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未来正在到来
“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今天正式发车,陕西卫视全程直播,我与刘睿主持。
碧空澄静,万里无云,是个好天气。因为兴奋起个了大早,但思前想后,收拾行装,磨磨蹭蹭最后还是弄了个紧紧张张。
发车仪式选在了浐灞生态区的世博园。高耸的长安塔,硕大鲜红的绸布下,十六辆“战车”整装待发。风鼓起红绸,一座红色的山丘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向漫漫征程以及无边无际的沙丘、戈壁、草原、河流。
嘉宾云集,高朋满座。五十位团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兄弟媒体,真是大阵仗!
闹中取静,我想到了张骞、班固、汉武帝,也想到了王昭君、玄奘、匈奴、霍去病、卫青……当然我也想到“山间的驼铃,袅袅的炊烟”。耳边飘过一阵轻歌:“一条路落叶无际,走过我,走过你。”从此古老的丝绸之路会有我们的身影。
丝绸之路是始于中国、连接亚欧乃至非洲的一条古代商贸之路,也是连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最初输送的主要商品就是中国的丝绸,所以人们叫它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张骞为汉武帝刘彻所遣出使西域,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9月7日,一个浑厚的声音回响在阿拉木图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路上的人们开始忙碌,一如两千一百年以来绵绵不断的喧嚣和热闹。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欧亚大陆影视桥2014年度重点项目的“丝绸之路万里行”正式立项开启。2014年5月我应邀加盟。
选择灞桥来举行发车仪式再合适不过,也只有西安,才能找得出这等所在。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最专业的送别之地。有人统计过,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到灞桥的诗篇就达一百一十四首之多,真可谓离愁之胜地、别绪之名乡。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是李太白的感受。“君问归期未有期”,灞桥的离别应是凄凄细雨之中,折下一枝杨柳,却迟迟不肯送与临行之人。君子与君子之间当然潇洒,最后道声“珍重”便策马扬尘而去。若是君子和淑女,断然免不了红了眼眶,滴下两行清泪,此去经年,望穿秋水哪。灞桥位于古长安城东,处在汉唐等历代政治文化中心东向的交通要道上,应该是送客东去,今天我们西行应属何种情形?
仪式真的设计了一个折柳相送的环节。代表媒体团接受柳枝的是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老师和张骞的六十七代孙张利军先生。肖老师今年七十有四,写得一手好翰墨著得一手好文章,他是团里最年长的一位,重走丝绸之路的决心比谁都坚决。利军是张骞的后人,势必成为本团的一大看点亮点。
突然想到一个小问题:送别为何折柳相赠呢?有人告诉我,因为柳与“留”谐音,取恋恋不舍、请求留下的意思。另外,这和柳条的翩翩姿态也或许有关,风拂杨柳情怀依依,符合人们离别时的心境。折柳相送说不清道不明,但倒也恰如其分。
突然觉着有些伤感。小时候坐在河边发呆看火车,没有柳树,那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远方、远方,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出发对于我总是充满诱惑。向前走,不停息,虽然已去过大半个地球,却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也许,在路上就是我的理想生存状态。我曾经是一名记者,出差是家常便饭,我觉得当记者最幸福的一件事儿就是走南闯北。我把它看作福利,也是我衡量记者这个职业幸福指数的重要依据。
我也爱旅游,从小到大,从近到远,在我的人生路上,研究生期间的两次长途旅行对我意义非凡。其中一次与现在有关,就是西北之行,一直走到了克拉玛依。现在回到校园做一名学者,其实成为一名地道的行者的梦想从未停歇。正因为如此,我与陕西台一拍即合,并且我第一位的条件就是:走完全程!
行走是人的天性,从树上到地下,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不知名的力量推动我们去探索远方。为了风景、为了美食、为了沟通、为了交流、为了理想、为了快乐、为了幸福,甚至什么也不为,但必须出发。
出发其实不需要理由。不管你带着什么,不管你归来如何。我们渴望未知,一不小心就碰到未知;我们向往未来,一不小心就来到未来。
花一点时间沉浸在离别的情绪里,其实不是一件坏的事情,因为它让我们真实感受到需要和关爱。韩寒最近拍了个电影《后会无期》,名字有点伤感。片中的那一句“告别要用力”已成为网络流行语,人们以为归期已定也许后会无期,这是真的。
我们可以把离别看得越来越轻,但不能因此活得越来越重。
折柳相送,意味情谊预示牵挂,一不小心就会有伤感来袭。“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站在灞桥,这种感觉也来得特别容易。三万里路云和月,一不小心真有可能后会无期。
这一刻,同时降临的还有另外一种强烈的感受:那是一种奇妙的古今交会。
我想思念西出阳关的故人,我想感受大漠孤烟的壮美,我想尝尝异国他乡的美食,我想听听丝路花雨的寂静,我想体验陌生与未知带来的那一分惊喜和刺激。
7月到9月,这次丝路之旅其实很像我的一份暑假作业。六年之后重新出发,就像面对一次大考:知识储备、体能训练、心理测试。行装已备好,马上要出发,一条古老商旅之路,等待我的除了神奇,还会有什么?
2014年7月19日深夜于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