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晋书九家辑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地道记

司州河南郡

雒阳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 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冢。 刘昭注补一。称晋太康地道记。按系 两引其书。而太康下脱一记字。

洛阳宫西宜秋里。门东向。南壁石生地中。始高三尺 。如香炉形。人多祀之。编珠一。

尸乡。故殷汤所都者也。亦曰汤亭。田横死于是亭。 故改曰尸乡。郦道元水经注阳渠水下。

右雒阳。案郡国志。匽师有尸乡 。晋省匽师入雒阳。故列此。

王城去雒城四十里。刘昭续汉书郡国 志注补一。

蒯乡在县西南。有蒯亭。同上。

右河南。

訾在县之东。刘昭注补一。

坎陷聚在县南。同上。

坎陷聚在巩西。水经注十五洛水下。 按注云。京相璠曰。巩东地名坎欿。春秋。王出及坎 陷。服虔亦以为巩东邑。地道记言在巩西。非也。

右巩。

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水 经注济水下。

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大伾在成皋。古成皋兼包 巩县之界。溢出为荥水。太平御览水部 。

右成皋。

颍水出阳城山。刘昭注补二。

右阳城。

阳翟去洛阳二百八十六里。属河南。刘 昭注补二。

钓台下有陂。俗谓之钓台陂。太平寰 宇记七。

右阳翟。

荥阳郡

京有大索、小索亭。汉书京索之间也。水 经注济水下。

右京。

阳武荥阳有博浪沙。张良为韩击秦始皇处。御 览百五十九州郡五。太平寰宇记二。

右阳武。

令县在荥阳。史记索隐六。

右令。

宏农郡

汉宏农本函谷关。有桃林也。寰宇记六 。

宏农亭在宏农县东十三里。水经注河 水下。

右宏农。

湖本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 也。水经注四河水下。

右湖。

秦之华阳。潼关是也。刘昭注补一。

太华山在县西南。同上。

右华阴。

上洛郡

郡在洛上。故以为名。水经注二十渭水 下。

右郡。

峣关当在上洛县西北。同上十九。

右上洛。

伊水东北入雒。刘昭注补一。

右卢氏。

平阳郡

平阳有尧城。刘昭注补一。

右平阳。

杨故杨侯国。晋灭之以赐大夫羊舌肸。汉以为县。属 河东郡。后汉同。魏置平阳郡。杨县属焉。寰 宇记四十三。

梁城去杨县五十里。叔向邑也。刘昭 注补一。

右杨。

皮氏县有介山。子推所逃隐于是。水 经注四汾水下。

右皮氏。

河东郡

咸山在安邑南。刘昭注补一。

右安邑。

首山在蒲阪。与胡县相连。宋书州郡 志二。

蒲阪有雷首山。一名涤山。徐坚初学 记八。

右蒲阪。

襄陵。晋武公从曲沃徙此。刘昭注补 一。

右襄陵。

左传。文十三年。詹嘉处瑕。在猗氏县东北。同 上。

右猗氏。

汲郡

汲县有铜关。刘昭注补一。

右汲。

朝歌本沫邑也。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殷王武 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禹贡。纣都在冀州大陆之野。 即此矣。有糟邱酒池之事焉。有新声靡乐。邑号朝歌。 水经注九淇水下。

右朝歌。

庾衮入林虑山。食木实。饵石囗。得长年也。陈 藏器本草。

右林虑。

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秦始皇改曰修武。水 经注。清水下称王隐说。

右修武。

河内郡

河阳别县。非温邑也。水经注河水下。

右河阳。

广平郡

肥乡太康中立。以隶广平也。水经注十 浊章水下。

右肥乡。

阳平郡。

元城县南有琐阳城。刘昭注补二。

右元城。

乐平东南有夷仪。道通襄国。夷仪山在城北故塞。寰 宇记五十九。

右乐平。

魏郡

高堂隆刻邺宫屋材云。后若干年当有天子居此宫。惠帝 止邺宫。治屋者土剥更泥。一作屋。始 见刻字。计年正合。二字一作在今时。 欧阳询艺文类聚六十二。御览九十七又百七十三。

兖州陈留郡

仪封人。浚仪人。此县人也。刘昭注补 二。

右浚仪。

长垣古卫。故匡。城地。孔子所厄处也。御 览州郡四。

右长垣。

承匡城在县西。左传文十一年。会郤缺于承匡。刘 昭注补三。案御览误列入长垣县下。

右襄邑。

濮阳郡

廪邱者。春秋之所谓齐邑矣。实表东海者也。水 经注二十四瓠子水下。

右廪邱。

济阳郡

成武县有秺城。刘昭注补二。

右成武。

高平国

金乡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余丈 。隧长三十丈。旁却入为室三方。云得白蛇二 字因御览五百五十七引补。白兔。不葬。更葬南山 。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 或云秦时。刘昭注补三。

