年,十多年磨三十六计,一计就磨一百天。一般人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作为军事后勤领域的资深编审和专家学者,对古代战计应该已经烂熟于心;作为曾经专门从事摄影且一直没有放下相机的持热型“发烧友”,对摄影也应该是成竹在胸。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把它写出来,用得了这么长时间?原因恐怕还是一个字——磨。现代社会,普遍浮躁,急功近利,许多人既不满现状又不肯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脱成星、一夜成名、一朝暴富、一日千里、一鸣惊人、一劳永逸,没几个人愿意这么磨了。

磨的缺点是费时费力,优点是有可能磨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且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就像一种新药问世,先做长时间大量动物实验后转入临床实验,反复修改调整,才能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把毒副作用减至最小。这就启示人们:一些时限不紧的事,不妨仔细磨一磨。

磨,自然少不了重复,但重复有重复的作用。老驴拉磨一圈一圈地转是重复吧,面粉磨细啦,香油磨出来啦;上油漆前打磨是重复吧,表面抛光啦,更容易上漆啦。就连装修地板的水磨石也得铺好再反复磨出来,才能平滑如镜,光可鉴人。

磨,首先要选可磨之料。如果是不值得磨的,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比如,一个老头手里拿俩铁球或核桃,越磨手指越灵活,还可以防老年痴呆,铁球或核桃也越磨越光滑。如果换成小馒头,磨久了不烂也馊了。

磨,还要讲究方法。哪儿有茬儿磨哪儿,一处磨好了再换一处。仍以老驴拉磨磨面或磨油为例:如果磨好了不换料,那就是瞎磨蹭,即使瘸驴破磨也不能那样干。打磨水磨石也是一个道理,在一处一直磨下去就会磨穿、磨透、磨烂。

磨,更要有适合的工具。作者当过木匠,深谙此道。木锉和铁锉的作用就不一样──前者是用来锉平木料的,后者是用来锉利锯齿的。家具做成了也要先用粗砂纸磨后再用细砂纸磨,上了一道底漆之后再用水砂纸磨,最后才上清漆。同理,一个选题出来,听别人意见的时候,先听激烈反对的意见,看能不能推翻这个论题或论点,如果推翻就可避免白耽误工夫。经过初步酝酿,感到主要论题或论点能站得住脚,就不再讨论行不行,而是进入内部结构的安排和撰写,最后才作文字上的修饰。这样下来,才算磨出一部论著。

在工业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当然不再需要“铁杵磨成针”啦,而用那种落后方法磨出来也是笨杵变瞎针。但只要方法得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仍未过时。做学问还是要有磨穿铁砚的精神,意志要磨炼、品格要磨砺、关系要磨合、成功要磨难,这是不可磨灭的道理。当然不能无原则地搞磨擦、闲磨牙、瞎磨蹭,那样只能造成磨损、磨蚀。无论风磨、水磨、火磨,都能磨出面来;不管粗砂、细砂、水砂,都能用于打磨。好事不怕多磨,只是要得法,要多琢磨、多揣摸,不要干熬磨、空消磨。

磨掉了这么多笔墨,也该进入正题啦。三十六计博大精深,摄影需要研究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一一论及,恐怕上千万字也下不来。作者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十六计与摄影入门、拍摄技法、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后期制作、防摄影败笔等主要课题,结合自身实践与感悟,作示范式的讲述,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路与研究方法。其中甚至有相当篇幅不是直接讲摄影,而是讲摄影者如何处理各种关系,这对摄影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肯定成不了有成就的摄影家。当然,只会处理关系而不钻研学问,充其量只能成为社会活动家。

2014年8月1日

曹文,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会员,曾在全国媒体发表摄影作品万余幅、文字作品百万余字,摄影论文获奖十余次。其主要论著有《军事摄影》《实用闪光摄影一百法》《语言文字错漏趣谈》《社会生活与语言文字》《五文弄墨》《晋方言》《晋方言近义词词林》《晋方言运用研究札记》《中国象棋七子运用原则》等。这是曹文(左二)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源地——河北省涞水县崔中旺村采访,前排穿大衣者为时任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

王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