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趣味田径的功能与特点
一、趣味田径的功能
(一)娱乐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走进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余暇时间逐渐增多,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成为现代人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同学或朋友或同事通过健康、丰富多彩的趣味田径,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紧张之余得到积极休息,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的品格,同时还可以起到交流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趣味田径由于其简单易行、趣味无穷,富有竞争性,能使参与者在运动中感受到轻松、愉快和紧张竞赛的心情,因而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人们在从事趣味田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与竞争对手进行斗智斗勇,与同伴进行默契配合,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取得胜利后的愉悦感和心理满足感,而且它还可以增强自信、自尊的情感,满足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需要,从而使自己过剩的精力得到排遣或宣泄,并使因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压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消除。正是由于趣味田径具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特点,因而它可以使人们在活动中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并使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得到调节,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健身功能
趣味田径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身心活动过程,一个人经常进行趣味田径必然会改善他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其对社会活动能力和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来看,少年儿童阶段正处于一个人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会对他们的肌肉、骨骼、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趣味田径拥有大量适合少儿开展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并对少儿的身心健康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它是少儿健身娱乐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和手段。
青年人的身体在形态和身体机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已初步完成,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期。然而,由于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单调枯燥,很难引起青年人的兴趣。而趣味田径则可使单调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和富有针对性。
中年人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已完全生长发育成熟,身体的机体平衡代谢过程也逐步向分化代谢多于合成代谢方向发展。因此,经常进行趣味田径练习非常有利于中年人机体的新陈代谢平衡,应是他们发展身体机能的最好选择。
对于老年人来说,尽量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和手脚灵活十分重要,因此,适当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小的集体性趣味田径,不仅可以起到调节精神、活动筋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它是指由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化人的过程。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一个生物的人,要使之成长为一个社会化的人,一个被社会群体所接受的人,他必须学习特定社会或群体的规则,知道该社会或群体对他的要求与期待,从而使自己具备成为这一社会或群体成员应有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习惯、态度和行为。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特定群体和社会成员能否实现了社会化,不仅关系到某一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特定群体和社会成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趣味田径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婴幼儿的适应环境能力是很差的,连最简单的坐、立、行、走等行为都是靠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对于儿童来说,学习趣味田径应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基本内容,他们通过趣味田径练习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儿童在进行田径与健身练习时可以通过“装扮”和“虚拟化”各种情景游戏与动作,模仿不同社会角色的动作、行为、习惯,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从个体社会化的初始状态来看,由于趣味田径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而规则不仅营造了游戏过程秩序井然的形式,同时也调节和约束着参与者的行为及彼此关系,从而使游戏过程得以公正、安全、顺利地进行,因此人们有理由将趣味田径过程看作是对培养青少年一代遵守社会生活准则的一个强化过程。另外,趣味田径的本身又是一个互动场所,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频繁、直接,而且完成趣味田径还要求参与者要做到协调配合、团结合作、不计个人一时功过,这就为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发展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契机。由此可见,通过参与趣味田径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提高他们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培养公共道德,提高个体的社会化水平。
(四)个体心理的调节功能