右金乡。

湖陆县西有费亭城。魏武帝初所封。同 上。

右湖陆。

东平国

寿张有蚩尤祠狗墟。同上。

右寿张。

秦亭在范县西北。同上。

右范。

豫州颍川郡

长社县本名长葛。社中树暴长。汉改名。刘 昭注补二。

右长社。

汝南郡

吴房有吴城。同上。吴房右吴 房。

襄城郡

襄城故城。楚灵王筑。水经注二十一汝 水下。

右襄城。

高陵山。汝水所出。刘昭注补二。

右定陵。

汝阴郡

汝阴有陶邱乡。诗所谓汝坟。同上。

右汝阴。

新蔡有大吕亭。故吕侯国。同上。

右新蔡。

梁国

梁孝王筑城十二里。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 。同上。

昭二十一年。御诸横。横亭在睢阳县南。同 上。

右睢阳。

项有公路城。袁术所筑。同上。

右项。

陈城西南角有淮阳城。汉淮阳城也。寰 宇记十。

陈城南道东有宛邱。渐欲平。水经注 沙水下。

陈城北有故沙。名之为死沙。而今水流津通。漕运所 由矣。同上二十二沙水下。

荦北有谷水。同上。

右陈。

惠帝永康中。复立阳夏县。寰宇记十 。

右阳夏。

苦城南三十里有平城。刘昭注补二。

右苦。

沛国

沛有许城。左传定八年郑伐许。同上。

右沛。

丰去国二百六十、州六百、雒千二十五里。同 上。

右丰。

左传昭八年。大搜于红。同上。

右红。晋书地理志作虹。

谯郡

左传隐二年。入向城。在龙亢县东南。同 上。

右龙亢。

鲁郡

孔子葬于鲁城北泗水上。水经注二十五 泗水上。

五父衢在鲁城东。刘昭注补二。

右鲁。

薛夏车正奚仲所封。冢在城南二十里山上。同 上。

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水经注二十 五泗水下。

右薛。

弋阳郡

西阳故弦子国也。水经注三十五江水下 。

右西阳。

楚灭邾。徙其君此城。刘昭注补。

右邾。

安丰郡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 有备而还。雩娄在安丰之西南。水经注 决水下。

右雩娄。

安丰县。安丰郡之属县也。俗名之曰安城矣。水 经注三十二沘水下。

决水在安丰县之西南。即其界也。水 经注三十二。

右安丰。

冀州赵国

房子有砾塞。中谷塞。刘昭注补二。

右房子。

元氏有石塞。三公塞。同上。

右元氏。

中邱有石门塞。烧梁关。同上。

右中邱。

平原国

平原有笃马河。刘昭注补四。

右平原。

乐陵国

厌次属平原。后属乐陵国也。史记索隐 三。

右厌次。

乐陵国有新乐县。水经注九清河下。

右新乐。

勃海郡

晋改阜邑为阜城。寰宇记六十三。

右阜城。

河间国

中水县属河间。史记索隐本纪七。

右中水。

清河国

清河国凡领清河等六县。初学记八。

右清河。

灵有鸣犊关。刘昭注补二。

右灵。

中山国

蒲阴有阳安关。阳城蒲阳山。蒲水所出也。同 上。蒲阴县有安阳关。盖安阳关。都尉治。俗名斯 川为阳安圹。水经注十一滱水下。

右蒲阴。

望都县有马安关。刘昭注补二。望 都县有马溺关。水经注十一滱水下。望 都县有委粟关。同上。

右望都。

常山郡

元氏改属赵国。其常山郡移理于真定。寰 宇记六十一。

右真定。

自上曲阳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山。多山阪。号 一作名。飞狐口。刘 昭注补二。

右上曲阳。

幽州

幽州因幽都以为名。句亦见御览州郡部 八。山海经有幽都之山。今列于北荒矣。寰 宇记六十九。

舜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地北地为幽州。御 览州郡部八。

舜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地北为幽州。夏殷省幽并冀 。为冀州之域。周复置幽州。寰宇记六 十九。右州。

范阳国

故安县属范阳国。寰宇记六十九。

右故安。

上谷郡

上谷郡在谷之头。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改名朔调也。 水经注十二圣水下。

右郡。

燕国

安乐晋封刘禅为国。水经注沾水下。

右安乐。

北平郡

鸿上关。尉治。北平而画塞于望都。东北去北平不远。 兼县上所拯也。水经注十滱水下。

右郡。

辽西郡

辽西人见有浮棺。欲破之。语曰。我孤竹君原 落子字。也。汝破我何为。因为立祠焉。祠在山上 。城在山侧。肥如县南十二里。水之会也。水 经注十四濡。

右郡。案郡国志。孤竹城属令支 。晋书地理志无此县。故附郡。

平州昌黎郡

昌黎有青城山。刘昭注补五。

右昌黎。

并州太原郡

晋水出龙山。水经注六。

右晋阳。

少山即大谷水所出。经祁县界。寰宇 记四十。

右阳邑。

上党郡

高都县有太行关。丹溪为关之东谷。途自此去。不复由 关矣。水经注九沁水下。

右高都。

西河国

晋改兹氏为隰城县。注原脱。

右隰城。

西河有中阳。旧县也。水经注六文水 下。

右中阳。

谷远今名孤远。后代语讹耳。御览州 郡部七。

右界休。案寰宇记。晋省谷远县 入界休。

雍州

雍州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壅遏。 故取名焉。蓺文类聚地部一。

右州。

京兆郡

枳道亭在霸水西。刘昭注补一。宋敏求 长安志一。

右霸城。

蓝田有虎侯山。刘昭注补一。

右蓝田。

西郑。郑桓公友之始封。水经注。渭 水下称王隐说。

右郑。

冯翊郡

莲勺县属冯翊。寰宇记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