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构建竞争优势获取财务收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益热潮与困局

精益管理无疑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管理方式。根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所有制造型企业都在推进精益,非制造业中有一半企业在推进精益。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寄希望于精益管理,以此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推广行业逐渐扩展到电子、工程装备、医药、化工,甚至银行、电力、机场、物业等。从爱波瑞公司接触客户的实际情况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把精益看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精益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研发、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等多方面。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的精益推进并不尽如人意,成功的比例能够独立持续进行改善)绝不会高于美国。多数企业的精益推进局限在生产领域,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和人员理念支撑,精益推进无法与整体经营目标发生联系,成果难以反映于企业财务收益当中,即便取得暂时的效果也难以持久。这显然不是精益推进应有的状态,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实质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如图1-1所示,现代管理学发展至今(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代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每项新的管理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产生的,经历了长期研究和验证,才最终得到企业的认可。

图1-1 管理理论发展史

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绝大多数管理思想都在汽车行业得到应用。福特汽车率先实现了规模化,其流水线生产方式和纵向一体化战略为世界企业做出了贡献。通用汽车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分权制,建立了大规模组织,产品系列化划分,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现代公司的概念就来源于对通用汽车的研究)。丰田汽车则实现了传承与批判,并彻底改变了工业模式,其思想影响了各个行业。

精益思想将各种管理方法融合于企业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这种融合经历了汽车行业(足够复杂)的多年发展(时间足够长),形成了自己的完整方法论和经营哲学,并且有具体的工具手法来支撑其管理理念。因此精益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传播,同时也很难被充分理解。

管理的发展具有累积性和跳跃性。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管理理论会有一定的突破,但另一方面,管理是需要积累的。就像上学一样,可以快,但不可以跳级。不掌握初中的知识,是无法从小学升到高中的。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对管理的忽视,缺乏管理能力积累,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工具方法,改变对管理的理解,实在是非常困难。另外,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积累沉淀,必然会使用拿来主义,希望其快速见效,违背了管理规律。