趣味田径产生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它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成员的工作强度加大、竞争压力增大、心理压力增加。因此,社会成员应努力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由于有些青少年常常对自己的各种能力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期望值过高,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从而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上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必然会使青少年形成自卑、自弃、害怕失败、不敢竞争等负面个性特征。趣味田径则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参加者在运动中充分体验取胜或失败的情感,使参加者在多种成功和失败的磨练中,不断提高自己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道路,在成功中勇于接受新的挑战。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化的人,每个人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暂时失去心理平衡,产生情绪低落、情感淡漠等消极情感。趣味田径以其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和热烈的运动情趣,很容易使参与者产生欢乐、自由、自主与激情荡漾的情感。这种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对参与者摆脱或排遣消极的情绪,会产生缓冲和宣泄的作用,对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也会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趣味田径还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趣味田径是一种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运动,在运动中参加者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取胜的,这就要求参加者积极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动员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取胜的目标。另外,绝大多数少年儿童从事的趣味田径一般都具有一定情节化的内容,因此,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丰富多样的趣味田径中,有一些是专门针对心理品质进行训练的练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反应练习、稳定性练习、灵活思维练习、快速起动练习、团结协作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对少年儿童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无疑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也会对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趣味田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代替的特殊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不同时期人的心理需求变化,趣味田径的形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特有的功能和潜在价值必将获得进一步拓展与挖掘,尤其是其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促进心理发展功能等其他功能也必将获得新的演绎和丰富。
二、趣味田径的特点
(一)娱乐性
娱乐性是趣味田径的本质属性,也是趣味田径区别于生产劳动的重要标志。虽然趣味田径同生产劳动一样都需要一定的身体活动,但生产劳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与社会,其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其动机是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责,行为上具有社会强制性。而趣味田径则与其存在着本质区别,虽然趣味田径的主体也是人,但客体仍然是人,它不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不会对社会产生直接或必要的价值,它仅仅是为了消遣、健身和娱乐。另外,趣味田径所具有的娱乐性特点与竞技田径运动也存在着本质区别,因为竞技田径运动的参加者都是职业运动员或教练员,他们追求的是功利和奖金等物质待遇,训练和竞赛成为他们生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田径运动带给运动员和教练员们的是高度紧张和巨大压力,而不是娱乐或消遣。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趣味田径的显著特点,由于趣味田径是一项参加者自由选择的活动,没有任何外来的强制性,参加者可以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并使其将激昂、活跃的心理潜能和野性得到发挥,从而使自己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参加者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过程的乐趣上,使自己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不仅如此,趣味田径的娱乐性还使得趣味田径竞赛的创新与编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发展性,从而使趣味田径竞赛具有更强的随机性、偶然性,让竞赛者对活动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结果产生出乎预料的愉悦感,从而满足人们情绪、情感上的需求,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随意性
趣味田径的随意性在于人们在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过程本身的兴趣,而不是活动的比赛结果,活动的本身没有直接的外在功利性,因而趣味田径的目标往往可根据参加者自己的意愿提出和设定。更为重要的是,在趣味田径过程中,参加者没有外界的制约和约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玩什么、怎样玩、用什么器械玩,同时也可以通过集体协商确定游戏的规则和具体玩法,实现自娱自乐的目的。因此,参加者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自我理想和自我价值,实现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四)适应性
趣味田径的适应性在于活动的方法、动作路线、形式、规则等都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活动中使用的场地、器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变化使用;完成某项活动的动作,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做出相应变化,可以是正常的走、跑、跳、投,也可以是变异形式的走、跑、跳、投,既可以提出严格的技术规范,也可以淡化动作规格;活动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借助器械的;活动路线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也可以是螺旋形、弧形;可以一次直接到达终点,也可以由几人通过接力到达终点或多次往返;比赛规则可以根据活动目的对活动路线和动作要求做出不同的规定,没有严格的限制;场地器材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因地制宜加以利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作为趣味田径的场地,所有的生活用品、小生产工具都可以作为趣味田径的道具。由此可见,趣味田径的适应性同竞技田径运动存在着鲜明对比,因为竞技田径运动的动作具有标准的动作规范,有明确的竞赛规则,而且其规则往往包含着项目发展的历史依据和国际性。对比赛场地器材的要求也具有严格的标准。正因为趣味田径具有这一特性,因而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易于各个年龄阶层的人自行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田径。
(五)竞争性
如同其他竞技田径运动项目一样,趣味田径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趣味田径的竞争性有别于竞技田径运动的竞争。竞技田径运动的竞争是在统一严格的规则制约下的强者之间竞争,只有体能好、专项技术水平高、战术使用合理的强者才能取得胜利。而趣味田径的竞争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趣味田径的竞争结果一般也是以某人或某方获得胜利而告终,但其获胜的原因往往取决于多个方面,而且比赛内容也可以按照参加者的意愿随意改变,人们可以比赛体力、比赛耐力、比赛智力、比赛技巧、比赛运气、比赛自己与同伴的配合水平、比赛应变能力等等。因此,趣味田径的比赛结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偶然性极强,这种比赛也为弱者取得胜利提供了可能性,对强者也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但是只要参赛者不放弃努力、敢于拼搏,那么他就始终存在获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