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请给我一支兰州
当回忆还停留在麦积山小沙弥那莞尔一笑时,车队已经奔赴甘肃省首府兰州。
从天水到兰州的三百五十公里,从车窗外望去,绿色逐渐褪去,荒原开始显现,美景不再,疲劳的间隔越来越短,心里总是期盼着快一点再快一点。
傍晚时分到达兰州收费站。从远处眺望,城市上空有层薄薄的迷雾,几座高耸的大楼隐约其中,很像是《悲情城市》里的布景。兰州正在大兴土木,道路上随处可见正在修筑的楼房,因为修地铁,道路拥挤不堪。看来兰州也逃脱不了城市病的魔咒。夜里将近十点,队伍才入住酒店。
身体虽然疲惫,但饿得咕咕叫的肚子还是挡不住诱惑,长途旅行,与保持体形相比,保持体力更重要。兰州的三炮台很讲究!由茶盖、茶碗、茶托组成的茶具精致玲珑,有几分古色古香;春尖茶、红枣、桂圆、枸杞、玫瑰、葡萄干、冰糖一样都不能少;喝之前左手端起茶托,右手提起茶盖碗口轻刮几下,撇去沫儿,搅动碗里泡制已久的配料,个中的独特滋味便飘散空中。
当然少不了兰州牛肉面。这么说恰好透露了我外地人的身份,因为兰州人从来不会说“兰州牛肉面”,前面“兰州”这两个字对本地人纯属多余。兰州的每一条街巷里,几乎都可见到牛肉面馆的招牌。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兰州牛肉面只是一次餐饮选择,可对兰州人来说,一天不吃上一碗面这一天就不完整。尤其早上,在街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才算是这一天真正的开始。
人们常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华夏儿女,兰州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之城。黄河穿城而过,这座历史不短规模不大的城市离不开黄河,她拥有的一切都与这条自古浑浊的河流息息相关,但黄河之城兰州却不温不火,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从旅游的角度看,兰州就是一个中转站,为往来的人提供能量补给。
人们在这里稍作停留,然后马上出发前往下一站。
兰州的景点不少,让人挂在嘴边的多,让人折服记在心里的少。就说黄河母亲雕塑吧。到了兰州,黄河母亲雕塑不能不看,她是兰州的一张名片。雕塑是一位母亲侧卧黄河岸边、怀抱幼儿的情景,据说象征了黄河母亲与华夏子孙。但说实话我不是太喜欢,她太直白太写实,周围的环境也与艺术毫无关联。只是她太有名了,以致每个到兰州的人都会被领来看看她。
还有黄河铁桥,最大的卖点就是黄河第一桥。黄河奔腾咆哮而下,被黄土高原撇成了一个“几”字儿,兰州就建在这个大“几”字的第一个弯道上,兰州之上没有城市。兰州建桥当然第一,但我想,不是所有的第一都有意义,说心里话,这样一座桥搁在别处也就平平常常。
还有水车公园。水车本是江南的物件,出现在黄河边确实令人称奇。因为要从黄河抽水灌溉,它们被放大了,历史上灌溉确实发挥过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把它们再放大,工艺品化后集中到一处,我不知道希望谁来惊叹,江南还是北国?
水车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兰州值得自豪的看点?
还有羊皮筏子。我不知道摄制组为什么去拍,羊皮筏子并不是兰州独有,兰州的羊皮筏子不知有什么独到之处,也许因为娱乐,也许因为稀罕,也许因为别无选择?听说还摔了几架航拍器,黄河的风是相当“野”的。
兰州两山夹一河,空气不易流通,再加上工厂众多,多次名列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推山造城饱受争议,自来水苯超标已经多次被报道,空气质量也常常重度污染。兰州的一位朋友提起兰州的天气:“太阳和月亮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
这些似乎与兰州人的性格有关。兰州人总喜欢说:“多大的事啊!”话里透出洒脱或不屑。他们把闲逛叫作“浪”,轻描淡写就将平常的一种生活现象上升到人生的层面。不知是兰州这样一座城造就了兰州人的性格,还是兰州人的性格将兰州变成了这样一座城。
兰州还有什么,一时竟然想不起来了。倒是小姑娘导游介绍拉面,一句“肉蛋双飞”让我忍俊不禁印象深刻。兰州人的确很有性格。有人说,“这里的人都是直肠子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描述,相信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满怀着对兰州的热爱,骨子里尽是浓浓的乡愁。
想起那首《董小姐》来了。歌里有一句:“陌生的人啊,请给我一支兰州。”
我觉得相当别致,仿佛万千心事非一支兰州烟不能排解。为什么是兰州烟呢?我问抽烟的人。抽烟的人告诉我说,兰州烟抽起来比较舒服,不太辣嗓子。舒服,这就是一个好理由。只是不知压力真的来袭,郁郁不开怀时,一支兰州烟是否真可解忧愁,抑或只是一句歌词?
家乡从来都不是为过客准备的谈资。我对兰州品头论足心里其实不安,若是兰州人也这样评论我的家乡,我必定愤懑委屈。家乡有太多我们习惯并眷恋的东西,轻易否定、轻易肯定都意味着偏颇,都可能导致误解。
白天的兰州和众多城市一样,热闹而又嘈杂,但到了夜里,整个城市开始慢慢地从嘈杂中分离出一种别样的安静,特别是在养育了这座城市的黄河岸边,吹着来自黄河的扑面而来的凉风,我想发现兰州的另一面,发现另一种存在的兰州。
兰州的历史悠久,整座城市依河而建。可以说,兰州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繁衍数千载。兰州因黄河才拥有了自己的魂魄。兰州历史上因为金矿开采发现过狗头金,也被誉为黄金之城。兰州地处交通要冲,人文荟萃,人才出得也不少。
所以我赞同肖云儒老师对兰州的概括:“金之城、兰之香、河之魂。”原来兰州可作的文章其实不少。
甘肃是个旅游大省,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许多印记。然而待了两天离开兰州却很难记住什么,除了那匹武威精致的铜奔马,除了那碗清汤牛肉面。作为游客,也许还会再来,也许不会,也许下次再来,也问陌生人要一支兰州烟抽抽试试看。
我问第一次到兰州的人:“对兰州印象如何?”“太破了,没有一个省会城市的样子,反正我不想再来。”的确,很多人去过兰州不想再去,然而兰州人却待得安逸自在。他们几千年来从来就是这样迎来送往,守着母亲河,仿佛并不期待谁来也并不期盼谁留下,闲时听听秦腔逛逛商场,苦闷时抽支兰州。
耳边响起了那首《黄河谣》:“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日头总是不停歇地走,走过了家走过了兰州,月亮照在天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每一次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着我的黄河谣。”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离开了兰州。
2014年7月21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